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定义内涵及美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婉语的定义内涵及美学价值
摘要::英、汉委婉语频繁应用于日常交往以及古今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中。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是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的修辞手法。
但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镜子,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法,委婉语必定体现文化的内涵,具有民族特征。
本文对比了英汉委婉语的定义内涵,认为英汉委婉语的侧重点不同,英语委婉语强调“关爱”的内涵。
委婉语的使用正是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从而给人以美感,因而委婉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委婉语定义内涵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委婉语的定义内涵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引起不快、减轻交际压力,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是避免直接提及;谈论到某些话题或使用某些词语时,大都采取不同程度的“回避”,以避免引起不快、不满或有可能损害感情或关系的语言。
为了达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模糊或听起来顺耳、令人愉快、彬彬有礼的词语。
这种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表达法。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的修辞手法。
但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镜子,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法,委婉语必定体现文化的内涵,具有民族特征。
因此,英语委婉
语和汉语委婉语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各自的文化烙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确系两种语言中的同一修辞手段,这可以从英汉辞书对委婉语的定义中看出,但相比之下汉语委婉语的涵义更为宽泛。
1 英汉委婉语的侧重点不同
一般情况下,英语委婉语强调使用单词或短语来代替原来的表达用语,而汉语则强调用曲折含蓄的话语来代替或烘托暗示原意。
也就是说,汉语委婉语可以用词语、短语替代,也可以是语句来烘托暗示。
从表层结构看,有的汉语委婉语包含更多的词语,用于文学作品中更有短话长说的特点。
从语义内涵看,汉语委婉语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距离更大,显得更为委婉曲折。
例如: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
“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孔乙己又挨打了。
这样说,既有讽刺的意味,又有避免过分刺激的意味。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诗人本来是要表达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转弯抹角地烘托暗示。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河口上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孙犁,《荷花淀》)
这里没有写水生嫂埋怨丈夫,也没有说她鼓励丈夫去参军,只是说了一句概念比较模糊的话:“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里面有夸奖、鼓励,也夹杂着几分埋怨,这种复杂的心情,通过这么一句平常的话,就表现出来了,显得多么朴实,多么委婉含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山河在”,明无余物也;“草木深”,明无人也;“花鸟”,平时可娱之物。
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也。
2 英语委婉语强调“关爱”的情感内涵
一般说来,委婉语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二是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三是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
英语委婉语要求替代词语能更温婉、文雅地表达出原意,以免触犯他人;这种委婉的表达能使人高兴,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内涵。
而汉语委婉语只强调与本意相关的话语,委屈含蓄、转弯抹角地代替或烘托暗示出不能和不愿直说的话。
虽然其中也有情感内涵,但似乎不局限于“关爱”,因为不能或不愿直说的原因可能超出“关爱”的范围。
英语中表示大小便的文雅说法有一百多种,表示死亡和醉酒的分别有几百种,表示人体的禁忌部位的有近千种。
以“死亡”的委婉语为例,英语中有数百种替代“death”和“die”的词语,如“the call of the god”,“the final departure”以及“to go home”,“to be at rest”,“to have a better place”,“pass away”
等。
这样,人们把“死亡”比作了“回家”、“睡觉”、“休息”等平常事,或“去一个更好的去处”等好事,并以此来减少由“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悲伤。
而汉语有各种“死亡”的替代词,表达不同情感。
下面就汉语中表达各种情感的“死亡”委婉语试举几例:
1 长眠、长寝、辞世、辞去、过世、百年、百岁、大归、安眠、安息、与世长辞:都表达了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以及对死者家人的安慰之情。
2 玉碎香埋、玉碎珠残、玉碎珠沉、玉殒香消、玉碎: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女之死的惋惜、遗憾,同时还表达了对冰清玉洁之人的怜爱。
3 赴义、就义、牺牲、捐躯、弃躯、取义、殉义、殉国、殉难、为国捐躯、以身许国、以身殉职:都表达了对为正义、为国家而死的英雄人物的赞美、崇敬之情。
4 走了、离开了:表达了亲友对死者的难舍之情。
5 逝世、与世长辞:用来表达大人物、伟人之死。
6 三长两短、三长四短、闪失:表示人们的担忧之心。
7 在封建社会表达帝王、诸侯及其配偶之死的委婉语,如:
驾崩、崩逝、大行、薨逝、薨谢、弃群臣、弃天下、千秋、千秋万世、千秋万古、山陵崩、上仙、升遐、晚驾。
8 在封建社会表达士大夫、官人、文人贤士之死的委婉语,如:不禄、彻乐、地下修文、赴召玉楼、捐宾客、兰摧玉折、梁摧、梁坏、禄命终、埋玉、星亡、星陨、弃禄、卒。
帝王与士大夫之死的不同,表达体现了委婉语的等级差别。
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还不止这些,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看出,汉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
二委婉语的美学价值
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和言语活动,也影响着委婉语的产生和运用。
审美意识具有顽强性。
