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的重点。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切入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出信息化从最初追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追求智能化、泛在化,进一步追求为人性化、智慧化。分析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切入最容易见成效,且易获得持续发展:
1.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即着力建设高效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并带动各类智能化设施、智慧化项目的建设与应
用。比如2010年美国公布了未来10年高速宽带发展计划,目标是让现在的宽带网速度提高25倍,让一亿美国家庭用户的互联网传输平均速度从目前的4M/S 提高到100M/S ,从而催生更多的智能化项目应用与发展。武汉目前已有100万户电信宽带用户和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到实现光纤入户、百兆接入,带宽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速宽带建设可迅速提升武汉信息化竞争力,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2.智能化的专项工程。比如“智慧政务”的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智慧城管”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云
推进武
代发展,还赋予了人与物的和谐、节能与减排的追求、能源高效利用和信息无障碍愿景等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展现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部分成果和探索轨迹。
2.“互联互动”是城市建设的支撑和升华
在各国各地相继制定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诸多政府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从世界范围看,百万人口级的城市数量已达450个,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挑战。从全国范围
看,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近125个。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
中,自觉而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于是,蕴含城市管理更快捷更聪明内涵的“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目前,全世界约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韩国、荷兰、阿联酋等地。中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聚焦地,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沈阳、宁波等都把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城市
2011年2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
智慧城市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服务市场和发展空间,并给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多变化,对政府运行、社会建设和管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一、“互联互动”等新技术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新机遇
1.互联互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延续和深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一种周期性、周而复始的规律在下降和增长。从软件、硬件和通信发展的规律看,计算机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按此说法,2010年正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天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能够把IT 资源、数据、应用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管理起来,通过互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互联网与手机、计算机、闭路电视、镜头、芯片、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组成的物联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使社会基础设施变得更“智慧”。
从上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总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支撑,不断向新一阶段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上的再一次飞跃。目前,虽然全世界尚未出现关于智慧城市的统一定义,但紧紧依托互联网,及时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的共同规律越来越明显,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互联
互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并且随着时
软件、硬件、通信方面的技术演进路线图
发展的重点。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切入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出信息化从最初追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追求智能化、泛在化,进一步追求为人性化、智慧化。分析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切入最容易见成效,且易获得持续发展:
1.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即着力建设高效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并带动各类智能化设施、智慧化项目的建设与应
用。比如2010年美国公布了未来10年高速宽带发展计划,目标是让现在的宽带网速度提高25倍,让一亿美国家庭用户的互联网传输平均速度从目前的4M/S 提高到100M/S ,从而催生更多的智能化项目应用与发展。武汉目前已有100万户电信宽带用户和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到实现光纤入户、百兆接入,带宽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速宽带建设可迅速提升武汉信息化竞争力,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2.智能化的专项工程。比如“智慧政务”的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智慧城管”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云
项目成功率与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对全球3万个应用软件项目调查统计,完全成功的项目约1/3,失败的项目近1/4,其余1/2左右的项目存在不同缺陷。近年来,信息化项目成功率在持续上升,但不少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较短。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较广,为人们的想象打开了广阔空间,但因涉及因素较多,发展目标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凡是应用需求明确且迫切的项目,成功率很高,而有的项目潜在需求多,但缺乏紧迫性,同时现状梳理不够,则往往成为失败的案例。通俗地说,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雪中送炭”的项目认识比较一致,易协调、易成功,“锦上添花”的项目需
求空、指向多、易生变、易失败。因此,我们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首先要强化“需求导向”的工作理念。
2.强化“绩效提升”理念,把握工作创新点。智慧城市需要创新,创新必然充满活力,但创新带来的效益却是千差万别,有的效益非常显著、有的一般,有的可能是负效益,关键是看创新的形式和内涵。创新首先要注重“绩效提升”的内涵,以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该工程规划建有一条干线、两条联络线、三条支干线、十一条支线、两条专线,管道总长7179公里,管线跨越14个省,途中设有26座压气站、60座分输站、280座线路截断阀室,供气范围覆盖华东、华北、华中广大地区。如此庞大的工程,全公司员工才3000人,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全线实现组织扁平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了四大气区联网供气格局,这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的创新案例。
