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合集下载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路床质量通病与防治1.路床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2.路床压实度不够(1)形成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

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3.压实层表面松散(1)形成原因:1)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2)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

3)结合压实机具情况,科学的安排施工路段。

4.路床表面网状裂缝(1)形成原因: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2)防治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膨胀土采取掺灰处理。

2)在填土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及时碾压。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真进行施工安排,科学划分施工段落。

5.路床表面起皮(1)形成原因1)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2)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每层填土厚度。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桥头跳车所谓桥头跳车是指桥头处出现了不同高低的台阶。

一般来说,台阶是指桥(涵)台和路堤连接处沉降高差达到了1cm以上,出现了不同高低的错台,这些台阶,轻的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动和冲击,从而对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并使司乘人员感到明显的颠簸不适;严重的则使通过车辆大幅度减速,有的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从而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受到公路界的广泛关注。

1.1.1 桥头跳车台阶产生的原因(1)地基强度不同桥涵、通道与路基大都是同年平行进行施工的,桥涵是刚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以致形成台阶。

(2)设计不同设计人员对施工过程如何便于碾压考虑不周,对于填料的要求不严格,台背排水考虑欠佳。

桥涵结构物两端的路堤,由于过水、跨线或通道的要求,一般填土都较高,低的3m左右,高的可达6m或更高,除了过水的桥涵两侧路堤往往受水浸淹,地基条件也较差,设计上对路基断面结构和边坡防护上有所考虑外,其他多数情况对高路堤设计上并无特别的要求,如压实度等指标均与一般路堤无异。

但由于路堤较高,在填筑以后受到自重和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堤填土必然要产生竖向变形值。

(3)台后填料不当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土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但需要特别指出,施工不良比材料不良更容易造成构造物台后填料的下沉。

(4)台后压实不足施工时工期工序安排不当,以致桥头处于工期末期,被迫赶工,不能很好地控制台背填土的压实度,致使填料压实度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填方体产生竖向固结变形,形成较大的工后沉降,在台背与路基连接部造成沉陷形成台阶。

(5)桥头伸缩缝的破损据上分析,形成桥头台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的差异、设计的不周和施工控制的不严、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差异沉降的发生和发展。

1.1.2 桥头跳车防治措施(1)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应采用插塑料板、袋装砂井等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固结,其次根据填方路堤的压力计算,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桩、CFG 桩、薄壁管桩等进行加固处理。

路床路基严重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床路基严重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规范标准相关规定(1)设计规范标准相关规定《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 37-2012 12.2.1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4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的设计。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路床路基严重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通病现象填挖路床凹凸不平、排水不畅,积水比较严重(图图1.1-2)o图1.1-2新填路基积水图1.1-1新挖路床严重积水《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6.1.2当施工中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6.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和现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

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清理,保证排水畅通。

6.2.2施工排水与降水应保证路基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保证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6.2.3施工排水与降水设施,不得破坏原有地面排水系统,且已与现况地面排水系统及道路工程永久排水系统相结合。

6.2.4当采用明沟排水时,排水沟的断面及纵坡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排水量确定。

当需用排水泵时,应根据施工条件、渗水量、扬程与吸程要求选择。

施工排出水,应引向离路基较远的地点。

6.3.10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作业面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

2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l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6.3.12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7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o原因分析3.(1)设计原因1)没有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路基工程没有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导致路基积水。

(2)施工原因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没有了解施工期间的气象资料,按填、挖路基的不同施工状况认真考虑排水方法,制定应急预案。

关于路床和灰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关于路床和灰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二、灰土过干或过湿碾压1、现象:掺拌摊铺的灰土过干或过湿,都偏离最佳含水量较大;往往是过干时,在进行碾压后,再在表面进行洒水,这样只湿润表层,不能使水分渗透到整个灰土层。

过湿时,碾压出现颤动、扒缝现象。

2、治理方法:(1)石灰土搅拌必须具备洒水设备,如果在取土、运输、翻拌过程中失水,就应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

同时在碾压成活后,如不摊铺上层结构,应不断洒水养生,保持经常湿润(因为灰土灰土初期经常保持一定湿度,能加速结硬过程的形成);灰土强度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水。

(2)取来的土料过湿或遇雨后过湿都应进行晾晒,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灰掺拌。

如拌和后的灰土遇雨,也应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

如灰土搁置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试验,如果石灰失效,还应再加灰掺拌后碾压。

关于二灰碎石质量通病的处理一、二灰摊铺时粗细料分离1、现象:摊铺时粗细料离析,也象级配砂砾出现梅花(粗细集中)砂窝(细料集中)现象一样。

2、治理方法:(1)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使粗细料混合均匀后摊铺。

(2)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粗细料集中现象,也要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二、二灰干碾压或过湿碾压1、现象:混合料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既行碾压。

