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7323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9.png)
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备受关注。
而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则是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这一阶段教育,进而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其差异和特点。
一、国内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特点:在我国的中高职教育中,衔接模式主要有专业对口和专业转型两种情况。
1.专业对口模式:对口模式是指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行相关专业的高职教育。
这种模式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学生从中职到高职的过程比较顺畅,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相对连续。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中职阶段可能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对高职专业的选择不够理性;还有就是学生从中职到高职转变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和发展空间。
2.专业转型模式:转型模式是指中职毕业生通过考试或者面试的方式,选择与原本专业不同的高职专业进行学习。
这种模式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使得学生在高职阶段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中职阶段,学生可能没有获得与新转专业相对应的基础知识,导致学习困难。
二、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特点:目前,国外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主要有职业学院模式和工学学院模式两种情况。
1.职业学院模式:职业学院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相对通用的技能培训,然后进入职业学院进行具体专业的学习。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高职阶段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工学学院模式:工学学院模式则是学生在中职阶段获得一定的技能培训,然后直接进入工学学院进行高职的学习。
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高职阶段可以学习到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就业。
三、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信息不对称问题:学生在选择高职专业时,往往对专业内容和就业前景的了解不足。
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c5c3309b6648d7c1c7466c.png)
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经过了15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随着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近些年,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国与英国开展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可以说,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对话平台和开展交流合作,加强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原因及意义作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起始国家,蒸汽机的发明使用让英国快速进入工业化时代,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推动下,各种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英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不过,较之享誉全球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处在英国教育体系的末端。
此后,英国意识到其职业教育的落后,因此积极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摆到重要的位置,致力于改变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再一次助推了英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为相似:其一,职业教育在两国教育体系的定位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培养各种各样的技术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证;其二,两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轨迹类似,都是从最初的重学术轻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以职业技术能力教育为主;其三,从国家意识层面来说,政府都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国家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联系在一起。
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但相比于英国的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将中英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汲取英国职业教育在发展历程、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这对于改革我国职业教育现状、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1.中英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比我国的制造业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描绘,当前职业教育只能为制造业提供5%的高级技工人才,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理念的滞后性。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42bf1502020740be1e9b70.png)
— —
以英 国 B TE C 课 程 模 式 为 例
口 张 冰 洁
B T EC全 称 为
“ T h e Bu s i n e s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u c a —
课 程 后 得 到 的是 国 际普 遍 认 可 的资 格
水 平 。在 通 用 能 力 和 专 业 能 力 培 养方 面具 有 卓 越 表 现 . 该
教学文件 的编写。B T E C共 有 三 个 非 常重 要 的 教 学 文 件 :
《 教 师 手册 》 、 《 学 生 手 册》 和《 内审 手册 》 。《 教师手册》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使 用 的 指导 手册 . 它 明 确 说 明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应 该 帮 助 学 生 学 到什 么 : 《 学生 手 册 》 是 学 生 学 习必 备 的基 本 指 南 , 通 过 它 学 生 可 以 了解 到 专 业 概 况 、 课业、 评
考 书 目 、学 生 的 学 习 现 状 备 课 并 且 组 织 指 导 学 生 完 成 课 业 。B T E C 的课 程 内容 打 破 了学 科 的 藩 篱 , 根 据 实 际 工 作 需 要进 行组 合 . 体现了“ 能力本位” 的思 想 。
与B T E C动 态课 程 内 容 不 同 . 我 国 职业 教 育 课 程 内 容
于 他 们 将 来 职 业 发 展 的教 育 并 且 尽 可 能 提 高 他们 的 职
科 体 系作 为基 础 我 国课 程 开 发 工 作 主 要 由 国家 教 育 部 门 领 导下 的 专 门机 构 负 责 完 成 . 采用 的 主要 方 法是 理 论 依 据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e891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d.png)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中英职业教育体系对比•中英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对比•中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比•中英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对比•中英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总结与启示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英国职业教育在历史上具有悠久传统,且在近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英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促进本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目的:通过对中英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职业教育的异同点,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2)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而言,哪些方面可以借鉴英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改革?3)在比较研究中,如何更加深入地分析两国职业教育的优劣及其原因?研究问题:1)中英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哪些异同点?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英职业教育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研究内容:1)中英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概述;2)中英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3)英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及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改革方向探讨。
02中英职业教育体系对比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组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体制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英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体制办学模式与体制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6e62ad07f1922791788e802.png)
容。 经过长达近三年的中英合作课程实施 , 我们从 中学习借 鉴了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的诸多优点 , 并得 以启示。
英 国 职 业教 育课 程 模 式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1英 国职 业教 育 的政 策 优 势 .
