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概要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概要

第一章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g/cm3;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

若从含盐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操作温度为298K。

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答:渗透压π=RTC/M=×298×=。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

求:(1)总变更量数Nv;(2)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3)设计变量数Ni;(4)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F z iT FP FV , y i ,T v , P vL , x i , T L , P L习题5附图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思路1: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总变量数Nv=3(C+2)=3c+6独立方程数Nc物料衡算式C个热量衡算式1个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个1个平衡温度等式1个平衡压力等式共2C+3个故设计变量Ni=Nv-Ni=3C+6-(2C+3)=C+3固定设计变量Nx=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可调设计变量Na=0解:(1)Nv = 3 ( c+2 )(2)Nc 物c能1相c内在(P,T) 2Nc = 2c+3(3)Ni = Nv – Nc = c+3(4)Nxu = ( c+2 )+1 = c+3(5)Nau = c+3 –( c+3 ) = 0思路2: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独立方程数Nc:物料衡算式C个,热量衡算式1个,共C+1个设计变量数Ni=Nv-Ni=2C+4-(C+1)=C+3固定设计变量Nx:有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可调设计变量Na:有011.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1) 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2) 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量需要规定?解: N x u 进料 c+2压力 9c+11=7+11=18N a u 串级单元 1 传热 1合计 2N V U = N x u +N a u = 20 附加变量:总理论板数。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B.A(a)和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C.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D.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Ⅰ时自由组合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A项正确;A(a)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B项正确;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项正确;A和a、b和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Ⅰ时不能自由组合,D项错误。

2.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B.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C.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D.白眼雄果蝇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其体细胞中可能只含有一个红眼基因,A项错误;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不一定含有X染色体,即不一定含有红眼基因,B项错误;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C项正确;白眼雄果蝇细胞若经过染色体复制,可能含有两个白眼基因,D项错误。

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而果蝇细胞内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是有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B项正确;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项错误;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的,D项错误。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6章过关检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6章过关检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6章过关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发育的全能性高于胰腺腺泡细胞,B项错误;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其细胞膜上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与胚胎干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需合成分泌胞外蛋白,因而其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应高于胚胎干细胞,D项错误。

2.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细胞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染色单体分开B.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细胞核消失D.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D.间期、末期20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

所以在间期、前期、中期染色单体数都可能为40条。

4.图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c、d两段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c段要消耗ATP用于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段消耗ATP用于染色体的移动等;b段是分裂期,在分裂的前期,散乱排列的是染色体,不是DNA。

5.下图是一学生绘制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A.a和bB.c和dC.b和dD.e和fb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是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特点;植物细胞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d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应有中心粒。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A.叶黄素B.胡萝卜素C.叶绿素aD.叶绿素b,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

2.下列关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一个基粒就是一个类囊体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双层薄膜上C.组成各基粒的类囊体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D.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膜内有许多个绿色的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

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类囊体由单层膜构成。

叶绿体的基粒之间通过膜状结构相连。

基粒及类囊体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面积。

3.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A.大量吸收绿光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几乎不吸收绿光。

4.采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B.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C.研磨时添加二氧化硅有助于色素提取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因而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项正确;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有机酸破坏,B项错误;研磨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研磨,利于破碎细胞的色素释放,C项正确;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滤液扩散,要求细、直、齐,才有利于色素均匀地分离,D项正确。

5.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6.下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的曲线图,A和B分别为()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则色素A表示叶绿素;色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则色素B代表类胡萝卜素。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章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章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习题课: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如图所示,木块A 、B 的质量均为2 kg,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 与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当A 以4 m/s 的速度向B 撞击时,由于有橡皮泥而粘在一起运动,那么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为( )A.4 JB.8 JC.16 JD.32 J、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后粘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由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得m A v A =(m A +m B )v ,代入数据解得v=m A vAm A +m B=2 m/s,所以碰后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为12(m A +m B )v 2=8 J,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系统的动能为0,只有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8 J 。

