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202102101339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冬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火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扎逐渐疋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解析:A根拯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圧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2.(2017・安徽蚌埠二模)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解析:B材料没有反映岀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岀更加客观公正,故A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岀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 项错误。

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岀:“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劣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寓朝的政事堂()
扎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C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下“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

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

离玄宗时改劣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

北宋前期沿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

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

4.在淸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一一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II金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解析:B淸朝的满族人具有政治特权,汉人与满人权力不会实现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较多
的汉人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U犀的标志,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扎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析:C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方而,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农民“或纳税完官”,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封闭性是自然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但是自然经济不等于其本身完全是封闭的, 封闭的自然经济在一泄程度上也有开放性的史实存在,比如家庭手工业剩余产品投入市场,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等史实。

6.(2017 •福建福州一模)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四)、洪州府(今属江四)、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

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

这表明两宋时()
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解析:D材料反映了两宋造纸业的发达,既包括北方(陕西),也包括南方(江西、浙江),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错误;“直接纳纸代赋”说明实物税仍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造纸业的发达,甚至出现了“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 “用纸代役”,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8・安徽合肥摸底)下而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10%
扎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A根据题图可知,当地工场工人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8.福建的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漁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的主张是()
扎淸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
解析: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福建人靠海洋获利生存,禁海导致民贫变为盗贼。

基于他的这种认识,可知他的主张是开海禁,从根源上淸除闽人为盗,故答案为B项。

9.(2017 •河北石家庄一模)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
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英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解析:B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徳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徳评判,以达到劝戒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10.(2017・山四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扎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岀现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解析:B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

题干中“以孝治国” “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岀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11.(2017 •山西重点中学联考)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 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扎罢黜百家的结果 B.科举制度的繁荣
C.宋明理学的影响
D.民间书院的兴盛
解析:C汉代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地位不高;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孔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正确。

A项是汉代的因素;B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孔子地位的变化是官方行为,D项错误。

12.(2018 •湖南衡阳期末)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英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英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解析:D材料“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英夫……毋纵箸以F天刑”强调的是遵循儒家的纲常伦理、安分守己、遵规守纪,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关系”,排除A项;郑氏家规注重族人的社会责任,B项错误;材料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责任,并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且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

【新知生成】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而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英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呃起, 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

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

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左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

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一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材料
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

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而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

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

当时的社会排斜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左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

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

为改变困局,尤英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

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一一弗兰克《白银资本》(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传统礼制、社会阶层变化、消费观方而归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等角度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二政府对外政策变化及影响、“重本抑末”政策带来的问题、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等方而归纳措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分析说明。

答案:(1)现象:传统礼制被打破;知识分子、商人阶层崛起;消费观由朴素变为追求享受。

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变革影响。

(12分)
(2)措施: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实行财政税收改革。

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由于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以扩大再投资,致使需求端长期乏力,又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

(13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岀”“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左。

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七出”指的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妒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眼、腿等残疾的严重疾病,丈夫可以根据七条中的理由之一休弃妻子。

三不去包括:一、“有所娶无所归”: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

“三不去” 是作为"七出”规迫的补充规范,但指岀"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
“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囤之内。

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规龙的任意两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合理解释。

(要求:明确指出特点,史论结合)(12分)
解析:"特点”的归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特点”的归纳应考虑"解释”是否易答。

'‘解释”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槪念,需要涉及“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等, 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涉及三个模块的知识,需要拓宽答案的范围。

答案:(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