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置换群和子群及其陪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由定理6.3.2即可推知下列推论。 推论 对任意置换,有一法(但未必只有一法)可将其 写成一些对换的乘积。 这里,乘积中出现的诸对换已非不相杂,例如上列式中的 诸对换竟一律杂以a1。而且,表法也不唯一。比方,
(12)=(1 2)(1 3)(1 3)=(2 3)(1 3)(2 3)。
6.3.3 置换的顺向圈表示 置换表成一组不相杂轮换之乘积后,就可以 在平面上用一组顺向圈来表示,这样,就得到一 个平面上的有向图形,它直观地描绘出元素之间 的变换关系,例如,例6.3.4中的置换(1 2)(3 4)有图形
a1 a 2 a n b b b n 1 2
-1=
b1 b 2 b n a a a n 1 2
。
因此,我们有:
定理6.3.1 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 的乘法作成一个群,称为n 次对称群。 注意,由于一般情况下置换相乘不满足交换律, 比如,例6.3.2中,
(rj-1)
j 1
k
个对换的乘积,于是,奇置换可表为奇数个对换之 积,偶置换可表为偶数个对换之积,现在我们证 明:
定理6.3.3 每个置换都能分解为对换的乘积,但 偶置换只能分解为偶数个对换的乘积,奇置换只 能分解为奇数个对换的乘积。
证明:定理中的第一句断言是定理6.3.2推论1的 复述,第二句断言中“能分解”之说也已说明, 现在需要证明的是“只能分解”。为证此,我们定 义一个置换σ的符号sgnσ如下:
(2)a和b也可能在τ的同一个轮换之内,比方, τ=(aa1…asbb1…bi)… 则 (ab)τ=(aa1…as)(bb1…bi) … 而仍有 sgn(ab)τ=(-1)sgnτ 总之,以一个对换乘τ则将sgnτ变号,
今σ等于
(r j-1)个对换之积,故以σ
j 1
k
乘τ将sgnτ变号
(rj-1)次,即
证明:设σ=(a1…ar),τ=(b1…bs),σ和τ不 相杂。命χ为M的任意元素, (1)若χ在a1,…,ar之内,例如χ=ai,则 στ(χ)=στ(ai)=σ(ai)=ai+1, τσ(χ)=τσ(ai)=τ(ai+1)= ai+1。 i=r时,ai+1应改为a1。 总之,στ(χ)=τσ(χ)。 (2)同样可以说明,若χ在b1, …,bs之内, 也有στ(χ)=τσ(χ)。 (3)设χ不在a1, …,ar, b1, …,bs之内。 于是, στ(χ)=σ(χ)=χ,τσ(χ)=τ(χ)=χ。 因此,在所有情况下,στ(χ)=τσ(χ),故 στ=τσ。
因为置换按定义是一对一的,所以b1,b2,…,bn是 a1,a2,…,an的一个排列,由此可见,M的每个置 换对应a1,a2,…,an的一个排列,不同的置换对应 不同的排列,此外,a1,a2,…,an的任意排列也确 定M的一个置换,所以,M的置换共有n!个,其 中n是M的元数,M上的置换也称为n元置换。以下 用Sn表示这n!个置换作成的集合。
定理6.3.2 任意置换σ恰有一法写成不相杂的轮 换乘积。 证明:先证σ可以写成不相杂的轮换的乘积,取 任意a1∈M。 (1)若σ(a1)= a1,则a1自己就作成一个轮换。 (2)设σ(a1)= a2,σ(a2)= a3,…。 这样下去,由于M有限,故到某一个元素ar, 其σ(ar)必然不能再是新的元素,即这σ(ar) 必在a1,…,ar之内。由于σ是一对一的,我们 已有σ(ai)= ai+1,i=1,2, …,r-1,所以 σ(ar)只能是a1。于是我们得到一个轮换 (a1…ar)。
j 1
k
( rj 1) sgnστ= j 1 ( 1)
k
sgnτ
=sgnσsgnτ 即(4)式sgnστ=sgnσsgnτ得证。 由(4)式立可推知,σ和τ的奇偶性与其乘积 στ的奇偶性之关系如下: 偶×偶=偶, 奇×奇=偶, 奇×偶=奇, 偶×奇=奇。 因为对换是奇置换,所以奇数个对换之积是奇置 换,偶数个对换之积是偶置换,这就证明了定理 6.3.3。
