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CT与临床分析30例
HI 较 高 的发 生 率 : 有 本组 3 O例 HI
4 平均 1 . { 其 中 1~ 7例 ) 5H, 3 5 I, 7 H( ,
7~1 日 (3例 ) 1 4 1 ,5~2 日( 1 5例 ) 2 ,2~
占同 期 本 科 收 治 的 25 例 脑 梗 死 的 0
1% 。以前 认 为 Ⅲ 少 见 , 2 占脑 梗 死 的
脑 梗 死 易 导 致 H : 组 1 在 活 动 I本 7例
的 低 密 度 影 内 , T值 比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约 C
时发 病 , 1 此 7例 在 临床上 均诊 断 为脑栓 塞, 占全组病例 的 7 %。此 1 1 7例 资料 还
显 示 : 心 源 性 脑 栓 塞 中 , 心 病 明 显 高 在 冠
出血 性 脑 梗 死 C T与 临 床 分 析 3 0例
动脉供血 区。C T特点 : 出血 都在 脑梗 死
何 艳 秋 160 3 30吉 林 省 东 丰 县 医 院
d i 1 . 9 9 j sn 1 0 —6 4 . 0 0 o: 0 3 6 / .i . 0 7 s 1 x 2 1
2 7.1 0 8
梗死 区血 流再 灌 区。① 栓 子突 然 阻塞 动 脉, 不但致供 血 区急性 缺血 , 且常 引起 而 血管痉挛 , 缺血 范 围更 加 扩大 , 使 当血管 痉挛减轻或栓 子分解碎裂 , 栓子移向动脉
远 端 或 溶 解 , 塞 的 血 管 再 通 , 缺 血 受 阻 因
例 。②血肿型 6例 , 示低密度影 内有 局限
例 。本 组 3 O例 中 ,0例 有 较 明 显 占 位 , 1 并 有 中线 结 构 移 位 。3 0例 进 行 了 C T跟 踪 随访 , 察 到 出 m 基 本 吸 收 的 时 间 为 观
出血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查 时发 现 , 目前 随 着 C 和 MR T I的 发 展 , 床 诊 断 率 已 大 大 临 提 高 。现 将 我 院 1 9 9 6年 7月一 2 0 0 6年 7月 收 治 的经 C 或 T MRI 实 的 5 证 8例 HI 者 资 料 分 析 如 下 。 患
1 临 床 资 料
[ 键 词 ] 出血 性 脑 梗 死 ; 关 临床 表 现 ; T; C MRI [ 图 分 类 号 】 R 4 . 中 733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0 8 4 (0 7 1 文 0 8— 8 9 2 0 )4—12 —0 95 2 病 灶 的 分 布 为额 叶 8例 , 叶 1 颞 0例 , 顶 7例 , 顶 枕 8例 , 颞 颞 基底节 1 0例 , 脑 6例 , 颞 叶 9例 。非 血 肿 型 4 小 额 9例 , 现 表 为低 密 度 区 点状 , 状 , 块 状 不 规 则 高 密 度 影 或 周 边 点 状 , 带 小 弧 状 高 密 度影 : 肿 型 9例 , 低 密 度 区 高 密 度 团 块 , 于 梗 血 为 位
死 区 中心 或 占据 整 个 梗 死 区 , 度 不 均 , 密 占位 效 应 明 显 。 1 5
出血 性 脑 梗 死 ( e rhgc naci , ) 脑 梗 死 后 梗 hmorai ifr o HI指 tn 死 区 内血 液 再 灌 注 引起 的 继 发 性 出血 , Lel在 17 由 i l d 8 2年 首 次报 道 , 年 来 已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重 视 。HI 往 多 为 病 理 检 近 既
