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
关于划分地勘事业单位类型的说明
关于地调院(测试中心)划归为公益服务一类事业单位的申报材料一、省地调院(测试中心)基本情况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是根据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关于江西地矿局属地化管理会商纪要等文件精神,于1998年7月组建,2003年9月,省地矿局为地调院增设了6个地域地调分院和4个专业分院,各分院业务上由地调院指导,经济上独立,人员定编为560人。
2005年11月,在省地矿局的战略性部署安排下,又与省局实验测试中心合并重组,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服务领域涵盖到了地学专业的所有学科,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数字国土、资源规划、岩矿测试与选冶试验等等。
现有在职职工391人,大学以上学历33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45人),专业技术人员314人(教授级高工15人,高级工程师78人,工程师78人),是一支多学科、高学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也是我省唯一一支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也是我省一支多学科、多工种的综合性分析测试研究机构和质量检测机构。
我院目前拥有各类资质26项,其中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验测试、选冶试验、岩矿鉴定为甲级资质。
已基本达到了国土资源部“精兵+现代化”与“建实建强”的要求,地质工作领域也全面覆盖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专业范围,具备了新形势下作为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能力、水平和资质条件。
成立以来,省地矿局先后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地调院(测试中心)的基地建设、装备建设(交通、物化探与分析仪器、计算机软硬件等)及生活与办公条件的改善。
建立了以计算机为核心,以GIS、RS、GPS、ICPMS系统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地质调查新技术体系,所有地质成果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与信息化的数据库管理。
同时,我院(中心)还拥有全省最为齐全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国内外地质矿产情报信息科研资料,建设有专业情报网及分析研究体系。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20万地质图数据使用的有关代码的列表
附件1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使用说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8月目 录一、总体情况 (1)1.概况 (1)2.适用范围 (1)3.数据源 (1)4.生产方法 (1)5.数据库质量 (1)6.空间参照系统 (2)7.数据分层 (2)8.进一步信息 (2)二、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3)1.MapGIS数据中的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3)2.ArcGIS数据中的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4)三、图层/要素类说明 (7)1.图幅基本信息图层/要素类(L01J) (7)2.河流、海岸线图层/要素类 (L02H) (8)3.多边形水系图层/要素类 (8)4.地质界线图层/要素类(D01J) (9)5.沉积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图层/要素类(D01D) (10)6.变质地层单位图层/要素类(D01B) (10)7.火山岩岩性图层/要素类(D02H) (11)8.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要素类(D03D) (11)9.侵入岩年代单位图层/要素类(D04N) (12)10.侵入岩谱系单位图层/要素类(D04P) (13)11.脉岩图层/要素类(D05M/D05T) (14)12.围岩蚀变图层/要素类(D06S/D06T) (14)13.混合岩化带图层/要素类(D07H) (15)14.变质相带图层/要素类(D07B) (16)15.断层图层/要素类(D08D) (17)16.构造变形带图层/要素类(D09G/D09R/D09L) (17)17.矿产图层/要素类(D11K) (18)19.化石采样点图层/要素类(D13H) (20)20.同位素年龄采样点图层/要素类(D13T) (21)21.钻孔图层/要素类(D13K) (21)22.火山口图层/要素类(D13S、D13SP) (22)23.泉图层/要素类(D13Q) (22)24.图切剖面图层/要素类(D13P) (23)四、使用方法 (24)附表A GB9649中YSEB下岩石名称代码 (25)附表B 岩石颜色GB/T 9649 YSHB项下代码 (46)附表C GB9649中YSC项下代码 (48)附表D GB9649 YSD项下代码 (49)附表E GB9649 KCC项下代码 (52)附表F GB9649 YSEA项下代码 (54)附表G GB9649 KWBH项下代码 (54)附表H GB/T 9649 GZEE项下所列几何分类和变形层次分类断层性质代码 (76)一、总体情况1.概况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我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全国27个省(区)地矿(勘)局(厅)、地调院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
编制1:20万地质图
综合实训一编制1:20万地质图一、目的通过实习,让学生熟悉用MAPGIS编制地图的全过程及基本方法,了解MAPGIS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编绘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采用1:20万地质图为基本资料,其图名图号分别按图中所示。
采用等大编绘法,八位学生合编一幅。
六位学生完成主图,每一位学生完成一定方里网内的数据,另外的两位一位完成柱状剖面图,另外一位完成剖面图和图例的编绘。
编好后,拼成一幅完整的1:20万地质图。
三、操作步骤1、读图分层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在GIS中还引入了一个“图层”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要素分为一层,如等高线、公路、铁路、河流等地理要素可以分别存放到不同的层中。
同时数字化地质图中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图幅中都是一致的。
划分图层有利于图形的编辑与检索;同时也避免了无关图形干扰编辑者的视线。
对图形分层更有意义的是有利于制作专题图。
当我们对每个要素进行编辑时可以调入相应的图层,无关图层不调入,这样进入工作区的数据就可以大大减少。
因为tiff文件占用空间太大,如果在tiff文件下分层,打开图形时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先在jpg文件下分层。
并需要提交分层报告,修改分层报告后才能进行后面的操作。
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名编码结构如下: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要素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大体划分为如下图层:(参考文件“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pdf”)1.图幅基本信息图层(LXTFXX)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角点坐标、图幅号、比例尺、调查单位、完成时间及出版年代等。
2.水系图层(LXSXXX)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地、海岸线、雪线等及其类别和名称。
3.交通图层(LXJTXX)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
