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006d943231126edb6f1a1060.png)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资料作者:佚名栏目:课文学习资料语文关键词:月亮上的足迹学习资料月亮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学习资料导读:………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神往:心里向往。
2、积累:畅谈健步可望而不可即小心翼翼……《月亮上的足迹》学习本文,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及思考练习题,再默读课文全文,对生字生词,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一、字1、给加红字注音椭圆扰乱海域铁锹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得┍___()着┍___()┕___()┕___()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神往:心里向往。
2、积累:畅谈健步可望而不可即小心翼翼思考:1、阅读本文,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
他们共做了九件事:一是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二是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三是立纪念碑四是安装摄像机五是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六是安装测距激光仪七是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八是插美国国旗九是与总统通电话2、文中引用了登月纪念碑上面刻写的一段文字,它传达了哪些信息?①人类登月的时间;②人类登月的目的。
3、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是什么?它表现了哪些伟大的精神。
(可以结合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来理解)4、现实中还有很多对于全人类来说,意义重大的事件,请同学们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和同学们交流。
5、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实现登上月球的伟大理想,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感想呢?测试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昂首挺立:抬起头,直立着。
检测:检查并观测。
B、健步:脚步健壮。
观测:观察并测量。
C、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
测定:经测量后确定。
D、狭窄:宽度小。
作业:这里指从事某种活动。
2、选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fd260c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9.png)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朗读课文;3.能够用多种形式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背诵重点句子;2.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3.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月亮上的足迹”,并问学生:“你们听过月亮上有人留下的足迹吗?”引入题目,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大意。
3. 教学3.1 阅读课文供课文原件食用:从前,有位美国宇航员叫尼尔·阿姆斯特朗。
1969 年,他和另外一个宇航员勒·艾尔德一起,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他想,如果想起来了,以后再来的人一定会感到很神秘、很惊异,就决定在那儿留下一双脚印,让后来者都看见:“这就是我的脚印,是我第一次走到这儿来的证明。
”他留下的足迹,就是一名人类在月球上第一次的见证。
月球重力较小,没有地球的氧气和风力,所以月球表面的杂物、尘土和火山灰多数处于原状,就像一部珍贵的历史纪录片,记录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勒·艾尔德在月球上所走过的足迹。
3.2 讲解生词讲解生词“宇航员”和“火山灰”。
3.3 重要句子理解1.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指出“阿波罗 11 号”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所使用的宇宙飞船,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2.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
3.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了他的脚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d69c74ed630b1c59eeb592.png)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作业导航1.学习准确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2.学习按时刻顺序有条不紊的讲明事物的进展过程的写法一、基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有拼音的写上汉字。
悬.( )挂绕.( )着铁锹.( )溅.( )落驾shǐ( ) 狭zhǎi( )huàn( )醒燃料ɡuàn( )2.讲明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1〕运行不息.:〔2〕可望而不可即.:〔3〕遥遥..在望:〔4〕小心翼翼..:3.给以下各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望了月球,迈开了人类________〔探究、摸索、求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因此,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了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________〔奔、飞、驶〕去。
〔3〕它发着漂亮的银光,静静地________〔挂、飘、悬〕在飞船的上方。
〔4〕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________〔观看、观测、观看〕着各种外表的读数。
4.下面几个句子是比喻句的有( )①在茫茫太空,月球是地球的近邻。
②〝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仰头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③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飞行。
④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刻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究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赶忙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专门多,然而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专门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形,情形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6640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da621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2.png)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初一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笔记一、文章概括《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实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阿波罗11号飞船从发射到登陆月球的全部过程,以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的登月活动和他们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二、重点词汇1. 宇航员:指进行宇宙飞行的人员。
