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吸附材料制备与应用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信联系人,E-mail:1602861495@qq.com
·2·
化 学 教 育 (http://www.hxjy.org) 2016 年 第 37 卷 第 20 期
1.1.3 多 步 溶 胀 聚 合 多步溶胀聚合法首先用无皂乳液聚合或分散聚
悬浮聚合、沉淀聚合和多步溶胀聚合等方法制备印 迹位点不容易破坏、粒径均一、合成过程更简便、 吸附效果更好的 MIPs微球 。 [13] 1.1.1 悬 浮 聚 合
悬浮聚合是制备 MIPs微球常用而且又 简 便 的 一种方法,它是将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 引发剂组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加入到悬浮溶剂中,强 力搅拌使 之 分 散 成 小 液 滴 悬 浮 于 水 或 高 极 性 溶 剂 中,经自 由 基 聚 合 从 而 得 MIPs 微 球 。 [14] 此 法 的 连续相多为水或极性较高的有机溶剂,功能单体多 为疏水性物质。因为该方法选用的是极性较高的溶 剂,因此对于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会严重影响印迹聚合物对于 目标分子 的 识 别 能 力 。 [15] 除 此 之 外 酸 性 单 体 在 水 中的溶解度比较高,基本没有办法完成聚合反应, 同时也会使水溶性的印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发生溶解,所以不能 选取水相悬浮聚合制备印迹聚合物 。 [16] 1.1.2 沉 淀 聚 合
牺牲载体法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表面印迹,它 是在固体载体表面利用化学键固定印迹分子,再把 载体置于功能单体、交联剂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 最后利用化学法将载体溶解、印迹分子洗脱,从而 得到 MIPs膜 的 一 种 方 法 。 [29] 牺 牲 载 体 法 其 优 点 是将识别位点分布在 MIPs膜表面,提高吸附 和 解
接枝聚合法是将膜浸入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的 混合液中,用紫外光照射使膜表面产生自由基与混 合液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在基膜表面接枝大分子链 形成接枝膜。反应结束后,先清洗膜表面未反应的 功能单体,再采用适当的溶剂洗脱 MIPs膜层 内 的 印迹分 子, 得 到 MIPs 复 合 膜 。 [33] 基 膜 本 身 不 具 有光敏性,通过引入光引发剂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该过程可认为是 MIPs薄层 “沉积” 在基膜上 。 [34] 1.2.4 乳 液 聚 合 法
吸速率;缺点是印迹分子固定以及固体载体溶解过 程十分繁琐,结合位点不够紧密,印迹效率较低, 而且 MIPs膜的产率相对较低 。 [30] 1.2.2 聚 合 加 膜 法
聚合加膜法是一种直接在固相基质表面合成 MIPs复合膜的方法。当 膜 厚 度 在 100nm 以 下 时, 结合位点非常接近膜的表面,使物质的迁移速度和 结合动力学加快,有效地 降 低 了 非 特 异 性 吸 附 。 [31] 该方法相对牺牲载体法操作简单,通用性更强。目 前合成此类 MIPs膜的主要方法有电聚合和物理 吸 附 聚 合 。 [32] 1.2.3 接 枝 聚 合 法
Hosam[39]用 表 面 印 迹 技 术 制 备 Ag+ 的 MIPs 膜。该方 法 用 壳 聚 糖 作 功 能 单 体,Ag+ 为 印 迹 分 子,戊二 醛 为 交 联 剂,利 用 红 外 光 合 成 壳 聚 糖 MIPs膜和壳聚糖/聚乙烯醇 MIPs膜, 并对其进行 吸附性能研究。结 果 表 明,2 种 MIPs膜 与 非 印 迹 膜 相 比, 对 Ag+ 的 吸 附 容 量 分 别 从 原 来 的 77.8 mg/g和83.9mg/g提 高 到 94.4 mg/g和 125 mg/ g。在反应40min时就达到吸附平衡,Ag+/Cu2+ , Ag+/Ni 2+ 相对选择系数分 别 为 11.1 和 15, 表 明 对其他金属离子的抗干扰性能强,并且此 MIPs膜 易再生,可重 复 使 用 至 少 5 次。 占 宝 金 等 [40] 人 用 发酵工业废弃的青霉菌丝体作为吸附介质,以壳聚 糖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表面印 迹以及膜分离技术制备 MIPs膜。结果表明对 Cr3+ 的 静 态 吸 附 饱 和 容 量 达 到 65 mg/g, 对 皮 革 废 水 中 Cr3+ 的动态吸附容量可达到27mg/g,吸 附 过 程 稳 定 性 好 , 可 重 复 利 用 60 多 次 。 2.2 吸 附 有 机 小 分 子
