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方式育种效果分析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大豆(Glycine max L.)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育种工作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某大豆育种项目为例,分析其育种目标、方法、过程及成果,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二、育种目标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等。
本案例中的育种项目主要针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油分含量,同时兼顾抗旱性和耐盐性。
三、育种材料育种材料的选取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本项目选取了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特性的大豆品种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等多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后代材料。
四、育种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的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遗传变异。
2.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
4.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赋予其新的性状。
五、育种过程1. 亲本选择与杂交: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2. 后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符合目标性状的个体。
3. 性状评估:对筛选后的后代进行详细的性状评估,包括产量、油分含量、抗旱性和耐盐性等。
4. 多代选择:通过多代的选择和评估,逐步稳定目标性状。
5. 新品种审定:对最终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和品种审定。
六、育种成果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本项目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性的大豆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产量上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以上,油分含量提高了5%以上,同时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七、问题分析1. 育种周期长:大豆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代的选择和评估,周期较长。
2. 遗传多样性有限:由于亲本选择的限制,遗传多样性可能不足,影响育种效果。
3. 环境适应性: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大豆不同品种间种混种技术
26 第0 ・第0期 0年 1 总 2 0 期 0
大豆不 同品种 闻种混种技术
美 国北 部 大 豆 大 面 积 生 产 上 所 使用 。研 究 观 察 到 特 定 基 因 型 混 合 体 ,具有 增强 效 应 , 且 产量 比纯 系稳 定 得 多 , 是稳 而 但 定 程 度 要 看 所 涉 及 的 相 互 作 用 的竞 争类
型而 定 。 国 内外 研 究 均 可 以看 出 , 由不 同 品 种 构 成 的 大 豆 复 合 群 体 ,只 要 搭 配 得恰 当 , 培得 科学 , 会 产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增 栽 都 产效果。
一
、
大 豆 不 同品 种 间 种 或 混 种 的 科
学 实 践
大 豆 的 生 态 类 型 十 分 丰 富 , 比如有 生 育 期 形 态 类 型 , 荚 习性 生 态 类 型 , 结 叶 型 生 态 类 型 , 秆 高度 、 度 与 分 枝 生 态 茎 强
杂 ,但 主 要 与植 株 体 内 有 机 及无 机 营养
化 学 品 质 生 态 类 型 等 等 。 除 了充 分 利 用
大 豆 的生 育 环 境 ,提 高 大 豆 群 体 光 能 利
用 率 , 而 增 加 大 豆 的经 济 产 量 , 林 省 从 吉 农 业 科 学 院 在 院 内 试 验 田中 曾 以 不 同 成 熟 期 生 态 类 型 为 主 , 顾 植 株 高 度 、 型 兼 叶 大 小 和 茎 秆 强 度 等 生 态 类 型 的差 异 , 进 行过大豆早 、 晚熟 品种 间种 研 究 , 行 比 其
维普资讯
作物栽培
经 吉 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多 年 试 验 证
明 , 高产栽 培条件 下 , 不 同成熟期 、 在 对 不 同生 态 类 型 ( 株 高 、 型 等 差 距 大 ) 如 叶
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栽培技术探讨
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栽培技术探讨作者:顾乃杰胡铁欢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8期顾乃杰1,胡铁欢2(1.沧州市种子监督检验站,河北沧州 061001;2.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摘要: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对大豆不同的单交种混种、间种栽培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做了探讨。
论述了新型的群体结构、生物多样性等理论基础,研究了品种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态差异和抗逆性等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大豆;混种;间种大豆不同品种混种、间种栽培是指特定的两个或多个大豆品种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播种或以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的栽培方式。
大豆不同品种的等量和不等量混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1],经过近20年发展,该项理论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试验证明,大豆不同品种间种和混种都比各品种清种时增产[2],但子粒外观品质表现较差,最突出的是混合群体的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增高,完全粒率降低[3]。
不同品种之间的间种技术和原理相对比较简单,应用上也容易被认可。
但对于混种这种新型的种植方式,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复杂。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就大豆间种、混种的技术和理论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大豆不同品种混种、间种的理论问题1.1 群体结构的改善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在水、肥等条件被充分满足后,大豆高产的核心是解决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分配中的技术问题。
群体光照不足是增加花荚脱落数量、减少荚数和粒数、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分配的要害。