或洒水过多,碾压时出现“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1)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和+1.5%之间。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 ,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2.治理措施(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于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于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3.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1.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1)原因分析①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路床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路床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路床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路床施工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路床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路基软弱问题路基软弱是路床施工中常见的难题之一。

在一些土质较差的地区,土壤承载力不高,会导致路基容易塌陷或变形,给道路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1. 在选址阶段,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确定土质情况,避免选择软弱的地基。

2.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加固措施,如加厚路基、加设排水系统等,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3. 使用合适的加固材料,如灰土、石灰等,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二、地下管线冲突问题在路床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管线的冲突问题。

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可能会对管线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到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解决措施:1. 在设计和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地下管线的布置情况,避免与之冲突。

可以进行管线的搬迁或调整。

2.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地下管线的准确定位,采取探测技术,避免误损管线。

3. 如果发现地下管线与路床施工存在冲突,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土质状况复杂问题不同地区的土质状况各异,有的地方土壤松软,有的地方土质坚硬,给路床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措施:1. 在施工前进行土质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土质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根据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如在松软的土壤中采用加固措施,如加厚路基、加设加筋网等;在坚硬的土壤中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和夯实。

3. 根据土质的不同,合理调整施工工艺,如在湿土地区采取排水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设备选择和操作问题路床施工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解决措施:1. 在设备选择上,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土质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如在湿土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功能的机械设备。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1.平整度不达标:路基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的不合理操作或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导致路基的平整度不达标,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2.排水不畅: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排水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路基排水不畅,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3.路基压实不达标: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施工机械的不当使用或者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路基压实不到位。

4.边坡稳定性差:路基边坡在施工完成后,由于施工工艺问题或者地质条件等原因,导致边坡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滑坡、坍塌等问题。

5.荷载能力不足:路基工程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实际交通流量或者未按要求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导致路基的荷载能力不足,出现破损或沉降的现象。

二、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1.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质量要求,提高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倡导“文明施工”。

2.严格材料管理:对路基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3.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施工中的平整度、排水情况、压实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4.强化施工人员技术培训:路基施工中的人为因素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5.优化设计方案:在进行路基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荷载能力。

6.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倡导“阳光施工”。

7.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对路基工程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8.定期维护和检修:对已经竣工的路基工程,要根据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路基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1.现象:(1)把路面结构直接铺筑在未经压实的土路床上。

(2)虽经压实,但不控制或不认真控制其压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和碾压宽度。

2.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2)施工单位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只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

3.危害:(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等于路面结构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充人大量水分,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承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2)不作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的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时,“弹簧”现象反射上来,会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光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会出现过早破坏。

(4)不控制土路床的平整度,虽经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属于疙瘩坑表面,密实度会不均匀,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这种状况会反射到路面结构层上来,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

如图1-2-3所示.4.治理方法:(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

(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不大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 范围内,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 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要达到98%).(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1.现象:路床的碾压宽度普遍或局部小于路面结构宽度。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土石方工程1、路基压实度不能保证,防治措施(1)随时检查高程,严格控制填层厚度;(2)含水量偏小时洒水,含水量偏大时翻晒;(3)加强碾压;2、基坑超挖,措施:(1)每隔10-15mIM测量制作高程点,施工过程中测量紧跟;(2)接近标高(30㎝以内)时采用人工修整,确保不扰动原土。

3、边坡不够,措施:每层填料有一定的超填量;4、挖方路床超挖,措施:(1)制作高程点严格控制超挖;(2)超挖回填分层碾压;5、管沟塌方,措施:(1)放大坡比;(2)必要时采用支护;二、管道工程1、基础不均匀沉降、拉裂,措施:(1)基坑不能扰动;(2)软基进行换填;(3)软硬基相接处设置沉降缝;2、基础下沉造成排水纵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局部倒流现象,措施:预留措施。

三、路面裂缝一、龟裂1、现象落千丈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形花纹,深度5~ 10mm。

2.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过快,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震荡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3.预防措施(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曝晒。

在炎热季节,必要时应搭棚施工。

(2)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震揭器时,防止过度震荡,使砂浆集聚表面。

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 2~5 mm范围内。

抹平时不必过度抹平。

4.治理方法(l)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馒刀反复压抹或重新振掏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