2.(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

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如图乙所示),物体A 以2v 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 ,则( )A.A 物体的质量为3mB.A 物体的质量为2mC.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为32mv 02 D.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为m v 02,设物体A 的质量为M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弹簧压缩量为x 时弹性势能E p =12Mv 02;对题图乙,物体A 以2v 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时,A 、B 二者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2v 0)=(M+m )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 p =12M×(2v 0)2-12(M+m )v 2,联立解得M=3m ,E p =12M×v 02=32mv 02,A 、C 正确,B 、D 错误。

3.如图所示,带有半径为R 的14光滑圆弧的小车的质量为m 0,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圆弧的最顶端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离开小车时,小球和小车的速度。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合格考达标练1.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的照射等可提高基因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D两项正确。

2.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B解析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不一定都是由辐射引起的,A项错误;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辐射导致的人体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血红蛋白基因中A—T碱基对被替换成T—A碱基对造成的,突变前后该基因中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项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项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项正确;镰状细胞贫血只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项正确。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减数分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减数分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精子所含染色体数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C.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D.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所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比为1∶12.在下列各图中,一定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C项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地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分裂过程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联会的染色体D.只存在于减数分裂Ⅰ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和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项不符合题意;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不符合题意;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中都存在,D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的是()A.精原细胞B.第一极体C.初级卵母细胞D.受精卵Ⅰ前期。

精原细胞和受精卵相当于体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即不存在四分体。

第一极体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也不存在四分体。

5.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联会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A.②③①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正确顺序应为②③①。

6.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出现纺锤丝B.着丝粒一分为二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分离Ⅰ前期出现纺锤丝,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C、D 三项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都会出现。

而着丝粒一分为二出现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项错误。

7.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其区别主要在于:①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生物分离工程课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课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课后答案【篇一: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ass=txt>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存有(c)。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a.加热b絮凝c.离心d.调ph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采用哪种固液拆分手段(b)a.离心分离b过滤器c.下陷d.约束条件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a.高压匀浆b超声波碎裂c.渗透压冲击法d.酶数学分析5、为大力推进过滤器效果通常采用(c)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c.惰性助滤剂d.活性助滤剂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a.离心b过滤c.超滤d.双水相萃取7、以下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a.冷却b.调phc.高温高压和汇聚d.层析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除去铁离子,需用(b)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a.减少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中和电荷,毁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12、盐析法提纯酶类就是根据(b)展开提纯。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相同的提纯方法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融合的提纯方法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c.中性条件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a.乙酸乙酯b正丁醇c.苯d.丙酮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结晶蛋白质(b)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c.中和电荷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16、蛋白质溶液展开有机溶剂结晶,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宜。

a.0.5%~2%b1%~3%c.2%~4%d.3%~5%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构成容易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于(c)除去金属离子。

传质分离过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传质分离过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绪论略第二章习题1.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 = 0.3125、x 2 =0.2978、x 3 =0.3897时的K 值。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并与完全理想系的 K 值比较。