改善大豆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能显著提高群体的光合效率,增加大豆产量。
大豆高矮不同的品种间种是一种立体式的群体结构[4],冠层剖面呈现波浪起伏状态,这种波浪式的冠层可大大改善通风透光的效果。
混种是由不同品种组成的混合群体,个体在田间的分布完全随机。
由于品种的株高不同,群体顶部凹凸不平,这种凹凸不平的冠层可使群体结构得到调节,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1.2 生物多样性理论是稳产的依据大豆不同品种混种或者间种,是通过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病原多样性、微气候多样性、土壤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条件多样性等各种多样性之间形成的一种平衡。
探究如何用杂交法培育大豆良种
探究如何用杂交法培育大豆良种摘要:近几年,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在不同农作种植方面提出了良种培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选择正确的杂交培育方法,技术人员对工作要点的全面掌握,本着“因地制宜”培育原则开展实践调研工作,了解各地区大豆杂交做法的优点与缺点,主要目的是提高杂交效率,确保良种种植后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再加上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也有助于综合效果的提升,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杂交法;大豆;良种培育引言:在大豆良种培育方面选择杂交培育方法,是现代农业中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了解大豆属于自花授粉农作物,在受精过程中对环境有较高要求,也会增大种植及管理难度,直接影响着育种效率及成活率。
对此,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杂交过程中相互配合,以提高杂交成功率为目的,重点考虑各地区自然环境、种植环境等制定出最佳的杂交方案,提高大豆产量与质量。
一、实例分析山东省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就包括大豆,在生产上所使用的品种不断演变,使品种遗传基础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地方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会依据山东省的地质条件、种植要求、生产环境等综合分析,获取更精准的信息数据,为大豆良种培育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并有具体的实验及相关信息数据说明,该地区选择73个杂交育成品种,掌握大豆杂交良种培育技术要点,比如:种植、选择、时间、授粉等,在实践作业过程中也对农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更高要求,并对整个过程严谨管理,遵循规范性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做好施肥、浇水、防病虫害及管理工作,确保良种种植后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大豆农作物品质与质量,能为农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也会带动该地区农业稳定发展。
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也在此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有相应的政策与机制推动该地区农业良好发展。
二、杂交法培育大豆良种的要点(一)种植该地区开展大豆良种杂交培育工作所选择的种植方法,前期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了解传统种植方式是父本、母本均调播。
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效益分析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如何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效益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杂交和减数分裂。
在大豆或者其他相近的植物中,杂交是异源多倍体形成的关键环节。
而所谓的异源多倍体,则是指植物杂交后的子代在基因组数量上与父母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其基因组数量通常是父母之和的2倍或者更多。
可以通过植物杂交后生成的F1杂种再次杂交,进而获得异源多倍体。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得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
另一方面,减数分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豆杂交繁育过程中,减数分裂是保证结果的关键步骤之一。
因为可以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大豆进行相互杂交,进而形成不同的染色体组合。
有些染色体组合则会对大豆的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如产量增加,品质提高等。
二、大豆异源多倍体的生态效益大豆异源多倍体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增加产量和提高抗病性。
首先,提高产量是大豆异源多倍体带来的显著效益之一。
通过引入异源多倍体,可以增加大豆的种质资源。
因为不同的品种或物种之间一般有一些互补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事实上,大豆育种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品系大多都是来自异源多倍体的杂交育种。
另外,利用异源多倍体大豆繁育新品种还可以通过选择性育种来提高种质资源的适应度,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
这些优势使得异源多倍体大豆成为一种重要的育种资源。
其次,大豆异源多倍体还可以提高抗病性。
基于遗传多样性原则,异源多倍体大豆可以提供丰富的抗病基因资源。
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一品种对某些病害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大豆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加倍基因的遗传优势,进一步增加大豆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总之,大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效益是大豆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和家畜主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1.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杂交品种。
这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包括单个杂交和多个杂交两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合试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新品种。
2.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植物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突变体,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用的诱变剂有γ射线、X射线、化学药剂等。
