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遗 "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研
究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无数文化艺术宝藏的民族,华夏儿女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各种艺术的精品,其中“非遗”文化是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
的灵魂之所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之后,它仍然承担了审美、奖励、生活等方面
的实际作用,成为了后世标榜和研究的对象。本文“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
的教育实践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漫游在“非遗”文化之中,去感知
不同的审美元素,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发展,促使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非遗”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引言
技艺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纵观我国的“非遗”文化,其不仅在生活中
为人们提供了实用的价值,在艺术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随着岁月的流逝,“非遗”文化已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的功用,在
校园文化中全面融入“非遗”项目,并以此来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
艺术之美有更为全方位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来激发学生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本文充分总结了将“非遗”项目融入到校园文
化中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路径进
行了探究。
一、融“非遗”文化元素于校园活动之中
什么是“非遗”,“非遗”长什么样子,“非遗”有什么作用呢,当我们在
课堂中提到“非遗”文化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学生满脑子都充满了疑问,并纷纷
向老师提问。的确,对于学生来说,“非遗”这个概念太模糊了,所以,要让学
生了解“非遗”,可以开展一次“走进“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研
学活动,以便于学生能够亲自去感受“非遗”的容貌,为此,我们在将“非遗”项目融入到校园之中时开展了关于“非遗”的校园活动。
比如,在校园活动中开展了“网龙文化展览馆”,并在展馆中针对网龙的发展历史进行介绍,针对我校所开展的校网龙队的训练及学生学制网龙的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知到调顺网龙这种“非遗”文化的元素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与“非遗”的零距离接触中获得全面素养的提升。
在校园活动中,老师们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非遗”文化,感受其貌,引导学生走进“非遗”文化去用眼看“非遗”的内容、形式以及整体风格,从小便对“非遗”项目的面貌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融“非遗”元素于课程活动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非遗”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对“非遗”进行初步感知,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学校立足于本土文化,以“网龙”为主题,以版画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关于调顺网龙的“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引导学生对“非遗”的整体内容有较为全方位的认知,教师通过以教材学习内容为基点,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关于“非遗”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非遗”内涵、形式等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调动学生去主动了解“非遗”的积极性。
二是引导学生对“非遗”元素进行创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生活经验比较欠缺的过程中,因此,在进行“非遗”文化的感知过程中有可能也只是暂时对“非遗”文化的部分元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不能够从全角度出发对“非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感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描绘“非遗”文化中的组成元素,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结合调顺网络这一“非遗”文化来进行认真的表达与创作,
让学生能够在“非遗”课程开发之中去获知更多的“非遗”元素,也能够让学生在“非遗”项目的促使下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学生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关键在于其在成长时要充分关注周围的生活,要学会将这些生活元素全面融入到日常成长之中,这样才能够让成长活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非遗”文化的内容。
三、融“非遗”项目于亲子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长并非某一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完成,因此,在将“非遗”项目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时,我们并不是要求其仅仅立足于课堂活动之中,还邀请家长进行配合,将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衍生之生活之中。
家长可以抽取时间约上学生一起进入到“非遗”项目之中,引导学生一起去“非遗”项目中感知“非遗”文化的元素。一般情况下,由课堂组织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去集体体验“非遗”文化的生活,但是有一些具体环节并不适合采用集体活动来开展,因此,在促使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和家长形成共育的态势。比如,在引导学生对调顺网龙这一“非遗”进行体验和理解时邀请家长带领着学生去逛一逛关于调顺网龙的表演场所,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调顺网龙项目的细节,并对学生在观察调顺网龙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回答,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到调顺网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感知到调顺网龙文化中所蕴藏的一些思想、文化、技艺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在父母的引导下对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进行提问,感知调顺网龙文化生活中的具体内涵等。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了关于“非遗”元素的征集活动,在活动中,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积极搜集一些关于“非遗”历史变迁的老物件、图片、挂件之类的东西,然后呈现到学校的“非遗”文化展览活动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语
“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形象、细节、精神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将“非遗”项目融入到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之中时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将“非遗”项目的艺术风格、“非遗”文化的细节元素以及相关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也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养成传承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利慧.从“民俗教育”到“非遗教育”——中国非遗教育的本土实践之路[J].民俗研究,2021(04):47-58+159.
[2]万南.湖北一学校把非遗项目引入校园[J].中学生阅读(初中
版),2021(Z2):57.
[3]黄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小学美育结合的路径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66-167.
【注: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ZJZD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