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规则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1921 1922
1923
1938 1941
1947
主要变更内容 备注 1、设立中线。 目的:禁止双方队员存场上 的身休接触。 1、每方最多只能连续击球3次; 2、设立限制线 (美国成立了排球协会) 目的:禁止后排队员进行攻击。 1、球场缩小为9 X 18平方米; 2、当比分14平时,以连胜2分者为胜。 目的:保证赛事的公正性。 1、允许进行拦网阻挡。 目的:加强防守。 (第一场国际比赛在波兰和法国间进行) 1、规定膝关节以上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触球; 2、在强劲的扣杀中,持球不算违例。 目的:让比赛更连贯。 采纳美式六人制排球规则为正式比赛规则。 (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排球联合会。)
4、场上队员的位置与位置表不相符时,必须 在比赛开始前按照位置表进行纠正,不进 行判罚。如果场上有一个或更多队员没有 登记在位置表上,则应立即按位置表纠正, 不进行判罚。(如果教练员要保持已在场上 队员不换,他必须请求换人。在此情况下 计为必须的换人次数。) 5、对赛前和局前发生的不良行,按规则20 条进行判罚,记录在下一局中。 6、运动员号码尺寸笔画有新的规定。
1976 1979
1980
6、增加了规则解释部分; 7、使用“红黄牌,’o 1、集体拦网的概念更加清晰,手不超过网高。就不认为是参加集体拦网; 2、规定处罚有“警告,判罚,取消比赛资格”的具体内容; 3、发球队员第一次将球抛起而未触球,允许 进行第二次发球(最后一次机会),正裁判应鸣哨并 再给予五秒钟的机会,如球仍未发出,则判为延误比赛犯规。 1、边线外至少5米、端线外至少8米、场地上空 (第十七届莫斯科 12.50米内不得有障碍物; 的国际排联代表 2、场地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地。任何地 大会通过) 面必须先经国际排联批准; 3、比赛场地、界限、无障碍区必须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4、网柱必须禁止使用拉链固定网柱。一切有危险性的设施都必须排除; 5、球:在同一次国际比赛中的球的圆周、重量、气压、注册商标牌号 都必须是一样的,也必须是国际排联批准的用球。球的气压 由0.48-0.52公斤/厘米平方改为0.40--0.45 公斤/厘米平方。
二、早期阶段(1897-1918年)
1897年,六人制排球在美国得以产生,随后排球运动得到广泛传播,最先 于1900年传入亚洲的印度、美洲的加拿大。在亚洲,排球运动经历着16人制, 12人制,我国此阶段主要是16人制,在美国本土,有着5人制、8人制、6人制 等不统一人数的多种形式。1918年,美国排球运动开始形成一项统一规定,排 球比赛由原来随意人数规定为参赛双方各出6人参加比赛。这样6人制排球便以 规则形式确立下来,也就是说6人制排球运动得以初步形成,1924年在美国形 成了女子6人排球。这个阶段完成了从排球运动到六人排球运动形成过程,规 则历经了四次较大的变更,改动的内容如下: 年份 主要变更内容 备注() 1900 1、得21分时,一局比赛结束; 2、端边线视为球场的一部分; 3、网升高到2.13m o 1912 1、球场面积扩大为10.6 X 18.2m`; 2、发球队员成功后继续发球,若失误,换发球; 3、网升高至2.28m,网宽定为一94cm 1912 1、得15分,一局比赛结束 1918 1、规定上场比赛人数为6人 2、网升高至2.43mo
四、协作统一阶段(1947--1964 )
1947年和1964年是排球殿堂里两次生大历史,从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到把排球 运动带入现代奥运会,这对排球的发展影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为日后排球成为最 受大众喜欢的运运创造了最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时期孕育了排球往后的强盛,也 酝酿出了排球运动必将跻身为最受人们喜爱的“三大球”之一。 该段时期规则演变的内容如下; 年份 主要变更内容 备注 1948 1、单人拦网中不能连续触球,否则为连击; 2、集体拦网中没有触球的队员可以再次击球。 (1949年举行第1届男子世界锦标赛,苏联冠。) 1954 1、女子网高由原来2.23米改为2.24米。 ( 1952年举行第1届女子世界锦标赛,苏联夺冠.) 1955 1、取消标记线; 2、规定正式队员被替补出场后,在该局再入场 时,必须回到他原来的轮转位置上; 3、局间由一分钟改为两分钟; 4、场地上空至少有5米不得有障碍物: 5、不裁判有村取消队吊或个队的L只寨咨格,