及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 时 给 予 脱 水 剂 及 脑 细 胞 保 护 剂 , 制 血 同 控 压 、 糖 , 护心 、 、 、 血 保 肺 肝 肾功 能 , 切 监 测 电解 质 变 化 。本 组 密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3 结 果
经上 述综 合治疗 后 , 转 3 例 , 亡 4 ( 1 %) 好 2 死 例 1. 。 1 发病 1 例 ,5 2d发病 3 (33 。人 院后应 用 尿激 酶 6 , 4 讨 论 2 1—0 O例 8 _ %) 例 应 用肝素 8 , 例 服用 阿司 匹林 3 例 , 血管 治疗 2 例 。 6 扩 8 目前认为 H 发生 机制 与 以下 几种 因素有 关 : 闭塞 血管再 I ① 1 临床表 现 : 痛 、 . 2 头 呕吐 1 例 , 6 意识 障碍 2 例 , 瘫 3 例 , 0 偏 2 失语 通 : 血 管 被栓 塞 后栓 子 破 裂 , 解或 远 端血 管麻 痹 后扩 张使 栓 脑 溶 1 例, 搐 8 , 8 抽 例 大小 便功 能 障碍 2 例 , 功 能不 全 1 , 8 心 4例 肺水 子随血 流移 向血管 远端 ,此 时远 端 的血 管 由于 已发 生缺血 坏死 , 肿4 。 例 在血 压 的作 用下 破裂 出血 形成 该病 ,使 临床 症状进 一步 加重 ; ② 1 实 验 室检 查 : 部病 例 均 查 空 腹 血糖 , 糖 升 高 2 - 3 全 血 0例 , 围 梗塞 面积及 临床神 经功 能 障碍 的严 重者 更 易发生该 病 ; 血糖 升 范 ③ 7 ~96 m l , . 1. o L 平均 1. m l ;6例 均 行脑 脊 液 检 查 , 力增 高 : 道 , 梗 塞 时血 糖增 高 可 使梗 塞 面 积扩 大 或者进 展 为该 6 m / 1 m oL 3 8 / 压 有报 脑 高 2 例 (I —. P )4 2 2 0 2 k a , 例红 细胞 计数 升高 , 例脑 脊液 为血性 。 病 , 物试验证 明高血 糖可 使梗 塞 面积 扩大 2 倍 , 2 7 2 动 5 出血机 会增加 1 影像学检 查 :6例均经 头颅 C . 4 3 T或 M I 查 , 出血 性脑梗 5 ; 组 3 中 , 尿病史 1 例 , 升 高 2 例 。④ 早期 应 R检 显示 倍 本 6例 有糖 2 血糖 O 塞位 于大脑 皮质 l 例 , 中顶叶 4 , 叶 4 , 叶 4 , 叶 用溶 栓 、 凝药及 扩容 、 管药 不 当等 : 报道 ,h内接受 r P 6 其 例 额 例 颞 例 枕 抗 扩血 有 3 tA — 4 , 顶叶 2 ; 例 颞 例 基底 节 区 l ; O例 小脑 4 ; 脑半 球 大 面积梗 治疗 , 例 大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率、 死亡率均增加。 本组 3 例中, 6 早期 塞6 。 例 根据 影像学 形态 分为血 肿型 8 , 例 非血肿 型 2 例 。 T 8 C 表 应用 尿激 酶 溶栓 治疗 6 , 用 肝 素抗 凝 8 , 用尼 莫地 平等 例 应 例 应 现为在 原梗 塞 区 内出现 C 值 与原 发性 脑 出血 相 似 的高密 度影 ; 扩血 管药物 治疗 2 例 。 T 8 或在原缺 血 的低 密度 区 内出现散 在 点状 、 索状 或斑 片状 混杂 的 条 对 出血 性脑梗 塞 的治 疗 , 目前 多主 张 中性 治疗 , 但我们 认为 , 出血性 脑梗 塞在病 理生 理 上有 其特 殊性 , 故不 能单 纯按脑 出血或 宁夏回族 自治区第三 人 民医院( 5 0 1 7O 1 ) 21年 l 00 0月 2 0日收稿 脑梗 塞进 行 治疗 , 根据 具 体情 况 掌握 治 疗原 则 , 应 应注 意 以下几
出血性脑梗死20例分析
[ 李春萍. 2] 出血性脑梗死 2 6例分析 [ ]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 杂 J.