英 国的职业教育课堂授课计划非常精细 ,它包含 :授课 E l
英国政府允许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 的学科教 育之 间互 相转 学 ;接受职业教育 者获得 C V N Q高级 证书或 N Q三级证 书后 V
计分 , 确定拨款数 。
2课 程 体 系符 合 行 业 发 展 .
行业在英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制定中发挥着重 要 的作用。 企业雇主或者专家参加 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机构 , 参 与制订 国家专业 证书标准 和开设专业课程和对职业技术院校教
学质量评估考核和相关教育研究 ,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安排
职业院校建设项 目计划”首批 立项建设 的 2 8所学校之一 ,0 9 20
英 国职业教育不 同等级 的课程大纲 似 于中国的专业) 含 有不 同数量 的单 元( 似于 中国的科 目)包括 这门课程 的总体 类 ,
教学 目的、 教学要求 、 教学 内容 目录 、 教学深度 以及时数分配等 。 有些还包括参考书 目、 教学仪器 、 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教学
中英双方院校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商讨 和专业课程 内容对
接 ,0 9年 9月杨凌职业 技术学院正式启动 引进英 国 B E 20 T C酒
基本 的考核标准 、 教学指南 、 考核评估 、 参考书 目。 从单元( 课程 )
结构设 置来看 , 非常合理规范 , 中起 主导作 用的是学习成果 , 其
“ 三明治式 ” 教学 , 提供部分教育经 费等等 。 国职业院校完全根 英 据行业需要设置专业 和课程 。英 国职业课程体系完全符合行业
中外职教主要课程模式及教材设计研究
![中外职教主要课程模式及教材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ee4bf8f61fb7360b4c6533.png)
中外职教主要课程模式及教材设计研究作者:黄亚琳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MES”、“CBE”、“双元制”、“宽基础、活模块”、“DKD”、“项目”等中外职教主要课程模式和各个课程模式下教材的设计,以期通过呼应提高教材的质量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课程模式教材设计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1 国外主要课程模式及其教材设计简况1.1 MES模块技能培训课程模式MES是国际劳工组织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模块式技能培训”,它是在研究了当时世界各国先进培训方法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目的是帮助世界各国开展职业培训。
MES模块技能培训是以某个职业或岗位确定学习者应具备的全部职能,职能化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模块)。
根据各个模块确定出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学习单元),由此MES培训的是用学习单元表示的大纲和内容。
MES的教材编制是根据具体的职业或岗位需求从学科系统中抽取相关内容,重新组合编制而成,一般是以书本、图表等形式显现出来的,也有录像片这样的教学材料,每个学习单元都有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编制者很好得按实际操作步骤的需要编入知识技能。
1.2 CBE能力本位模块课程模式CBE是二战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的一种职教课程模式,CBE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方向、以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
整个模式以“能力本位”为中心,相较于MES更强调能力目标。
具体学习内容的开发程序可见图1。
在CBE理论里,教育专家根据能力分析编写教学大纲,接着编写学习模块形成学习包,每一个单项能力都有可能被编写成一个学习模块,最后学员就会拿到这样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了学习此项能力的所有指导书以及操作手册等资料,同时,教师也会获得相应的教材和讲稿,音像材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目前国内流行的说法是CBE的能力培养应该注重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同样的,也有专家指出CBE关注核心能力弊大于利。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0b751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5.png)
教育理念
中国职业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英国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 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
。
课程设置
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统 一,以专业课程为主,而英国职 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以 模块化课程为主,方便学生根据
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中英职业教育在学生发展方面的优劣分析
01
02
03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
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能够及时反 馈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调整和更新 课程内容。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优劣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发展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 和技能训练。
THANKS
感谢观看
职业教育管理
中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机构组成。教育部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则负责职业资格标准 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
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同时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划,引导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行业和企业也 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
