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广义)从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组成部分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狭义)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

1.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意义:第一,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对它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中的各种派别,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

3.物质及其属性

20世纪初,列宁作了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P33体现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上。

7.联系及其性质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8.质变量变辩证关系及其区分标志

P46.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是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9.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p43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0.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P47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发展是呈现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11.发展及其实质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观

P47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相信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及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3.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关系: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三、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认知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知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的世界,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所以,感性认知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2.相对真理 P73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它有两方面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