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上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雷电、地震、干旱、洪水这些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现象,面对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神秘和敬畏的心理,并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来理解自然和社会。
原始先民的世界根据这种幻想的秩序得到了重新的安排,神话由此产生。
3.存在形态:一、出土材料中有大量远古的神形刻绘。
二,先秦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
诗集如《诗经》《楚辞》;史书如《左传》《国语》;诸子如《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4.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以动物图画为基础、“备百物,知神奸”的巫师所用的图画文献。
全书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内容宏富,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各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
5.《穆天子传》西晋“汲冢竹书”之一。
记载周穆王西巡史事。
乘八骏马,从宗周出发,一路征战,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
6. 上古神话的类别和内涵1)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从哪里来?盘古开天,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2)洪水神话3)以战争为主题神话4)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7. 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苦难的深切体验2)重生爱民意识3)抗争精神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有关文献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
共305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一,《诗经》时代、地域及作者(一)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但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和变迁。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传统。
本文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结束的时期,简要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 新石器时代 - 商周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以图纹、符号等形式进行了简单的文字表达。
商代的甲骨文堪称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文献。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记录着周代的政治、社会和风俗习惯等内容。
同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赋的传统,赋以其华美的辞藻和雄浑的气势成为当时文壇的重要流派。
同时,汉朝的乐府诗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3.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众多诗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杜牧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其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唐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韩愈、柳宗元等作家的文笔纯熟,思想深刻,影响深远。
4.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以词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宋词以豪放派李清照和婉约派杨万里等为代表,表现了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同时,宋代的历史文学如《宋史》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以戏剧作品为主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郑光祖等创造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中以《窦娥冤》最具有代表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楚辞》
B. 《诗经》
C. 《汉乐府》
D. 《唐诗三百首》
“诗仙”指的是哪位唐代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D. 孟浩然
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窦娥冤屈的故事,这部作品是?
A. 《西厢记》
B. 《汉宫秋》
C. 《窦娥冤》
D. 《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之涣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以宋江领导起义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
A. 《儒林外史》
B. 《聊斋志异》
C. 《红楼梦》
D. 《镜花缘》
“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唐代作家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曾巩(注:此处应为“曾巩”的误写,实际上应为“曾巩”的同僚或同时代人,但“唐宋八大家”中唐代仅有韩愈和柳宗元,此处应选韩愈或柳宗元之一,为保持题目原意,选韩愈作为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注:第7题中“曾巩”实际上并非“唐宋八大家”之一,应为误写或记忆错误,正确答案应为韩愈或柳宗元,此处已修正为韩愈作为唐代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选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婚姻、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其中,风格独特的《关雎》、《蒹葭》等诗篇被广泛传诵,成为后世文人的经典之作。
二、《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集合,作者是屈原等楚国文人。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文人推崇和模仿的对象。
其中脍炙人口的《离骚》以其豪放的情感表达和壮丽的想象力,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王朝贵族家庭的兴衰史,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展示和社会问题的揭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堕落。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以宋江、林冲等英雄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水浒传》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刻画了各种社会类型和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
五、《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以孙悟空等主要人物为主线,讲述了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对民间传说、神话传说的改编和创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评,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理。
六、《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两个大的纬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1.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包括《诗经》、《楚辞》等代表性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以周朝为主的早期诗歌。
而《楚辞》则以其浓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2.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个体裁。
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风格被后世推崇。
而元曲则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题材闻名。
二、文学的主要流派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体裁划分为史传类、哲学类、诗词曲类等流派。
1. 史传类史传类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哲学类古代中国的哲学类文学作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如《论语》、《孟子》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对后世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词曲类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学遗产。
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来看,古代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让你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到后来的《史记》、《红楼梦》等小说,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传颂不衰。
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描绘了古代的爱情故事;《楚辞》中的《离骚》、《九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故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我们还要关注古代文学的评论家。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评论家,如司马迁、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使得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苏轼的《东坡志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生动描绘。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都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结构精巧)、善用比喻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徐干(伟长)、应玚(徳瑾)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14.太康文学:指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成就较高,代表作《咏史》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和批判15.陆机:(文辞繁复)“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16.潘岳:(清靡流丽)二十四友之首《悼亡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悼念亡妻的先河17.左思风力: 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
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
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
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
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
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为题材的作品。
诗人陶渊明以其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田园诗人"。
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作为《三国演义》,该作以描写英雄人物、战争场景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多个版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版本:
袁行霈主编的版本:分为四编,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共三十一章。
该版本内容全面,论述深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权威教材之一。
游国恩等主编的版本:该版本分为三编,即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至清文学,共二十一章。
该版本较为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入门。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版本:该版本分为四卷,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清文学,共三十六章。
该版本内容详尽,注重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是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
除了以上几个版本外,还有其他一些古代文学史著作,如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不同版本的古代文学史在结构、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阅读和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上古传说文学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神话主要特征: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 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 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 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 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 词汇丰富, 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先秦散文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的写人艺术: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 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左传》的辞令艺术“《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1.铺张辩丽, 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 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 善用寓言《孟子》的雄辩色彩:1、把握对方心里, 循循善诱, 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 是非鲜明, 步步紧逼, 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谲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讽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荀子》1.长于比喻, 但少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追求辞藻华丽和对偶工整,注重诗歌的形 式美,表现士族文人的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 》等。
