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基
天然培养基
(根据用途):
全营养培养基: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
用于微生物生长和增殖
选择培养基:添加或减少某种成分,从多种微
生物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
定是否含有所要测定的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种 类 查氏培养基 成 分 NaNO3 0.3g 、 KCl 0.05g 、 K2HPO4 0.1g 、 FeSO4 0.001g 、MgSO4•7H2O 0.05g、蔗糖 3g 、 H2O 100g
麦芽汁培养基
干麦芽粉加四倍水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60~80℃烘 箱中烘干
•操作步骤: 加塞封口、包扎 —— 灭菌 ——烘干
•通常试管用棉塞(2/3在试管 内),三角瓶用封口膜或纱布。 •作用:既通气又阻止杂菌进 入 •不能用脱脂棉(易吸水引起污 染)。 用牛 皮纸 或报 纸包 扎 •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 在121℃(1Kg/cm2压 力)下灭菌15min。 •培养基中若有葡萄糖, 用500g/cm2压力(90 ℃以上)灭菌30min。 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 •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 物(如尿素),只能用 G6玻璃砂漏斗过滤。 细菌不能滤过G6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用于接种工具(接 种环、接种针)或 其他金属用具。
干热灭菌
160-170℃;1-2h 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 的物品(如玻璃器皿)。
高压蒸汽灭菌
121℃(1Kg/cm2压力);15min 最常用。通常用于培养基及各种 器具的灭菌。
培养基及器具的灭菌
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的不同,通过革兰氏染色可 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区别:是否加琼脂
液体培养基: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用途: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 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保藏菌种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 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基质。
2、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要从 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 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 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 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为什么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 • 一是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 离单菌落的目的; •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 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 菌落。
①梯度稀释
•用移液管吸1mL菌液和9mL无 菌水混合,梯度稀释 •移液管要灭菌,操作在火焰旁
②涂布分离
0.1ml
二、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 5、菌种的纯化与保藏:
倒平板过程
1、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桌面及人手用酒 精棉球消毒。
2、在火焰旁,右手无名指和 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 拿三角瓶,并使三角瓶的瓶 口迅速通过火焰; 3、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 的一边(不能全部打开)。 4、将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 培养皿,立刻盖上培养皿盖, 5、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 置于水平位置上,并轻轻晃动, 板倒过来放置。 使培养基铺满底部。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4、大肠杆菌的分离:
•分离方法: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目的: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 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 体——菌落 •分离标准: 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 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培养基成分
成分 碳源 主要作用 作能源物质 主要来源 无机碳(CO2 、 NaHCO3) 或有机碳(糖类) N2、NH3、铵、硝酸盐、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氮源 无机盐
水 生长因子
合成含N类化合物 调节渗透压等
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注意:
1、不同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即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 证生长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不同: 动物: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 维生素六类; 植物: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三类; 微生物: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 子五类。 2、微生物需要补充生长因子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 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1、大肠杆菌的外形: —— 杆状菌
细菌形态
A.球菌
B.杆菌
C.弧菌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 —— 异养兼性厌氧菌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营养 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根据细菌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可分 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3、大肠杆菌的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阴性菌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3、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过程: 1、接种环烧灼;
2、接种环在菌种斜面培养基上冷却; 3、挑取少许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 4、37℃摇床(每分钟200转)震荡培养12h
•注意事项:
1、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 灼烧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2、在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 环取菌; 3、接种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 第一次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 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 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 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 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 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 •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 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二、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 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 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
二、实验内容
(二)设备及用品:
(三)材料
1. 50mlLB液体培养基 ——用于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2. 大肠杆菌菌种斜面 ——扩大培养所用菌种 3. 空白斜面 ——用于大肠杆菌的菌种保存
涂布分离法
•含义: 是指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一定的倍数,然后取一定
量稀释液(0.1ml)加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 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1、稀释操作时: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 mL水、移液管均需 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 2、涂布平板时: ①涂布器用70%酒精消毒,取出时,多余酒精在烧杯中 滴尽,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②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 燃其中的酒精。 ③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头不要接触任何 物体。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1、特点: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
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细菌、放线菌、蓝藻 …… 2、包括: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 真菌界 酵母菌、霉菌 ……
3、大肠杆菌的常识:
不同的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基质。
(根据化学成分):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区别:成分是否明确 •用途: 合成培养基:一般用于分类、鉴定(实验室) 天然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自养微生物:无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有机碳源
• 一般都要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等营养物质;但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
细菌喜荤——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配制 霉菌喜素——常用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配制
• 不同培养基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氧气、 渗透压等的要求。
细菌需加入一定量 NaCl来维持渗透压 细菌:中性偏碱 霉菌:中性偏酸 厌氧微生物需 提供无氧条件
一、基础知识
(三)无菌技术: 成功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1、概念: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外来
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具体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 焰旁进行; •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2、倒平板:
•含义: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入培养皿中,置 •过程: •注意事项:
于水平位置上,并轻轻晃动,使培养基铺满底部, 待凝固后即形成平面。
1、灭菌后需待灭菌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才能打开锅盖, 培养基需要冷却到 6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2、要使三角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原因:通过灼烧灭菌,防 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整个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原因:避免杂菌污染。 4、平板冷凝后要倒置原因: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 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1、LB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用途: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配方:
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氮源、碳源
富含小分子 蛋白胨 0.5g 氨基酸、多 酵母提取物 0.25g 肽、核苷酸、 氯化钠 0.5g 维生素等天 水 50mL 然活性成分 的物质 (琼脂 1g)
思考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冷却
蘸取菌液 冷却 冷却 冷却
划线(第一区域) 划线(第二区域) 划线(第三区域) 划线(第四区域)
平板倒置放置培养(37℃ ,12-24h)
单 菌 落
思考:
1、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灼烧接种环,划线 操作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是什么?