211154388_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10卷 第2期中 国 地 质 调 查Vol.10 No.22023年4月GEOLOGICALSURVEYOFCHINAApr.2023doi:10.19388/j.zgdzdc.2023.02.01引用格式:谭永杰,文敏.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地质调查,2023,10(2):1-9.(TanYJ,WenM.Re 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fgeological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J].GeologicalsurveyofChina,2023,10(2):1-9.)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谭永杰1,2,文敏3(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数据中心,北京 100081;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基于对地质工作的理解和多年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践,系统论述了地质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将地质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大数据3个阶段,并归纳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性成就。
归纳总结了近20多年来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在地质数据资源建设、地质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地质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地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地质信息化重大工程支撑等方面取得的10项代表性成果,认为地质信息化成果丰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析了当前地质信息化存在的数据格式多样、整合难度大、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地质信息化工作今后应加强地质数据模型和相关标准研究、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完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优化业务管理模型和信息系统部署模式、优化“地质云”架构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质信息化;大数据;地质云;发展历程;工作进展;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P537;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706(2023)02-0001-09 收稿日期:2023-01-03;修订日期:2023-03-09。
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
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二00一年六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参考及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图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数据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胡红霞;孙喜庆【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地质矿产丰硕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各省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反映当前现势情况.阐述了新一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途径,探讨了地质图件编图建立数据库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区域地质志;地理地图编绘;建立空间数据库【作者】胡红霞;孙喜庆【作者单位】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0 引言全国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
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项科技丰硕成果。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启动具有特色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纂,旨在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理论化、共享化,实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由宏观世界不断地走向微观世界。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编绘理论基础近20余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开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中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调查成果。
国家针对大中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专题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专题科研成果、高等院校等最新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
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编辑、建库及运行基础平台,采用相关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
利用基础性监测成果,1∶25万、1∶50万、1∶94万、1∶100万,及各省的行政区划图的空间数据信息、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反映当前现势性情况,以及先进的地质编图、制图技术、综合研究与编图相结合,以第一代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志、1∶50万和1∶10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建立了全国各省(区)编制的新一代数字地质图。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作者:其和日格;韩志军发布时间:2007.10.16地质工作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不但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还是经济工作的先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
然而如果没有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建设,靠传统方法提供信息,在国家发展战略辅助决策中会失去大量现势的信息,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
温家宝同志指出:“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机遇,加快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以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地质调查实现信息化,将能更加紧密地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得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成果能快速地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政府职能服务,为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信息需求服务,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任何重大地质问题尤其是当今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只有国际合作与全球协调,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内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地质大国,如果没有地质调查的信息化建设,很难在高层次参与全球地质合作。
作为矿产资源消耗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 ,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研究中,更需要地质调查的信息化建设。