例6.3.4 设M的元数为4,于是M的24个置换可以 写成下面的形式: I, (1 2),(1 3),(1 4),(2 3),(2 4),(3 4);
(1 2 3),(1 3 2),(1 2 4),(1 4 2), (1 3 4),(1 4 3),(2 3 4),(2 4 3); (1 2 3 4),(1 2 4 3),(1 3 2 4), (1 3 4 2),(1 4 2 3),(1 4 3 2);
(1 2)(3 4),(1 3)(2 4),(1 4)(2 3)。
设(a1a2…ar)为一轮换,我们称r为该轮换的长度,一轮 换的长度也就是其中所含的元素个数。 特别,长度为2的轮换称为对换。 不难看出,任意轮换可以写成对换的乘积,例如我们有下 列公式: (a1a2…ar)=(a1ar)(a1ar-1)…(a1 a3)(a1a2) (3)
定理6.3.4 设M的元数为n,若n>1,则奇置换的个数和偶 置换的个数相等,因而都等于n!/2 。 证明:命τ1,τ2,…,τm (5) 为M的所有不同偶置换,由于n>1,故我们可以取一个对换ρ ,而作下列乘积: ρτ1,ρτ2,…,ρτm (6) 显然ρτi是奇置换,而且诸ρτi互不相同,即(6)中无重 复元素。事实上,当i≠j时τi≠τj,故倘若 ρτi=ρτj,则以ρ-1左乘得τi=τj将导出矛盾,这说明 M的奇置换不少于偶置换.反之,若σ为M的任意奇置换, 则ρ-1σ为偶置换,故必等于某一个τi,ρ-1σ=τi,因 而σ=ρτi,这说明M的任意奇置换必在(6)中,(6)就是M 的所有奇置换,M的奇置换不多于偶置换.于是奇置换的 个数和偶置换的个数相等,各占置换总数n!的一半,这就 证明了定理6.3.4。
G σ=
α z
i 1
n
i i
=α1z1 +α2z2 + … +αnzn,
0 ≢α1≢n; αn=0或1; 全部α都是非负整数。
6.3.4 置换的奇偶性 设σ表为k个不相杂的轮换的乘积,这些轮换的长 度分别为r1,r2,…,rk。视
(rj-1)= n - k,
j 1
k
(计k时包括长度为1的轮换在内)为奇或为偶,我们 说σ是一个奇置换或偶置换。由前面的定理 6.3.2及公式(3),我们知道这样的σ可表为
作业:208页,1,5。
习题6.3 1. 计算(1 2 3)(2 3 4)(1 4)(2 3) 。 解: (1 2 3)(2 3 4)(1 4)(2 3) =(1 3)(2 4)。
2. 用1,2,…,n代表M中元素。 求证M的任意置换可以表为(1 2),(1 3), …,(1 n)的乘积。又可表为(1 2), (2 3),…,(n-1 n)的乘积。 解:M的任意置换都可分为对换之乘积, 又注意到: (ar as)=(1 ar)(1 as)(1 ar), (ar,as1), 而(1 ar)=(1 2)(2 3)…(ar-2 ar-1)(ar-1 ar)(ar-2 ar-1)…(2 3)(1 2)。
τσ στ, 因此,当n3时,Sn不是交换群。
6.3.2
置换的轮换表法
定义6.3.2 设σ是M的置换,若可取到M的元素 a1, …,ar使σ(a1)=a2,σ(a2)=a3,…, σ(ar-1)= ar,σ(ar)= a1,而σ不变M的其余的元 素,则σ称为一个轮换, 记为 (a1 a2 … ar ) 当然,也可以把a1,… ,ar中的任意元素ai排在 头一位而改写成 (ai ai+1 … ar a1 … ai-1)
1 2 3 4 5 6 例6.3.3 σ = 3 2 4 1 5 6
=(1 3 4)=(3 4 1)=(4 1 3)。
定义6.3.3 M的两个轮换 σ=(a1…ar)和 τ=(b1…bs)说是不相杂或不相交, 如果 a1,… , ar和b1,…,bs都不相同。
结论:若σ和τ是两个不相杂的轮换,则其乘法 适合交换律: στ=τσ
a1 a 2 a n 若σ= a a a n 1 2
, 则称σ为 n元恒等置换。
例6.3.1 设M={1,2,3},则有3!=6个3元置换,
