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一)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注药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

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P0.01;注药后胸膜厚度为1.92±0.41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1.2mm,P0.05。

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关键词】尿激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胸腔积液;结核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

包裹性胸腔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36例结核性胸膜炎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尿激酶(山东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胸腔内注射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为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病程20~60天,平均30天。

对照组36例,男24,女12例;年龄17~59岁,平均33岁;病程16~58天,平均31天。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依据(1)以发热、咳嗽、胸痛发病,伴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乏力等)。

(2)胸腔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CT扫描发现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合并或不合并肺部活动性结核。

(3)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

(4)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

(5)入院后再次胸部X线、CT扫描及B超检查证实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在外院已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加泼尼松25~30mg/d,分2次口服,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用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

然后胸腔穿刺,抽液有胸腔积液抽出后,放出少量积液(不少于20ml)。

经穿刺针向胸腔内注入用生理盐水20ml溶解的尿激酶10万u,然后嘱患者在床上翻转以利尿激酶充分接触纤维分隔。

次日再次胸腔抽液。

如抽液顺利,尽量一次将胸液抽净;然后再次注入含尿激酶8~10万u的生理盐水20ml;如抽液不畅或与估计积液量不符,亦再次注入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ml,此后B超探查证实包裹部位蜂窝状分隔溶解后再次抽液,直至其直径<1.50cm不宜抽出为止。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出院后1、3个月,半年及疗程结束时(9~12个月)复查胸部X线或CT 及胸腔B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