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②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曲辕犁。
(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②西汉:代田法。
(3)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都江堰;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4)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朝:高转筒车;④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
积极作用: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金:
①青铜:商周时期: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②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③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3)丝织业: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手工业亦紧随其后,如制陶业、纺织(丝、麻)业、制漆业、玉雕工艺等。夏商周三代的青铜铸造业,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业,两汉时期成熟的丝织业、造船业,魏晋南北朝以至明清日以精湛的制瓷业、造纸业,宋元以后日显重要的棉纺织业、制茶业、酿酒业。
原始社会的手工业为氏族所共有,夏商周三代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在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出现民营和家庭手工业,除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外,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主要供王室、各级官署和生产个人消费。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逐步超过官营手工业,并且出现手工工场。各类手工业作坊遍及南北,同类产品品种繁多,生产程序复杂,《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说的“一杯盏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明代的陶瓷制作“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宋元以后,手工业中心由北方南移。丝绸、瓷器尤其令西方人艳羡,为其上流特权阶层的奢侈消费品。但是,民营手工业被历代王朝视为末业,予以压制。乾隆年间长沙京刀店条规规定:“嗣后新开店者,必须上隔七家,下隔八家,双户为一,违者禀究。”直至鸦片战前,我国仍未发展到真正意义的工场手工业时代,而且,没有科学作基础和指导的手工业亦未发展到近代的机器大工业。古代诸多生产绝技也是人去技绝,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技术、东汉张衡的地动仪等。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形成若干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2.对外贸易
(1)繁荣:①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机构:市舶使。②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③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2)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衰落:受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1.封建土地所有制
我国古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以下三种类型:
(1)封建地主所有制:地主掌握大部分的土地,并且不断通过土地兼并扩大这种所有制形式,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国有制:皇帝和官府也掌握一部分土地,例如: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和北魏以及隋唐的均田制。
(3)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在封建社会中不占主要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广大的农民遭受到剥削和压迫,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
2.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