ຫໍສະໝຸດ Baidu
1984
6、国际比赛必须用4名司线员。 7、设立换人区,可以采用换人举号码牌。 8、对不良行为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分四种 情况警告和处罚)使用红黄牌分四种。对 判罚要记录在记形式表上。 9、第一裁判(即正裁决)鸣哨后不得再要求 暂停或换人。如第二裁判(即副裁判)错 误鸣哨又允许,应重新发球。第三次请求 暂停给予警告,再犯则判罚。 10、球的整体从网下9米内入进入对方场区, 应判为失误,即球出界。 11、发球击球时犯规与位置错误同时发生,按发球犯规在先处理。 12、队员号码从1-15(最好1-12号)。 1、 对连击的判罚尺度放宽:按对方的来球(包 括被拦的球),在第一次击球时,除利用手 指动作传的上手传球以外,允许同一动作 中在身体不同部位连续触球。 2 、不允许拦发球。 3、 关于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球的整体 由过网区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拦网队 员,则被认为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应判犯规。
三、混钝阶段(1919-1947年)
六人制排球伴随着美国对参赛人数的规定后,从其雏型到真正意义的 开展经历了相当此时间,直至1947年14个以欧洲国家为主的排球组织在法 国成立了国际排球联合会,推选法国鲍尔黎伯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后,(他 的任期一直到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由他倡导制定出了第一部国际六人制 排球规则。至此,六人制排球才得以完全意义上形成。排球运动在这个历 史阶段得到了较好地传播,世界各国开始纷纷开展排球运动,排球运动原 来为了休息、娱乐,使人身心全面的娱乐思想已逐渐被一切为了获胜的竞 技思想所侵占,但由于各地区、各国的交流相对较少,又加之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许多己有影响的高级别比赛也被迫终止,因此在这个阶段排 球规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其演变的真实写照,我国执行的主要是九 人制规则,亚洲其他各国有12人制,也有9人制。在美洲从5人制到12人制 都有。各地区、各国的各自为政、各显神通使得这段历史时期相对混杂, 大家都陷入迷周。规则的演变出现历史上的这种迷周、混饨期。这也就是 本人把此阶段取名为混钝期的缘由。由于本课题的研究着重点于六人制规 则,再加之研究力量的有限性,故没有对其它形式的规则演变进行仔细研 究。这期间规则演变主要内容如下表。
排球规则的演变
根据六人制排球的产生普及、发展为主要依据,我们把规则演变划分为原 始阶段、早期阶段、混沌阶段、协作统一阶段、改革发展前期阶段、改革 发展近期阶段
一、原始阶段(1895-1897年)
排球自1895年诞生以来,就有着自己的规则,最初的排球运动是一 项球类游戏:在体育馆挂上网球风子,用一支篮球胆进行比赛,比赛双 方人数相等且各居于网一边,将球胆在网上托过来,顶过去,为了使这 项游戏式的球类运动得到推广和加大影响,1896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霍 利奥克城举行了第一次排球比赛,此次比赛采用双方各5人,类似棒球 规则,由9局组成,连胜3分为1局1895年刚刚迈出春田学院校门的威 廉G摩根,担当起了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 的工作。工作中他发觉,篮球运动对一些人来说显得过于激烈,他们不 愿意接受这种运动的冲撞、奔跑。于是想出在网球场上用一篮球胆进行 比赛,比赛双方人数相等且各居于网的一边,将球胆在网上托过来,顶 过去。这样一项游戏似的球类运动形式—排球运动诞生了。为了使这项 运动得到推广和开展,1896年在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举行了历史上的第 一次排球比赛,比赛中两队各出5人参赛,双方队长分别由霍利奥克市 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担任,比赛共由9局组成,连胜3分为1局。兴 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F哈尔斯德尔博士看后觉得“小网子”一词未能 准确描述出这项运动特点,提议把“Mintonette”改为“Volleyball", 意为空中飞球,并提议成立委员会研究制定规则。于是在第二年即1897 年7月制订出了最早成文的原始排球运动规则,规则内容共10条[(11).