志 ,0 6 14:0 2—11 . 20 ,1 1 1 03
( 收稿 日期 :0 0— 6—1 ) 21 0 7
21 0 0年 1 月 1
中 国 民康 医 学
Me ia o ra f ieeP o l ̄He l dclJ un lo n s e pe Ch at h
No 2 0 v. 01 V0 . 2 FHM No. 12 21
第2 2卷
上半 月 第 2 1期
别为 6 . %和 6 . % , 67 3 6 显著大于对照组 (4 2 和 5 .% , 5 .% 56 P
部分患者 原有症状 较前 加重 , 中意识 障碍 加重 2例 , 其 头疼 加重 3例 , 偏瘫 加重 l , 0例 抽搐 4例 , 共济失调 1例 。 13 出血发生 时间 .
7例 , 8~1 0天 8例 。
脑内乳酸 增多 , 脑水 肿 明显 , 破坏 血脑屏 障 , 降低脑 血流量 , 使脑 缺血 、 缺氧 , 易继发出血 , 以脑 梗死急性期 不宜用 高糖 所
<0 0 ) .5 。
压而不影 响心 率。没有 一例发生 咳嗽 , 大大低 于 A E , C I 因此
服 用 A E 咳嗽 的患 者 可 服 用 T li r n CI e st 。 m aa
2 2 不 良反应 .
服药 4周 后 , 常规 、 尿 电解质 、 糖 、 血 血脂 、
综上所述 , 本资料表 明 ,em s t T l i r n是 治疗老 年人 、 aa 年轻 人高血压有确切疗效 、 疗效稳定 、 良反应少 、 全耐受性好 不 安 的抗高血压药物 。
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分析
收作 用Ⅲ 。加之我 院 自制 的拔 毒膏可有 效防止切 口处感染 的发生 ,减
少渗 出物 的排除 ,消 除红肿 ,缓解疼痛 ,促进切 口愈合 。本组研究结
果表 明 ,实验 组细菌 控制 清除率 明显高 于对照 组 ( P<O0 ) 。研究 . 5 表明 ,金 银花能有 效抑制金 黄色葡萄球 、大肠 杆菌Ⅲ 。紫草对 金黄色 葡萄球 菌 、大肠 杆菌 、白色念珠球 菌、无乳链 球菌 、福 氏I I 型球菌均 有 不 同程 度的抑制作 用口。通过 使用拔毒膏 可有效控 制清 除切 口处细 1
国眶|强匪猛
秩和检验 。
21 年 5 02 月第 1 卷 第 1 0 5期
3讨 论
・
临床研究 ・ 5 5 7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 前细菌学检 测无 明显 差异性 ( >O0 ),治疗后第 3 . P . 5 天 两组在细菌学检 测有差 异性 ( >O 5 P . )。详情见 表1 0 ,表2 。治疗后第 7 天细菌学检查 比较见表2 。
临床 工作者积极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献
①两 组渗 出量评分 在术后 第3 、第4 天 天无明显差 异 ,但 术后第 5 天、第6 、第 7 天 天出现显著性差异 ,提示实验组 经治疗 后渗 出量 明显
少 于对照组 。②两 组切缘红肿评分再 术后第3 、第4 天 天无明显差异 , 但 在术后第 5 天后出现 明显差异 。 23创 面愈合时间 .
是 抗凝 血 的治疗 决不 可操 之过 急 。
【 键词 】 出血性 脑梗 死 ;治疗 临床 ;分析 关
中图分 类号 :R4 .3 7 33
文献标 识 码 :B
出血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1
( 中 2例 发 生 肺 转 移 ) 生 存 2年 者 1 其 ; O例 ( 中 2 其
例 骨 转移 , 例肺 转 移 ; 例 在术 后 1 月 死 于脑 转 1 l 4个
移。
2 讨
论