3.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胞或原生质体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基因操作,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一些限制,实现基因的准确导入和表达调控。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转移、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选择等。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在早期材料中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表型鉴定的影响,加快优良基因的积累。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SSR、RAPD、AFLP等。
5. 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表型鉴定的效率和精度,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日益先进,为满足人类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大豆品种培育,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摘要】以垦丰14和垦丰16两个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二者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同对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混播栽培方式减少了R5-R6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的衰减;降低了两个品种单株叶面积的最大值;混2处理降低了R5期以后群体内部两品种的竞争强度(即单株叶面积比),在R5-R6期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最小,提高了大豆群体鼓粒期的光能利用率,与混1、3和单播垦丰16相比显著提高了产量。
【关键词】大豆;混播;叶面积;产量叶面积指数(LAI)是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是群体组成大小和植株生长繁茂程度的重要参数[1]。
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是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生理基础。
鼓粒期直至成熟前仍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是大豆高产的保证[2]。
作物的产量是群体的产量,而群体的高产离不开个体的正常生长,群体与个体间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而相互影响。
目前大豆的混播栽培主要是在将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波浪冠层[3]。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报道还鲜有报导,本文试着引入竞争的概念,采用替代系列法研究两大豆品种的竞争能力,从株间竞争的不同类型、竞争力大小上对两个品种混播条件下叶面积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为大豆栽培方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品种为垦丰16,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47.2℃,亚有限结荚习性,寡分枝类型,株高65cm左右,为中等高度品种。
垦丰14,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无限结荚习性,株高为100cm左右,为高杆品种。
1.2方法试验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院区试验地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
土壤肥力为:有机质:3.56%,碱解氮:163.6mg·kg-1,速效磷:34.8mg·kg-1,速效钾:267.6mg·kg-1,Ph值:7.2。
大豆遗传育种与改良研究
大豆遗传育种与改良研究大豆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发现大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抗病性、产量、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进行大豆的遗传育种与改良研究。
第一部分:大豆的基本情况大豆属豆科植物,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和植物油来源。
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的生产和消费一直都非常旺盛。
我国大豆生产和出口始于20世纪初期,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豆产量、品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部分:大豆的遗传育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家们开始进行大豆的遗传育种工作。
大豆的遗传育种主要包括多种方法,如交配杂交、自交系选育、重组DNA技术等,其中交配杂交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在遗传育种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需要确定遗传性状和性状表现形式。
然后,通过选择更好的表现出遗传性状的单代选择,选出目标物种。
接下来,进行复交和选择,直到得到一个新品系。
这个新品系具有优良的性状,例如高抗性,更高的产量。
第三部分:大豆的改良研究大豆的改良研究主要针对大豆的品质和利用方向。
在品质方面,大豆并不是一种优质的豆类,营养状况和别的豆类相比稍差。
因此,为了提高大豆的品质,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改良方法。
例如,基于茱萸酸、异黄酮、异色素等物质对大豆的健康功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科学家们采用基因转化技术来提高大豆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增加大豆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
在利用方向方面,大豆的利用范围已经远远不限于粮食了。
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植物油和多糖来源,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品和生物燃料等领域。
同时,大豆的种子、茎、叶和花等各个部分都能够提供有用的化学物质,如异黄酮、黄酮类化合物、色氨酸、亚油酸、枸橼酸、芦丁等,对于中国医学和保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和思路。
第四部分:大豆的展望大豆的遗传育种和改良研究在解决大豆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大豆的利用方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1. 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通过两个不同的纯合亲本系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优良的杂交大豆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亲本的优势,培育出表现优异的杂交后代。
