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翘首远望,依依 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分)
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 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 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 (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 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 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 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 “至”、“至于”。 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 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好像石破 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 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或龙的一只爪了。 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 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 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
9、李商隐在《无题》中写聚散苦痛,借 暮春之景反映人的感伤意绪的两句是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 残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朝廷 内外是一整体,赏罚标准应该一致的两句话 ( 陟罚臧否,不宜异 )。 1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写湖东 同 美景的两句诗是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2、李商隐在《无题》中以象征手法写出自 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的千 古名句是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4、《氓》中以桑树起兴,诗中以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5.不思其反 , )
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7、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作用的话 语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8、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自己陶醉 于与民同乐之中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
2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 (2011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 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 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 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 2、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3、用典抒情 4、借史抒情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4直接抒情 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借事抒情
课前检测
1、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 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语句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 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用典抒情 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12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1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暗风吹雨入寒窗。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14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5乐景哀景写哀情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6 直接抒情 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7 借史抒情 18借景抒情(乐景写 征人离乡之哀 //以哀景写哀) 1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
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
19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19托物言志
20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0 借史抒情
虚词——若: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实词——见
• 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汉元帝 ,求和亲。元帝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 )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 牛羊,忆与父母无见()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 日入宫时,父母见( )叮咛,嘱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 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 见( )其美貌也。 • 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拜见)汉 元帝,求和亲。元帝见(召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 乃悟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 风吹草低见(通“现”)牛羊,忆与父母无见(见面)之日 ,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放在动词 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我早还家 。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看见) 之,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以苍凉的秋景写对 国运艰难的关注和沦落他乡的凄苦。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写自己白发日 多,衰病愁苦的自我形象的两句诗是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 1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自己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的两句是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 台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 遇身世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 交汇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 二诗句上。
(2011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 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 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 处指论诗。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 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的表现手法。 • •
16、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 习的句子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17、荀子在《劝学》中讲到 也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 是说君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善于 也 借助外物的帮助。 18、荀子在《劝学》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句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反省自 己,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寓情于景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7托物言志 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8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 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8直接抒情 9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9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 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 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 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 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 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诗人 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 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 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 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 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 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 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 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 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 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