2 1 复发 因 素 、 制 、 点 : 部 复发 是 指 手 术 区 域 : 机 特 局 内的 软组织 、 片 、 皮 区域 淋 巴结 的复 发 。乳 癌术 后 局 部 复 发率 在 2 %左 右 , 0 常是 全 身 复 发 ( 处 转 移 ) 远 的 前 驱 症 状 。局 部 复 发 的 因素 很 多 , 病 期 、 瘤 大 与 肿 小 、 巴结 有无 转 移 及 转移 的数 目、 淋 手术 方式 及 操作 技 术有 关 。有 报道 认 为 局 部复 发 的机 制 可 能为 : 1 () 局部 病 灶侵 犯皮 下 淋 巴管 , 术 未 能 切 除 干 净或 皮 手 片 过厚 , 起肿 瘤 残 留 ;2 游 离 皮 片时 , 皮 下 脂肪 引 () 将 内淋 巴管切 断 , 癌 细 胞 种 植 于 创 面 ; 3 区域 淋 巴 使 () 结清 除后 , 巴液 瘀 滞 使 淋 巴管 内残 留 的癌 细胞 逆 淋 行播 散 ;4 癌 细 胞 全 身性 播 散植 于创 面组 织 。 () 局部 复 发病 灶 常 分 为两 种 类 型 : 1局 部 孤立 的 () 大结 节 , 单 发 或 多 发 性 肿 块 , 径 一般 大 于 1m, 呈 直 c 可能是 局 部肿 瘤 残 留 或 癌 细 胞 种 植 于创 面 所 致 , 常 见 于胸 壁肋 间及 淋 巴结 的 复 发 ; 2 成 片 的 小 结 节 , () 呈多 发性 粟 粒 样 结 节 , 径 0 5 c 直 . ~lm之 间 , 能 是 可 癌细 胞 已存在 于 皮 下 浅 表 淋 巴管 内 , 中皮 片 游 离 术 过厚 所 致 , 见 于胸 壁 皮 片 复 发 。本 组 9例 胸 壁 复 常 发 中 , 6例 呈 小结 节 状 , 余 3例 和 1 有 其 6例 腋 淋 巴 结复 发 者均 为大 结 节 状 , 数 例 腋 部 较 大 肿 块 切 除 在
出血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案 的 探 讨 [] J.心 脑 血 管 病 防 治 ,0 6 6 4 :2 . 2 0 , ( )2 0
( 稿 2 0—11 ) 收 0 9 1 - 8
出血 性 脑 梗 死 2 临 床 分 析 6例
何 素 霞
河 南扶 沟卫 生 职 业 中专 学 校 扶沟 4 10 630
【 键 词 】 出血 性 脑 梗 死 ; 床 分 析 ; 颅 C 预 后 关 临 头 T; 【 中图 分 类 号 1 R 4 . 3 7 3 3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7 — l 0 2 1 ) 50 4 2 文 6 3 5 1 ( 0 0 0 0 50 例 , 叶 + 基 底 节 区 1例 。 ( ) 灶 形 态 : 6例 HI 者 C 颞 2病 2 患 T 均显示低密度 区内有 散在 的斑点 、 状或 团块状 高密 度影 , 片 其 中血 肿 型 1 2例 ( 梗 死 区 中 继 发 的 高 密 度 影 呈 团 块 状 ) 即 , 非血肿型 1 4例 ( 梗 死 区 中 继 发 的 高 密 度 影 呈 点 状 片 状 或 即 条 状 分 布 无 明显 占位 效 应 ) 。 14 治疗及转归 .
作 用 较 弱 , 能 直 接 灭 活 血 小 板 , 以 , 血 风 险显 著 降 低 。 不 所 出 而 依 达 拉 奉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 自由 基 清 除 剂 , 床 研 究 已 临 证实 了在 脑 梗 死 治 疗 【 的 良好 疗 效 , 制 为 1 1 机 , 除缺 血 再 清
[ ] 邢 海 波 , 刚 .依 达 拉 奉 多 器 官 保 护 作 用 及 其 机 制 的 研 究 新 进 4 李 展 [] 中 日友 好 医 院 学 报 ,0 6 2 ( ) 3 53 7 J. 2 0 ,o 5 :0 0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面积梗死灶 , 其中左侧 额顶叶梗死 5例 , 左侧颞顶叶梗死 4 , 例 左侧颞 顶叶及基底 节梗 死 4例 ; 侧额颞 叶梗死 1例 , 右 右侧颞 叶及基底 节梗死 4例 , 左侧 半球梗死 3例 , 全部 病例均 有侧脑
室受压 。
点。方法 对我 院 2 例 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的 临床 资料进行 回 1
为 2 %; O 死亡 2例 , 病死 率为 57 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 . %.