摘要 在简要介绍超分子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印迹微球和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介 绍了其在吸附金属、吸附脱硫、吸附有机小分子以及吸附蛋白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 键 词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MIPs微 球 MIPs膜 吸 附 应 用 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30026
1 分 子 印 迹 吸 附 材 料 的 制 备
1.1 MIPs微 球 研究者最早通过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分散聚
合制备出 MIPs聚合物,再经过粉碎、研磨 和 过 筛 处理形成 MIPs微粒。该过程费时,颗粒的 规 整 度 及分散性 差, 孔 隙 率 低, 导 致 MIPs损 耗 量 较 大, 吸附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开始运用
合合成粒径较小的微球,以此微球为种球,与引发 剂、活化剂及稳定剂充分搅拌混合,完成第1次溶 胀。然后在上述分散体系中加交联剂及功能单体进 行搅拌 混 合, 完 成 第 2 次 溶 胀。 最 后 加 入 印 迹 分 子,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进行第3次溶 胀,得 到 粒 径 较 大 的 MIPs 微 球 。 [20-21] 该 方 法 所 得的 MIPs微球多用于水相溶液或极性环境中的 吸 附研究,但制备步骤繁琐且耗时 。 [22] 1.2 MIPs膜
2016 年 第 37 卷 第 20 期 化 学 教 育 (http://www.hxjy.org)
·1·
檹檹殢
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殢
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殢
化学前沿
檹檹殢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吸附材料制备与应用进展
陆婷芳 张淑娟* 张 鹏 马 岚 吕晓猛
(火箭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由于 MIPs 微 球 的 识 别 位 点 多 数 都 在 微 球 内 部,交联剂形成的网络结构使微球内部存在识别阻 力,使得对印迹 分 子 的 吸 附 速 率 减 慢。MIPs膜 与 MIPs微球相比,识 别 位 点 位 于 膜 表 面, 扩 散 阻 力 小,而且不需要 繁 琐 的 制 备 过 程。MIPs膜 形 态 规 整,印迹分子易洗脱,但重复利用率以及力学性能 较 MIPs微球低 。 [23]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分子印迹复合膜最有 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固相基质表面进行聚合 反应,使印迹分子识别位点位于 MIPs膜 表 面。 由 于位点位于 MIPs膜表面,印迹分子洗脱时不 需 要 克服内部的传质阻力,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种 种 弊 端 。 [27-28] 1.2.1 牺 牲 载 体 法
乳液聚合法是以多孔商业膜为基质,利用紫外 光引发反相乳液聚合反应,得到 MIPs复 合 膜。 首 先将功能 单 体 和 印 迹 分 子 混 合 液 加 入 到 油 脂 溶 液 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乳化稳定剂等添加剂,进行超 声波震荡,得到油包水乳液。去除乳液上层的有机 溶剂,将膜浸入到乳液中,通过紫外光引发乳液聚 合反应,在膜表面形成交联涂层。最后清洗膜表面 未反应的功能单 体, 再 采 用 适 当 的 溶 剂 洗 脱 MIPs 膜层内的印迹分子,得到 MIPs膜 。 [35-36]
2016 年 第 37 卷 第 20 期 化 学 教 育 (http://www.hxjy.org)
·3·
洗脱印迹分子 Hg2+ 。Hg2+/Cd2+ ,Hg2+/Zn2+ 相 对选择系数 分 别 为 14.7 和 21.5。 MIPs微 球 可 多 次重复使用而吸附容量不降低,表现出良好的选择 吸附性。
2 MIPs在 吸 附 领 域 的 应 用
2.1 吸 附 金 属 离 子 最初是 Nishide[37]等人用聚 4-乙 烯 基 吡 啶 作 功