(2)一般对结构强度无甚影响,可不于处理。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质量通病与防治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治理方法:加强进场水泥的验收和复检,无合格证的水泥不予验收,复检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

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防止偷工减料。

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计量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验,但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2、摊铺时粗细分离现象:摊铺时粗细料离析,出现梅花(粗料集中)砂窝(细料集中)危害:强度不均匀的基层,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治理方法: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搅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装置进行检定,确保其计量精度;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搅拌;如果在碾压过程发现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将其挖除,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3、压实度较差治理方法: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其计量精度;因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水份损失,搅拌时用水量原则上按大于最佳含水2%~3%进行控制;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测,当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

4、基层出现松散现象治理方法: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

养生时间控制不少于7d或养护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如施工区域封闭交通,则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基层面上通行;如施工区域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保证限制重车通行;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活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填方路基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

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度,以保证新填路堤在坡面上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

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3)路基的填筑,随填、随摊,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

每一层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避免路基表面积水,形成局部“弹簧”路基,造成质量隐患。

4)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

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纹、网裂、龟裂坑槽等。

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等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据以组织和指导施工。

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及运输方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组织,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的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

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分更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浮现“弹簧土〞后应即将停顿碾压,查找原因。

原因可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去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较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

⑴因地下水位高或者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降至路基 50cm 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允许可晾晒后再发展碾压;还可采取参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在发展碾压;-⑵ 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展换土处理;也可掺入 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者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分。

应连续作业,随摊铺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⑶路基填前必须去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捡,制止使用有机土发展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发展晾晒,到达或者接近最正确含水量时方可回填发展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⑷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去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去除淤泥,再发展分层夯实;⑸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发展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 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到达密实度要求后,再发展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顿降水,撤除井点。

〔6〕路基填料要防止使用天然稠度小于 1.1 ,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 18,含水量大于最正确含水量 2 个百分点的土。

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发展混填施工,特殊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路基填筑不密实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土路基碾压不密实◆1.1.1.病例在碾压过程中,出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松软现象,表层起皮,象“橡皮土”,不能压实,严重时土体液化泌水。

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份更往上积聚,“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1.1.2.防治措施发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找出发生弹簧土原因,积水不排除,带泥水回填,回填土含水量偏大;淤泥不清除;土料中含杂物较多。

土中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3%等,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⑴.因地下水位高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挖深沟截断地下水;处理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体含水量。

如工期允许也可采用晾晒后再进行碾压;⑵.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的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换土,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量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份。

要连续作业,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边坡防护及时跟上;⑶.土路床填土前要清除干净地面杂草,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用人工捡出,对土中挟带的大混凝土块、石块等要捡出,禁止使用带有垃圾,有机物质的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的话可进行晾晒,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回填进行碾压密实,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⑷.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池塘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⑸.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土时利用轻型井点可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止降水,拆除井点。

无论是粘性土,还是粉质土,都不能一次性填筑过高,填筑过高也易引起弹簧。

路基上路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路基上路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路基上路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前言路床是指路面结构层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m)和下路床(0.3m~0.8m)两层。

路床是连接路面结构和地基或路堤的部分,是承载路基荷载的主要组成部分,路床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结构乃至道路的使用寿命,对路况的安全性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路床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本文结合青临高速第二合同段路基设计资料,就路基上路床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工程概况青临高速公路第二标段起讫里程K7+250~K12+600,全长5.35Km, 路基填方约120万方,位于山东省青州地区。

该地区地处平原,路基填料以粘土、砂性土为主,填料EO值偏低,为保证路面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设计对本标段路床上部40cm范围采取5%掺灰处理,以使其EO值达到60MPa以上。

同时对上路床填料作了详细规定,要求填料最小CBR值不低于8,压实度大于96%。

三、上路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部门职责工程质量的控制,首要在于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没有施工人员监督,再好的措施也只能是空谈。

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各部门在施工中的责任。

1、项目部工程部: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相关标准、文件。

检查上路床施工过程工艺参数控制。

检查相关技术资料编制整理情况。

2、试验室:负责检验、监督上路床石灰土施工中的材料质量、材料用量、标准试验、灰剂量自检。

负责所有相关试验资料编制、整理。

3、测量组:负责施工中相关基准点的提供和控制。

石灰土施工前后的标准测量,施工中关键标高和中边桩位的控制,标高测量,及每层灰土完成后的中线复测、标高检查、边坡检测。

4、路基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队、试验室与测量组对施工过程的实施与控制。

负责收集、编制路槽交验申请的上报资料。

负责对路基作业队进行技术交底与技术指导。

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控制。

负责对上路床施工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面基层、底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1)形成原因:①水泥剂量过高.②碎石级配不合理,细料偏多和碎石集料粉料过多。