2. 登月:指人类登陆月球的活动。
3. 壮举:指伟大的事业或行动。
4.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遥远,无法到达。
5. 里程碑:比喻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事物。
6. 举世瞩目:形容备受关注,全世界都在注视。
三、内容解析1. 文章开头简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和好奇,引出了阿波罗11号飞船的发射。
通过描绘发射时的紧张气氛,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此的期待。
2. 文章中段详细描述了飞船的发射、升空、进入月球轨道和着陆的全过程。
通过科学数据的列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3. 文章后段描述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包括踏上月球表面的瞬间、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安放美国国旗等。
通过对宇航员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月球上的体验和感受。
4. 文章最后总结了人类登月的意义,强调了科学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探索宇宙的期望。
四、主题思想《月亮上的足迹》通过记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和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表达了人类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于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19《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19《月亮上的足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e4cedfce2f0066f53322e8.png)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 并思考:本文写了 一件什么事?是按 什么顺序写的? 2、在书中找出表 示时间的词语,并 且了解整个事件是 如何发展的。
时间
1969年7月 16日上午
事件进程
时间
事件进程
离地9分5秒
2.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 小的一步,对整个人 类来说,是巨大的飞 跃。
3.品味语言: 写作上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当堂巩固: 完成配套练习 第2、3、4题。
预习指向:
熟读课文《风 筝》,了解作者 及作品,识记字 词。
月 月亮上的足迹 亮 上 的 足 迹
导入: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 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 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 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你们 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 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 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检查预习:
完成配套练 习第一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目标:
宇航员进入梦乡
11点51分
人类登上月球
19日晚9点 32分
飞船进入大气层
3、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 成功——返回地球
探究质疑:1.宇航员登上了月 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19 月亮上的足迹
![19 月亮上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32aa3b2ce2bd960590c67742.png)
亮
上
的
足
迹
作者:朱长超
三位登月宇航员
时间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上午11点39分 11点51分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思考: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① 升空前的准备 ② 飞向月球 ③ 登月成功 ④ 返回地球
பைடு நூலகம்
•走 •出 •登 •月 •舱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
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 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作业:
1.抄词:海域 里程碑 昂首挺立 (3遍)
2.解词:畅谈 神往 里程碑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3.《精练》《同步》相应练习。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 布设仪器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 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
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
容易,毫不费力。 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 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 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月亮上的足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7ae9b58fafab068dc029b.png)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摘要:语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9课《月亮上足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叶孤舟、遥遥望”等词语,()①天快亮候②心向往已久③ 地面指挥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集、整理以组单位设计完成期介绍月球奥(如月球起、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等)或月亮化题手报语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9课《月亮上足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叶孤舟、遥遥望”等词语.了宇航和月球科学知识理人类登月成功伟义能力目标.学习按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程写作方法.训练学生快速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容要德育目标.感受科学技术魅力学习敢探精神体会作者蕴涵里行对登月成功喜悦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科学精神●教学重分析登月事件全程及伟义激发学生探科学兴趣●教学难对登月技术理;用简练语句概括登月四阶段●教学方法.快速法是饶有兴趣科普品以明晰线将登月全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地默整体感知再用简洁语句梳理概括容要.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思维就关报道人类登月如课《登陆月球》进行对比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太空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图片●课安排课●教学程[教学要]训练学生快速默用圈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信息、概括课容分析表现手法如恰当描述、叙述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现代科技发展和探月球奥[教学步骤]、导语设计设计()(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教师简要说图片容)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是怎么得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拍摄那么你们想了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全程吗?