1956
1、 球场上空,由地面计算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 2、规定每次换人时间为1分钟,如超过时间, 则判该队暂停一次(不能进行场外指导); 3、被替补出场的正式队员在一局中,只能再有一次入场比赛的机 会,如再被另一替补队员进行替补,在该局中不得再行入场; 4、增加了领队指导和队长一节。其中队长是 场上唯一可以和裁判员讲话的人,他有权请求暂停和换人。 5、正裁判的视线水平应高出网上缘SO厘米(原夹为20厘米): 6、增加了“比赛中断”一节; 7、发球时可以跳起或助跑; 8、裁判鸣峭后,需立即发球,不得拖延比赛时间: ( 我国首次派男、 女球队参加世界 排球锦标赛。)
原始排球规则内容: 1、划场地; 2、比赛时间; 3、场地面积—7.6xl5.lm; 4、球网面积一一0.61 X 8.2m,网高1.98m; 5、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亚麻布套的橡皮胆,球的圆周为62.568.cm,球重为340克; 6、发球。发球队员一脚站在线上,用手掌击球。第一次击球时, 若 失误,可再发一次; 7、记分。对方未接起球,发球方得一分。只有自己发球时才能 得分。如发球后球落在本方,算失误,换发球队员; 8、在比赛过程中(不在发球时)球落在网上,算失误; 9、如果球落在线上算失误; 10、场上队员人数不限。
1972 1973
1976
1、球的圆周为66士lcm,球的重量为270~280克; 2.对“持球”和“连击”概念更加明确。 1,拦网队员允许在标志杆外进行拦网球反 弹到拦网队一方,应继续比赛,拦网队可再击球两次。 2、比赛进行中,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中线 触及对方场地者,应判为“过中线”犯规, 但一脚或双脚踏中线,而未全部过线(或 停放中线上空)则不判为犯规。 1、两侧标志竿各内移20厘米,紧贴标志带外侧; 2,拦网队一方,在跳起拦网时触球的一次不 计,可再击球三次,(但拦网队员在拦网 时触球一次,着地之后或用另一动作再 触球则仍计算为一次); 3、采用“三球制”比赛,增加了六名捡球 员。减少了因捡球而浪费的时间,使比赛更紧凑; 4、取消允许“标志杆外拦网”的两条比赛注释。 5、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或踏在进攻线上,将 高于球网上沿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 判去后排队吊积钡,
五、改革发展前期阶段(1964-1984)
在此历史阶段国际排联对排球提出了改革思想,第一批国际排联官员开始纷纷 卸位,国际排联主席黎伯于1984年把接力棒交给鲁本阿科斯塔,规则委员会主席 一职移交给我国的马启伟先生。有关规则的修改研究处于改革发展的前期准备和试 探阶段。主要修改和增添的内容如下表: 年份 主要变更内容 备注 1965 1、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换人6人次; (1964年国际排联 2,拦网队员触球后,可连续做第二次击球, 在日本东京会议 但第二次击球时,不得扣球和吊球; 决定通过,1965 3、在对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 年1月1日起执 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 行,同年举行了第 一届男子世界杯赛。) 1968 1、对球网垂直标志:两标志带外各增加了一 根标志杆,两杆之间距离为9.40m,杆长 1.80m,标志杆高出网80cm,每隔10cm 用鲜艳的颜色画上格纹。球必须经过两 标志杆之间的垂直上空空间内过网,否 则判失误; 2、队员拦网后可进行第二次击球,这种击球 算作本队第二次击球;
1956
1958
1960
9、对“持续”“连击”作了更清晰的解释和规定: 10、增设“网上二人同时击球”“集体拦网距离一 来之内的规定”等。 1、一次暂停时间由1分钟改为30秒; 2、每队最多在一局中换人四人次; 3、每个正式队员被替补之后再入场比赛,不能第 二次被换下场(受伤除外); 4、如某队员被罚下场,如无人替补(或己换4人 次)即判该队该局失败,但仍保留己得分数; 5、集体拦网时,触球队员手虽未过网,但同时其 1、发球的本方队员不得挥臂、跳跃或密集站立, 造成“屏障”来掩护发球队员发球(以前规则允许); 2、允许触及中线但不能越过; 3、在每局比赛中,可以连续要求两次暂停。暂停 后可以换人,换人后可以立即要求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