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徽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祠堂(徽学研究)
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

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

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

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祠堂
一、从哪朝开始民间方许可建造祠堂?
《周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庶人祭于寝。

”庶民百姓不得有庙,只能在家里祭祀。

以其所居为之寝,藏神主于其间,后死者引魂归之。

周朝以后的庙祀之制,天子、诸侯之祖庙为宗庙,而士大夫以下称家庙,即后世之祠堂。

但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自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始称家庙为祠堂,然此时的祠堂仍受等级之限,不得僭越。

至于合族允许建立宗祠,始于明代嘉靖时,也就是说,明嘉靖“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同姓从宗合族建祠“以奉其始祖、显祖、迁祖”才算合法。

另外,古代祭祀时使用祭品也有严格规定:“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

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士之祭特牲,豕(猪),曰馈食。

”而“庶人无常牲,荐取新物(当年收获的农作物)而已。

”汪氏先人为了顺理成章地建祠,只好去京城求助,找其友人邵侍郎撰文驳斥,以正视听。

邵侍郎在文中驳斥道:“不弄清姓氏就分不清同姓异姓,不写出辈分、官位,就显示不出长、幼、尊、卑。

我们这样做,即使历经百代也能保证同性不通婚,这不正是遵循了先王的法制吗?
二、祠堂的建造格式
祠堂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以三进五间居多,亦有五间两进式布局(不包括前进下堂大门门套),大门门套后有一个大天井,两侧为庑。

前进为享堂,享堂也称祭堂,是举行春秋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议事解纷之所和岁时张挂祖宗容像、团拜分胙之厅堂。

寝堂为后进,是安放祖先神位之所。

族内亦有女祠,不过大都是男女共祠,设在男祠后进,专供女主神位。

女祠一般不单独举行集体祭祀活动。

祠内还设有附属用房数间。

祠堂一般进深33米,开间25.5米,祠前还有广场,全部
占地约2000平方米左右。

明朝和清朝建的祠堂,各有不同,最为明显的区分是墙体,明朝是斗墙,中间灌有泥土,而清朝的则是用桐油石灰砌的鸳鸯墙体。

三、宗祠与支祠的区别
宗祠乃祭祀本族始祖、迁祖和其下以德、爵、功著称者;支祠则祭祀本支祖宗,规模和档次兼大为不同。

四、宗祠的用途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同时也是族长行使最高权力的处所。

祠堂由司祠(即族长)和襄事三人共同管理,连管四年更换一次。

祠堂长年难得开门,每年春、冬季月(一季的第三个月)朔日(初一日)大门洞开,举行祭祀。

通族咸至,子孙8岁以上者都得参加。

春祭先祖,冬祭始祖,正月十八日是汪公大帝华公的生日,同样也要前去祠堂祭祀。

祠堂给每丁发放米粉制作的蒸糕、手桃若干,对此族人都深信为自己合法权益之所在,不可剥夺。

权益之所在是得到了祖宗的认可,得到了祖宗的庇荫。

对于那些违犯族规祠约而又屡教不改者,祠堂也要开门公开处置(族内称“开祠堂门”),连同其后辈一起逐出汪家祠堂大门,永不为族人。

生未入祠,死未归宗是汪氏族人最大的忌讳,意在使所有的族人共同体会到大逆不道者之结局。

祠堂这一组织形式,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安邦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祠堂拥有祠田(大多数为族人所捐),归祠堂收租,每年以平粜的方式卖给族人赈灾济贫,其收入除缴纳国课、水利、祭祀等项开支外,主要用作周济族人,赡养鳏、寡、孤、独四穷及残疾等人的生活。

有时经济也要发生赤字,便由司祠出面,召集襄事共同商议,“条具简章,开祠集议,当经族众一致赞成议决”方可另行向族人摊配丁捐。

丁捐男女有别,男为全额,女为减半,“赤贫、毫无职业者可不出丁
捐,惟理主时须供奔走,服劳之役不得置身之外。

”“丁捐以外有愿出幼丁捐者,听(任凭的意思)。

倘有特别捐助,过五元者,由宗祠颁给本人终身春秋两祭坐胙一股;过十元者,由宗祠颁给永远功绩,胙筹一股;过二十者,由宗祠颁给永远功绩,胙筹双股,以昭激。

”对于那些有能力而不愿捐者,“公议停其本人终身应得之胙外,如遇进主、入祠概照向章倍缴主资,以示惩罚。

”且各项开支定时详细公布,各部门负责责任到人。

旧时宗族观念极强,只有儿子、孙子方能继承祖业,名为不断“香火”。

为此没有儿孙的则必须想方设法在本族子弟中寻觅合适人选为后继承“香火”,外族不行,更不同意入赘,还不可逾越辈份。

承出继双方必须共同出具协议字据,交祠堂注册方为生效。

有些如果是长兄向弟弟家过继的话,弟弟为表诚意,往往会将自己的长子出继给兄长为后。

大多数都是由承继方看中谁过继谁。

倘若兄弟两家只有一家有儿子,有些采取的措施是“兼祧”,即一个儿子同为两家所有。

西溪汪氏氏族实行倒族长制,族长在族内具有很高的威信和权力。

倒族长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辈份要长;第二要年轻;第三要有学问、有胆识;第四为人正派,肯为地方办事。

辈份越长,资格越老,相对来说也就树立了族长的绝对权威。

年轻人思路敏捷,处事大公无私,不讲情面,干脆利落。

年轻人年纪尚轻,如能博得众望就能继续连任,使得对宗祠管理更加有经验。

西溪“忠烈祠”有一支“族长门”,便是始迁祖“人鑑公”最小的孙子焕文公一支的后人。

另外,族长还要处理族中一些其他大小事物,不过都不会到祠堂受理。

(网络配图,如涉版权,删除)
五、祠堂前的石狮
一般出过达官贵人的祠堂前都塑有石狮。

雄狮左蹄下踏着一个球;雌狮其右蹄下还踏着一只小狮。

雄师的球,既代表权力,又是统一寰宇的象征。

小狮象征子嗣昌盛,祥和太平。

凡一品官员所陈列的狮子的狮头有十三个疙瘩,人称“十三太保”,每低一级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不准陈列狮子。

狮子盘踞的石座一般正面刻瓶、盘及三支戟,借其谐音象征“平升三级”。

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象征“富贵长春”,左面刻“文房四宝”,象征“文采风流”,背面刻“八卦太极图”,象征镇妖治邪。

石狮高丈余,俨如守护祠堂的卫士,威武无比。

分享是美德
点赞是习惯
赞赏是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