2. 细胞遗传学技术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大豆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创造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常见的方法有离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基因转移等。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在大豆分子水平上鉴定和追踪目标性状相关的DNA片段,加快育种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基因组选择技术
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对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的优良等位基因进行评估和选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性状的高效选择。
5.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技术可以规避传统转基因技术
的一些问题。
通过上述先进的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可以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为大豆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大豆品种培育向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
系ꎮ 根据这个发现ꎬ实施高密度种植能够得到植物冠
1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的实验过程
层的光源ꎬ这就说明杂交大豆应该严格控制叶面积的
相关农业领域专家对杂交大豆开展种植实验ꎬ并
指数ꎬ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ꎮ 如果不控制在合理范
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有效分析ꎬ目的是为杂交大豆的高
围内ꎬ就会出现光照问题ꎬ影响植物的下层采光以及植
证ꎬ只有在杂交大豆的叶面积不高于 3 6 时ꎬ才能够满
足植物的生长需要ꎮ 杂交大豆的密植叶面积分布在
10℃ 以上的环境生长ꎬ该土地在前茬种植了玉米作物ꎬ
36 × 10 4 株 / hm2 时ꎬ生10 株 / hm ꎻ 28 × 10 株 / hm ꎻ
表1鼓粒期杂交大豆的群体冠层中叶面积指数tab????1areaindexofmiddleleafincanopyofhybridsoybeanatfillingstage种植密度叶面高度cm叶面积指数范围01010202030304050均值20104株hm20????270????370????640????820????732????5928104株hm20????300????540????800????830????963????1636104株hm20????340????531????201????050????823????6341104株hm20????250????761????171????401????594????952????2对植物群体结构的合理运用植物群体结构是影响植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作物群体的分布范围品相大小结构变化等数据?能够保证对植物群体结构的合理运用?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能够让植物生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有效提高杂交大豆的产量?通过多次试验表明?运用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能够实现对杂交大豆的产量提升?在实验仪器测量数据的支持下?发现大豆在结荚期能够表现出优势?合适的种植密度能够更好分解各种养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运用窄行密植方式?使作物叶面积的分布非常均匀?有效促进各种养分的吸收?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确保大豆产量的提升?植物的种植密度不同?植物下冠层的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及倾角度数都会发生变化?依据不同种植密度可以表现出下冠层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倾角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不同种植密度下冠层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倾角之间的关系tab????2relationshipamongcanopyextinctioncoefficient?leafareaindexandinclinationunderdifferentplantingdensities种植密度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倾角20104株hm20????852????9035????628104株hm20????983????5133????736104株hm21????034????0229????941104株hm21????164????7629????0通过表2能够看出?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冠层下部对光源的作用效果?也会降低光合作用?对杂交大豆的结荚产生不好的影响?叶
大豆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大豆和小麦育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杂交、自交、选择、改良等。
3. 通过实验,掌握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技能,提高育种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大豆:黄大豆、黑大豆、紫花大豆等。
2.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等。
3. 实验器具: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育种箱、播种箱、施肥机、收割机等。
三、实验方法1. 杂交: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得到杂交种。
2. 自交:将杂交种进行自交,得到自交后代。
3. 选择: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4. 改良: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5. 培育:将改良后的品种进行繁殖、推广。
四、实验步骤1. 杂交实验(1)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
(2)将杂交种播种,培育出幼苗。
(3)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幼苗。
2. 自交实验(1)将筛选出的优良幼苗进行自交。
(2)观察自交后代,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 选择实验(1)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将筛选出的个体进行繁殖、推广。
4. 改良实验(1)对筛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2)观察改良后的品种,评估其产量、品质等性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得到了大豆和小麦的杂交种。
