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芜市概况
(2008年)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介于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0'~36°33'之间,与济南、淄博、泰安相邻。

辖莱城、钢城2区,城市面积224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6.5平方千米。

总人口125.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52万人。

人口密度为560人/平方千米。

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回、满、蒙古等23个少数民族。

春秋时期,莱芜为牟国及齐赢邑、平州邑地。

西汉时于牟县东北设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

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在北魏赢县故城复设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827年复置莱芜县,属兖州鲁郡。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北)、莱东(博莱)、莱南(新甫)三县,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建制,属泰山专署。

1983年8月,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1992年11月,由县级市升格为设区市。

莱芜属鲁中山区,境内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走势,东、南、北三面环山,中西部为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

境内最高山为跨莱芜、新泰的莲花山,其最高蜂海拔994米。

主要河流
有牟汶河、赢汶河、淄河,其中牟汶河是莱芜市第一大河流。

土壤主要以棕壤和褐土2个土类为主,其中棕壤土类占45.9%,褐土类占54.1%。

森林覆盖率达33.1%。

莱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3.2℃,1月平均气温-2.7℃,7月平均气温25.2℃,极端最低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9.9℃。

年降水量711.6毫米。

年均无霜期187天。

莱芜矿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煤炭、铁矿石生产基地。

已发现矿产42种,探明储量18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1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矿产地169处。

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4.3亿吨,现保有储量2.97亿吨;铁矿保有储量3.97亿吨,占山东省的1/3,居山东省第二位;铜矿保有储量2.1亿吨,铜金属量22.2万吨;金矿保有储量47.2万吨,金金属量513千克;钴矿保有储量7895.5万吨,钴金属量16891吨;熔剂用灰岩2926.2万吨。

2008年莱芜地区生产总值455.7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6.1︰67.8︰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亿元,进出口总额27.63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30.25亿元。

莱芜是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形成了以煤炭生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工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拥有一大批能源、钢铁、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以钢铁生产为主的规模以上企业8家,2008年实现钢铁产量
1436.82万吨;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加工企业有129家,钢铁深加工能力350万吨;有发、供电企业17家,全市发电机组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有纺织企业23家,拥有76万纱锭生产能力;化工、食品、建材产业也比较发达。

主要的大型企业集团有: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莱城发电厂、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山东九羊股份有限公司、泰丰纺织集团、山东泰山阳光集团等。

200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19亿元。

莱芜高新区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发展迅速,一座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创业环境优良、居住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初具规模。

至2008年底,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16亿元,建成道路80千米,铺设管线530多千米,形成了设施弃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区60平方千米,建成区25平方千米,初步建成了投资创业的优良平台。

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46个,总投资1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有山东泰丰纺织集团、鲁中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山东昊宇车辆有限公司等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钢铁深加工、纺织服装、饮料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品种类涉及果汁饮料、棉纱、坯布、床上用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40多种。

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区。

2008年全市拥有耕地面积103.03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9亿元,农业总产值29.52
亿元,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2.5万亩,粮、经作物比例为55︰45。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水果主要有樱桃、杏、桃、梨、西瓜、苹果等。

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三辣”(姜、葱、蒜)产品驰名国内外,目前“三辣”种植面积31.2万亩,加工企业283家(其中32家有进出口资格),开发出了姜油、蒜油、姜油酮、蒜素、蒜蓉、蒜粉胶囊、姜饮料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医药保健、化妆产品30多个系列70余种产品,姜蒜制品率达到65%以上,年加工能力62万吨。

全市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了19家,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家。

渔业主要以水库网箱养鱼和水库大水面养鱼为主,现有鳜鱼、乌鳢、彭泽鲫等十多个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2008年水产品产量3353吨。

畜牧业以猪、禽、羊、兔为优势,牧业总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3.76%,以莱芜黑猪、莱芜黑山羊、莱芜黑鸡、莱芜花脸长毛兔(三黑一花)为代表的地方畜禽种类资源,成为莱芜的品牌产业,其中莱芜黑猪被赞誉为“华北第一猪”,获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莱黑牌”系列肉制品深受市场青睐。

莱芜陆路交通便捷。

泰莱、博莱、莱新及京沪高速公路均从境内穿过,与其它国、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干支相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交通网络,立体化大交通日臻完善。

到2008年底,全市境内国、省道干线总里程达到397.7千米,其中国道147.2千米,省道250.5千米。

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算为153.9千米/百平方千米,按人口计算为27.27千米/万人,高速公路按人口
计算为1.1千米/万人,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农村公路里程3060千米,99%以上行政村实现村村通。

桥梁主要有汶河特大桥,位于泰莱一博莱连接线,全长1084.4米。

大型水库主要有雪野湖,水面约14平方千米,储水量2亿多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67座。

牟汶河拦河闸储水量达3600万立方米,对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莱芜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山川秀美,风景独特,素有“绿色钢城”、“鲁中明珠”之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全市已建成景区(点)20多处,位于市中心的莱芜战役纪念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雪野湖旅游区是省会济南50千米圈内水面面积最大的湖泊,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风光优美,加之岸线曲折多变,有岛屿、半岛多个,是开展垂钓、游泳、摩托艇等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

房干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内峡谷纵横,森林葱郁,森林覆盖率高达90%,有近百种植物、20多种野生动物和百余种鸟类,被国际环保专家誉为“绿色天堂”、“山区明珠”,主要景点有九龙大峡谷、梦幻情人谷、金泰山、石云山等。

另外,吕祖泉旅游区、莲花山旅游区、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雪野三峡旅游区、龙山旅游区和王石门“天上人家”旅游区也各具特色。

主要节庆旅游活动有房干生态旅游节、吕祖泉纯阳节、茶业口镇樱桃节、黄庄镇桃
花节。

全市有小学193所,在校生77730人,教职工6767人;初中51所,在校学生53260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学生24038人,教职工7829人;中等职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10340人,教职工906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9606人,教职工816人。

有各类医疗机构314所(不包括村卫生所),床位数共计447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916人,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007人。

有莱芜梆子艺术剧团、艺术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各类纪念馆1座。

戏曲莱芜梆子和民间美术西关村王家锡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民间舞蹈花鼓锣子被列入省级文化遗产名录。

莱芜土特产有花椒、生姜、白皮蒜、鸡腿葱、白花丹参等。

工艺品有莱芜锡雕、燕子石等。

特色小吃有莱芜炒鸡、莱芜香肠、莱芜羊汤、雪野鱼宴、棋山炒鸡等。

2008年2月1日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为契机,加快了植物园建设和青草河水系治理,完成了莲河公园续建工程和长勺路完善工程,建设了占地120亩的苗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9万平方米,莱域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绿地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

加快了赢牟大街、龙潭大街公铁立交、鹏泉西大街、城信北路、北坦路和鲁中西大街等道路建设,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8平方米。

深入推进城市环卫保洁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完成了赢牟大街、长勺路、文化北路、鹏泉大街等路段的路灯线路改造工程,城市主次干道道路照明装置率和亮灯率都达到了100%。

新建天然气加气站4座,敷设热力管线3000米,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9.44%。

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全面批准建设农村居民集中区50个,已启动26个,完成63万平方米。

城镇化率达到4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