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单位: J/mol ):λ12-λ11=-1035.33; λ12-λ22=977.83 λ23-λ22=442.15; λ23-λ33=-460.05 λ13-λ11=1510.14; λ13-λ33=-1642.81在T =378.4 K 时液相摩尔体积(m 3/kmol )为: =100.91×10 -3 ;=177.55×10 -3 ;=136.69×10 -3安托尼公式为(p s :Pa ; T :K ): 苯:1n =20.7936-2788.51/(T -52.36); 甲苯:1n=20.9065-3096.52/(T -53.67);对 -二甲苯:1n =20.989 1-3346.65/(T -57.84);解:由Wilson 方程得:Λ12=l lV V 12exp[-(λ12-λ11)/RT]=331091.1001055.177⨯⨯×exp[-(1035.33)/(8.314×378.47)]=2.4450Λ21=0.4165 Λ13=0.8382 Λ31=1.2443Λ23=0.6689 Λ32=1.5034 lnγ1=1-ln(Λ12X 2+Λ13X 3)-[332231131323322112213132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Λ+ΛΛ+Λ++ΛA +Λ+Λ+]=0.054488 γ1=1.056同理,γ2=1.029; γ3=1.007lnP 1S =20.7936-2788.51/(378.47-52.36)=12.2428, P 1S =0.2075Mpa lnP 2S =20.9062-3096.52/(378.47-53.67)=11.3729, P 2S =0.0869Mpa lnP 3S =20.9891-3346.65/(378.47-57.84)=10.5514, P 3S =0.0382Mpa 作为理想气体实际溶液,K 1=P P S11γ=2.16, K 2=0.88, K 3=0.38003若完全为理想系,K 1=P P S1=2.0484 K 2=0.8578 K 3=0.37712. 在361K 和4136.8kPa 下,甲烷和正丁烷二元系呈汽液平衡,汽相含甲烷0.60387%( mol ),与其平衡的液相含甲烷0.1304%。

第4、5章课后习题答案 膜分离技术概论 黄维菊

第4、5章课后习题答案  膜分离技术概论  黄维菊

第四章超滤和纳滤一、选择题1. UF同RO、NF、MF一样,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超滤主要用于从液相物质中分离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聚合物,淀粉,天然胶,酶等),胶体分散液(粘土,颜料,矿物质,乳液颗粒,微生物),乳液(润滑脂-洗涤剂以及油-水乳液)。

采用先与适合的大分子复合的办法时也可以用超滤来分离低分子量溶质,从而可达到某些含有各种小分子量可溶性溶质和高分子物质(入蛋白质、酶、病毒)等溶液的浓缩、分离、提纯和净化。

其操作静压差一般为(A)被分离组分的直径大约为(B),这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一般为分子量大于500-1000000的大分子和胶体粒子,这种液体的渗透压很小,可以忽略,总之超滤对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源和各种的有机物有较好的效果,但它几乎不能截留(C).UF的分离机理为(D)过程,但膜表面的化学性质也是影响超滤分离的重要因素。

A(1)1mpa-10mpa (2)0.01mpa-0.2mpa(3)0.1mpa-1mpa (4)0.2mpa-0.4mpaB(1)0.1nm-1nm (2)10nm-0.05um(3)0.05um-1um (4)0.005um-0.1umC(1)无机离子(2)大分子物质和胶体(3)悬浮液和乳浓液D(1)筛孔分离(2)溶解-扩散机理2.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演化而来,但制作比反渗透膜更精细。

日本学者大谷敏郎对纳滤膜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操作压力(A),截留分子量(B),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认为是纳滤膜。

纳滤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C),可实现低分子有机物的脱盐纯化和高价离子脱除。

A(1)1mpa-10mpa (2)0.01mpa-0.2mpa(3)0.1mpa-1mpa (4)<=1.50mpaB(1)200-1000 (2)500-30万(3)>0.05um的颗粒C(1)筛孔分离(2)溶解-扩散机理(3)溶解扩散Donna效应(4)离子交换1.A(3)B(4)C(1)D(1)2、A(4)B(1)C(3)二、填空题1、超滤是介于______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范围为________。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主编 课后习题及答案(二)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主编  课后习题及答案(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代谢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脱氢酶作用下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终 将电子交给被氧化酶激活的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2.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发生的 ATP 的合成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 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并合成 ATP 的主要方式。
从中获得多少能量(多少 ATP)?(单位用 mol)
3.1mol 乳酸完全氧化可生成多少摩尔 ATP?每生成 1molATP 若能储能 30.54kJ 计算,其储能
效率为多少?如果 2mol 乳酸转化成 1mol 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 ATP?(单位用 mol) 4.用 14C 标记葡萄糖的第三碳原子,将这种 14C 标记的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与肝匀浆保温,那
www.khd课后a答w案.网com
一、课后习题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不需氧脱氢酶就是在整个代谢途径中并不需要氧参加的生物氧化酶类。
(2)需氧黄酶和氧化酶都是以氧为直接受体。
(3)ATP 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能量储存物质。 (4)无论线粒体内或外,NADH+H+用于能量生成,均可产生 2.5 个 ATP。
1.(1)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 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 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2)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中,两类典型的呼吸链都由五类组分组成, 并按一定的顺序定位于线粒体内膜。NADH 呼吸链由 NADH 还原酶(复合体Ⅰ)、泛醌、细胞
(3)乙醛+延胡索酸→乙酸+琥珀酸
(4)丙酮酸+β-羟丁酸→乳酸+乙酰乙酸