让我们起学习朱长超《月亮上足迹》(板课题、作者)设计(二)(多媒体播放段人类探访月球短片)我们刚才看到是人类探访月球全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笔记录这段真实历程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起感受969年那惊心动魄刻…… 设计(三)(背景音乐贝多芬《月光曲》、阿炳《二泉映月》)学们“弯弯月儿船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儿歌我们不知不觉走了孩提代确如洗碧空、如盘圆月有着太多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目光丰富蕴尽神话传说、词赋、民风民俗长舒广袖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坎坎声无不诱惑人们设想月球上情形奇妙幻想终969年美国肯尼迪航天心伴着阿波罗”——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朱长超引领下重温那刻(板题、作者)二、快速概括要.学生快速课了主要容要集力默不回视勾画出下列词并利用工具掌握其音和义投影()观测观察并测量(天、地理、气象、方向等)()畅谈(àg)尽情地谈(3)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程可以作标志事()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5)遥遥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6)可望而不可即(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是科普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全程筛选圈出表示短语思考()登月全程按发展和空位置可以分几阶段?试概括每阶段容要用示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行程(明、距离、速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登月全程可分飞船升空前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阶段()是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程呢?明确按顺序展开叙述明晰线使者比较详细地了登月具体也增强了事件生动性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程要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情节.宇航员登上月球做了哪些事?标记出教师明确宇航员登上月球做了下列几件事()检登月器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5.朗课~语段对登月事件及义概说根据语言环境提示筛选事件发生、地和人物要素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969年7月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部肯尼迪航天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6.精彩朗并背诵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义话7.师生共归结课思路采用“概括——评说”结构方式(板)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义二部分评说登月全程阶段起飞二阶段进军三阶段登月四阶段返航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伟义8.想像训练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片断你驾驶着艘宇宙飞船茫茫太空寻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几天了这透舷窗你看到美丽蓝色星球…… 三、精课研讨细节.请名学朗课5、语段其他学课上标记出含有数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系列数作用是什么?教师明确富有吸引力数如“阿波罗”飞船高650公里速每秒7.67公里;日上午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969年7月日56分0秒等因这是太空探太空探对数精确要非常高这些数主要是了体现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特可以助者增加知识.结合课语段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容讨论什么说人类次登月“对整人类说是巨飞跃”是人类探太空里程碑?投影()这步对人说是步;对整人类说是巨飞跃()踏上月球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步“对人说是步”这句话阐述是事实而“对整人类说是巨飞跃”则是对希望(3)~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重要任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热能发电供应全地球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旅游业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拨“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步是事实阐述但这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达到了向外层空发展水平人类迈进宇宙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3.作者以平实语言记录登月程尽管没有多议论抒情但里行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明确表达了作者喜悦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赞叹对宇航员赞叹如流露登月纪念碑胜利、豪迈情四、课堂结人类次成功地探访月球眼已是三十多年前事了回眸历史重温叹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月球神仍然吸引着人类探脚步精彩神话创造就孕育这坚实探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梦想不久将会变成鲜活现实让我们共祈祝人类更美五、课堂练习段完成~题投影阿波罗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刹那确令人叹观止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刚发射几分钟也就是整航程开始若干公里是艰难刻所费力量往往超往几十万公里习惯也是样它具有极“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疵、私利等不良习性缺乏志力不能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竟全功“起飞”要极努力然而旦脱离重力牵绊就能达到理想境地.从全看然段关太空船叙述是了说明什么?利用语句回答.二然段“习惯” 具体是指什么? 3.二然段“起飞”含义是什么?.这短心是什么?用己话概括回答参考答案.说明“起飞”要极努力然而旦脱离重力牵绊就能达到理想境地.具体指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疵、私利等不良习性3.人们改变不良习惯起始阶段.克不良习惯(摆脱习惯引力)就能到达理想境界六、布置作业.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场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照片有些是假对你是如何看?请有关证实己观.段完成题目(分发讲义) 7月9日晚上93分地面指挥心发呼________(喊、救、叫)三人急忙起身这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________(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月亮上空了三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计算机发着正常指令飞船减慢到定速就动发出停火指令7月0日上午73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7月日凌晨57分0秒登月舱________(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月球上登月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心报告他们已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成功()按照原短线上选词填空()释加线词语①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神往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工作程序?