能单体,1,4-二 溴 丁 烷 作 交 联 剂, 制 备 对 印 迹 分 子 Cu2+ 具有高 选 择 性 的 金 属 离 子 印 迹 树 脂, 由 实 验结果可知,印 迹 树 脂 对 Cu2+ 的 吸 附 量 远 高 于 对 Fe3+ 、Zn2+ 、Co2+ 的 吸 附 量。Andac[38]等 以 甲 基 丙 烯 酰 基-L-半 胱 氨 酸 (MAC) 作 为 功 能 单 体, Hg2+ 为印迹 分 子, 采 用 悬 浮 聚 合 法 合 成 MIPs 微 球,在含有硫脲的0.5mol/L 盐酸中移除印迹分子 得到 MIPs 微 球, 用 于 吸 附 消 除 人 体 血 清 中 的 Hg2+ 。实验结果表明 MIPs微球比 表 面 积 为 59.04 m2/g,直径可 达 到 63~140μm, 膨 胀 比 91.5%, 最大吸附容量为 0.45 mg/g,并且可以在 5 min内
超分子化学是将2种或2种以上分子以可逆的 分子间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结合、组装出复杂有 序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集合体的化学。分子印迹 技术 是 近 年 来 超 分 子 化 学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点 之 一 。 [1-3]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 nique,MIT) 是 制 备 具 有 与 印 迹 分 子 在 空 间 结 构 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聚合物的方法,所制备的聚 合物对 印 迹 分 子 具 有 选 择 预 定 性 等 [4] 诸 多 优 点。 1931年 Polyakov 提出了 “一种新型的制备具 有 特 殊吸 附 性 能 的 二 氧 化 硅 粒 子 的 方 法 ”, 这 种 具 有 “特殊吸附性能” 的 聚 合 物, 被 定 义 为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在20 世 纪 70 年 代 和 80 年 代 早 期, 人 们 就 己 经 可 以人工合成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模拟生物体系进 行了分子识别研究 , [5-6] 但 并 未 受 到 过 多 关 注。 直 到1993年,Vlatakis 等 [7] 成功运用 MIT 合成茶碱 分子印迹 聚 合 物, 并 实 现 了 对 茶 碱 分 子 的 专 一 识 别,从而越 来 越 受 到 研 究 者 的 青 睐。 到 目 前 为 止, 分子印迹技术已深入和拓展到许多领域,例如化学 传 感 器 、 [8] 化 学 分 析 与 检 测 和 [9-10] 色 谱 分 离[11-12] 等。近年来利用分子印迹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也成为 了研究热点,例如,利用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分离各 类重金属、小分子有机物以及硫等污染物。
MIPs膜技术是分 子 印 迹 技 术 与 膜 分 离 技 术 结 合的产物。最早是利用原位聚合以及相转化法制备 分子印迹 整 体 膜。 分 子 印 迹 整 体 膜 虽 然 稳 定 性 较 好,但其柔韧性和力学性能较差,需要加入适当的 添加剂来提高其力学性能。近年来分子印迹复合膜 受到广泛关注,它是在已有商业膜的基础上,通过 结合位点嫁接一个薄的印迹聚合物膜而得到的一种 新型 MIPs膜 。 [24] 由 于 具 有 超 滤 或 微 滤 的 支 撑 层 以及一定的柔韧性,使 MIPs膜具有大通量和 高 选 择吸附 性 能 。 [25] 目 前, 可 用 于 制 备 MIPs 膜 的 除 有机 高 分 子 材 料 外, 一 些 无 机 材 料 (如 硅 胶、 TiO2、钛 酸 钾 (K4O4Ti)、 碳 微 球 (CMS) 等 ) 亦可以用来制备 MIPs膜 。 [26]
沉淀聚合是指反应中使用的功能单体、交联剂 和引发剂均可以溶于反应介质,但生成的 MIPs微 球不溶于反应介质从而沉淀析出,形成均一且高度 交联的聚合物的反应过程,并在反应结束时出现分 层现象,聚合体系上部为上清液,下部 为 MIPs微 球沉淀 。 [17] 沉 淀 聚 合 是 一 种 非 均 相 溶 液 聚 合, 该 方法在合成 MIPs微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 以 较好地控制粒子的大小,是一种制备高质量、均 匀、球形印 迹 微 球 的 最 有 前 途 的 方 法 之 一 。 [18] 由 于形成的 MIPs微球在特定溶剂中彼此分散, 不 粘 连,该方法是唯一不需加入任何稳定剂和乳化剂就 可 以 制 备 出 具 有 均 匀 尺 寸 和 形 状 的 MIPs 微 球 的 方 法 。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