化工原理(管国锋主编-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3-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

化工原理(管国锋主编-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3-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

第3章 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1)有两种固体颗粒,一种是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另一种是正圆柱体,其高度为h ,圆柱直径为d 。

试分别写出其等体积当量直径和形状系数的计算式。

d h dh dhd d h d h d d h d db aa ad ad a da v e v e ve v e ve +=⋅+==∴==⋅=⋅=⋅=∴=2)18()/(2])2/3[(])2/3[()4/)6/()()6/(6/6(6)/6()6/()(][3122322312,23,31223222,31,33,πππψππππππψππ()解2)某内径为0.10m 的圆筒形容器堆积着某固体颗粒,颗粒是高度h=5mm ,直径d=3mm 的正圆柱,床层高度为0.80m ,床层空隙率、若以1atm ,25℃的空气以0.25空速通过床层,试估算气体压降。

[解] 圆柱体:Pad u d u L P s Pa m kg C atm mm d h dh d d h dh h d d ve v e m v e v e 7.177]1046.325.0185.152.052.0175.1)1046.3(25.010835.152.0)52.01(150[80.0])1(75.1)(1(150[10835.1,/185.1:)25,146.3)352/(533)2/(3)2()18(,])2/3[(32323532,222,32530,32312,=⨯⨯⨯-⨯+⨯⨯⨯⨯-⨯=⋅⋅⋅-⨯+⋅⋅-⨯=∆⋅⨯===+⨯⨯⨯=+=⋅∴+==----ψρεεψεμεμρψψ)按欧根公式计算压降:空气(3)拟用分子筛固体床吸附氯气中微量水份。

现以常压下20℃空气测定床层水力特性,得两组数据如下:空塔气速 0.2,床层压降 14.28mmH 2O0.693.94mmH 2O试估计25℃、绝对压强1.35atm 的氯气以空塔气速0.40通过此床层的压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含答案解析)

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子。

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性状,又有矮茎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

2.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②F2的性状分离比③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⑤F2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A.①②B.③④C.②③⑤D.①③答案:D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2的表型比例为3∶1;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两亲本杂交后代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其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不是1∶1。

3.已知某高等植物M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让其自交或测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让M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为3∶1B.让M连续自交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品种C.若让M测交,则一般情况下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类型D.M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其比例取决于M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答案:A解析:杂合子自交,性状分离比为3∶1,是在统计大量数据后得出的,所以让M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A项错误。

杂合子连续自交,淘汰掉不需要的隐性个体,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品种,B项正确。

若让M测交,即Aa×aa,因Aa植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不考虑致死问题),而aa植株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所以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可见M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及其比例取决于M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C、D两项正确。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 Dd (4)Wwdd×WwDd1/8wwDd,1/8wwdd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B.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C.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A项错误;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可以接种使用,B项错误;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C项正确;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D项错误。