()这段分别交待了三关键数分别标识三关键工作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7月9日晚93分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0日上午73分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日凌晨57分0秒心发呼叫准备登月(5)“7月日凌晨57分0秒”和“969年7月日56分0秒”是两精确到秒数据这是什么?(6)了这段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参考答案()呼减速平稳()①天快亮候②心向往已久③ 地面指挥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略(5)因这两数有重历史义(6)略●板设计●活动与探究.课题叫做“月亮上足迹”不能不能想出更鲜亮?.把课三部分移前至部分不什么? 3.我国古代诗歌作品有许多关月亮名佳作请写出你欣赏佳句(不少5句)并以句例说说喜欢理由推荐给学、朋友.集、整理以组单位设计完成期介绍月球奥(如月球起、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等)或月亮化题手报选题以及材、办报程教师要及了、统筹给予指导以形式多样容丰富。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5c716573f242336c1eb95e5c.png)
答案
–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 – – –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3-4) ,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 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 ) .(5-9) ,飞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10-15 ,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受.( .(16-19 ,胜利返航,畅谈感受.(
月球图片
"阿波罗"11号登月舱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讨论题
讨论: 讨论: 1,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
了什么作用? 了什么作用? 3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这 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
2002.5.20
天体图片
图片2
图片3
资 料1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 年 月 日 卫星上天, 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 序幕.前苏联宇航员, 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 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 加加林, 年 月 日 苏联"东方号"飞船, 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 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dfa192f5dd36a32d737581f7.png)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月文化。
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请看19课,《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默读课文,(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
(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谁第一个踏上月球?阿姆斯特朗。
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阿波罗11号。
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195个小时,时间顺序3、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全过程分几个阶段? (小组讨论)1、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船向月球飞去;3、登月舱登月成功;4、飞船返回地球。
4、出示图片,一起重温惊心动魄的一幕四、赏析研读,合作探究1、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那一刻。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课文补遗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课文补遗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d062db02768e9950e73880.png)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课文补遗doc初中语文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失重是太空中最显著也是最奇异的环境因素。
它会使人产生某些不适反应,也会使简单的操作变得专门困难。
只是它也会使航天员单调困难的生活充满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给航天员带来一种全新的、奇异的感受和体验。
行走人在地球上走,而航天员在太空里飘。
人进入了太空,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能够忽略不计),进入了一个无所谓上和下、几乎没有重力作用的世界。
你能够轻松地飘来飘去,但你必须学会如何用手指的轻轻动作来操纵好你的躯体。
比如只须用手指在舱壁上轻轻一点,你就能飘起来。
假如有人用手指轻轻点你一下,你就会飞过整个机舱。
你能够睡在天花板上。
你必须适应躯体姿势的任何变化。
你还必须对自己手、脚的位置专门小心,以免显现咨询题。
服装航天器入轨后,航天员便脱掉航天服,换上工作服。
他们不用穿鞋,只穿袜子。
航天员的工作服一样依照飞行时刻长短来预备,有专门定做的,也有在商店买来的。
工作服没有固定的款式,但最常见的是连身工作服,颜色可由航天员自选。
航天员的服装一样差不多上纯棉制品。
除工作服外,还有长袖和短袖运动上衣、运动短裤、短袜和半长筒袜。
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样差不多上要进行长期飞行的,因此工作服的种类和数量就较多。
有长袖连身工作服、无袖连身工作服、防寒连身工作服、马甲式连身工作服。
航天飞机的航天员,在飞机入轨后一样会换上衬衫和短裤。
在他们的裤褪上有带钩的尼龙条带,以便放置餐盘和活动手袋。
吃饭飞行中,每天进餐的次数、间隔时刻、每餐食品量等都要依照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和锤炼情形来合理安排。
早期的航天食品均制成糊状装入软管内,吃时像挤牙膏一样。
现在,在航天飞机上就餐,差不多上与在地面上一样。
每人一个托盘当作餐桌,把托盘放在腿上,用钩刺式胶带粘住,将食品盒嵌在托盘的凹槽里,即食食品那么用托盘一角的钢夹夹住。
托盘上有一块磁条,使餐具不致飞走。
吃饭程序和餐具与地面上的大致相同。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1c30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0.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是《月亮上的足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笔记:
1. 文章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通过真实、生动、科学的记录,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
2. 重点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人类对于月球的向往和好奇,以及科学家为登月做出的努力;第二段(第2-9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过程,包括起飞、飞向月球、登月、在月球上行走、返回地球等各个环节;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总结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和影响。
3. 重点词语:迈、旋、飞跃、指令舱、着陆、里程碑、昂首挺立、遥遥在望等。
