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整理赏析2017年高考江苏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车”。

本作文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

对于“车”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
1
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绿皮火车的成长道路(题目以拟人的方式点明中心)
我,是一辆绿皮火车。

(以拟人手法开篇,吸人眼球)
我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喜悦的光芒。

就连妇女们怀中的婴儿也睁大了眼睛,伸着小手想触摸我那锃亮的皮肤。

我在每日的奔波中不断成长。

我的嗓音由起初的清脆变成雄浑,连我吐出的烟雾也变得浓厚,我为人们送去便捷,为亲人们送去团聚,为朋友们送去欢声笑语……(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我依旧在成长,冷风的抚摸使我原来锃亮的皮肤裂开了道道缝隙,阳光的热烈又使我的皮肤块块脱落,我腹上的编号早已看不清楚。

脱落的皮肤下生出片片锈斑,时代的进步又让我的快车兄弟们不断涌现……
我,是一个资深怀乡的病患者,我过山腰,过河流,过田野,过桥梁,我一路往西,一路向北,向母亲泪眼婆娑的期盼中前进,向父亲望穿秋水的记挂中前进,我在成长的路上探求着自己的价值。

我像你一样,外边寒酸;像你一样,风里来,雨里去。

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喘着粗气,随时准备接受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眼光。

我对红灯毕恭毕敬,对绿灯心存感激,我在直道上志得意满,又在弯道上甩动自己笨重破旧的身躯,痛苦摇摆,喘着粗气。

我会因自己慢慢落后于时代的脚步而感到沮丧,会因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目光而感到神伤,我却依旧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困惑着我的事都可以在我奔跑时随清风远扬,随水流激荡。

我明白,困惑又有何用?不如清醒地做好自己。

为人们贡献自己!
我在成长的路上与大地亲吻,与花草言谈,与山峰拥抱,与浓雾私语,与树木对望。

(整散结合,富有气势)我们充满欢笑,我以鸣笛示意,他们以怀抱回应。

(以上几段紧扣立意,新颖独特,演绎成长的欢笑泪水)
我会在年夜送农民工兄弟回到故乡;我会在风雨中送走外出打工的孩子,并迎来他们父母希冀又担心的目光;我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到达了终点站,却不会让自己停止奔波,我依旧在自己的奔波中成长。

(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2
你知道我的种种不好,我慢,身价低廉,随时准备给快车们让出轨道,但你却同样知道,我一定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奔波,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永无止境,永无终点。

我,是一辆永驶成长之路的绿皮火车。

(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也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精彩开篇,气度不凡。

这是一篇拟人化的散文,可以说文采飞扬,气度不凡。

文章以“我,是一辆绿皮火车”开篇,精彩独到,为下文深入开展创造了格局。

且取喻有心,含义深刻,一下子便把阅卷老师的心给抓住了。

描写细腻,颇具情怀。

将火车拟人化,娓娓动情,一路成长。

四季风物,人世真情,齐奔笔端,交汇融情,一派天朗气清,美美与共,令人悦目,温暖人心。

紧扣立意,语言精美。

选取独特的第一人称角度,紧扣立意,新颖独特,演绎成长的欢笑泪水。

炼字精准,长短句,修辞兼顾,语言精美,颇具功底。

阅卷老师一致认为,该文立意精当,开篇精彩,气度不凡,描写细腻,颇具情怀,收放自如,启人深思,故判为一类文上,70分。

小车摊
天亮了,小车摊从巷子里推了出来。

(开门见山,引出文章描写的对象)
车把上是一双龟裂的手,车身上挂着写有“豆腐脑”“赤豆糊”“烤洋芋”等字样的纸板,伴随着小小的轱辘摩擦地面的“辘辘”声,那些小车摊默默地穿过寂静的城市。

(具体描写小车滩的形象特征,“默默”“寂静”写出出摊时间之早,写出出摊人的辛劳,传达出作者情感态度)
他们究竟是几时从那些昏暗的屋檐下出发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我起得多早,小车摊总在那里。

(再写出摊时间之早)那些从小车摊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在晨曦微寒的风中携着暖暖雾气,冲破天与路与日光。

(描摹细致,观察入微,值得点赞)
3
我的婆婆喜欢那种放着一格格蒸锅的小车摊,蒸锅里面装着洋山芋片,或者整个的烤山芋,还有油炸的土豆片。

但我婆婆从来只买烤山芋。

在冬天最冷的三九天里,烤山芋可以塞进衣服里,或者直接拿着捂手,不过吃的时候可要当心些,一口咬多了,还是免不了烫得人龇牙咧嘴。

(富有生活气息)
我小时候总想不明白,烤的山芋这么烫,小车摊的铁皮为什么还是那么凉,而卖烤山芋的老爷爷还要裹着肥大的袄子,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对着手一个劲儿地呵气,明明他只要拿一个烤山芋在手上,就不会这么冷了呀!
在我们家小区门口,有一个推着小车摊卖鸡蛋煎饼的老板娘,我的婆婆特别喜欢她。

有时候一大早买早餐,婆婆就会提着小马扎,坐在小区门口和老板娘聊天,而我就在一边盯着小车摊,看着老板娘熟练地打蛋、摊饼,等橙黄的鸡蛋在“滋滋”溅着油的贴板上慢慢凝固后,老板娘便会把先前摊好的煎饼覆盖上去,再用小铲子一压,一张鸡蛋煎饼就煎好了。