2.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的牛奶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B.培养基、接种环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消毒仅能杀死物体表面的芽孢和孢子D.干热灭菌需将条件控制在121 ℃加热1~2 h,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可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基本不会被破坏,A项正确;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而接种环用灼烧灭菌法灭菌,B项错误;消毒能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C项错误;干热灭菌要在160~170 ℃的热空气中保持2~3 h,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技术的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应立即挑取菌种B.培养基灭菌后,应将pH调到适于微生物生长的范围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在一边,防止培养基溅到皿盖上D.高压蒸汽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 ℃的烘箱中烘干,接种前接种环需经灼烧灭菌,但需等接种环冷却后再挑取菌种,防止菌种被高温杀死,A项错误;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节pH到适于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再进行灭菌,B项错误;倒平板时,应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后倒入培养基,不能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放到一边,C项错误;高压蒸汽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 ℃的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 参考 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7.最后,祝都过。

***感谢冯晓博、马阿敏、张雪琴三位热心的好学霸肯抽出时间为大家整理资料***第一章 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2.分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

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

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

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 <0.1;浓缩 0.1-0.9;纯化 >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用RA 表示,QA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

%100⨯= AA A Q Q R (2)分离因子:两组分的分离程度。

用SA ,B 表示。

BA B A B A B ,//R R Q Q Q Q S A =︒︒= A —待测组分;B —干扰组分。

如果待测组分A 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 ≈ Q ºA ,SA,B ≈ Q ºB/QB = 1/RB ,常量组分测定:SA,B ≈103;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 表示,M M T T M T Q Q Q Q R R F //== RT 为组分的回收率;RM 为基体的回收率; QT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 QT 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 °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 为富集后基体的量。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

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 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 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

答:溶质吸附量q 与溶质气体分压p 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pK p K q q A A +=1max ,式中qmax 为溶质在固相表面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 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

在低压时,p K q q p K A A max 1=,《。

第三章 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1.简单讨论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差别和共同点。

答: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的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分子迁移是指分子的运动,研究其运动规律不是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轨迹,而是研究大量分子(粒子)在统计学上的运动规律。

其共同点在于它们对力的响应以及数学表达式相似:机械运动推动力=-dp/dx ,分子运动推动力=-d μ/dx ,式中p 为势能,μ为化学势,且二者具有相同的量纲。

上述两式表明机械运动与分子迁移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但二者也存在重要的差别,表现在μ比p 包含更多的内容,如可以将p 以外的场作用所转变的化学势μext 包含在μ中。

μ还可包括RTlnC ,即溶液富集与稀释对熵的影响,对宏观物体而言,RTlnC 项与p 相比可忽略不计;但对分子迁移而言,它意味着分离过程中溶质分子的迁移和扩散再分解路径上分子的统计分布。

分子运动除了受使宏观物体运动的所有力的约束外,每一个分子还与临近分子发生激烈的碰撞作用。

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相比,分子运动的摩擦阻力要大得多。

2.在无流和有流情况下,溶质分子的迁移分别用什么公式描述?对公式的物理意义做简单的阐述。

答:无流时:22dx c d D dx dc Y dt dc +-=,有流时:22)(dxx d D dx dc v Y dt dc +'+-= 物理意义:(参考费克第一定律物理意义的形式自己描述)3.费克扩散定律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溶质分子的迁移?答:费克第一定律dxdy A x J dx dc D J -=-=)(或,是假设溶质浓度c 在扩散方向上不随时间变化,其物理意义为:扩散系数一定时,单位时间扩散通过截面积的物质的量(mol )与浓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其适用条件是:扩散物质处于稳态扩散条件下。

而费克第二定律为22dxc d D dt dc =,为当既无外场梯度,也无内部化学势梯度时,Y=0,即存在扩散作用。

物理意义:在非稳态扩散过程中,在距离x 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该处的扩散通量随距离变化率的负值。

其适用条件是:扩散物质可以处于非稳态扩散条件下。

第四章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溶剂特性1.分析溶剂萃取分离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种类。