中英职业教育在学生发展方面的优劣分析
要点一
英国职业教育的优势
要点二
英国职业教育的劣势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评价指标, 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英国职业教育较为灵活,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提高自身的 综合素质。
英国职业教育的学费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 件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 由于英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可能不够深入。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508de2b8f67c1cfad6b8c3.png)
课 程 是 将 宏 观 的 教 育 理 论 和 微 观 的 教 第一 , 以终 身 教 育 理 论 为 基 础 , 破 了 突 是 与 纯粹 专 门 的职 业 技 能 和 知 识 无 直 接联 学 实 践 联 系起 来 的 一 座 桥 梁 , 关 课 程 的 传 统 的 一 次性 教 育 的局 限 , 立 了“ 习~ 系 , 出职 业 技 能 和 知 识 范畴 的 能 力 , 有 建 学 超 它是 研 究 必 然 涉 及 理 论 与 实 践 两 个 方 面 。 程 课 模 式 的 引进 与 开 发 集 中体 现 了 职 业 教 育课 程改革的成果 , 尚处于探索 时期的 中国 对 高 等职 业 教 育尤 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 工 作 一 再 学 习 一 再 工 作 ” 循 环 的 终 身 教 方法 能 力和 社 会 能 力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1 。 多 4 J 育 模 式 , 应 的 课 程 设 置 也 充 分 反 映 了终 相 TAF 模 式 中 同 样 使 用 “ 键 能 力” E 关 这 身 教 育 的 理念 , 利 于 各 类 教 育 之 间 以 及 有 术 语 , T 模式 则是 强调 超 越 某一 具 体 B EC 学习与工作之 间的衔接。 职 业 技 能 的 通 用 能 力 的培 养 。 键 能 力 、 关 通 第 二 , 准统 一 , 式 规 范 。 AF 课 程 用能 力 等 概 念 的提 出 , 映 了能 力 观 的 发 标 格 T E 反
者的 格式 是 统 一 的 。 AF 的教 学 文 件具 T E 有 明 显 的 层 次 指 导 性 , 培 训 包 指 导 课 程 以 大 纲 , 程 大 纲 指 导 科 目大 纲 , 层扩 展 细 课 逐 化, 既是 全 面 的 教 学 指导 文 件 , 给 教 师 留 又 有 充 分 的 灵活 组 织 空 间 。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cfeb2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0.png)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英教学模式指的是中国和英国在教育领域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英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势。
首先,中英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教育系统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通常采用科目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而英国教育系统更注重学科的专业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差异使得中英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中英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不同。
中国教育系统偏向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导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英国教育系统更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中心的教育,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英国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
这使得英国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
再次,中英教学模式在评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系统通常采用考试为主要评估方式,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而英国教育系统更注重综合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项目报告等。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但也容易导致评估标准不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并不意味着其中一种模式优于另一种模式。
中英教学模式各有优劣,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中国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上有一定优势,英国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上更有特色。
因此,在中英教育交流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起来,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深入了解中英教育系统提供了一种思路。
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英职业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834270a26925c52cc5bf4f.png)
年代 .经过 了 1 5 0多年 的风雨历 程 , 在 新 中国成立 之后得到 迅速发展 . 成为 我 国教育体系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担负着 为 我 国经 济建 设 和社 会发 展培 养技 术 型 人才 的历史 重任。
随 着 各 项 事 业 的 长 足 发 展 .近 些
职业 技术 能 力教 育为 主 : 其三. 从 国家 意识层 面来说 . 政府都 已经意识到 职业
年. 在职 业教 育方 面 . 我 国与英 国开 展 的合作项 目越来越 多 。可 以说 。 通过 建 立 职业教育 对话平 台和开展交 流合作 .