在那样的清晨,满头白发的婆婆和老板娘隔着小车摊说笑。

而要上学的我则拿着鸡蛋煎饼走下路牙,走过非机动车道,一头扎进川流不息的车流,成为忙碌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作者人物描写的掠影)
可惜,后来的早晨,我就没有机会去小车摊了。

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每天都会从小车摊那买好早餐,等我起床时,美味早就已经在餐桌上了。

从此,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

再后来,父母开车送我上学,我发现车窗外的风景在时间挪移中慢慢变了,小车摊前的人从老板娘换成了老爷爷,从老爷爷换成了中年人……而从来不变的是那些小车摊。

(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
不管时间怎么流,车流怎么走,小车摊就是静静悄悄地、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晨曦之中。

(娓娓道来,叙说小车滩一年四季不变的坚守)
有多少车,总被利益耽搁,困在一座城中,最后死在报废的车队里,但小车摊,它们是晨曦之子,是属于劳动者的,永恒的生活。

(结句以小见大,情感真挚,抒发对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彰显了时代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4
文章聚焦于卖早点的小车摊,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亲切感。

文中说“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其实,小车摊已经成为一个意象,这在文章末三段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小车摊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人世沧桑,代表“永恒的生活”。

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诚哉斯言,考生从自己的视角观察、思考,所以,围绕小车摊的人与生活也就有了独特性,处处散发着“我”的气息,营造了物我交融的氛围,而这才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小镇火车
“呜——”火车哐当哐当慢慢停下,吐出一堆白烟,惊得周围看车之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着。

当晚李老爷的儿子便难得和他爹说起话来。

自从他坚持去新式学堂,李老爷气得抽了他一顿,两人便一直僵着。

(首先,儿子“坚持去新式学堂”,李老爷“抽了他一顿”)“那火车可神奇了,你说黑煤咋就让它动起来还冒白烟呢?”儿子问。

李老爷年轻时在大城市读了几年书,自认为见过世面,说话便总带着些不以为意。

他看着这娶了四房小妾才生下来的儿子眼里灼人的对未来渴望的光亮,磕了磕烟杆。

“这有什么……说不准和黄包车似的有人拉罢了。


儿子“嗤”了一声,“怎么可能。

不过确实和招黄包车似的,我一招手那车还真停了,开车的是我同学辉子!我也要学开火车,我要去外面长见识!”
“不准!”李老爷重重一磕烟杆,这小子心越来越野了。

不过黄包车是好,他每回站在车夫面前招车,他们总笑着吆喝两句:“客人去哪儿?”就是跑起来颠了点。

(儿子“也要学开火车”“去外面长见识”,李老爷不答应)
小镇修铁轨通火车的事似乎丝毫影响不了李老爷,他仍旧每天抽抽烟,看看账本,偶尔去地头转一圈。

过了几个月,最近难得回来的儿子一进门就说他会开火车了,还说下周二辉子就让他正
5
式开一次火车。

“你怎么能给人当车夫?”
李老爷气得摔了烟杆,心想或许得让儿子从学校回来了。

天天向往外面与未来,以后还怎么做老爷?(过了几个月,儿子要“正式开一次火车”,李老爷“气得摔了烟杆”)周二那天儿子一大早就爬起来,说火车停在邻县,要赶过去。

李老爷瞅了眼门外,朝阳绚丽却不如以往多彩,反是如鲜血般红得专一而热烈,仿佛在迎接新生。

他爬起来,点上了烟。

这天天气是极好的,青天白云明日静静看着人间。

李老爷想起了儿子的话,犹豫了一下,换了身马褂,取了最宝贵的一支烟斗,慢悠悠向城东晃去。

(这两段景物描写,以极好的天气一扫父子矛盾的阴霾,李老爷在“犹豫”之中也有一丝期待)
没有黄包车,累人。

李老爷揩了把汗,终于还是顶着太阳爬上了铁轨。

恰好,远处火车正喷烟驶来。

李老爷看着那一点点大的东西,再次坚定了回去就让儿子退学的想法,这么小怎么挤得下几百人?不过他还是如同年少招黄包车那样站在它面前挥了挥手。

李老爷看见有头从车窗里钻出来,似乎和那黄包车车夫在吆喝一样。

他仰头,看着蓝到透明的天,忽然想起了年少读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中华之崛起,其希望……”(随着火车由远及近,老旧的认识和生活习惯让李老爷险些发生车祸)
(向李老爷冲过来的岂止是火车……)
“快躲开——爹!”头脑里的话被儿子的嘶吼打断,他木然地睁眼,整个人被笼罩在火车的巨大阴影之下,温热的烟雾淹没了冷僵的躯体,一片白茫之中轰隆之音如同年幼时经历的炮火……
烟斗跌落,断成两截……
后来,李老爷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

(小说结尾语言凝练,意蕴深厚:李老爷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未能得到化解,李老爷仍然保守畏惧,视火车为洪水猛兽)
6
小说从开端到发展,经过三重蓄势,逐步表现李老爷对火车的抵触。

但是高潮部分的景物描写又让读者期待情节会在李老爷见到真火车后突转:李老爷会转变观念,接受新事物。

结尾情节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突转,李老爷受到了惊吓,“直到死也不敢坐火车”。

小说在读者瞠目结舌的震撼中结束: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多么强烈!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