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李勤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编排的单元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本组教材透过一篇篇风格迥异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童年是永恒的话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曾在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以“多彩的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内容,令我们感受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对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本次再次将童年的主题编进教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清平乐村居》呈现出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整首词语言浅白如话却让读者看到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媪”“剥”两个生字,自主学习,会写“醉、媚、锄、剥”四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词。

3.结合注释,大体把握词意,读思结合,想象词句传达的意境,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词句体现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4.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

把握词文大意,发挥想象,体会词中传达出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读课题,释课题。

⑴读课题。

⑵相机释题意。“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题目,词牌名与题目之间要有一定的停顿。

抽生再读课题,注意停顿和节奏。

⑶了解诗人辛弃疾.

3.学生质疑。

预设:这首词里写了什么人,各自在做些什么?作者认识这家人吗?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学了以后会有哪些收获呢?

二、初读词文,筛疑。

1.出示初读要求:初读词文,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学生自由读文。

2.听老师范读。

3.学生交流读书发现。

说说词中哪些地方容易读错。预设:媚、翁媪、亡、剥等。

⑴“媚”是第四声,有逢迎取悦之意。

⑵“翁媪”的读音要注意,意为老头老太太,泛指老人。

(3)“剥”是多音字,本文中读bao,第一声,意为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亡”古同“无”。

4.检查读书情况。

①同桌互查,相互纠错。

②抽生读词文,相机纠错。

5.交流理解词文的方法,指名回答。

6.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老师整理归纳如下,这节课就围绕这些问题,采用一边读一边想的办法解决问题。

问题归纳:

(1)词里写了什么人,各自在做些什么?

(2)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古词,理解词意。

1.学生自由读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词意。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词的意思。

2.学生汇报。

四、探究疑问,感悟词情

(一).出示探究的问题:

(1)词里写了什么人,各自在做些什么?

(2)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

(二).品析词句,探究疑问

(1)借助插图,创境想象,探究问题1:词里写了什么人,各自在做些什么?

1.这首词浅白如话,结合注释或插图,看看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生按要求自由读文。

3.预设: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结合注释,老师补充:

“吴音”指吴地方言,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在江西上饶,曾属吴国统治,所以当地的话就叫吴音。

“醉”不仅指老夫妇微有醉意,还有被眼前美好景色所陶醉,他们,他们在亲热地聊着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交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结合文后注释和插图,学生自己交流词意。“亡赖”中“亡”古同“无”,小儿子还太小,不会做农活,但也不偷懒,在溪头用手轻轻剥着莲子,可爱至极。一个“卧”字更是体现了小儿子的顽皮。

引导学生读词文,边读边想象作者看到的种种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他们,带感情再读词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让人陶醉的仅仅是这五口之家的美满生活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呢?预设:美丽景色.

古人用字最讲究不重复,词中为何用了三个“溪”字?(意思不同,一条小溪让画面更加有声有色,更加鲜活。想象,交流。)

(2)再次创境想象,探究问题2:作者见到这样的情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我们已经明确词意,读出其中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说说此时此刻,词中所述情景,你有什么感受?讨论,指名交流。带感情再读词文。

3看着眼前这美好的一幕幕,作者会想些什么呢?补充辛弃疾相关资料: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被贬后写的。指名回答。

看着眼前一家五口的生活情态,作者追求的不正是这安宁平静的生活吗,从作者一生都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无比羡慕和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更加激起他抗金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小结学法。(熟文—明意—悟情)

2.根据词文,借助插图,发挥丰富合理的想象,将它变成一个美丽而有趣的小故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