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七章2015版
概论第七章

(2) 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
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
80年代中国的开放历程
时 间 开放项目
1981年7月 1984年5月
1984年12月 1985年2月 1988年3月
经济特区(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让世界 走进中国和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根本战略。 2、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为 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 3、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获得中国发展急需的资金、 技术、管理方法、人才,才能吸收和参照发 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4、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部 分 服 务 业 开 放 时 间 表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 组织的新形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 更记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以开 放促改革促发展。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 贸易效益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命运的 关键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的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 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 放的历史新时期。 2、改革的背景 A、“文革”使党、国家、人民遭到了严重挫 折和损失。 B、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世界 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2015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_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大学生准确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深入理解这一崇高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最后能够认同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预见;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如按需分配等)的可行性;2,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贴近。
教学概要:导入:《少先队队歌》放映,师生共唱,引出对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理想国、乌托邦、大同世界为例,说明探讨“人类向何处去”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关注的一个共同课题。
展望未来,就是对未来进行某种预言,为何预言?能否正确预言?科学预言与空想式预言的差别何在?让我们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的有关论述,来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本节的目的主要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他们心中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的基本构想,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思路和构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大胆预言,但他们决不是在算命和一般意义上的预言层次上对未来进行展望。
他们与空想家、算命先生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建立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上。
这些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对未来的预言建立在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严密分析之上;其次,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把握,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再次,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不做具体细节描述,而只阐述一般特征和原则。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没有对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就无法对未来做科学的预言。
《概论》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课件(2013年修订版)

打车时代(1988年 —1997年) ——交通由“骑车 ”向“打车”转变。 居民出行越来越便 捷,上下班主要由 四通八达的各种公 交车来代步,“打的” 也成了平常事。
19 84 北 京 市 崇 文 门
红旗轿车亮相香港街头
1998年10月26日 摄于海珠桥
2008年的10月27日 摄于海珠桥
列宁的理论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 着‛ 。——列宁:《列 宁全集》第60卷,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 页。
列宁的理论
‚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 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 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 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 制度。‛
《列宁全集》第4卷,第577页。
(二)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
改革开放是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的唯一选 择。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遭受重大挫折,党和国家的体制机制日益僵化封闭, 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极大 地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打 破原有的僵化体制,调动民众积极性,走出困境,实 现复兴。链接
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
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 视。 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 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 肉要吃欢蹦乱跳的。
未改革开放前,对于大对数农村来说,居住的环境都是茅草房 。 茅草房代表着一种 农耕的“生存状态”,一种相对贫困的生活状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 村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房。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历史史实回放:偷渡到香港
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 规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 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 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l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 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地拥向边境线, 伺机越境。最后外逃3万人。对于只有11万 劳动力的宝安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 血。
2023版《概论》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可以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③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⑤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015版)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低于印
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 水平落后发达过几十年
为什么要实行改革?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 成为人心所向。 社建坎坷,文革浩劫,国弱民穷,穷则思变。从1958 年到1978年的20年间,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1952年中国 的GDP 占全球5.2%,1955年降为4.7%,1978年下降到2.5 (2002年约为4.6%)。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20年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仅从 73元增长到133.6元,年均不到3元;1亿多农民的温饱未解 决;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也仅从235元增长到316元,年均 增长仅4元。短缺匮乏严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6、三十年前,背心和裤头,全是穿在最里面的; 三十年后,背心和裤头,也有穿在最外面的! 17、三十年前,学校是收费的,五元钱就念书了! 三十年后,学校是免费的,五万元还得走后门了!
18、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年的回忆:高考制度的恢复
“在我20岁开始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涯就要开始了,这一切并 当年北京地区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非一般事情的开始,而是自己一生事业的开端,从今天起我 这篇作文让牟子宁感慨颇多,他边写边哭,直到所有考生都 “当时,为了准备考试我们都早起贪黑,每天起床的时候夜 就要像水手那样在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在广阔的社会中探 空里还是满天繁星。”每个人都想弥补失去的那段青春岁月。” 离开了考场。监考老师看到他如此投入,不但没有催他交卷, 求知识的宝藏,现在看起来,那时侯真的是 ″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那个时代,上大学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遥远的梦。 反而看着他的文章陪他一起流下了泪。 ″。应该说是很有理想和抱负,那一代人共通的地方,也是那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崔伟萍 恢复高考后 清华 说起现在的生活,牟子宁认为30年前的那场考试彻底改 大学1977级的学 代人的光荣。” 变了他的生活。 生在课堂上 -----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 敬大力 -------某顾问公司合伙人 牟子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18年
33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3 .“两个必然”和“两个 决不会”的现实意义
㈢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 关系
有利于我们坚定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信心。
㈠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1.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时机、方式、任务尚需要随历史的发展进行 长期的探索和认识。
18年
27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18年
3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我们不想教条地 预期未来,而只是 想通过批判旧世界 发现新世界。
18年 4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恩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 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据此作 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18年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 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 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 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 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 的参加下来经营。
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国家、只有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任何战争的高度和平安宁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三大差别”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全面发展、具有崇高精神境界、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4、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 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 的组织和管理。
5、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
“
按 需 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将根据人们的 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最终实现人类 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第一,马克思 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 会,揭示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特点,论 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自我否定。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 义的历史暂时性。
第三,揭示了资本主 义剥削的秘密,证明 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 性,论证了工人阶级 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 界的历史使命。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 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 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 产主义必地为共产主义的 实现而奋斗。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义共同理想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由、 实现自由和扩大自由、实现理想的历史。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 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 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谋生的 手段
劳动转变 生活的 第一需要
《公文写作概论》第七章——商洽纪要类公文