加 强 中 英 职 业 教 育 比较 研 究 有 助 于 推
会需求 的角度 出发 . 为社会 量身打造合
格 的技术 型人才 . 又能够从 学生长远 发 展 出发 . 提 升学 生 的 自身 竞争力 . 使 其
国的职业 教育 学制 一般 为 三年 ,前 两 年 主要是 讲授 理论 知识 .第 三年 是 实 习. 两者 之 问间 隔很 大 . 学生 很难 把 理 论知 识和 技能 融合 在一 起 一 言 以蔽 之. “ 知识 本位 ”难 以适 应我 国 职业教 育 的长久发展 。 而英 国 的职业 教育 是 以 “ 能力 本 位” 为 核心 的课 程教 学模 式 . 学 生 的学
纪8 0年代 以前 .英 国对职业 教育 的重
视程 度远远低 于西方 其他发达 国家 . 职 业 教育 处 在英 国教 育体 系 的末 端 。此 后 .英 国意识 到其职业 教育 的落后 . 因 此积 极学 习借 鉴他 国的先进教 育理念 .
国社会普 遍存在 职业歧视 . 这种歧 视也
景 、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课 程 的 实 用 程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对比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2834ee949649b6648d74745.png)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对比一、两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从世界范围看,当今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知识本位(Knowledge-based)的课程模式和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的课程模式。
知识本位的课程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中心,能力本位的课程以培养从业能力为中心。
就总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
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其课程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两国课程模式的归类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下面着重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方法和编排方式这两方面分析两国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1.课程的开发方法教育领域与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运行逻辑,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连接这两个不同领域的中心环节。
不同模式的职教课程,其开发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也就有不同的开发方法。
有的课程开发从教育的逻辑起点出发,有的则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
英国职教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是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职业世界向教育内部辐射。
因此,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
英国采用的职教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有任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
任务分析是指找出和验证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所执行的任务。
任务分析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步骤: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职业调查表、选择工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管理职业调查表、分析所收集的信息。
任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承担该项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计、确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专家咨询法是通过信件邮递向某一领域专家进行咨询的方法。
因为提供和接受咨询的双方不见面,其观点不会受对方影响。
无记名的问卷咨询方式使得答案更具有思想性与创造性。
问卷咨询一般要分好几轮进行。
第一轮,由各位专家列出重要的课程内容;第二轮,在第一轮基础上汇集所有的内容,由专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按其重要水准分别纳入课程;在第三轮的问卷中,要求专家就课程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可能的话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在第四轮中,专家们有机会对已达成的一致意见再次进行评价,并据此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修正。
关于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的探讨
![关于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986c46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2.png)
关于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的探讨
中国和英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国在该
领域采取规则强调劳动力的训练,而英国则集中精力发展学生技能。
其次,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大都把重点放在注重应用,改善技能和保
证技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效用,而英国则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加速思考,以及促进他们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中国职业教育在教师及课
程方面有明确的技能标准和课程表,而英国则对此欠缺国家监督,鼓
励学生自主学习。
最后,中国在强调培养出高素质劳动力,而英国则
更倾向于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新技术。
总而言之,中国职业教育和英国职业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以
上只是最明显的几点,它们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47eae34693daef5ef73df8.png)
、
中英 两 国 职 业 教 育课 程模 式 对 比
目标 比较 强调 社 会 本 位 。更 多 地 强 调 教 育 的社 会 价 值 自党 的十七 大 提 出 “ 以人 为本 ” 理 念 以来 , 逐渐 开 始 关 注个性 发 展 . 重视 个 人作 为 完整 的人 的 职业 生涯
式 笔 者拟 通过 对 比两 国的课 程模 式 , 为 我 国职 业教 育 改革 提供 参考 性 意见
一
调通 用能 力 的培养 B T E C在 充分 征求 企业 意见 的基
础上 , 把 通 用 能 力 归 纳 为 7个 领 域 、 1 8项 成 果 , 每 项
成果 都非 常 详细 、 便 于操作 实施 。
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 英国职 业教育 ; B T E C; 课程模 式 ; 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 分 类 号 :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7 2 7 ( 2 0 1 5 ) 0 1 — 0 0 1 5 — 0 4
B T E C全 称 为
以英 国 B T E C课程模式 为例 , 在比较分析两 国课程 目标 、 课程结构 、 课程开发 、 课程 管理 、 课程 实施 以及考核评价
的基础上 , 借鉴 B T E C课 程 模 式 的 成 功 经 验 , 对 完 善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培 养 目标 、 课 程 内容 、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等 提
业教 育 管理 。
理 论 与 应 用 研 究
2 0 1 5 . 1 职业教 育研 究
业 能 力 成果 、 教 学 内容 、 成果标准 、 学 习指 南几 部 分 。 在 内容上重 实 践 、 重 应用 、 重灵 活 。并且 B T E C课程 大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与比较研究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与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321af0aef8941ea76e053b.png)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使高职
一
、
教育的发展方式产生了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 内涵提 升的根本性转变。 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 出现 了高职毕
国外 职 业教 育 课 程模 式 的演 变及 特 点
课 程 改 革 历来 是 教 育 改革 的核 心 与 关 键 ,在 职 业
业生就业难与一线实用人才严重短缺 的矛盾 ,同时又 教育领域 ,战后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生 了几次重大转 可概括 为“ 学科本位 ” 模式 、能力 本位” 式和“ “ 模 人 面临高职院校 录取分数降了又降的状况 。造成这种状 向 , 模式 , 这是人们对职教 目的由浅人深的渐进认 况 的根本原因还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不足 ,高职教育 格本位” 沿用 的课程模 式没有培养 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 所 识过程 ,也是高职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境 中选择课程模式 ,着重讲述了具有 中国特色 、可操 些 国家职教课 程开发的主导模式。它是一种教育专家
第7 卷 第1 期 2 0 年 3月 09
职教 与 经济研 究
Vo ain l d c t n a d E o o c R s a c c t a u ai n c n mi e e r h 0 E o
V0 . No 1 17 . Ma . 0 9 r ,2 0
中外 高等职业教 育课程模 式的演 变与 比较研 究