4.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科学性强,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
5. 课后习题答案:(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记叙了登月过程的?(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写了什么?(3)从“火箭发射”、“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返回地球”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阶段,并简述其经过。
以上是关于《月亮上的足迹》的一些关键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课《月亮上的足迹》ppt课件
![19课《月亮上的足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16d28dbceb19e8b8f6bac9.png)
嫦娥奔月
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有个以暴力统治 的国王-后羿,他为了能够长生不老,所 以找来了长生不老之药,但他的妻子嫦娥 为了不使有穷国的百姓们受到后羿长期的 残暴统治,所以偷偷的吞下了这些药,没 想到嫦娥竟然轻飘飘的飞了起来,渐渐的 向月亮飞去,并住在广寒宫里,从此,嫦 娥就被尊为月神,而因为奔月的这天正巧 是八月十五日,所以后人就在每年的这天 祭祀月神。 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 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 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 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 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 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 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 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 貌的恩爱夫妻。……
资料4:最引人注目的是对火星的探测。20世纪70年代以 来,前苏联和美国都对火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探测,美国 的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考察,结果是火星“运 河”之说被否定,更没有发现“火星人”的痕迹。但人类 对火星的向往并未泯灭,而是一直想从这个与地球特征极 多相似的星球上发现奇迹。1996年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 把“索杰纳”火星车送上火星漫游考察,最大成果是发现 火星上曾多次发生过特大洪水,但仍未寻觅到生命的踪迹。
传 统 习 俗
灯 谜 吃月饼 燃 灯 月 谜 祭月赏月 玩兔儿爷
各地习俗
北 京
浙 江
湖南侗族 云南傣族 苗 族 台湾高山族
长安一片月 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侗族的偷月亮菜 傣族的拜月 苗族的跳月 高山族的托球舞
中秋美食 — 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 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 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 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 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 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 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 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 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 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 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 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 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七年级上)-5分钟课堂过关训练doc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七年级上)-5分钟课堂过关训练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b10fd2b8f67c1cfad6b891.png)
19* 月亮上的足迹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一轮明月引发了人类对其无穷的遐想,也激励着人类的创造,梦想着有朝一日飞上月球,如今幻想已经变成现实。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跨出了对自然征服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步。
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聪明屋
慧眼识真。
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数字的发展走过了(A.曲折 B.漫长 C.宽广)的路程。
(2)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A.观看 B.观测 C.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3)月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A.挂 B.飘 C.悬)在飞船的上方。
(4)美国三名宇航员终于代表人类首次拜访了月球,迈开人类(A.摸索 B.探索C.求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成长日记
参考答案
19* 月亮上的足迹
(1)B (2)C (3)C (4)B。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6d9343d5a0116c175f0e48a7.png)
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夜幕星空的画面,提问: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①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②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环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直一初中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总第32课时
2010-2011上 课题 《月亮上的足迹 》
课型 略读课 主备人:张怀昌 审核人:王学奇 吴银霞 时间:2010-11-15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引读】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自读】粗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 ( )首挺立 (2)轨.道( ) (3)椭.
圆形 ( ) (4)小心yìyì( ) (5)铁锹.
( ) (6)狭zh ǎi ( )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 (优美、幽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 (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苏州的美是 (内在、含蓄)的。
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 (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
的月亮上空了。
【理读】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4、 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
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品读】精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延读】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