1 8例, 凝血时间均延长 , 出、 血小板计数正常 , 肝功能异常 6例 , 全部头颅 C T检查 , 均显示不同程度 和部位 出血 。 1 治疗方 法 - 4 入 院后 均予 吸氧 ;静滴 维生 素 K 每次 1 1 mg每 E 1 , 3 ~ d 输新鲜 血 1 2 , 0 , l 次 共 d5 ;  ̄ 次 每次 5 1 u ng — 0r i ; 并辅 以甘露 醇、 速尿 降颅 内高压 , 巴比妥止痉 , 素 , 苯 激 营养脑 细胞 等治疗 ,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均遗留神 经功能缺 失。结论 大面积 脑梗 死应及早诊 断 ,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 可有效 降低病死率 , 高生活质量。 提
1 方法 . 4
2 例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入 院后立即给予 吸入 1
【 关键词 】脑梗 死 大面积 临床 特点 综合 治疗
大面积脑 梗死是指 因颈总动脉 、 内动脉或大脑 中动脉 主 颈 干闭塞而引起 的大脑半球大 面积 的梗死 。 其是脑梗死 中较重 的 类型 , 起病急 、 病情重 , 除常见 的临床表 现外 , 出现 因急性颅 还 内压增高所 致的头痛 、 吐、 呕 意识 障碍 , 严重者 因脑疝而死 亡 。 我 院 20 0 8年 9月一2 1 年 4月收 治 2 O1 1例大 面积 脑 梗 死患
出血性脑梗死51例临床分析
应。 根据是否形成血肿 , 进一步将①和②归为非血肿型 , 和 ③
( 为血 肿 型 。 归
13 治 疗 -
全部 病 例予 分 型分 期 个体 化 治 疗 。在 颅脑 C T或 MR证 实 HI , 即停 止 溶栓 、 纤治 疗 ; 后 立 降 非血 肿 型 Ⅲ 仍 按 脑 梗死
积脑梗死 组发生率高 。按梗死 部位分组 。 病灶位 于皮质 2 8 , 3例
go pa dtedf rnew ss t t a ys nf a t( < . 1 . h jryf eh mao —y eHi aetee r — n ru ,n iee c a t i i l i icn P 0 0 ) T ema i fh e tma tp s r al o - h f a sc l g i o t ’t h y
患者 8 5 0 例。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 符合全 同第 四届脑 ① 血管 疾 病 学 术会 议 的诊 断标 『 ② 全部 经 头颅 C 停; T或 MR证
实 ; 无血 液 系 统疾 病 。其 中 出血 性 脑梗 死 5 例 , 2 ③ 1 男 7例 , 女2 4例 , 龄最 小 3 年 9岁 , 大 8 最 5岁 , 均 年龄 5 . 。 平 76岁 伴有
经 2 5次 头颅 C ~ T或 MR证 实 ,发 现 8 5例 患者 中继 发 0 的 HI 5 例 。根 据颅 脑影 像学 表现 , H1 有 1 将 分为 4种类 型I: I
脑 梗 死 病 人 8 5例 合 并 血 性 脑 梗 死 5 0 1例 . 占同 期 脑
① 出血性 梗 死 一I : 状 血 ; m血性 梗 死 一 型 点 ② Ⅱ型 : 合 的 融 斑 片 状 影; 脑 实质 血 肿一I : 死 区域 出 现 的颅 内血 肿 在 ③ 型 梗 梗死 区 3%以内 , 0 有轻度 占位效应; 脑实质血肿一Ⅱ型 : ④ 梗
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关 于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的 临 床 分 析
郭 文 灵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4—8 5 (0 0 0 —0 5 —0 602 1}1 05 2
出血 性 脑 梗 死 (e oral if ci ) 指 脑 梗 死 患 者 h m rhg a t n HI是 cn r o
本组 患者入 院前 头颅 C T检查 有 3例表 现为片状 低密度灶 ,
3例无相应脑梗死灶 。发病 4 8小时至 1 周复查头颅C 周 T发 现出血灶 1 。大 面积梗 例 死 3例 (0 , 小面积梗死 3例( 0 。出血灶 为 : 1 非血 5 %) 中、 5 %) ()
表 2 两 组 术 式 患者 术 中 、 后 情 况 比较 术
3 讨 论
输尿管损伤 ;3 充 分暴 露子 宫动脉 主干 , () 采用 先钳 夹、 结扎 、 再 后切断 、 再上 推的处理 方法 , 以减少术 中出血 , 为缩小子宫 体积 、
肌核剜 除 、 子宫 分碎 做准 备。 T H 由于术 中视野 相对 较 小 , V 暴 露相对 困难 , 因此要 求手 术者必 须熟悉 盆腔 和局部 解剖 位置 以 及有一定 的阴道手术基础 ; 对于不能排除子宫恶性肿 瘤 、 盆腔 粘 连严重 、 子宫体积过大及 附件有较大肿物者 , 宜选择 T H。其次 A 阴式手术 患者采取 截石 位 , 于中老年 、 对 肥胖 及高 血压患者 , 术 前 一定 要监测血粘度及 心脑 血管疾 患等合并 症 , 术后 采用 按摩 下肢等预防措施 , 防止静脉血栓 形成 。笔者认为 , 良阴式全子 改 宫切除术扩大 了手术 的适应 证 , 充分体 现了微 创手术 的优点 , 在 无腔镜技术条件 的广大 基层 医院 , 无疑 为 良性 子宫病 变患者 找 到 了一条微 创 、 简便 、 行之有 效 的手术 治疗方 法 , 得临床推 广 值