程模 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 是值得探 索、 究并推广的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研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工作过程 ; 课程模 式 ; 比较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2 0 )1 0 0 — 6 ( 09 0 — 0 6 0
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分析
![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bb1a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两国标准进行概述和比较分析。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英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中国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英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中国更注重传统教学方法。
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异同,并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借鉴英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持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分析、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素养、异同比较、启示建议、未来研究、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国际比较。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规范和界定的文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日益受到重视,各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也越来越重视。
中英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在制定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特点。
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而英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则是根据英国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特点而制定的,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中英两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教育体系和发展方向,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英两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差异与共同点,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我国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英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英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d5bb45e45c3b3567ec8bcc.png)
中英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摘要]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形式,搭建畅通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通道是构建我国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正面临着以学制为主的外在衔接向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内在衔接转变,处于提升衔接效率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
英国在国家资格、现代学徒制和学分互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高职内在衔接模式及普职教育互认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处于华丽转身开端的中高职教育内在衔接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学分框架衔接模式一、英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基于院校和工作场所的继续教育及基于社区的成人教育的方式实施,但主要在“继续教育体系”内开展。
截至2011年,英国有346所继续教育学院承担了全国11%的高等教育课程任务,为全英国43%的16~19岁青年提供高职教育与培训①。
(一)英国中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英国职业教育不作为单独的教育类型出现,也不存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英国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普通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即中职教育包含在中等教育之中,而高职教育多包含在继续教育之中,中高职教育实现了与普通教育同等的衔接机会。
1.英国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英国学生义务教育结束后可选择进入综合中学、现代中学、技术中学和城市技术学院接受中职教育。
②综合中学面向年龄组内的所有对象分类提供学术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特征明显的课程组,现代中学主要为智力较低和能力较差的初等毕业生提供具有实用价值和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技术中学侧重培养工程、电力、航海、建筑、农业和商业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并为高等工程技术学院输送技术生源,城市技术学院则主要为11~18岁学生提供技术、科学和数学类技术学科而独显特色。
全英国4209所公立中学中综合中学3304所,城市技术学院5所,技术学校83所(英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综合中学占有绝对数量优势,而城市技术学院受到各方好评并得以快速发展。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c30d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1.png)
业企业。
02
评估标准
中国职业教育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等
方面;英国职业教育的评估标准则更加关注课程和教学质量、学生满
意度和就业情况等。
03
评估流程
中国职业教育的评估流程包括自评报告、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环节
;英国职业教育的评估流程则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包括申请认证、
现场考察、审核发布等环节。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英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由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同时还有行业协会和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03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 式对比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对比
•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 行业导向:英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高度行业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
《中英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中英职业教育体系概述 •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对比 • 中英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与校企合作对比 • 中英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比 • 研究结论与启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政策背景
中英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不 同的政策和发展路径,两国政府 均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制定 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关领域的知识。 • 理论实践结合: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也逐渐开始注重实践操作,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
人才。
中英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对比
• 英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 学生中心:英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师主要起到辅导和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4746b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a.png)
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吴雪萍
【期刊名称】《比较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受不同知识观、能力观的影响,中英两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两国的课程模式各有利弊,目前正朝着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靠近的方向发展.