3.强化“把握规律”理念,把握发展阶段性。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就是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应用环境优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每个发展阶段也有其存在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信息化推进具有阶段性,智慧城市建设也同样具有阶段性。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 )发布的2010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跃升两位超越多年排名第一的美国而夺冠,这与其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紧密相关。
(作者系武汉市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4.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牵引效应。着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过程,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智慧城市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石,以云计算为利器,在优先发展物联网、推动云计算之际,不仅可以丰富应用,带动相关技术攻关和相关标准统一,还有助于形成物体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处置等规则;不仅有助于将各类资源从单元利用走向综合利用,还有助于消除行业壁垒和利益垄断,使整体经济社会加快消除信息、技术、利益的“孤岛”与“壁垒”,更加物尽其用、更加协调融合、更加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发挥物联网和云计划的牵引作用,有利于建成
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创新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转型升级。借助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工业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重点推广面向生物医药、汽车仿真、装备制造、模具生产等领域的信息资源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交叉融合。
三、发展思路正确才能“事半功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皆有规律,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导工作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思维更新,争取事半功倍,无疑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而如何争取“事半功倍”、避免“事倍功半”则成为领导者、组织者必然考虑的问题。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或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三个强化、三个把握”:
1.强化“需求导向”理念,把握发展方向。分析以往信息化项目成效可发现,
平台、“智能交通”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医疗的市卫生信息化“139工程”等专项工程,由于工程目标明确、技术攻关容易发力,便于“个个击破”,从而奠定智慧城市的基础项目。日本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在横滨、丰田、京都、北九州四个城市试点,主要实施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家庭、智能电网等专项工程。以智能电网为例,它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次自主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战场,它们与智能电网是“铁三角”,需要协同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将更有利于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排放、清洁环境,
并且具有强大的自愈功能,将很好地解决武汉目前送电网损、峰谷矛盾等突出问题,可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带来减少停电损失、改善电能质量、节约供电成本、
节约土地资源等社会效益。
3.工作生活的创新应用。比如,通过建设交通导航平台,可与道路显示屏、车载导航仪、手机等终端实现联网。驾驶员
在驾车途中只要在手机上输入目标地址,就能得到智能化的行进路线提示,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封路、交通管制等临时信息,也能做出及时提示和处置建议,功能远比脱网导航仪强得多,甚至还可提供“P+R ”乘车站点和停车场空位信息。又如,建设智能家居设施,使居民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网融合,在家中搭建“智能化应用终端”,在智能化应用中枢的支持下,实现电脑可视、电视联网,实现电器远程控制,实现电子抄表,实现账单一键支付;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家庭可视、可感等监视设备,实现智能防盗、智能警报火、气、水等;还可与医疗监测设备联网,进行健康状态同步观测、远程诊疗等操作。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路选择
蔡进军
代发展,还赋予了人与物的和谐、节能与减排的追求、能源高效利用和信息无障碍愿景等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展现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部分成果和探索轨迹。
2.“互联互动”是城市建设的支撑和升华
在各国各地相继制定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诸多政府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从世界范围看,百万人口级的城市数量已达450个,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挑战。从全国范围
看,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近125个。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自觉而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于是,蕴含城市管理更快捷更聪明内涵的“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目前,全世界约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韩国、荷兰、阿联酋等地。中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聚焦地,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沈阳、宁波等都把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城市
2011年2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
智慧城市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服务市场和发展空间,并给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多变化,对政府运行、社会建设和管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一、“互联互动”等新技术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新机遇
1.互联互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延续和深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一种周期性、周而复始的规律在下降和增长。从软件、硬件和通信发展的规律看,计算机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按此说法,2010年正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天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能够把IT 资源、数据、应用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管理起来,通过互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互联网与手机、计算机、闭路电视、镜头、芯片、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组成的物联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使社会基础设施变得更“智慧”。
从上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总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支撑,不断向新一阶段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上的再一次飞跃。目前,虽然全世界尚未出现关于智慧城市的统一定义,但紧紧依托互联网,及时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的共同规律越来越明显,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互联互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并且随着时
软件、硬件、通信方面的技术演进路线图
[责任编辑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