杂交种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 自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交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比例较高,说明自交是提高大豆和小麦品质的有效方法。
3. 选择实验通过观察、筛选,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大豆和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4. 改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后的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春大豆-超级杂交稻两熟制效益和技术分析
春大豆-超级杂交稻两熟制效益和技术分析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选用春大豆-超级杂交稻两熟制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取得粮经双丰收,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种好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1 春大豆——超级杂交稻两熟制的效益分析1.1 经济敢益经试验示范,春大豆选用浙春1号、浙春3号早熟品种,在3月初播种,5、6月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春大豆开花结果。
超级杂交稻选用两优培九、中浙优l号等组合,在5月20~2;日播种,采用旱地育秧,7月初移载大日,8、9月份高温多日照,有利于晚稻孕穗扬花结实。
据实割测产,头季鲜豆产量7683kg/hm2,按当时市场价每千克6.00元计算,产值46098元/hm2.二季杂交稻10272kg/hm2、产值15202.5元/hm2。
两季合计61300.5元/hm2,扣除成本16299元/hm2,纯收入达45001.5元/hm2。
种双季稻产值23100元/hm2,扣除成本12636元/hm2,纯收入10464元/hm2,春大豆-超级杂交稻两熟比双季稻增收34537.5元/hm2。
1.2 生态效益豆、稻水早轮作,可趋利避害。
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培肥地力又有根系率松土壤,枝叶肥田.加大水旱轮作,抑制杂草滋生,降低病原菌基数。
同时豆稻模式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确保晚稻安全齐穗,是“菜蓝子”与“米袋子”双丰收的生态农业摸式。
1.3社会效益好鲜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质地细脆,是广大消费者的美味佳肴。
豆、稻水旱轮作是丰富的菜蓝子,增加粮食产量,协调粮经比例的有效途径。
2 配套技术2.1 适时播种春大豆适时早播,提高鲜豆产量,春大豆播种期的选择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一般春大豆的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直线下降,平原地区春大豆可安排在3月初播种,采用地膜育苗移栽延长了花前营养生长期,提高了产量,一般可比3月中旬播种的增鲜豆10%~15%。
2.2 花期管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防徒长增产量。
春大豆初花期用150mg/kg的多效唑于晴天下午3:00后进行全株均匀喷雾。
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栽培技术探讨
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栽培技术探讨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同大豆品种间的混种种植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不同大豆品种间的混种种植的意义不同大豆品种间的混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互补性,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混种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此外,混种种植还有助于繁殖和保护优良品种,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的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选择不同大豆品种间互补性较好的组合进行混种种植。
需要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和产量等因素。
同时,应选择大豆品种间互相竞争较小的组合,避免产量损失。
2.行距和株行数的确定:在混种种植中,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和株型进行行距和株行数的合理安排。
通常情况下,混种种植的行距可以适当宽松一些,以减少品种间的竞争,提高产量。
3.施肥管理:混种种植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营养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
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采取分施、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技术手段,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混种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但仍需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可以采取轮作和间作措施,合理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5.水分管理:混种种植的不同品种对水分的需求可能不同。
因此,需要合理调控灌溉水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可采用划定单位灌溉面积、分区灌溉以及深层灌溉等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6.田间地力保持:混种种植后,要加强田间地力的保持和改善。
可以通过适时的耕作措施、有机物质的返青、土壤调理等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大豆的生长环境。
三、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的效益与挑战不同大豆品种间混种种植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研究
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研究在农业领域中,育种技术是决定作物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两种育种方法。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会比较大豆分子育种与杂交育种,探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什么是大豆分子育种?大豆分子育种是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特定基因或基因组一代代组合,最终选育出与原种具有明显差异,生产性能得到提高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是针对单倍体的基因组来进行育种的。
大豆分子育种优点:1.可避免显性性状的问题:大豆分子育种能够在早期的育种过程中检测基因发生的变异。
这使得它可以有效地避免遗传性状被显性的问题。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使得育种的效率更高。
2.最小化样本损失:大豆分子育种能够降低样本损失。
这种方法不需要等到样本全生长变化,就可以去除显性负载或基因组的抗性。
