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所谓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其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为学生探求知识指明方向,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一、运用对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例如,在讲工程问题的应用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解行程问题的知识,把两类问题中三种量,通过两道题进行对照。例1:王超和李明两人同时分别从相距798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超每分钟走68米,李明每分钟走65米,经过几分钟后两人相遇?例2: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长90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21米,第二队每天开凿29米,经过几天全部开凿完?学生经过对照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路程相当于工作总量,速度相当于工作效率,时间也就相当于工作时间。那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学生很快就会得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就这样不必在讲基本关系式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气力,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这类应用题。
二、通过示范,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学法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始于有意或无
意地模仿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行为。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来于教师的示范。如教师的书写方法、运算方法、解答和检验应用题的方法,以及教师常用的分析推理方法,也是学生进行模仿的对象。教师示范质量的高低,提供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模仿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作出正确的示范来供学生模仿。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推导6×2、6×3的口诀:因为6×2是求2个6的和的简便计算,而2个6的和是12,所以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让学生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推导方法后,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推导方法去推导6×3、6×4的乘法口诀,从而掌握学习表内乘法的方法。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推导7×4、8×4、9×4的乘法口诀,就成为一件既是学习知识又是掌握学习方法的趣事。而学生模仿教师教给的推导方法,求13×3的积这种展开性练习就轻而易举了。
三、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检查,把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重新在算一遍,发现错误及时批改。批改作业时,在错的地方打上“?”让学生自己查改。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出法”时,有许多学生在计算7488÷72结果都等于14。我在这些题目的后面轻轻地打上“?”,然后让他们自己查改,并要求他们整
理、分析作业中的错误之处,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学习方法得到较好的完善。
四、指导看书,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知识的获得除了靠老师的传授,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学获得。以往的数学教学,重在教师传授下,让学生学习结果,而忽略了课本的作用,教科书只是一本习题汇编。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能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转化,为使学生学会读书,我构建了一个如下的自学模式:即在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后,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内容,划出知识点,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目前的学习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准备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例如:“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一题所展示的小数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1.5×0.5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学习提纲:1、要求1.5×0.5,可以变成求哪两个数的积?2、1.5是怎样变成15的?
0.5又是怎样变成5的?3、15×5与原题相比较有了什么变化?要得到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原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这一思考线路阅读课本,既明确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边学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