45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 关键词 】 出血性脑梗 死 ; 临床 治疗; 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 ( I指 的是在缺 血性脑卒 中的梗死 区发生 的 H) 继发性 出血现象 , 其病 理表现 为再通 血管供 血区点 片状 出血灶 ,
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形式和 自然转归过程之一 。近年 以来 , 随 12 方 法 . 随机抽取 20 0 6年 1 0月 ~2 0 0 9年 1 0月在笔 者所 在
2 1 , ( 3 :9— 0 0072 )2 3 .
[ ] 燕飞 , 3姜 匡素 清. 达拉 奉辅 助治疗 急性脑 出血 3 疗效观 依 4例
察. 山东医药,0 0 5 ( )5 . 2 1 ,0 3 :9
[] 9 吴裕珍 .2 16例脑 出血 患者并发症 的预 防及护理研 究. 中国 医 学创新 ,00 7 5 :4 2 1 , ( ) 14—15 4. [0 宫春风 , 丽娜. 1] 徐 急性脑 出血 患者急救护 理 需注意的几 个 问
肿型 8例 , 表现为梗死灶 内新 出现 团块状 高密度 影 , 中 4例有 其
明显 的占位效应 , 侧脑室受压 , 中线移位 ; 非血肿 型 3 7例 , 表现 为 梗死灶 内新 出现片状 、 条索状 、 点状高密度影 。
间里 , 在笔者所在 医院就诊 的患有 出血性 脑梗 死的 4 5例 患者 , 将 其随机分为两组 , 分别采用 口服抵 克立得 和 口服氯 吡格 雷的方法 对其进行治疗 , 两组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果和表现及用药后 的不 对 良反应情况进行 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 随机抽 取 20 0 6年 1 0月 一20 0 9年 l 0月这 3年 时间里在笔者所在 医院就诊 的患有 出血 性脑梗 死 的 4 5例患 者 ,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 中男 2 其 6例 , 1 女 9例 ; 年龄 5 9 8~ 1岁 , 均 平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恢复血流灌注,导致梗死区继发性出血,脑梗死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散落或局限性高密度影出现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域。
这种现象称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1951年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Fisher和Adams首先,由于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提出了血性脑梗死的名称。
CT、MRI随着影像学的普及,出血性脑梗死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临床关注。
男性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女为1.3∶1~1.7∶1。
脑梗死患者约占全部脑卒中。
70%。
脑梗死的症状包括意识障碍、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语症、头痛、头晕、呕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始症状通常会加重。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如下:1、心源性脑栓塞:心律突变时,各种心脏病栓塞脱落,导致脑梗死,血管栓塞易再通,血管壁脆弱易破。
血液再次涌入时,栓塞区出血。
2.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容易出血。
病理研究发现,栓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4%~71%,非栓塞性脑血管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2%~21%。
因此,栓塞性脑梗死应特别警惕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一、一般表现发病年龄多见于老年患者。
首先,有脑梗死。
脑梗死多发生在安静状态。