【总页数】6页(P86-90,76)
【作者】吴雪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杭州,3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3
【相关文献】
1.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 [J], 张冰洁;
2.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J], 吴雪萍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J], 胡泽民;郭星宇
4.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 [J], 张冰洁
5.北京新高考方案下课程模式与IBDP项目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J], 滕明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摘要:受不同知识观、能力观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各自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在比较分析两国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借鉴BTEC课程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质量监控体系等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BTEC;课程模式;职业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15-04BTEC全称为“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即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由英国技术教育委员会与商业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是英国权威的资格开发和颁证机构。
BTEC课程模式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卓越表现。
该模式是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职业教育模式。
笔者拟通过对比两国的课程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中英两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比(一)培养目标BTEC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有利于他们将来职业发展的教育,并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也为将来的深造、晋升、转岗奠定基础,因此,BTEC课程模式把“发展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两种。
专业能力是针对具体职业岗位而言的能力,课程大纲中通常设有4~5项专业能力目标;通用能力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的能力,是继续学习的基础,BTEC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通用能力的培养。
BTEC在充分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把通用能力归纳为7个领域、18项成果,每项成果都非常详细、便于操作实施。
与BTEC注重发展职业能力不同,我国职教课程的培养目标更侧重培养认知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职教界注重认知能力的发展,认为认知能力是获得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国职业教育以培养认知能力为重点,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开展职业教育。
同时,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强调社会本位,更多地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以来,逐渐开始关注个性发展,重视个人作为完整的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课程开发BTEC课程模式把“社会和实际岗位需要”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
BTEC课程大纲本着保持先进、目标明确、内容综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用任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由课程专家按照雇主协会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组成若干课程标准,编写出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在结构上包括专业能力成果、教学内容、成果标准、学习指南几部分,在内容上重实践、重应用、重灵活。
并且BTEC课程大纲全球统一,学生在学完BTEC课程后得到的是国际普遍认可的资格。
除了课程大纲的编写,BTEC在课程开发阶段还包括教学文件的编写。
BTEC共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文件:《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和《内审手册》。
《教师手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指导手册,它明确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学到什么;《学生手册》是学生学习必备的基本指南,通过它学生可以了解到专业概况、课业、评价制度、教学计划等;《内审手册》主要是内审员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工作手册,其中对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审查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与BTEC由职业辐射到教育不同,我国课程开发是从教育辐射到职业,把教育作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把学科体系作为基础。
我国课程开发工作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领导下的专门机构负责完成,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理论依据法和内省法,通常是按照国家培养目标、相关教育理论以及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同时结合教师日常教育经验反思进行课程开发,在内容上重理论、重体系、重基础。
(三)课程内容BTEC的课程内容是动态组织的,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围绕专题横向开展,一般会涵盖传统学科4至5门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BTEC课程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所提示的参考书目、学生的学习现状备课并且组织指导学生完成课业。
BTEC的课程内容打破了学科的藩篱,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组合,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与BTEC动态课程内容不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一般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大多还是借鉴普通教育课程内容。
我国职教课程内容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的思想。
(四)课程实施BTEC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把课程大纲、课业任务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能全面了解本单元课程的目的、任务、专业能力目标、通用能力目标、能力考核标准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1/3+1/3+1/3”的形式安排教学,即教师讲授时间占1/3,课堂训练、资料查阅占1/3,社会实践活动占1/3,这种做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交给教师,三分之二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心、实践为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如讨论、实践、社会调查、实地观摩、课业等,其中尤以课业最具代表性。
