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摘要:小升初学习衔接出现了问题,对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标,科学处理教材;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动力;重视语音教学和习惯养成;理清学生心理,培养师生情感。
关键词:小升初英语衔接教学
牛津版英语教材,单词量大,课文信息量也随之加大,语法知识超前呈现,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教师教得费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却不明显。针对这一系列的困惑,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对小升初阶段的教与学进行了实践研究与探索,从语音、词汇、语法、课文、阅读与写作等方面从细、从严、扎实做起。
课本的变化是对教师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观念的挑战,而对于小学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也有需要适应的地方:新教材的适应,中学学习方式的适应,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思维的养成,等等。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需要用心、用力帮助学生克服先期障碍并解决后续列问题。
一、把握课程标准,狠抓目标实现
因材施教,科学处理教材,而非一味教教材,通过
掌握好书本知识,运用、迁移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真正提升用英语、讲英语的水平,这才是学英语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英语学习的规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从而把握好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逐步落实课标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细化分解课本要求,细讲重点,突破难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习提高
小学阶段形成的学习基础可能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个体也有差异,进入中学后,一开始就可能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让基础牢固成绩优秀的学生兴趣不减,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重燃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是我们衔接教学阶段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任务。现在我们正在探索实施的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体验合作。发挥各自所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有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力,让学生充满学习动力与活力。
三、重视语音教学,严抓规范书写
语音和规范书写是小升初衔接阶段的重要内容。
学生既要尽快适应新老师的口语和授课方式,又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发音,因此,首先进行的语音教学,特别是音
标教学尤为重要。开学前两个月,教师和学生都要下苦工夫,学习音标的准确发音,逐个学习、逐个掌握、逐步提高要求,争取半个学期过后,对音标的识记与听写人人过关,人人都准确读音标,根据音标读单词、记单词,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在这一环节不掉队。再有就是规范书写,教师对此应该严格要求, 规范学生的书写,占格,乃至笔画、笔顺,练就一手流畅漂亮的英语书写,不仅养成好习惯,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发展
英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升初的衔接阶段,对学生不断渗透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循序渐进地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课参与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等等。教师对各个环节要求要细致、具体,可操作性强。通过这些方法的引领,逐步使学生由小学阶段在老师要求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在良好学习习惯约束下的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锻炼培养,大部分学生在学期后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我们的课题实践研究表明:在规范的标准步骤下,在定量的训练下,老师抓住易掉队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会自读单词课文,会独立记单词,会初步自学课文,会整理笔记,会自己复习,学生很轻松地步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兴趣不减,且过程轻松,成绩优
异。
五、理清学生心理,培养师生情感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还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适时调节好心理状态,适应小学升初中的过渡与衔接。尤其是在衔接初期,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师生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得尽量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导言课很重要,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老师还要用真诚的态度和严谨治学的行为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小升初衔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总的来说,有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方式、策略,教材内在的知识链接,习惯延续等。教师应该抓住并抓好每一个环节,重视掉队学生的辅导、重视激励作用、强化鼓励效果,教师要用教育爱心、教育责任给每一位学生阳光雨露,让学生快乐度过“衔接”时期的困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