商洽涵,是指发文机关为商洽和解决问题而使用的函; 询问函,是指发文机关向主送机关询问有关情况的函; 请批函,是指发文机关向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答复函,是指被动行文的机关用以答复询问函或者请批函的复函; 邀请函,是发文机关(邀请方)主动要求收函机关(受邀方)来参加某项活动的函; 知照函,是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告知事项时使用的函; 慰问函,是指发函方为表示对因遭受重大灾难而蒙受巨大损失方的关注和慰问而按照公务礼仪发出的函 。
纪要的性质取决于会议的内容性质与印发纪要的目的要求,不同性质的会议以及印 发纪要的不同目的,都会产生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纪要。由此,纪要具有知照、规定、 协议、指导等多种性质,有汇报和交流会议信息、介绍经验、指导工作及约束执行 的作用。
从格式上看,纪要的成文日期一般在发文机关标志之下。纪要一般不落款、不鉴印。
公文写作概论
公文写作概论
01
函
02
纪要
01
函
7.1.1 函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咨询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使 用的公文。
从发文机关看,函的发文机关具有广泛性,即不受机关级别高低和性质的限制,任 何单位均可以使用。
从内容看,函的内容包括商洽工作、咨询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从发送范围看,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即发文机关和主送机关之间是不相
按行文关系可以将函划分为发函(去函)和复函(回函)。Βιβλιοθήκη 7.1.4 函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标题:函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发文事由+文种。 发文字号:公函一般都有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函+发文时间+序号”组成。 主动机关:函的主送机关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也可以用统称。 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稀土利用率只有10%,污染严重
53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 改革。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 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 。(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
5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目 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2.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 界制造业大国。
2015年8月大陆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达 106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95家,美国 128家入榜,总数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22
3.交通运输设施日益完善
2014年 铁路营业里程 公路 民用航空 输油(气)管道 高度公路 12万公里 1978年 95.8%, 世界第二
,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社会主义建设坎坷,文革浩劫,国弱民穷,穷则
思变。
13
文革后的中国面貌 政治 经济 冤假错案堆积成山 发展停滞,崩溃边缘
文化
科学断层、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14
(1)国内背景-政治方面
整个政治局面十分混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 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55
国家治理体系
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 领域体制机制、法律规律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 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
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军等各方面。 两者是有机整体,相辅相成。
邓小平对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说‛完全赞同 。邓小平说提出的‚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 杀出一条血路来‛,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72
2.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 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 。
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 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65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只有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主 义制度。
十八大提出: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 易帜。
66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思考:为什么要改革中坚持 党的领导?
71倍
58倍
24
6.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极大改善。 7.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8.消费领域不断拓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9.日常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25
26
衣服成灾
27
28
29
30
31
视频12、3
32
33
视频1,2
34
35
36
37
10.GDP大幅跃升
美 国:17.4万亿美元
69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 系;
(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0
(一)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木桶定律、短板效应
71
(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1.摸着石头过河
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 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 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
共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判断: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判断:落后的生产 力与人民国家需要 之间的矛盾是主要 矛盾,具体表现为 高度集中的僵化体 制与生产力的矛盾 结果:文化大 革命:‚一个 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 结果:体制改 革:废除僵化 的旧体制,发 展社会生产力
44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地位——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 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第二次革命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
巩固。
45
探讨一下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 二次革命?改革和革命有何相同之处?
67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改革涉及多方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 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68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经济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 挥政府的作用。
11
逃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贫穷和饥荒。 内地和香港悬殊的经济差距,让更 多的大陆居民拼命加入逃港的大潮 。 用深圳(原宝安县)老百姓最朴素 的话就是:“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 主义,我们用脚投了一票!”
当时的农民
12
1.国内背景
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国民
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
大多数国家发生剧变。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柬埔寨
60
2.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最终 仍然发生了剧变。
苏联
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赫鲁晓夫十年改革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改革
61
62
3.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显示出
中国:10.40万亿美元
日本:4.80万亿美元(2014年)
预测:
2030年美国231985亿、中国254563亿、日本
87034亿;
38
30多年的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
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3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重点难点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重点
、难点)
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重点、难点) 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重点)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重点) 5.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
6
第一部分 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
一 一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
(一)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背景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改革开放 的背景
9
“大逃港”风潮
10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 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 次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1979年,撤县建市初期, 最后外逃3万人。
446.39万公里 增长4倍 328万公里 9万公里 11.19万公里 增长21倍 增长9.9倍 世界第一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6.5亿吨,增长32.5倍,连续多
年居世界第一。
23
4.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
货物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位。
5.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城镇居民人均 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
“高血压”的问题,倒逼改革
第二个就是“血”,主要指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 全问题,甚至包括一些踩踏的事故,上海出现的 踩踏的事故,导致人的非正常死亡。
52
“高血压”的问题,倒逼改革
第三个就是“压”,经济社会发展压力非常的 大,经济增长的压力,经济结构的压力还有社会 结构性压力,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等等。
,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基本的
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15
(1)国内背景-经济方面
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
16
(1)国内背景-文化方面
C.科技、教育、文化事业遭到破坏。
17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1966年8月24日,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在被红卫兵 毒打后,在北京太平湖投水自尽。
专 题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
知识回顾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
2
引出问题
区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差 异 比 较
42
2.改革开放的性质
我国的改革,从性质(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3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 的新的伟大革命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 放生产力‛。‚改革同过去的革命 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 状态。‛ ——邓小平
中国 蓬勃生机和活力。作出这一选择的是:
。
63
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要吸取怎样 的教训?
64
点评: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具体国情各不 相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存在多样化的社会 主义体制,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只是其中之一,只 不过这一体制后来被模式化了。苏东剧变不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