答:静电作用力、氢键、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范德华力2.在蒸馏分离、离子交换分离和沉淀分离过程中,涉及的最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什么?答:蒸馏分离中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离子交换分离中为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和电荷相互作用、沉淀分离中电荷转移相互作用4.举例说明范德华力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答:色谱:利用固体表面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的不同,使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将不同溶质分离开来,达到分离目的。

萃取:加速溶剂萃取中,提高的温度能极大地减弱由范德华力分子和样品基质的吸引所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6.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疏水相互作用的机理。

答:疏水水合过程中溶质表面水分子的有序化,使形成溶质水合物过程的熵减少。

即不利于非极性分子溶于水; 但实验证明水合过程同时会产生较大的负生成焓(水化焓),即热力学上有利于非极性分子溶于水。

水化焓的主要来源是溶质表面水分子排列成规则的笼形而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氢键,与非极性分子的类型和大小无关。

由于熵变比水化焓负得更多,所以G (= H - T S )大于零,即非极性溶质向水中迁移的过程的总自由能是增加的。

因此,能量上不利,即烃难溶于水。

7.说明溶剂选择性三角形的作用和选择溶剂的一般步骤。

答:作用:当分别以n d e x x x 和、为三条边作一个等边三角形时,每种溶剂在三角形中的位置正好与其n d e x x x 和、值对应。

尽管溶剂种类很多,但可以归纳为有限的几个选择性组,在同一选择性族中的各种溶剂,都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参数(n d e x x x 和、值),因此在分离过程中都有类似的选择性,若要通过选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的溶剂。

分离过程中单一溶剂选择的一般方法:第一步:根据相似相容规律,选择与溶质极性尽可能相等的溶剂,以使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 第二步:在保持溶质极性不变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调整溶剂的选择性,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分离过程中混合溶剂选择的步骤:第一步:选择一种非极性溶剂(p '接近0)和一种极性溶剂,将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极性的混合溶剂,其极性p '可按∑'=+'+'='iii p p p p φφφ 2211计算得到; 第二步:研究目标溶质在上述一系列不同极性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从其最大溶解度所对应的混合溶剂的p '值可知溶质的近似p '值;第三步:从溶剂选择性三角形中的不同组分中挑选新的极性溶剂替换第一步中的极性溶剂,并通过此极性溶剂的比例维持混合溶剂的最佳p '值不变,最终必定能找到一种溶解性和选择性都合适的溶剂。

第五章 萃取分离法5.用有机溶剂从水溶液中和从固体样品中萃取目标溶质的机理有何异同之处。

答:用有机溶剂从水溶液中萃取目标溶质属于液液萃取,而有机溶剂从固体样品中萃取目标溶质属于提取或浸取,广义上也可归于溶剂萃取。

相同点:都是通过萃取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化合物。

不同点:前者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用液态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后者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

7.加速溶剂萃取是通过什么途径使溶剂萃取加快的?答:通常在较高温度(50~200℃)和较高压力(10~20MPa )条件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

8.固体样品的溶剂萃取方法有哪几种?从原理、设备复杂程度、适用物质对象和样品、萃取效果等方面总结各方法的特点。

答:第八章膜分离1.膜分离技术的优点与不足。

答:优点:分离效率高;多数膜分离过程的能耗低;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特别适合热敏物质的处理;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部件,工作温度又在室温附近,故很少需要维护,可靠度很高;膜分离过程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效率、设备单价,运行费用等变化不大;膜分离因为分离效率高,设备体积通常比较小,可以直接插入已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不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大的改变。

缺点:膜强度较差,使用寿命长,易于被玷污而影响分离效率等。

2.微滤、超滤、纳滤有哪些共性?在分离原理、膜结构、膜材料、应用对象等方面有什么特点?答:微滤、超滤、纳滤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答:无机膜较有机膜有以下优点: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清洗方便;机械稳定性好。

但无机膜制备成本高,使用寿命较有机膜短,且有机膜制备技术成熟,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