这有助于保护潜在的高质量株系。
3.提高产量和生产力:大豆分子育种可以从分子水平改善植物的根系、叶片等角度,从而提高其生产力。
同时,还能在遗传层面上解决许多植物抗性方面的问题,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大豆分子育种缺点:1.昂贵的仪器和设备:大豆分子育种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仪器和设备,而这些仪器的价格较高。
这给分子育种的成本带来极大的压力。
2.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分子育种需要技术的支持,如果无法培养技术人员或是人员水平不够到位,技术成果就很可能会流失。
所以,分子育种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
什么是大豆杂交育种?大豆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更多互不相同的亲本植物结合起来,生成相对杂种的育种方法。
因为杂交植物通常可以产生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大豆杂交育种方法被广泛采用。
大豆杂交育种优点:1.提高了作物的生产性:大豆杂交育种可以利用亲本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从而产生异种杂种。
这种方法可以让异种杂种更具有适应性,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生产力。
2.使得育种过程更加简单:大豆杂交育种可以在无需基因编辑的情况下产生新品种。
优质大豆育种途径及关键技术分析
2 6 2 ・
农 林科研
优质 大豆育种途径及关键 技术分析
郑 雪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黑龙江省嘉荫农场土肥检测 中心, 黑龙 江 伊春 1 5 3 0 0 0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大豆育种途径及 育种 的关键技 术。 关键词 : 4 g质大豆 ; 育种途径 ; 关键技 术; 分析
1 大 豆 育 种 途径 半, 以便从小分离 出更多综合性状优 良的个体 ; ②双交 。 一般先采用 从大豆育种途径上分为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和基 因导人育种 。 4个品种配成 2 个单交组合 ,然后用 F 。 或 F 世代的单株配成双交 这些育种途径同样都是 品质改 良的主要育种途径 。 组合 , 也有用 3个亲本配成 2个单交组合后再复合杂 交 , 这样 可加 1 . 1 在 品质育种 中要坚持提 高品质 的同时不能使得产量过多的 强 1 个亲本 的遗传性。 在配双交组合时要选择 2个综合性状好的亲 降低 。衡量这一准则 的指标 , 是 品质 的升值部分能够补偿产量降低 本 , 或 2个某品质性状优 良的亲本 , 这样优 良性状 的遗传性 可 占双 部分 的产值。品种选育的最终 目的是推广后 给种植者带来效益 。 种 交杂种的一半 , 成效较大 。 不论用哪种复交方法 , 杂种第一代都会 出 植者决定是否继续种植该优质品种 , 取决于他们种植该品种后是 否 现分离现象 , 必须选株 。因此 , 复交 时当代杂交种子要 比单交 多 , 使 获得 比种植普通品种有较高 的效益。 如果总效益达不到普通品种的 复交子一代能提供足够大的分离群体以利选择 。 双交的子一代群体 效益 , 种植者就不会种植该优质 品种 。 应 比三 交 的大 。原 则 上 复 交子 一 代 群 体 越 大 越 好 , 特 别 是 双 交 的 最 1 . 2生产 X优质 , 是大豆杂交育种 中的主要亲本选配方式。 这组 后一次杂交相 当于单交 的第 二代 , 如果群体太小 , 不容易 分离出性 的高产品种是指在生产上产量高 、 推广面积大 的品种 , 此类 品种 基 状优 良的单株 。 此外 , 从三交子一代 中选单株种植第二代时 , 对延缓 本上属于某个地区的生态适应类 型。 以一个适应的生态类品种为基 次单交来说 已是子三代 材料 , 对第二次杂交 的那个亲本品种来说 础, 引入蛋 白质 或脂 肪突出的亲本 , 育成 产量高的优质 品种机会 较 则是子二代材料 , 所 以从每个三交子一代 中选单株在第一代应适 当 多。 多些 。同样 , 双交子一代的每个中选 单株 即是第一次单交的子二代 1 . 3 选用配合力高的材料做 亲本 。一般所说的配合力就是指一 个体 , 也应加大种植群体 。一般三交子一代 和双交子一代 的每个 中 个 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 以后对杂种后代 的某个性 状所产生 的平 均 选单株 的下一代种植应 1 0 0株左右 , 一般来说 , 复交 比单交 能取得 表现或一般影响的能力 。配合力好的品种 , 杂交后代能分离出有 益 更好的效果 , 但需花的时间较长 , 杂交后代的处理也 比较复杂 , 目前 的类 型。 育种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个优 良的品种 , 常是好的亲本 , 如黑 大豆复交 时因杂交粒数不够 多 , 群体还受 限制 , 用复交方 法推广品 龙江省 的合丰 2 5号品种 ,是一个好 的亲本 ,产量上具有较高配合 种还不多 , 有待大豆育种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因此 , 决定 复交组合应 力, 在不同地 区用它做亲本均获得成功。 例如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该慎重 , 事先对于应用 的亲本要 了解透彻 , 根据杂交 的方 式以及各 大豆研究所和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此品种做 亲本 , 育成了许多推 亲本配置的先后次序 , 制定 出杂交计划 , 按计划进行组 配。 广品种和优 良材料。黑农 3 5 号是一个蛋 白质育种 的好亲本 ,东农 ( 3 ) 回交。产量育种中的回交通常是以 2 个 品种杂交后用亲本之 4 8号 、 黑农 1 0 1 号都是 以此品种为亲本育成的高蛋 白质品种。但也 与子一代 回交 ,回交后代 中所选单株经数代 回交和个体选育 , 选 并非所有优 良品种都是好亲本 , 有 时本身某个 品质性状表现不太突 出新 品 种 。 出的品种在与其他品种杂交后 , 表现较好 , 且能育出优 良品种 。 这就 ( 4 ) 轮 回选择 。 轮回选择始于玉米 自交系的改 良。 其基本程序为 : 是通 常所指 的特殊配合力 , 特殊 配合力无论是高产育种还是品质育 选择优 良亲本组成原始互交群体 , 从原始群体 中根据所要改 良的 目 种 中都 非 常 重 要 。 标性状鉴定选择优 良个 体 , 当选 的优 良个体相互 杂交 重组 , 以形成 1 . 4地理远缘和亲缘材料的应用 。每个育种单位常常形成一个 下一次轮选群体 。 通过不断地选择和杂交 、 重组 , 使群体中 目标性状 独特的育种风格 , 这与各育种学位所持有 的品种 资源有关 , 也 与育 有利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在群体改 良中, 一方 面可 以不断 向群体 种者的选择风格有关。在育种初期往往是以品种为主要 亲本 , 在各 输入新种质 ; 另一方面 , 在任一 轮可 以从 中选择所需优 良个 体 , 结合 育种单位形成大量 的优 良材料后 ,基本 上就以这些改 良种质 为基 常规育种程序 , 培育优 良的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础, 最多是引进 临近育种 中位的一些材料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 了独特 2 . 2杂交后代的处理 和选择 或单 一的类型 。随着育种者不断选育 出一些优 良品种之后 , 也会发 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择正确 与否 , 与品质育种的成败关系非常密 现 育 成更 优 良 品种 的难 度 越 来 越 大 , 原 因是 基 因类 型 缺 乏 。如 果 在 切 。 大豆是 自花授粉作物 , 它具有杂种从第二代开始分离 、 至第五代 育 种 过程 之 中不 断 引进 地 理 上 和 亲 缘 关 系 较远 的种 质 , 会 大 大 延 缓 或第 六 代 性状 才能 稳 定 下 来 的 特点 。如 以大 豆 的产 量 、 蛋 白质 和 脂 育种材料 的单一化 。 在蛋 白质和脂肪育种实践 中经常出现在应用某 肪含量等在遗传上 以加性的数量遗传 为主, 在生理 上对外界条件反 个远缘材料做亲本时 , 两亲本 的蛋 白质 和脂肪都不 高 , 但后 代却 出 映敏感 , 并 以千变万化 的变异类型 , 去适应各种不 同的条件 。