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成分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 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 子)。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 素,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微生物,包 括芽孢和孢子。
概念
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巴氏消毒法:常用于牛奶的消毒 (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 常用 煮15min) 方法 化学药剂消毒:如用70%酒精进行 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紫外线消毒:用于空气消毒
生长因子 无机盐(维持渗透压) (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凝固剂)
•操作步骤: 称量——溶化——调PH——分装——加塞
封口、包扎——灭菌(有压力后开始计时)
分装
•液体分装到三角瓶,一般培养液高度不超过瓶高1/4。 •固体分装到试管,培养液应不超过管高1/5 。 ——便于放斜面 增大表面积,主要培养接 种用菌种及菌种的保存。 •分装过程中培养基不能沾上管口或瓶口,在将培养基 分装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三角漏斗。 ——以免引起污染 本实验是将50mlLB液体培养基和 50ml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 固)分别装入2个250ml的三角瓶中。
本实验采用的是划线分离法
划线分离法
•含义: 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将聚集
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原理: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操作方法:交叉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 2、每次划线之前接种环都需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仍 需灼烧接种环。 3、灼烧的接种环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 高杀死菌种。 4、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5、画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将培养基划破。
天然培养基
(根据用途):
全营养培养基: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
用于微生物生长和增殖
选择培养基:添加或减少某种成分,从多种微
生物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
定是否含有所要测定的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种 类 查氏培养基 成 分 NaNO3 0.3g 、 KCl 0.05g 、 K2HPO4 0.1g 、 FeSO4 0.001g 、MgSO4•7H2O 0.05g、蔗糖 3g 、 H2O 100g
麦芽汁培养基
干麦芽粉加四倍水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60~80℃烘 箱中烘干
•操作步骤: 加塞封口、包扎 —— 灭菌 ——烘干
•通常试管用棉塞(2/3在试管 内),三角瓶用封口膜或纱布。 •作用:既通气又阻止杂菌进 入 •不能用脱脂棉(易吸水引起污 染)。 用牛 皮纸 或报 纸包 扎 •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 在121℃(1Kg/cm2压 力)下灭菌15min。 •培养基中若有葡萄糖, 用500g/cm2压力(90 ℃以上)灭菌30min。 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 •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 物(如尿素),只能用 G6玻璃砂漏斗过滤。 细菌不能滤过G6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用于接种工具(接 种环、接种针)或 其他金属用具。
干热灭菌
160-170℃;1-2h 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 的物品(如玻璃器皿)。
高压蒸汽灭菌
121℃(1Kg/cm2压力);15min 最常用。通常用于培养基及各种 器具的灭菌。
培养基及器具的灭菌
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的不同,通过革兰氏染色可 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区别:是否加琼脂
液体培养基: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用途: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 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保藏菌种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 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基质。
2、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要从 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 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 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 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为什么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 • 一是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 离单菌落的目的; •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 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 菌落。
①梯度稀释
•用移液管吸1mL菌液和9mL无 菌水混合,梯度稀释 •移液管要灭菌,操作在火焰旁
②涂布分离
0.1ml
二、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 5、菌种的纯化与保藏:
倒平板过程
1、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桌面及人手用酒 精棉球消毒。
2、在火焰旁,右手无名指和 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 拿三角瓶,并使三角瓶的瓶 口迅速通过火焰; 3、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 的一边(不能全部打开)。 4、将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 培养皿,立刻盖上培养皿盖, 5、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 置于水平位置上,并轻轻晃动, 板倒过来放置。 使培养基铺满底部。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4、大肠杆菌的分离:
•分离方法: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目的: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 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 体——菌落 •分离标准: 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 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两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培养基成分
成分 碳源 主要作用 作能源物质 主要来源 无机碳(CO2 、 NaHCO3) 或有机碳(糖类) N2、NH3、铵、硝酸盐、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氮源 无机盐
水 生长因子
合成含N类化合物 调节渗透压等
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注意:
1、不同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即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 证生长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不同: 动物: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 维生素六类; 植物: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三类; 微生物: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 子五类。 2、微生物需要补充生长因子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 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1、大肠杆菌的外形: —— 杆状菌
细菌形态
A.球菌
B.杆菌
C.弧菌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 —— 异养兼性厌氧菌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营养 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根据细菌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可分 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3、大肠杆菌的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阴性菌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3、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过程: 1、接种环烧灼;