一、地质调查信息化总体目标和框架1.总体目标几十年来,经过我国地质工作者艰苦的探索和努力,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作各专业领域的应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数据库建设、计算机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尤其是地调局成立以来,一直把推进地质调查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成立了专门处室,部署了专门的数字国土工程,加速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基础设施积累工作,稳步推进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有些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土资源部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已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十五”期间的一项主要目标任务。
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总体设计
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总体设计一、引言“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互联互通,在已经发布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中,对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全力推进全国“一张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建设工作,加强基本比例尺尤其是1:10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适度丰富和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逐步建立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多尺度联动更新机制;加快完成全国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等,真正实现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战略目标,并向构建智能地理空间框架的目标迈进。
为了加强对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统筹协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转换生产试验工作,研制相关软件系统,开展了生产试点,并于2013年全面启动了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工程,计划在2013~2014年内完成全国各省现有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DLG、DEM、DOM数据)的整合处理,并对整合处理后数据进行建库,优化升级数据库管理服务系统,建立规范化的1:10000数据库,逐步形成全国横向统一、纵向衔接的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全国各省1:10000数据库管理和服务整体技术水平与性能。
本文结合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的总体技术设计,包括内容、技术方法与流程等关键内容。
二、全国1:10000数据库现状及问题分析2.1 全国1:10000数据库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加速推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测绘部门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发展迅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据2011年底的统计,有近20个省份实现了1:10000地形图或数据全部覆盖,覆盖全国46.7%面积;超过20个省份基本建立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含非全省覆盖);大部分省份实现了中高分辨率(0.5米-5米)的正射影像覆盖,一些省份不断更新覆盖0.2米-1米高分影像。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其和日格(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Qihirag.lee(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摘要: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摘要】通过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实践,从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方法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互通、继承、提取和凝练而形成.对数据库提交有关技术要求及组织目录结构进行了说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交除成果地质图数据库外,还必须提交不同工作阶段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数据库,增强了数据库的信息量和使用价值.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数据检索功能,能检索多个图幅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数据.【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0(034)003【总页数】11页(P260-270)【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流程;安徽【作者】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3.1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的开展和社会越来越多对数字地质信息的需求,原来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很难满足当今基于“网络服务”理念的要求。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真正实现了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相应数据库模型的相互连通和继承,完成了地质调查全过程数据的一体化描述、组织、存储和操作,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库互通的方式来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改变了传统地质图建库的技术流程,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质量和精度。
南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南宁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2008—2015年)编制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宁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项目承担单位: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郑跃鹏编写人员:李毅郑跃鹏王建业张紫峰陈世文郭尚其龚国华谭少初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 (2)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3)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现状 (6)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7)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8)六、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障程度 (8)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规划目标 (12)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4)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 (14)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14)三、加强管理 (19)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0)一、开发利用方向与开采总量调控 (20)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20)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30)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与综合利用 (32)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4)第七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调查与监督.. 