因此 , 现蛋白质或脂肪特殊高的材料 , 这是由于亲缘关 系较远 的双亲控制 在确定大豆杂交后代处理方法的程 序时,既要遵循以加性为主 , 数 蛋 白质和脂肪基 因互补的结果 。 量遗传规律和联系抗病性等质量遗传的特点 , 又要 在首先选择形成 2大 豆 品质 育 种 技 术 定 的生态类型的基础上 , 进一步选择育成质优高产的新 品种 。 2 . 1 杂交方式 参考文献 ( 1 ) 单交。 单交是指选择 2 个具有育种 目标特点的亲本进行一次 [ I I 郝瑞莲, 卢广远, 韩 英, 陈鑫伟. 大豆优 质高蛋 白育种研究的探 讨『 J 1 . 杂交选育新 品种 的杂交方式 。 单交无论是在产量育种还是在 品质育 中国农学通报, 2 0 0 4 , 1 . 种上都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杂交类 型。在 品质育种 , 单交 的母本应 当 [ 2 ] 杜 维 广, 何 志鸿. 大豆 品 质 育 种 策 略 及 途 径 [ J ] .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 98 9, 6 . 是 当地适应 的生 态类型 , 即在 育种 目标地区产量高的材料 , 父本则 1 应有为某个 品质性状 突出的材料 , 如高脂肪酸或低亚麻酸 、 胰蛋 白 【 3 】 钱 华, 雷勃钧, 卢翠华等. 高蛋 白大豆 品种 育成及其技术拓 宽研 究 酶缺失 、 脂肪氧化酶缺失等遗传上较简单 的性状突出的品种 。 l J l _ 大豆科学 , 1 9 9 8 , 2 . ( 2 ) 复合杂交。①三交 。三交就是利用单交组合 的 F , 代为母本 , 引入第 3个品种或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其方式是 : 甲 X乙一 F X 丙。 三交在品质育种 中较多的应用 于单交引入的优质亲本存在着较 难驯服 的缺点时 , 只是在配制单交组合后 因为所用亲本存在着不 能 够互补克服的缺点时应用 。 三交的第二次杂交用的品种在需要改期 加 强的性状上突 出综合性要好 ,这样它 的遗传 性能 占杂种后代 一
大豆杂交育种研究报告
大豆杂交育种研究报告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种研究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豆杂交育种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内容。
首先,大豆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大豆作为自交优势的作物,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纯系育种方法进行的。
然而,采用纯系育种方法育种的速度较慢,进而限制了大豆品种改良的效率。
此外,大豆自交亲和性的遗传特点也限制了纯系育种方法对产量和品质的改良效果。
其次,大豆杂交育种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大豆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
杂交育种可以有效解决自交亲和性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同时,利用杂交育种还可以增加大豆的种质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大豆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进一步,大豆杂交育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大豆杂交育种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筛选、杂交种子的采集和筛选等。
亲本选择是杂交育种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的遗传特性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
杂交组合筛选是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进行筛选,以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种子的采集和筛选是为了确保杂交后代的纯度和一致性,避免杂质的干扰。
最后,大豆杂交育种的应用案例和前景展望。
近年来,通过大豆杂交育种研究,已经获得了许多优良的杂交品种。
这些杂交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等优点,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对高产高效的需求。
未来,大豆杂交育种还可以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综上所述,大豆杂交育种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优良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筛选和杂交种子的采集和筛选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大豆杂交品种的生产性状和抗逆性。
大豆杂交育种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浅析大豆杂种优势利用
浅析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摘要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来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豆具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
关键词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分析大豆为自交作物,天然杂交率只有0.36%左右。
一般来说,大豆品种间杂种一代,由于在遗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合性,因而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
1杂种利用优势Leffel和Weiss用10个杂交组合个大豆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得到45个杂交组合,研究杂种优势表现。
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和株高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籽粒大小和油分含量杂种优势次之;开花期、成熟期、开花至成熟日数、蛋白质含量更次之。
1)籽粒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Brim和Cockerham对2个大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其杂种一代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百籽重等性状显著地高于双亲平均值,其中1个杂交组合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高于较高亲本;另一个杂交组合仅籽粒产量高于较高亲本。
他们认为,产量所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杂种一代生育期延迟的结果。
表1大豆杂种一代杂种优势表现从表所列的结果可以看出,大豆籽粒产量的优势还是很强的,8个杂交组合的平均超中亲值为64.77%,幅度为4.1%-141.4%;平均超高亲优势为59.0%,幅度为-2.1%-94.6%,只有一个杂交组合表现负优势,平均超中亲优势为65.87%,幅度为1.5%-126.7%;平均超高亲优势为61.2%,幅度为1.1%-91.3%。
不论是超中亲优势,还是超高亲优势,均为正优势,说明大豆的生物产量杂种优势表现还是很强的。
研究表明,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紧密相关,测算的相关系数为r=0.8537。