开创了田园诗派,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语言质 朴自然,意境深远。
南北朝民歌与文人诗
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敕勒歌》、《木兰诗》等。
阮籍、嵇康等,代表作品有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交书》等。
正始之音的特点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绝望,追求自然和自由,具有“清 远玄妙”的风格。
两晋诗坛与陶渊明
两晋诗坛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两晋诗坛的特点
陆机、潘岳、左思等,代表作品有陆机的 《文赋》,潘岳的《悼亡诗》,左思的《 咏史》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和 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历史借鉴和学术支撑。
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追求,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研究方法
。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
03
在司马相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汉赋,更加注重讽谏。
汉代乐府民歌
1 2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具有 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
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苦难。
3
《东门行》、《妇病行》等
内涵。
04
魏晋南北朝文学
Chapter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06 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建树
CHAPTER
《文心雕龙》等理论著作简介
《文心雕龙》
南朝梁代刘勰所著,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 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
钟嵘所著,提倡风力、丹彩双备,在诗歌理论上自成体系。
《沧浪诗话》
严羽所著,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主张“妙悟”和“ 兴趣”。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与价值
魏晋南北朝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们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04 唐宋文学
CHAPTER
唐代诗歌盛世及其代表人物
初唐诗歌
以宫廷诗人虞世南、褚亮等为代表,风格 典雅,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
05 元明清文学
CHAPTER
元杂剧发展与代表作品欣赏
元杂剧的起源与形成
01
介绍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戏曲形式的联系
与区别。
代表作品欣赏
02
《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
,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元杂剧的文化内涵
03
分析元杂剧中蕴含的儒家思想、道家精神等文化内涵,以及其
宋代词坛繁荣与豪放派、婉约派词人
豪放派词人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 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表
现了词人的个性和豪情壮志。
婉约派词人
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他们 的词作风格柔美细腻,善于表现爱 情和离愁别绪,具有浓郁的女性色 彩。
其他词人
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也有优秀的词 作传世,他们的词风或清新自然, 或沉郁顿挫,各具特色。
袁世硕陈文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袁世硕陈文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
版)
本文档为袁世硕和陈文新合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的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是袁世硕与陈文新合作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权威著作。
该书的目标是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视角。
本书以清朝文学家袁世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陈文新作为合著者,带入了更多现代研究的观点和理论,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本书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不同的时代为背景,探讨了该时代的文学特点、作品和重要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的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
袁世硕和陈文新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他们在本书中力求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文学演变过程,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吸收知识。
另一个特点是避免法律复杂性。
作为法学硕士,袁世硕注重在本书中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内容,确保读者能够专注于文学史的研究,而不被法律问题所干扰。
最后,本书强调独立性。
袁世硕和陈文新都是独立思考并独立做出决策的人,他们在本书中力求独立地呈现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而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是一部权威且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作。
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先秦文学1.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可有趣啦,像盘古开天地,说天地最初就像个大鸡蛋,盘古在里面睡了好久,醒来就把天地撑开了。
这反映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好奇与想象呢。
神话的来源很多是口口相传,在原始部落里,大家围着火堆就开始讲这些神奇的故事。
那时候也没有文字,全靠记忆和讲述传承。
还有女娲补天,天破了个大口子,女娲就炼石补天,还捏泥人创造人类。
女娲可是个伟大的女神形象,她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人类起源和自然灾害的一种解释。
这些神话传说充满了奇幻色彩,读起来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2. 诗经诗经可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呢。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就是各地的民歌,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得特别生动,把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民歌大多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劳动场景、爱情生活等。
雅呢,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小雅则有一些反映贵族生活和社会矛盾的诗歌。
颂则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就是平铺直叙地描写,比就是比喻啦,兴呢,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像关雎里先写雎鸠鸟,再引出男女之情。
二、秦汉文学1. 汉赋汉赋那可是相当华丽的一种文学形式。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可有名啦。
汉赋的特点就是辞藻华丽,铺陈排比。
它描写的内容可广泛了,像宫殿的宏伟壮丽、皇帝的田猎场景等。
写汉赋的作家大多是为了歌颂汉朝的繁荣昌盛,当然也有一些是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的。
2.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可算是个传奇人物。
他遭受宫刑还坚持写完了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本纪写帝王,世家写诸侯和重要人物家族,列传写各种人物,书和表则分别是制度和历史事件的编年记录。
史记里的人物形象可鲜活了,像项羽本纪里的项羽,有勇有谋但又刚愎自用,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把项羽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 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
(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
(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
(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
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
(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
(3)传统文体发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
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担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
(3)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
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
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应产品。
)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
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
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
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
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
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
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
(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
(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
(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
)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部分都是民歌。
(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砭朝政、情绪激愤,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主要以地位低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叹自身遭遇。
(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
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定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
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
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
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
“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
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
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
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的“依依”。
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
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
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
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
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
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认识。
群:是使人达到一种社会认同感。
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
”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
“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加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认识功用和批判功用。
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则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
(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
(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巫觋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
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
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芽: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