就语言的范畴来说,审美意识在语言的构建中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这也是委婉语总也消亡不了,而且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的一个根本原因。
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在美学语言学上既是交际活动,又是审美对象。
审美意识在语言中分别表现为语言美和言语美两个方面。
语言美具有整体性,是整个语言体系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固定的审美属性。
言语美则具有个体性,它是个人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单独的片断的美学价值,它的审美属性要受语言美的制约。
因此,语言美具有抽象性,言语美则具有具象性,它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识或审美价值观的
具体表现。
具体而言,美学语言学就是要揭示人在建构语言体系时顽强表现出来的审美选择意识。
这一点恰好可以从宏观上解释委婉语现象的生成及使用原理。
委婉语的使用正是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从而给人以美感,因而委婉语现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正是这样一种趋美、趋好的心理才促使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
因而委婉语的使用是由人类共通的趋美心理所致。
它在传递信息时充分利用语言的含蓄性,具有语言
的美学功能和美学价值。
钱冠连教授说:“‘拣好听的话说’是言语活动中一条最普通的求美策略,它表现了人对意义的追求,表现了功利目的和对不宜说的话题的补救的努力。
”这一段话无疑从美学语言学的角度阐明了委婉语产生和运用的根本原因。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人原初的追求,是一种人性的教化。
审美意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是社会中的人所共有的一种意识。
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尽管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这也就决定着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生、老、病、死、性、排泄等方面都有着类似的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按照人类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凡是与人体功能、生理现象、性行为、乃至身体的某些部位相关的言语均需采用委婉语来进行美化,以避免或减少令人刺激的不快因素。
语言的形象美是语言艺术化的结晶。
模糊委婉语有意避实就虚,用模糊的言语去追求贴切、传神的品位,它采用间接的表达方法,诱人产生联想、在似与不似间给人以更多的主观感受的空间,最后让接受者获得形象美的美感效果。
比如恩格斯就曾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永远睡着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产生了生动、凝炼的艺术魅力。
委婉含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共性,也是中外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
含蓄美是一种内敛绰约的美,表达一旦含蓄,它就能遮蔽一些欠雅之处。
因委婉语属间接指称语,有时可以通过中介词来喻指表达
的对象客体。
如《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借钱时对凤姐说的这段话:
刘姥姥说:“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
’凭他怎么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在这里,刘姥姥把贾府比作“瘦死的骆驼”,把穷人比作“马”,用这个比喻间接地否定了凤姐的托辞。
英语委婉语的含蓄美首先体现在其语言的间接性上。
仅以人体排泄为例:“move the bowels(大便)”和“make water(小便)”听起来总有些不雅观,而诸如:“pay a call of nature(响应大自然的召唤)”、“do one’s deeds(做某人自己需要的事)”之类的委婉表达则含蓄得多。
委婉语的含蓄美还体现在通过理解言内意义而获得言外意义。
人们说话并不总是直来直去,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说话的真正意图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就有话外之意、弦外之音之说,而委婉语就是这种表达的最典型例证。
如:“your fly is open (你裤子的拉链没拉上)”,总显得过于直露,而“you have lost your license(你遗失许可证了)”则要模糊含蓄得多。
虽然首要言外行为与次要言外行为无甚关联,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也相去甚远,但透过表层,通过联想等各种心理回想,听者就会感触、捕捉到表达者的言外之声了。
宋人姜夔云:“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所以说,含蓄美是言语交际的极致、是语言表达艺术臻于圆融精当的重要表现。
委婉语就是用一种间接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
就委婉语产生的理论基础而言,应归属于语用学中讨论的间接言语行为。
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渗透于不同的社会生活与言语交际中,因此,无论东西方社会,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委婉用语,尽管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道德标准不一样,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语并不一致,反映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但是“趋美”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通过委婉语这一特定的视角,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共性。
委婉之艺术美的运用,可谓美之奇葩,它不仅是人们联结感情、创造和谐交际的一个重要纽带,也是衡量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尺度,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美的结晶。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09cx04093b。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辞格与词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刘瑞琴、石绍云、韩淑芹:《汉英辞格对比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刘瑞琴、韩淑芹、张红:《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 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辞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刘瑞琴,女,1969—,山东临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修辞对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