除此之外,该模式从学习方法到日常生活、毕业出路等都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配备大量的图书资料、计算机、设备等以供学生使用,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五)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虽然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阶段,但是BTEC课程模式独具特点的考核评价模式值得进行重点讨论。
BTEC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业评价、平时表现评价和能力增长评价三种考核形式,同时还采用“课业考核”、“课业+笔记+活动考核”、“课业+考试考核”、“实验考核”等多种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其中课业考核是BTEC课程模式的一大特点。
BTEC要求每门课程每学期安排3个左右的课业,如果开设的课程科目较多,可以将两门及以上课程结合起来共同设计课业。
课业本着“以大纲为依据、有利于学生创新、密切结合社会工作实际、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机会”的原则进行设计,由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组合而成,包括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工作项目及评分标准。
课业中的任务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兼顾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课业难度一般设置为学生平均水平,课业完成期限实际可行。
同时课业采取等级评价标准,一共分为通过、良好、优秀三级,每个级别的评价标准都有严格的内涵,无论是评价者、被评价者或者“第三方”都能很清楚地明白评价什么、如何评价以及怎样评价。
在解释评价结果时,评价者是把被评价者的成绩与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标准进行对比,而不是与他人进行对比,这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纵然课业评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仍保留了学习者申诉的权利。
当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果有出入时,学习者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有权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提出质疑,甚至可以逐级进行申诉,这也是BTEC“学生中心”思想的一个体现。
BTEC评价模式还十分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资料的积累,主要表现在学生除了递交课业还要提交完成课业过程中的各种证据。
证据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形式多种多样,如笔记、报告、总结资料、作品、影像资料等都可拿来作为学习证据,但证据必须与学习成果直接相关,且真实有效。
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课程评价与BTEC评价模式有较大差别。
以我国高职课程评价为例。
我国高职课程评价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把期末试卷成绩作为最后的课程成绩;有些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占30%左右,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递交情况进行打分。
虽然有的学校也尝试使用课业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但是两种形式如何安排仍得不到科学的统一。
同时,评价主体主要是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学生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欠缺,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除了递交考勤表、平时作业外很少有其他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可以将中英两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前者强调培养认知能力、关注知识;后者强调发展职业能力、关注能力。
二是在课程开发上,前者采用理论依据和内省法,由教育辐射到职业;后者采用任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由职业辐射到教育。
三是在课程内容上,前者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后者以职业岗位为依据。
四是在课程实施上,前者强调教师中心,注重群体需求,以班集体为教学形式;后者强调学生中心,注重个体需求,以个别化为教学形式。
五是在考核评价上,前者以试卷为主,考核形式单一;后者以课业为主,考核形式多样。
二、BTEC课程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为了使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改革。
BTEC课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完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败。
我国职业教育重视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从事各行各业工作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培养不够,这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借鉴BTEC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协调发展的理念,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重视通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大纲设计、课程开发实施环节上尽量兼顾两种能力的发展。
(二)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观念作为教师本身的主观因素,直接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BTEC课程强调学生中心,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还是大多本着“教师中心”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施行传统的“满堂灌”,不注重师生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师转化为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组织、服务、管理的职能,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组织者。
(三)重构课程内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以及各学科的独立性。
但系统性的课程内容不符合以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抽象、间接的理论性知识与职业教育职业指向的要求相差甚远,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还是对某项任务如何完成及完成标准感到迷茫,这不利于学生把握职业教育活动的整体规律,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鉴BTEC灵活动态的课程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打破学科限制,施行项目教学,课程内容以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为主,不受学科系统性的制约,实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