③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

④施工时气温过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上层,暴露时间太长。

⑤路基弯沉不合格或局部存在“弹簧”。

⑥危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纹会反射到路面面层,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稳定性。

(3)防治措施:①水稳层施工前,先对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查,局部弹簧必须彻底处理。

②在提高队伍作业素质、质量均一稳定、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③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

④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⑤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上一层铺筑或下封层施工。

⑥严格控制O.075mm一下颗粒含量,适当掺砂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和程度。

2、水稳层弯沉值不合格(1)形成原因:①排水不畅,路槽或水稳层积水。

②水泥剂量不稳定。

③过早开放交通或有超载车通行。

④危害:容易造成水稳层开裂,甚至松散、损坏。

(2)防治措施:①做好施工期间的路表面排水措施,适当间距设置排水口,及时排除雨水。

②控制拌和楼的工作状态,准确计量水泥用量。

③养生期严禁车辆通行,任何时候均不得让超载车辆通过。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离析、松散(1)形成原因:①集料级配变化大,有超粒径现象,且拌和不均匀。

②摊铺工艺差,单机摊铺两端离析。

③碾压不及时,水稳料在碾压前水分损失较大,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合理。

④过早开放交通,未限制施工车辆过度通行速度,造成表面松散。

⑤危害:造成路面整体性差,表面松散致使与面层无法粘接,容易损坏。

(2)防治措施:①加强集料的料源管理,宜使用集中加工的集料,保证级配的稳定。

②缩短场拌水泥碎石从加水拌和、运输到摊铺时间,并及时碾压成型。

③选用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和熟练的机械操作手,强调使用双机摊铺,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④加强覆盖养生,要求使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保证湿度。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道路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是道路工程中的通病,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道路工程质量通病1.工期滞后:很多道路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工期滞后的问题,这是由于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控制不足、组织协调不力等原因引起的。

2.质量不稳定:道路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沉降、路面不平整、水泥渗漏、路基不稳定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车辆行驶时出现危险,影响道路使用效果。

3.施工安全问题:道路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存在落石、坍塌、挖掘过深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二、道路工程质量防治措施1.从招投标开始就要把质量考虑进去:在进行道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注重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记录等方面的评估,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来承担工程。

2.强化现场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工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检查,在现场加强质量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设立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对施工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4.完善监管机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工程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5.强化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三、结论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质量安全,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更好的道路公共设施。

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

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

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凹凸不平,排水不畅;(2)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横坡太小甚至出现倒坡;(3)路床高程低于周围地面高程,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至路床水无法排除。

2.控制要点(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表面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2)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应根据填料类型和气候状况设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严禁出现反坡;(3)路槽开挖后,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与边沟连通;(4)路基开工前应挖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设施,永临排水相结合。

3.处理措施(1)恢复或设置排水设施;(2)排除路床、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对含水率较大填料采用晾晒或其它措施后填筑碾压。

五、路基施工过程中或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形成错台1.形成原因及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匀;(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6)使用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7)路基下挡墙承载力不足,下沉或外移引起路基开裂。

2.控制要点(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以满足设计要求;(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时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 2.0m的台阶并压实;(5)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故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亏坡现象;(8)控制路基下挡墙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1.现象:
(1)把路面结构直接铺筑在未经压实的土路床上。

(2)虽经压实,但不控制或不认真控制其压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和碾压宽度。

2.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

(2)施工单位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只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

3.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等于路面结构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充人大量水分,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承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作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的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时,“弹簧”现象反射上来,会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光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会出现过早破坏。

(4)不控制土路床的平整度,虽经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属于疙瘩坑表面,密实度会不均匀,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这种状况会反射到路面结构层上来,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

如图1-2-3所示。

4.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

(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不大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范围内,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 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要达到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
1.现象:路床的碾压宽度普遍或局部小于路面结构宽度。

2.原因分析:边线控制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修整和碾压失去依据。

3.危害:土路床的碾压宽度窄于路面结构宽度,路面结构的边缘座落在软基上。

当软基较干燥时有一定的支承力,结构层能成活,当软基受雨水浸透或冬春水分集聚,土基失去稳定性时.路边将下沉造成掰边。

4.治理方法:
(1)不论是填土路段填筑路基时,还是挖方路段.开挖路槽时,测量人员应将边线桩测设准确,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变动,如有遗失或移位,应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

(2)路床碾压边线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包括道牙基础宽度)
每侧不得小于10cm。

