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与我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暖与我们的生活
2018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极端高温肆虐全球,多国气温都己打破纪录。6月至7月,包含北极圈在内的全球多地气温普遍上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7月下旬,北极圈内气温己达32℃。挪威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创纪录的33.5℃。由于气候异常干燥温暖,森林火险持续上升。瑞典7月中旬大约发生了50起森林火灾,其中10余起发生在北极圈内。
极端天气为何肆虐全球?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极端天气频发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关。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在一个更温暖的地球上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新的常态:气候持续变暖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气候的这一变化,即使从宏观来看,也己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由于北极格陵兰岛上的冰川融化正在改变地球上水的分布,并因此移动了地球的轴线。这导致自2005年以来,北极点的位置已经向东移动了1米多。这样一来,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加快,如此下去,到2200年,一天的时间可能会缩短0.12毫秒。
或许,你会觉得地球的倾斜与你不太相干,不太可能影响到你的生活,甚至也影响不到你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但实际上,有一些对你生活有影响的改变就发生在你的周围。比如:在英国,春季的开始时间比半个世纪前平均早了两个星期,而秋季则晚了一个星期;在海洋中,很多动物已经将它们的游动范围向极地方向移动了数百千米:在陆地上,野生动物迁徙也有类似的变化,只是由于陆地上城市建筑和道路的阻碍等因素使得迁徙的难度更大,或许我们看起来不是那么直观。
还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与过去相比,夜晚气候变暖的速度比白天要快。夜晚本是一个让热量重新返回宇宙空间的机会,但由于大气中聚集了越来越多额外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毯子”所包裹,其热量在夜间也难以返回宇宙空间。这在高温热浪袭击期间更为明显。因此,我们不仅难以应付白天的炎热,就是在晚上,我们的身体也难以凉快下来。
在气候不断变暖的地球上,高温热浪天气也来得越来越频繁和极端了。2003年的欧洲高温热浪事件曾导致了7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因为他们调节自己身体温度的能力更差。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使得这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风险至少增加了一倍。
高温热浪仅仅是由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中的
一个例子,此外还有洪水、风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尽管一直以来地球上总会发生这些事件,但现在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都在增加。这是因为:更热的大气里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雨水变得更多,也就导致了更多的洪涝灾害;更?岬拇笃?聚集了更多的能量,暴风雨也更加剧烈;更热的天气使得水分蒸发得更快了,干旱也会更严重。
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天气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卫星资料显示,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例如,在澳大利亚,有些植物消耗了更多的水分,从而使得河流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这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出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但是,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
我们能将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吗?
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必须使排放在2020年之前尽快达到峰值,以便在接下来的50年中,使排放逐年减少,最终在207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
一些乐观的观点认为:现在的世界正在远离高污染的化石燃料,现在的能量和工业排放可能已经是最高的峰值了。但这一观点尚待时间的检验。因为,现在人类每年仍然在排放着接近420亿吨的二氧化碳。就目前而言,改变的速度还不够快,或者说新能源的规模还没有大到能够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在这些新能源替代方案中,投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以结束使用煤炭发电也许是相对较容易实现的一部分。发电所产生的排放只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则来自农业、林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石油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燃料,尤其难以被替代。汽车还可以用电力驱动,但飞机不行。如果要为飞机提供新的动力,将需要大规模开发可再生的、可持续的航空燃料。而目前全球由发酵作物生产的生物燃料,其产量与每年消耗的航空燃料相比(仅美国就消耗航空燃料9000万升),实在还是微不足道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减少飞行,或减少如吃牛肉等其他碳足迹较高的行为(碳足迹:英文“carbon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做得到?什么时候能做到?
要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并在2070年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彻底“断奶”――摆脱对化石燃料
的依赖,而且我们可能还必须以工业规模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假如工业和农业生产在短期内继续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在本世纪我们将必须从大气中吸收大约6000
亿吨的碳。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支持是“生物能源结合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FZCS)”。
生物燃料固然可以为飞机提供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生物燃料产生有效的影响,也就是说真正能起作用,就必须大规模的应用“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OCS)”,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数千个这样的工业设施。然而,不仅是这个技术本身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实验,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富余的土地在种植这些燃料作物的同时继
续养活我们自己。将全球变暖温度增幅控制在2℃以内还意味着,仅仅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所种植的作物就要占约5亿公顷――相当于地球上可耕种地面积的1/3或美国国土面积的1/2,并且这还会与维持正常生态系统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产生冲突。总之,这种负排放技术带来的后果甚至可能会比升温超过2℃更加糟糕。
根据各国现在的政策,全球变暖温度增幅将达到3.6℃。即使按照尚未成为现实的各国领导人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做
出的承诺来计算,全球变暖温度增幅也只能控制在3℃。因此,要想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需要各国重新修改承诺,即各国都必须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并加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