大豆百粒重是产量的重要组分,其杂种优势表现趋向中亲值,平均超中亲优势为11.37%幅度为-7.7%-23.4%,负优势只有一个杂交组合,为-7.7%;超高亲优势表现为负优势,平均-3.5%,幅度为-26.3%-25.6%,只有3个杂交组合表现正优势。
两种大豆杂交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两种大豆杂交方法的比较与探讨张志民;徐淑霞;周青;郭海芳【摘要】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大豆杂交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整体去雄法比传统去雄法速度快,杂交成功率高,适宜在大豆育种实践中大量采用.【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214-215)【关键词】大豆;整体去雄法;传统去雄法;比较;探讨【作者】张志民;徐淑霞;周青;郭海芳【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杂交育种是迄今为止大豆育种最主要、最通用、最有成效的途径。
大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作物,花器很小,实际操作时相当复杂,我们通过多年的杂交实践和学习,认为杂交方法,尤其是其中的去雄有技巧,有捷径,现在写出来一块和大家探讨。
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制订出详细的组合杂交及种植计划。
父母本应分别种植,尤其是母本应该宽窄行种植,以方便杂交时人员操作有足够的空间,这对杂交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准备好尖嘴镊子、细短线、小纸袋、小牌子和小板凳等。
一般于亲本盛花期的下午5:00以后去雄,次日上午6:00之前取花,7:00~8:00授粉。
2.1 选花在生长健壮植株主茎的中上部节位(第6~12)上,选择花器大、花冠与花萼尖端平齐,已能透过萼片看出花瓣颜色的花。
每节选1~2朵,夹掉其余的花蕾和残花。
2.2 去雄2.2.1 传统去雄法传统去雄法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捏花柄,右手用手指固定在植株主茎上,轻轻用镊子分开旗瓣,摘除翼瓣和龙骨瓣,用镊子尖轻夹花粉管并剥离,然后去除10个雄蕊,将旗瓣还原包裹柱头。
2.2.2 整体去雄法整体去雄法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捏花柄和花朵基部,右手用镊子先把全部的花萼向下或斜向下撕去,露出花冠,从旗瓣向龙骨瓣方向斜向下(与花柄呈约45度角)夹住花瓣上部约三分之一处,微微斜向旗瓣方向拔起,若操作得当,可一次去雄干净。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见表1。
将一短线挽成环形活扣,轻轻套过花朵,不松不紧地系在花柄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试 究 0 . 验研 17
大豆不 同杂交组合方式育种效果分析
刘 玉 红
( 黑龙江 省佳木 斯 市种子 管理处 佳木 斯 1 4 0 ) 5 0 7
摘 要 : 20 年 配 置 的 大 豆 1 5个 杂 交 组 合 的 后 代 分 离及 选 种 效 果 进 行 了分 析 . 为 F 对 05 8 认 2代 优 良组
74 一
试 研究 2 0 验 0. 17
择效果 见表 1 。
舢珀 通
别 复杂 , F代对 一 些质 量 性状 的选择 , 产 量等 数 在 对
所 从 优 良组合 人 选率 可 以看 出三交 组 合 的优 良组 量性 状不 进行 选择 , 以人选 率也 很 高 。
。 4代 选 择 效 果 分 析 合入 选率 明 显高 于单 交 组合 和 四交 组合 ,这 主要 是 22 F F 4代 按照育 种 目标 经 过生育 中期 和成熟 期 2次 由于三交 组 合 的亲本 之 一 为杂 交种 在 这里 有 较强 的
杂种 优势 : 四交组 合 由于亲 本来 源 复杂 在 F 2代 有些 田间鉴 评 ,三交组 合 入 选 8个 , 占三交 组 合 总数 的 71 % 其 占 57 % 单 组合 表现 的熟期 和秆 的强度 等 性状 上 与育 种 目标 相 5 .4 , 中优 良组合 数 为 5个 , 3 .1 ; 交 组 差较 大所 以优 良组合 人 选率 不 高 :单 交组 合 由于亲 合 入选 6 2个 , 占单 交 组合 总数 的 6 . %, 中优 良 32 7 其
种杂 交方 式 。关 于 不 同的杂 交组 合 方式 各位 育 种 家 照育 种 目标 对各 个组 合材 料 进行 系选 。每个 世代 田
的观 点很 不 一样 , 的认 为 单交 效果 好 , 的则认 为 间种 植 试 验 小 区行 长 均 为 47 m.c 单粒 点播 , 有 有 .5 7 m 行 复交 效果 好 , 我们 对 2 0 0 5年 配置 的 15个不 同杂交 距 7 e 机 器开 沟人工播 种 。 8 0m, 生育期 间进行 物候 期调 组合 进行 研 究 ,目的在 于能 够 为广 大育 种者 选育 新 查记 载 , 经过 2次 田间鉴 评 , 季选 择 优 良组 合 , 秋 在 品种 提供理 论参 考 。
1 91, 2 9 6 —68
45 根据 各类 因子 指标 在 生 产 实践 中的 可测 性 , . 可
【 龙 作 义 , 启 君 . 松苗 木 质 量 评 价 及 在 造 林 中 的应 用 [. 3 】 石 红 J 牡 ]
丹 江师 范 学 院 学报 ,97 1 :3 1 19 ( )1— 5 述[ . 界林 业 研 究 ,0 4 74 :— 3 J世 ] 20 。1 ( )9 1 【 林 文 景 . 源 木 莲 苗 木 质 量 评 价 [. 热 带 农 业 研 究 , 0 5 ] 乳 J亚 ] 2 8 0
9 8个 , 占单 交组 合 总数 的 7 . % ; 36 8 四交 组合 入 选 1 5
四交 组合 3 5个 。
12 方 法 _
试 验 在黑 龙 江省农 科 院佳 木斯 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海 南省 三 个 , 占四交 组合 总数 的 4 . %。F 28 6 2代 田间表 现 及选
表 1 不 同 杂 交组 合 方 式 F 2代 选 择 效 果
( )2 — 8 2 :5 2
用 台湾 相思 容器 幼 苗 出 圃时地 径作 为 主要测 定 评 价
般性 指标 。
参 考 文献 : 【 谢 少 鸿, 俊 鑫, l 】 林 谢声 鹏 , . 等 台湾 相 思 栽 培 技 术 规 程 【 . 东 省 J广 J
一
4乌 刘 李 等 容 指 标 , 苗 高 、 茎 比、 片 数 可作 为 衡 量 苗 木 的一 f] 丽 雅 期 , 勇 , 瑞 生 , . 器 育 苗 质 量 调 控 技 术 研 究 评 而 高 叶
侧 根长 J {苗高 } 最 大 叶 长 、 大 叶宽 }表 现 重要 , ,{ 最 ,
因子 均为植 株 、 、 生物量 和地径 。 叶 茎
农 业 地 方 标 准 D 4 0 0 /4 — 0 3 NB 4 5 0T 2 2 0 .
【 刘 勇 . 木 质 量 评 价 的 研 究 现 状 与 趋 势 [. 界 林 业 研 究 , 2 ] 苗 J世 ]
合入 选 率为 :三交组合 的优 良组合入 选 率 明显 高于单 交组合
关键 词 : 组合 方 式 ; 选率 ; 选组合 入 入
四交组 合 :4代 优 良组合 入选 率 可 F
以看 出三 交组合 的优 良组合入 选 率明显 高于单 交组合 和 四交组合 。
14 9 9年 以来 。中国育成 的 大豆 品种 约 10 5 0个 . 亚市 的黑 龙江 南繁 指挥 部 2地 进行 。2 0 0 5年配 置组 现 在有 10余 个研 究 单位 开 展 大豆育 种 ,品种 改 良 合 ,当 年冬 季 南 繁 种 植 F 0 1代 ,0 6年 所 内种 植 F 20 2 主要 采用 杂交育 种 。随着大 豆杂交 育种技 术 的发展 。 代 .当 年冬 季 南 繁 种植 F 3代 。0 7年 所 内种 植 F 20 4 由最 初 的单 交组 合 逐渐 发展 为单 交 、 交 、 三 四交 等 多 代 。F 、3代 只对 材料 加代 不进 行选 择 ,2 F 1F F 、4代 按
优 良组合 内选 择优 良单 株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2 结 果 分 析
21 F . 2代 选 择 效 果 分 析
20 0 5年 配置 三交组 合 1 7个 ,单交 组合 1 3个 , 3
F 2代按 照育种 目标 结合 田间鉴评 。三 交组 合人 选 l 4个 。 占三 交组 合 总数 的 8 . % : 交 组 合入 选 23 8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