2、接种环在菌种斜面培养基上冷却; 3、挑取少许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 4、37℃摇床(每分钟200转)震荡培养12h
•注意事项:
1、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 灼烧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2、在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 环取菌; 3、接种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 第一次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 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 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 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 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 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 •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 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二、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 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 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
二、实验内容
(二)设备及用品:
(三)材料
1. 50mlLB液体培养基 ——用于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2. 大肠杆菌菌种斜面 ——扩大培养所用菌种 3. 空白斜面 ——用于大肠杆菌的菌种保存
涂布分离法
•含义: 是指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一定的倍数,然后取一定
量稀释液(0.1ml)加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 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1、稀释操作时: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 mL水、移液管均需 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 2、涂布平板时: ①涂布器用70%酒精消毒,取出时,多余酒精在烧杯中 滴尽,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②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 燃其中的酒精。 ③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头不要接触任何 物体。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1、特点: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
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细菌、放线菌、蓝藻 …… 2、包括: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 真菌界 酵母菌、霉菌 ……
3、大肠杆菌的常识:
不同的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体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基质。
(根据化学成分):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区别:成分是否明确 •用途: 合成培养基:一般用于分类、鉴定(实验室) 天然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自养微生物:无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有机碳源
• 一般都要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等营养物质;但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
细菌喜荤——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配制 霉菌喜素——常用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配制
• 不同培养基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氧气、 渗透压等的要求。
细菌需加入一定量 NaCl来维持渗透压 细菌:中性偏碱 霉菌:中性偏酸 厌氧微生物需 提供无氧条件
一、基础知识
(三)无菌技术: 成功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1、概念: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外来
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具体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 焰旁进行; •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2、倒平板:
•含义: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入培养皿中,置 •过程: •注意事项:
于水平位置上,并轻轻晃动,使培养基铺满底部, 待凝固后即形成平面。
1、灭菌后需待灭菌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才能打开锅盖, 培养基需要冷却到 6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2、要使三角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原因:通过灼烧灭菌,防 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整个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原因:避免杂菌污染。 4、平板冷凝后要倒置原因: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 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二、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1、LB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用途: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配方:
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氮源、碳源
富含小分子 蛋白胨 0.5g 氨基酸、多 酵母提取物 0.25g 肽、核苷酸、 氯化钠 0.5g 维生素等天 水 50mL 然活性成分 的物质 (琼脂 1g)
思考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
冷却
蘸取菌液 冷却 冷却 冷却
划线(第一区域) 划线(第二区域) 划线(第三区域) 划线(第四区域)
平板倒置放置培养(37℃ ,12-24h)
单 菌 落
思考:
1、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灼烧接种环,划线 操作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是什么?
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成分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 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 子)。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 素,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微生物,包 括芽孢和孢子。
概念
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巴氏消毒法:常用于牛奶的消毒 (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 常用 煮15min) 方法 化学药剂消毒:如用70%酒精进行 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紫外线消毒:用于空气消毒
生长因子 无机盐(维持渗透压) (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凝固剂)
•操作步骤: 称量——溶化——调PH——分装——加塞
封口、包扎——灭菌(有压力后开始计时)
分装
•液体分装到三角瓶,一般培养液高度不超过瓶高1/4。 •固体分装到试管,培养液应不超过管高1/5 。 ——便于放斜面 增大表面积,主要培养接 种用菌种及菌种的保存。 •分装过程中培养基不能沾上管口或瓶口,在将培养基 分装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三角漏斗。 ——以免引起污染 本实验是将50mlLB液体培养基和 50ml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 固)分别装入2个250ml的三角瓶中。
本实验采用的是划线分离法
划线分离法
•含义: 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将聚集
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原理: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操作方法:交叉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 2、每次划线之前接种环都需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仍 需灼烧接种环。 3、灼烧的接种环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 高杀死菌种。 4、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5、画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将培养基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