37一、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与监督 (37)二、调查与监督实施方案 (37)第八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40)一、规划的实施 (40)二、保证措施 (40)南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编制说明 (43)附表附表1 南宁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南宁市主要矿床(点)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南宁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南宁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南宁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南宁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南宁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 南宁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附表9 南宁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附表10 南宁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1 南宁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2 南宁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3 南宁市主要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14 南宁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图附图1 南宁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20万附图2 南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20万附图3 南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1:20万附图4 南宁市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及规划图1:20万附图5 南宁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20万第一章总则为促进南宁市矿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中国第一幅1∶20万区域化探图《米易幅》之由来
中国第一幅1∶20万区域化探图《米易幅》之由来曾朝铭【摘要】@@ 众所周知<米易幅>是我国1∶20万标准分幅中的一个图幅名称,然而它成为中国第一幅区域化探图名的来历却鲜为人知.为了让大家了解它的真实由来,特作如下小记.【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9(033)004【总页数】2页(P486,461)【作者】曾朝铭【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众所周知《米易幅》是我国1∶20万标准分幅中的一个图幅名称,然而它成为中国第一幅区域化探图名的来历却鲜为人知。
为了让大家了解它的真实由来,特作如下小记。
四川物探大队金属矿土壤化探普查工作始于1956年夏,化探采样与磁测同步,比例尺为1∶5万,测网50 m×500 m,初期测区位于金沙江北岸会理、会东一带,尔后沿“康滇地轴”向北推进,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
我离校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在该区随磁测采集土壤样品。
1958年“大跃进”中,金属矿化探在盆地周边迅速扩大,除一些测区继续使用测网法土壤测量外,在龙门山、大凉山一带,还开展了大规模水系沉积物测量。
由于化探工作卷入了跃进潮流中,数量、质量矛盾日趋突出,为此我们设想了建立“样板田”作为示范,用以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和提高化探找矿效果。
鉴于深切割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中比例尺测网土壤化探难以有效控制由成矿物质向下坡方向分散形成的异常,为此我们决定选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建立化探“样板田”。
当时我们对水系沉积物化探知之极甚少,为此集W·林格伦、S·F·艾孟斯成矿理论、重砂原理、元素次生分散及地形演变等课堂知识,建立了如下地学模型。
假设将一棵“成矿树”置于一个具有树枝状水系的汇水盆地中,当水系切入“成矿树”上的矿床(体)时,成矿物质将会以碎屑和化学形式进入水系。
成矿物质从低级水系进入高一级水系时,分布量曲线将会出现下降台阶。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属性表命名规则与图层命名规则相同。 图元编号规则为图幅编号缩写加图层代码加5 图元编号规则为图幅编号缩写加图层代码加5位顺序号。如 若尔盖县幅,图幅编号I 48-19,图幅编号缩写为I4819,对于 若尔盖县幅,图幅编号I-48-19,图幅编号缩写为I4819,对于 地质界线图层(D01J)中顺序码为00011的某一图元,其图 地质界线图层(D01J)中顺序码为00011的某一图元,其图 元编号为I4819D01J00011。 元编号为I4819D01J00011。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数据的存储结构如下图:
数 据 产 品 与 服 务
目前1:20万数字地质图有以下数据产品: 目前1:20万数字地质图有以下数据产品: 1、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163幅)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163幅) 2、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库(1163幅)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库(1163幅) 3、全国1:20万矢量化地质图库(1071幅) 、全国1:20万矢量化地质图库(1071幅) 4、全国1:20万光栅地质图库(749幅) 、全国1:20万光栅地质图库(749幅) 5、作为国家地质调查元数据库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1:20万 、作为国家地质调查元数据库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1:20万 数字地质图元数据 6、相关各类文档 目前的数据服务方式主要为图幅拷贝。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程度图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程度图
适 用 范 围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 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 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 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 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数 据 库 质 量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 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 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质量优良可靠。
空 间 参 照 系
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 高程基准: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 地图投影:MapGIS格式数据同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和 地图投影:MapGIS格式数据同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和 经纬度投影,ArcGIS数据只采用经纬度投影。经纬度坐标 经纬度投影,ArcGIS数据只采用经纬度投影。经纬度坐标 以度为单位,高斯克吕格坐标以毫米为单位。
数 据 生 产 方 法