σ1 =
1 2 3 1 2 3 为3元恒等置换,
1 2 3 , 1 3 2 1 2 3 2 1 3 ,
§6.3 置 换 群 在伽罗瓦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置换群,它是有限群 的特例,是群的典型代表。
6.3.1 置换的定义
定义6.3.1 设M是一个非空的有限集合,M的一个一对一 变换称为一个置换。 设M的元素为a1,a2,…,an,则M的置换σ可以简记为
σ=
a1 a 2 a n ,bi=σ(ai),i=1,2…,n b b b n 1 2
j 1 k
(a b)。以(a b)乘τ而看其变化,
(1)a和b可能在τ的两个不同的轮换之内,比方 τ=(aa1…as)(bb1…bi) … 这样,则不难看出 (ab)τ=(aa1…asbb1…bi) … 若τ为h个不相杂的轮换之积,我们知道 sgnτ=(-1)n-h 其中n是置换σ和τ的元素总数。今(ab)τ比τ少一个 轮换,所以 sgn(ab)τ=(-1)sgnτ
( rj 1) sgnσ= j 1 ( 1)
显然,偶置换的符号为1,奇置换的符号为-1。首 先证明 sgnστ=sgnσsgnτ (4)
k
事实上,试将σ和τ分为不相杂的轮换之积,设σ等于k 个轮换之积,这些轮换分别含 r1,r2,…,rk个元素,于是σ可以写成 (r j-1)个对换之积,设这些对换中最后一个为
1 2 3 4 例6.3.2 设σ= , 2 1 3 4
1 2 3 4 , τ= 3 4 1 2
则στ= 1 2 3 4 ,
3 4 2 1
1 2 3 4 τσ= 4 3 1 2
置换的乘法有下述一些性质: (1)满足结合律: (στ)ρ=σ(τρ), σ,τ,ρSn。 (2)n元恒等置换是Sn中的单位元素, 设为σ0,有:σ0τ=τσ0 ,τSn。 (3)每个n元置换在Sn 中都有逆元素
今证表法唯一,设σ又可表为不相杂的轮换的乘 积如下: σ=(a’1…a’r’)(b’1…b’s’)…(c’1…c’t’) (2) 试看(1)式中的任意轮换,例如(a1…ar)。 a1 必出现在(2)式中的某个轮换之内, 例如(a’1…a’r’)。由于一个轮换中任意元素 都可排在头一位,不妨假定a1=a’1。于是, a2=σ(a1)=σ(a’1)= a’2,, a3=σ(a2)=σ(a’2)= a’3,…,如此类推, 可见(a1…ar)必和(a’1…a’r’)完全相同, 这就是说,(1)中的任意轮换必出现在(2)中 ,同样(2)中的任意轮换必出现在(1)中,因 之,(1)和(2)一样,最多排列在方法不同, 但不相杂的轮换相乘适合交换律,所以排列的次
1
3
2
4
在该表示法中,我们从a向b引一箭头,就表示在 该置换下,a变到b。
总之,一个n元置换σ有一图形表达式 Gσ =α1z1 +α2z2 + … +αrzr 其中α1+2α2+…+rαr = n称为该置换的图型; 反之,给一个图型,即如上的图形表达式,就 相应有一个n元置换σ。因为n元置换最多只能出 现1个最长的圈zn,也最多只能出现n个最短的 圈z1,所以对于上列的图形表达式Gσ,总可写成
若M已经没有另外的元素,则σ就等于这个轮 换,否则设b1不在a1,…,ar之内,则同样 作法又可得到一个轮换(b1…bs)。 因为a1,…,ar各自已有变到它的元素,所 以b1,…,bs中不会有a1,…,ar出现,即 这两个轮换不相杂。若M的元素已尽,则σ 就等于这两个轮换的乘积,否则如上又可 得到一个轮换。如此类推,由于M有限,最 后必得 σ=( a1…ar)(b1…bs)…(c1…ct) (1) 即σ表成了不相杂的轮换的乘积。
σ3 =
1 2 3 , 3 2 1
σ2 =
σ4 = σ6 =
σ5 =
1 2 3 , 2 3 1
1 2 3 。 3 1 2 故,S3 = {σ1,σ2,σ3,σ4,σ5,σ6}。
对M百度文库任意元素a及M的任意两个置换σ,τ,规 定 στ(a)=σ(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