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器
一、刀剑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冶炼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冷兵器的质量有很大的改进。
三国时期的锻造技术已相当高。
诸葛亮令巧匠蒲元造刀三千口,“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薙水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诸葛亮集》卷四引《诸葛亮别传》)。
曹操作“百辟刀”(《曹操集·百辟刀令》)乃百炼精钢,能“陆斩犀革,水断龙舟”(曹植《宝刀赋》),锋利无比。
孙权“作千口剑、万口刀..皆是南钢越炭作之。
”(《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陶弘景《刀剑录》)。
北齐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刚。
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北齐书·方技传》)。
二、铠甲
三国两晋以来,铁铠甲数量质量均有提高。
首先是门类增多。
曹植《先帝赐臣铠表》言及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马铠等等。
铠甲的防护部位日益增大。
三国初的马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蹬(《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第二章)构成,形制相当完备,除四足外,全身其余部分均在铠甲的防护之中。
铠甲的坚硬度增强。
刘宋时官造“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宋书·殷孝祖传》)。
此铠是否沿用诸葛亮“五折刚铠”(《诸葛亮集》卷二《作刚铠教》)的制法,已难知其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铠甲多由官造。
《隋书·刑法志》言南朝齐梁刑制,“劫身皆斩,妻子补兵。
遇赦降死者,■面为劫字,髠钳、补冶、锁士终身”。
冶、锁士专为朝廷造兵器甲仗。
私家亦可自造衣甲。
《晋书·祖逖传》:“(元)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凛,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于是逖“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
三、抛射兵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抛射兵器也获得显著的发展。
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
“矢长八寸”指的是箭链长度,“十矢俱发”指齐射而非连发。
只有齐射,才能构成密集火力,对敌骑兵部队大量杀伤。
1964 年成都郸县出土蜀汉景耀四年(261)制弩机一张,机上铭文注明开弓拉力为“十石,”据考定为诸葛亮连弩弩机。
“十石”之力,合今五百三十四点六市斤,非一般人力所能开弓。
连弩有如此劲力,开弓不易,若单发显然大大慢于一般弩箭的发射速度。
按汉代“六石”弩射程为二百六十米,“十石”弩当射得更远,这就提高了弓弩抗御骑兵的能力。
诸葛亮连弩已是机巧非凡,而魏马钧见之,日:“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并说改进之“可令加五倍”(《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
晋宋时称穿透力极强的弓弩为“万钧神弩”。
东晋末刘裕破卢循,“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无不摧陷”(《宋书·武帝纪》)。
南齐末,杨公则攻东昏侯,“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梁书·杨公则传》)。
曹操善用“发石车”。
官渡之战,曹军坚守营垒,“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
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马钧研究发石车并加以改进,“欲作一轮,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
尝试以车轮县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裴松之补注)。
马钧对发石车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抛射兵器的威力,但未获统治者采纳。
南朝称抛石器为“拍”,称发石车为”拍车”。
《陈书·黄法■传》:“(太建)五年,大举北伐..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南史·黄法■传》作“抛车”,拍抛一音之转。
船上置拍,称“拍舰”。
《陈书·徐世谱传》:“侯景之乱..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
”临海王光大元年(567),淳于量、吴明彻破华皎,“募军中小舰,多赏金银,令先出当贼大舰,受其拍。
贼舰发拍皆尽,然后官军以大舰拍之,贼舰皆碎,没于中流”(《陈书·华皎传》)。
陈将程灵洗击周,”灵洗引大舰临城发拍,击楼堞皆碎”(《资治通鉴》卷一
七○,临海王光大元年)。
四、攻城器械诸葛亮围陈仓,“起云梯冲车以临城,(郝)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
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
东晋以后,攻城器械已发展得相当复杂。
刘裕伐南燕,“于是张纲为裕造冲车,覆以版屋,蒙之以皮,并设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无所施用;又为飞楼、悬梯、木幔之属,遥临城上”(《晋书·慕容超载记》)。
晋军利用这些器械攻城,一战而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器制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攻城略地的战略战术以及攻防器械和兵器制造,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攻守器具方面,有火车、发石车、钩车、虾蟆车等。
梁侯景在制作攻城器械方面尤为突出,曾“设百尺楼车”,又造飞楼、撞车、登城车、钩堞木、阶道车、火车等,“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
攻防器械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官渡之战中,先是曹军失利,袁绍军“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使曹军“大惧”。
曹操便令制造发石车,摧毁了袁军的楼车,于是曹军转危为安。
这种发石车被袁军称为“霹雳车”。
在兵器制造方面,诸葛亮改造前人连弩制成一种新式连弩,取名“元戎”,它具有简单的自动发射性能。
《晋书两晋时弩机趋于大型化,称:舆服志》“中朝大弩卤簿,以神弩二十张夹道,..刘裕击卢循,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折”。
三国时,刀已安上长柄,作为长兵器使用。
刀的质量也比前代提高了,蒲元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用这种刀劈砍装满铁珠的竹筒,象斩草一样。
两晋和南北朝,兵器的质量又有了新的突破,东晋时发明横法钢,以制刀剑,锋利无比;南朝时改进了灌钢技术,提高了钢的质量,从而有利于制造兵器;北齐綦母怀文所造钢刀,据说能斩铁如泥。
两晋、南北朝的兵器种类,除承袭前代的刀、矛、剑之外,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杂色兵器,如鞭、锏之类。
原来的戟,已很少用于战阵,而多用于仪仗,矛也逐渐演变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