第一阶段要求根据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B9702 第一阶段要求根据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B9702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版本号1.0)》建立包含一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版本号1.0) 建立包含一 张表的元数据。 张表的元数据。 第二阶段要求按照《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1.0版)》 第二阶段要求按照《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1.0版)》建立 包含三张表的元数据。 包含三张表的元数据。 第三阶段要求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第三阶段要求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调查元 数据内容与结构标准》建立包含七张表的空间元数据。 数据内容与结构标准》建立包含七张表的空间元数据。
数 据 生 产 方 法
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经历了分省数据采集和 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经历了分省数据采集和 综合处理建库两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遵循了准确性、 综合处理建库两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遵循了准确性、 完整性、合理性以及回避地质争议的基本原则。 完整性、合理性以及回避地质争议的基本原则。 分省数据采集技术要求从1997年到2001年发生过三次重大 分省数据采集技术要求从1997年到2001年发生过三次重大 的调整,先后执行《 的调整,先后执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1.0版)》、《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1.0版)》和《地 1.0版)》 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1.0版)》 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 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 第一阶段要求基于PC ArcInfo平台完成数据采集。第二阶 第一阶段要求基于PC ArcInfo平台完成数据采集。第二阶 段允许使用MapGIS进行数据采集和初期编辑,不再强制 允许使用MapGIS进行数据采集和初期编辑,不再强制 性要求利用PC ArcInfo手扶跟踪进行数据采集。 性要求利用PC ArcInfo手扶跟踪进行数据采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 据 源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原地质矿产部编制的分幅1:20万区域地质图或矿产图, 国原地质矿产部编制的分幅1:20万区域地质图或矿产图, 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为体现现代地质学研究成果,部分省区对资料进行了适当 为体现现代地质学研究成果,部分省区对资料进行了适当 更新。 更新。 个别省由于本省缺失或无法搜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个别省由于本省缺失或无法搜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及地质图、矿产图,部分采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水 及地质图、矿产图,部分采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水 文区调地质报告。 文区调地质报告。
谢 谢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分省数据采集阶段图层命名为8 分省数据采集阶段图层命名为8位代码,如下图
数据汇总阶段为避免全国范围内的图幅出现重名,对图层命 名规则做了重新规定,改为9位代码,由图幅代码+分类码+ 名规则做了重新规定,改为9位代码,由图幅代码+分类码+ 图层编码+识别码组成,如原图层命名为DRLSW01J 图层编码+识别码组成,如原图层命名为DRLSW01J ,新图 层命名为I5101D01J。 层命名为I5101D01J。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分地理、地质和图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分地理、地质和图 饰三大类图层。地理图层中只包含水系数据,图饰图层主 要用于数字化地质图输出,不含属性。 MapGIS数据中的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见表 MapGIS数据中的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见表1。 ArcGIS的基本要素类划分与MapGIS基本图层划分相同, ArcGIS的基本要素类划分与MapGIS基本图层划分相同, 根据要素类内容的逻辑关系、要素类间的拓扑关系以及 Geodatabase的技术特点,将基本要素及由于要素类型变化 Geodatabase的技术特点,将基本要素及由于要素类型变化 而增加的要素组合成8个数据集,见表2 而增加的要素组合成8个数据集,见表2。
全国1 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概 况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我国唯一的、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我国唯一的、 实测的、全国性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原地质矿 实测的、全国性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原地质矿 产部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 研究中心联合全国27个省(区)地矿(勘)局(厅)、地 研究中心联合全国27个省(区)地矿(勘)局(厅)、地 调院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学空间数据库之一。 调院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学空间数据库之一。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163幅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163幅1:20 万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华北平原、东 万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华北平原、东 北大兴安岭林区、东北三江平原、新疆沙漠地区、青藏高 原无人区没有开展相应的地质工作。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包含MapGIS和ArcGIS两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包含MapGIS和ArcGIS两 种数据格式,总数据量达到80GB,有效地质实体总数超 种数据格式,总数据量达到80GB,有效地质实体总数超 过500万个,是目前我国规模空前的数字地质调查产品。 500万
图层划分、命名与存储结构 图层划分、
有部分图幅中脉岩以点图元表示,增加点图元脉岩图层, 图层代码为D05T。 图层代码为D05T。 有部分图幅中围岩蚀变以点图元表示,增加点图元围岩蚀 变图层,图层代码为D06T。 变图层,图层代码为D06T。 有部分图幅中构造变形带分别为不参与拓扑处理的多边形 图元和弧段图元,增加不参与拓扑的多边形构造变形带图 层和弧段图元的构造变形带图层,图层代码分别为D09R、 层和弧段图元的构造变形带图层,图层代码分别为D09R、 D09L。 D09L。 有部分图幅中产状符号以弧段图元表示,增加弧段图元产 状图层,图层代码为D12L。 状图层,图层代码为D12L。 有部分图幅中火山口以多边形图元表示,增加多边形图元 火山口图层,图层代码为D13SP。 火山口图层,图层代码为D13SP。
原 始 资 料 处 理
1:20万数字地质图建库工作历时八年,由于地质大调查 1:20万数字地质图建库工作历时八年,由于地质大调查 前后两个阶段任务目标不同,致使原资料处理过程中形成 两种情况:进行地层清理的图幅和未进行地层清理的图幅。 两种情况:进行地层清理的图幅和未进行地层清理的图幅。 2000年以前建库的图幅多数是进行了地层清理与套改,而 2000年以前建库的图幅多数是进行了地层清理与套改,而 2001年以后则为与原图一致的图幅,各省地层清理套改情 2001年以后则为与原图一致的图幅,各省地层清理套改情 况见下表 况见下表 。 未进行地层清理套改的 个省,共435幅,占1:20万数字地 未进行地层清理套改的8个省,共435幅,占1:20万数字地 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总数的37.40%。 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总数的37.40%。 进行全部地层清理套改的12个省,进行部分地层清理套改 进行全部地层清理套改的12个省,进行部分地层清理套改 的7个省,图幅数728幅,占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个省,图幅数728幅,占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建库总数的62.60%。 建库总数的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