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第八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客观条件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还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②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2】主观条件

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即理论上认为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①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②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③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①政企职责不分

②条块分割

③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

④权力过于集中

⑤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⑥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979—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

系问题。(1979年邓小平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

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不搞市场经济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铺”的方针。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的新概念,明确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这些提法的演变可以看出,改革新的运行机制是“国家引导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训话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不同社会的标志。

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③市场经济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陷

优越性: 信息传递作用

利益刺激作用

经营导向作用

配置资源作用

缺陷: 资源的浪费

公共产品服务调节失灵

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市场效率损失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配置方式是没有有调控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的主要表现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②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③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特征的主要表现

①资源配置方式来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手段

②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

③经济活动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

④宏观层面看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⑤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基本的保障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