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第一篇: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辉南二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曾记否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转眼,数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和他山之石的经验终于让我不再雾里看花,我只想用苏轼《定**》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曾经的现状:“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其主要原因是:
1、语文教学越来越多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想当学习中的坏孩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教学的习题式教学使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语文的文学绿洲正在考试的沙尘暴中慢慢丧失。
3、会打字而不会写字的学生起来越多,对语文教学“双基”的漠视让母语文化开始滑坡。
4、会语言而不懂语言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他使人变得像走进澡堂看风景:低俗而裸露。
看今朝
“故国不堪回首”,和李煜不同的是我们有太多的回首机会,面对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在不停的探索中寻找着新理念下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目前较为实用的模式:
四环:目标导学-自学交流-点拨质疑-拓展训练
八步:出示目标-目标导学-自学交流-成果汇报-教师点拨-学生质疑-合作探究-拓展训练
特色:
目标多元化: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三维目标的实现。多元问题化:分解目标、统领课堂、突破重、难点。
问题兴趣化: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积极性的调动,淡化考试内容,寓教于乐。
兴趣文本化:尊重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有理有据的回答,而不是随意的猜测和想象。
文本学习的超前和系统化:提倡课上预习,促使预习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总结规律性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陈继老师的诗词教学,已经彻底打破就诗讲诗的单一积累应试的格局,而是将诗的语言、情感、意境、乃至诗人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将十余首诗的内在联系融入一起,凸显诗词教学的厚重和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学习的基础化:强调双基的落实,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读和字词教学,要求生生读、人人动笔、个个练习;强调整体感悟而不是片面理解;强调读写结合的训练、积累的训练而不是过眼云烟;强调体裁不同、文章侧重点不同而不是面面俱到;强调督促检查、自学思考而不是流于形式、照搬照抄。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的探索历程让我们懂得,无论有多少种模式可以参考,多少种方法可以袭用,为师者都必须走下讲台,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展示的舞台纵横驰骋,因为我们永远是知识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不管用多少的技巧,摆出多少种花样,都不能忘了自己教的是语文,而不是历史、政治、地理,专业不可替代。最后我想说一句:若问“今宵酒醒何处”?那就是给学生一个永远的母语文化的根,让语文教学摆脱所谓百花齐放的烟雾返璞归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之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之研究
摘要: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无可厚非,可有的老师刻意雕琢课堂,使课堂显得过于模式化,失却了教与学的本来面目,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却难以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让语文课堂还原本色,返璞归真,才能得语文之真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80-0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改的推进,各种语文课堂教法如雨后春笋,各地的语文研讨观摩活动百花齐放,小学语文研究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动景象。然而,学习观摩了一些课,笔者发现有些课“妆”化得太浓,遮盖了语文课的本真模样。
1.1教师不主导
因为课改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老师便在课堂上“退居二线”,把课堂演绎成学生的“学堂”。学习目标学生定,学习方法学生选,学习遇到难题,自己讨论……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不管是否有道理的见解,总是说“好”、“不错”,即使是非常离奇的观点,也不置可否,只建议学生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1.2学生不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为了实现所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常常设计让学生读书、练笔等主体活动环节。学生是老师叫读书就读书,让练笔就练笔,甚至有的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想法规定了读的方式和写的时间。一次听课,老师设计了自由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因教学课文较长,学生读课文的时间难免要长些,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40分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间也是老师课前确定好的,为了能如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大多数学生还在书声朗朗时,老师却突然要求停止朗读。继而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1.3教学情境貌合神离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达到一种境界:仿佛一切活动都是在最需要的时候自然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刻意安排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触安塞腰鼓的壮烈场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拿起教室里的空的纯净水桶猛烈地拍打,顿时教室一片沸腾……这样做给学生造成不爱护公物等影响暂且不谈,就语文教学来说,也只是刻意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与安塞腰鼓形似的场面,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却毫无帮助。
如此种种,对课堂过多地进行任性干预,背离了语文的“神”。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回归真实的常态,追求那种“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天成之趣。
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真实的途径
2.1教师言行归真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权威角色。很多老师在办公室与同事之间谈话说笑亲切自然,可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板起面孔,给自己戴上“权威”的面具。这样的老师,学生敬而远之,何谈亲而信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验教育,要求教师由过去的知识权威变为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体验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到学生中来,展现自己亲切和蔼的言行,发自真心地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不是公开课虚伪地“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进行鼓励;家常课就斥责、羞辱说错的孩子,学生实在不会就将答案和盘托出,灌输给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真实的言行能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打消学生心里的顾虑,使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手脚,毫不拘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2教学情境归真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因此,课堂上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有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地动参与学习。上文中教学《安塞腰鼓》的老师,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引进课堂,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呈现给学生,让遥远的安塞腰鼓真正走进课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这样不是更好吗?
2.3学生主体归真
我们的日常教学,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化的东西,顺课堂和学生之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春末,我校开展语文老师同题优课评比活动。刚上课不一会儿,起风了,天色也暗了下来……作为活动组织者,笔者坐在教室里,忐忑不安,心里祈祷天公忍一忍。可事与愿违,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