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邵士梅;马丙菊;常雨晴;景文疆;侯丹平;赵步洪;张耗

【摘要】协同利用水分和氮素这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子是提高作物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水氮互作的效应、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年(卷),期】2019(025)003

【总页数】5页(P21-25)

【关键词】水稻;水氮互作;产量

【作者】邵士梅;马丙菊;常雨晴;景文疆;侯丹平;赵步洪;张耗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5

我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至关重要[1]。水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水稻栽培学者把实现水稻高产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共同提高作为主要研究任务[2]。水、土壤养分和气候是农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水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数量和时间上存在着最佳的匹配。要想使其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只有进行科学协调的水肥投入[3]。有研究表明,在节约水肥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水分和氮素对水稻产量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可减少过度使用肥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4]。这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水氮互作效应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水氮互作效应

水稻产量主要受水分和氮素的影响,水分作为运输养分的载体,一方面促进氮素的转化,另一方面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同时氮素也是土壤水分的调节剂,影响水稻对水分的吸收,进而影响根系的生理形态结构[5]。水氮互作效应指水分和氮肥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6]。当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运转,而土壤氮素含量充足时,可以弥补缺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7]。杨建昌等[8]认为,在缺水的条件下,肥料利用效率会受到限制,而过量的水分则会导致化肥的流失;施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影响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产量[9]。在一定的范围内,水氮互作显著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但

其中的促进机理机制尚不明确。

2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2.1 对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水氮互作能促进产量的增加[10]。一些研究表明,不同的灌溉方式和施氮水平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但不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在缺水条件下,作物的水分胁迫在高氮下会加重,不利于产量的增加[8]。有研究表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

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重度干旱时,增施氮肥对水稻增产的效果并不显著。在低氮条件下,节水灌溉的产量要高于灌水灌溉的产量[11]。

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不同水肥运筹方式对其影响各不相同,间歇灌溉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12-13]。增施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会有所提高。有研究表明,在水肥耦合条件下,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会显著提高,最终导致产量的大幅增加[14]。

2.2 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各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群体库-源质量,促进产量提高[15-16]。茎蘖成穗率是衡量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水肥关系密切。淹水灌溉及前期施肥均不利于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产生,不利于成穗率的调控;干旱条件下茎蘖成穗率虽然显著提高,但总分蘖数较少,并不利于产量的增加。此外,水稻结实期的群体光合生产积累量是群体质量的本质指标,光合产量与水稻产量呈线性相关[15]。有研究表明,适宜的水氮比例可以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干物质积累量,表明水肥互作能进一步促进水稻结实期干物质积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17]。

2.3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作物光合作用是由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的潜在光合速率、透射到下部叶片的光

占冠层顶部总光量的比例和光合叶片持续期决定的[18]。光合作用是水稻积累有机物质的基本途径,决定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的水平。因此,光合作用与水稻的产量有直接的联系[19]。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水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尤为显著,水氮互作对水稻光合作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0]。

研究表明,在灌溉条件下,施用适量氮肥可以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期,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但在非灌溉条件下增施氮肥对叶面积指数等的影响较小[21]。在缺水条件和低氮水平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将显著降低,对水稻产生最大的负效应,复水后可恢复,增施氮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稻灌浆期缺水会促进叶片的衰老,导致叶片光合能力的衰退,在水分匮乏下增施氮肥,可以适当延长叶片功能期,优化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缺水对水稻造成的危害[22]。

2.4 对氮代谢酶的影响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必须通过氮代谢酶的一系列反应和转化来完成。硝酸还原酶是植物器官中硝态氮还原同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是水稻同化的主要酶 [23]。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循环是植物体内

NH4+同化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氮代谢的中心[24]。

大量研究表明,在正常供水和缺水条件下,较高的氮肥水平对植物的氮代谢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生育期,轻干湿交替和良好的肥料管理可提高氮代谢酶的活性,促进氮素的吸收,增加产量[25-26]。不同水氮互作模式对水稻功能叶的氮代谢酶活性、氮含量、籽粒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研究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后叶片中氮代谢酶活性显著提高,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后叶片中氮代谢酶活性下降,说明氮代谢酶活性与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适宜的水分处理会提高水稻根系的含氧量和氧化力,有利于保持氮代谢酶的活性,促进各器官氮的积累和转运,显著提高氮素的利用率[27]。

2.5 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