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陕西省横山中学周晓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它在第一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文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好,但认知能力还较差,三观还未正式形成,所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角度展开探究,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能结合实例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通过解读古诗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懂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材料或举例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在对文化特点和差异的讨论、交流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
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启发、点拨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总结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我校去年艺术节活动的照片,学生欣赏,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会影响人,这么做既符合本课“感受文化影响”的主题,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情境分析探究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教师设问:最近我们学校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5.23 艺术节,课余时间,经常见到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在排练节目。

询问本班有没有参加艺术节的同学,以及准备表演什么节目?同学们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哪里?
再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插图,交流讨论中式用餐和西式用餐的区别。

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得出结论: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比如我们生活在陕北,陕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会唱陕北民歌,喜欢吃陕北羊肉,会扭陕北的大秧歌。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师: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呢?
学生交流讨论,个别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 页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总结: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

师:在中国古代,地位低的人去见地位相对高的人,一般要行什么礼节呢?
生:要下跪。

师:说到下跪,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即便是长辈,见了比自己地位高的晚辈,也照样要下跪。

比如《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

元春是贾政的女儿、贾母的孙女,按道理,孙女见了长辈是要磕头问好的,但因为元春贵为皇妃,地位比贾母和贾政高,所以贾母和贾政要给元春下跪了,这就是古代的礼仪。

但我们现代人交往基本上已不行这样的礼仪了,我们见了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只需尊敬叫一声,点一下头,或握握手就行了。

古代人见面下跪是取决于当时的价值观念,和人们所
处的阶级和阶层也有关系。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ppt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赏并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①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②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合作探究并讲道理。

探究1: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个别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师分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者,进行民主革命。

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学生得出结论: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探究2:学生合作讨论: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教材13页探究活动2)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探究3:教材15 页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它们分别属于哪方面的差异?
组长发言,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师:我们描述方位,习惯于从大到小,比如我们写地址是从大到小:陕西省西
安市未央区太华路22号”;而美国却是从小到大:1205号大学街哥伦比亚市密苏里州美国。

信封的写法也正好相反,我们的规则是第一行写收件人地址,中间写收件人姓名,最后一行写寄件人地址和姓名。

如果给美国人写信,那就得倒过来了: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上方,下方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

这反映出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是不同的。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之一:潜移默化
请一位同学讲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问: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追问: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这样两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也说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启示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联系实际继续引导学生探究:
①我们学校每个班为什么要在班级张贴各种标语?学校为何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②这说明文化影响人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引出文化影响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这么做既可以创造文化不知不觉影响人的氛围,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问:既然文化能影响我们的行为与思维,我们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熏陶?
答:我们要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之二:深远持久
多媒体展示:《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家乡话读《回乡偶书》这一首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方言的魅力,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举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教师举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写过一首诗《乡愁》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读诗并体会其中的文化生活道理。

问:三观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哲学,不明白三观是什么,所以这里主要由教师分析讲解,因而它也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齐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并感悟三观对人的影响。

教师分析并总结: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小调查:你最喜欢的一本书?说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第四部分:板书设计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影响的来源
2、文化影响的表现
(1)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二、文化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1)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
(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堂课准备得比较充分,实施过程也比较流畅。

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抛弃满堂灌”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悉的艺术节出发,设计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既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但在备课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失误,特别是细节问题。

今后最需要做的是继续熟悉教材,根据课标和教参,去设计尽量完备的教案,去组织更加精彩的课堂,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九、课堂巩固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
平等的方式交往。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 方式交往。

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3、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 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潜移默化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4.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
点,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5、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文化水平
B.文明程度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科学文化素质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