(三)土路床的干碾压
1.现象:在干燥季节,施作土路床工序过程中,水分蒸发较快,在路床压实深度内的土层干燥,不洒水或只表面洒水,路床压实层达不到最佳密实度。

2.原因分析:
(1)忽视土路床密实度的重要性或强调水源困难或强调洒水设备不足。

(2)有意(明知)或无意(不理解)违章操作。

3.危害: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经受不住车辆荷载的考验,缩短路面结构的寿命,出现早期龟裂损坏。

4.治理方法:
(1)教育施工人员理解路床土层密实度对结构层稳定性的重要性。

(2)如果路床土层干燥,应实行洒水翻拌的方法,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行碾压。

(四)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挖方路槽开挖后,降雨,雨水浸人路床松土层。

(2)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浅层滞水渗人路床土层。

(3)填方路基路床土层填人过湿土或受雨水浸泡。

(4)路床土层内含有粘性较大的翻浆土(该种土保水性强渗透性差)。

3.危害:路床土层中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部分会出现“弹簧”现象,达不到要求密实度,影响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

造成路面基层结构难于碾压密实。

4.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

(五)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
1.现象:路床土层内含有树根、杂草、垃圾等有机物质,未予清除。

2.原因分析:
(1)路床上层部位正处在被伐树木或其附近,枝、须根未清除。

(2)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填垫过的含有机杂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

3.危害:在路床土层中的有机物质,长期处在潮湿状态下就会腐烂,形成土体中的空洞,失去对路面结构层的支承力,使路面结构沉陷变形。

4.治理方法:不论是填方路床还是挖方路槽土层中不应含有任何有机物质,如土路床处于含有机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土层应换填好土;如有少量树根、杂草、木块等有机物应清除干净。

(一)砂砾层级配质量差
1.现象:砾石颗粒过多过大,即含有直径大于10cm的超大巨
粒卵石或砂粒过多。

2.原因分析:因为不是人工掺拌的级配,而是天然级配,料源质量差。

3.危害:“级配”就意味着大小颗粒相匹配,小一级的颗粒填充大一级颗粒的空隙,使颗粒间嵌挤紧密、空隙率小、密度高、稳定性好,如果过大或过小的颗粒过多,空隙率将增大、嵌挤力小,稳定性差,密度低。

4.治理方法:应以人工级配砂砾代替天然级配砂砾做结构层。

(二)砂砾层含泥量大
1.现象:在洒水后碾压过程中表面泛泥并有严重裂纹出现。

2.原因分析:在天然级配砂砾里含泥(小于0.074mm的颗粒)量大于砂(小于5mm颗粒)重的10%。

3.危害:含泥量大,即小于0.074mm的颗粒过多,它起了分隔粗集料的作用,集料间嵌挤能力降低,强度差。

同时含泥量大,液限及塑性指数增大(即遇水变软)水稳定性差,强度低。

4.治理方法:采用人工级配,把小于0.074mm的土颗粒筛去。

或经试验含泥量大于砂重10%的级配砂砾,不准使用。

(三)砂砾层碾压不足
1.现象:
(1)砂砾层表面严重轮迹、起皮、压不成板状。

(2)砂砾层表面松散,有规律裂纹。

(3)砂砾层表面无异常.经试验不够密度。

2.原因分析:
(1)砂砾摊铺虚厚超过规定厚度。

(2)碾压砂砾层的机械碾压功能过小。

(3)砂砾层的碾压遍数不够。

3.危害:砂砾层不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密实的板状结构。

这样的结构层分散荷载的能力差。

4.治理方法:
(1)按规定压实厚度10~20cm摊铺压实,超过规定厚时,分两层摊铺、碾压。

(2)将碾压功能小的机械换为符合碾压厚度的机械或改用振动碾。

(3)对碾压不够的砂砾层,增加碾压遍数,追加碾压密度。

(四)砂砾层级配不均匀
1.现象:粗(砾石)细(砂)料集中,摊铺后,造成梅花(砾石集中)砂窝(砂粒集中)现象。

2.原因分析:由于卸车和机械摊铺,使粗细料离析。

3.危害:粗细料离析的级配砂砾,梅花部分空隙率大,不密实,嵌挤力小;砂窝部分,松散,不稳定,路面铺筑在这样的底层上,易造成变形.损坏。

4.治理方法:在摊铺过程中应将粗细料掺拌均匀,无粗细料分离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梅花砂窝,切不可用砂(对梅花)或砾石(对砂窝)覆盖,应将梅花、砂窝分别挖出,掺人砂或砾石翻拌.达到级配均匀,致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