脑梗死的症状可能包括意识障碍、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语症、头痛、头晕、呕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刘正松观察了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现从脑梗死到出血性脑梗死的发时间为2~7天5例,8~14天12例,15天以上4例。
一般出血性脑梗死原有症状加重,其中6例意识障碍加重,12例偏瘫、偏盲、眩晕、呕吐或共济失调加重,3例头痛加重,3例局限性抽搐。
二、根据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分为两种类型1、早发型:也就是说,脑梗死后3天内发生的出血性脑梗死。
据文献报道,脑梗死后早期出血性脑梗死通常与栓子迁移有关。
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死 1 5例 ( 5 0 %) , 人 面 积脑 梗 步 E 8例
( 2 6 . 7 %) , 抗 凝 溶 栓 治 疗 7例 ( 2 3 . 3 %) , 与 文 献 报 道 相符 … 。 出 性 脑 梗 死 的发 病 机 制 : H I 确 切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尚 不清 楚 , 多 数 学 者认 为 是 梗 死 后 管 损 伤 和 液 再 灌 注 。 可 能 与
梗 死 容 易 现 Ⅲ 的 原 , 有 研 究 表 明 … 通 常 是 栓 塞 性 卒 中的 自然 发 展 , 与抗 凝 治 疗 无 关 。抗 凝 治 疗 并 不 增 加 心 源 性 H 1 的 发 生率 , 但却 加重 …血的程度 。H l 发 生 后应用抗凝剂也不改变临床结果 , 但 火 灶 梗 死 的高 m压 患 者 不 t 张 应 用 抗 凝 剂 治 疔 。Ⅲ 与 溶 栓 时 间 窗 著 相 关 , l 『 I 『 取
力衰竭 等 ; ②大面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
梗死; ③溶柃或 溶栓后抗 凝治疗 ; ④ 高 m
压; ⑤ 高 糖 。 本组 出 现 H l , 心 源 性 脑 柃
本绀患 者 3 0例 , 男 1 8例 , 女 1 2例 ; 年龄 3 3~7 6岁 , 平均 6 3岁 ; 病 程 1~1 5 火, 平 均 8人 。既 任 有 心 脏病 史 2 1 例, 包
本绀病例需 临床治 疗 1 5例 , 著 好
转 8例 , 进 步 4例 , 无 效 2例 , 死r _1 例。
讨 论
… 的检 …率 明 显增 加 , 使H T 临 床 诊 断 成 为 可 能 。2 0 0 5年 以米 收 治 H I患 者 3 0 例, 经治疗火 多好转 , 现 将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分析如下。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附20例报告)
有完整临床资料 的 2 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作一总
结 ,以进 一 步 提 高 对 该 病 的 临 床 及 C T表 现 的认 识 。同时对 该病 的发病 机制 进行讨 论 。
材 料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 8例 。平均 年龄 5 . 男 2例 女 8岁 (5~ 8 ) 3 7 岁 有风湿性心 脏病 8 , 例 细菌性心 内膜炎 3
维普资讯
时间窗的有关问题是 目前学者探讨的热点。据国内 外文献报道 “ , ’ 该病的发生率约 3 9 本组为 — %, 63 f0 2 7 , . % 2 / l) 与文献报道一致。一般认为, 出血 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心源性脑栓塞.其中以风湿性 心脏病和细菌性心内膜炎多见。 本组 2 例 中有心脏 O 病 史 者 I (0 J 与有关 文献 报道相 近 ” 近年 6例 8 % , 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可能与影像学检查 的分辨率提高有关 , 一些学者提出可能与早期溶栓 治疗 有 关… , 待于 进一步研 究 。 有 脑梗 死 后继 发 出血时 病 人 的临 床症状 会 加 重 , 表现 为剧烈 头痛 、呕吐 、偏瘫 加 重甚至 意识 障碍加 深。本组有 6 例患者在人院时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 血 区大 片脑梗 死 ,经脱水 改 善微 循环及抗 凝 治疗 后 临床症状突然加重, 复查 c 发现继发 出血 , 5 T 有 例 为脑 深部血肿 型 , 例 为不规 则 出血 型 , 1 时间 大多 在 7 1 左右 。 0d 故对大片脑梗死的病人 , 尤其是心源 性 脑 梗死 的治疗 应 格 外谨 慎 。 当病 情况 突然 恶 化 . 考 虑有出生脑梗 死时应及时复查 c ,及早作 出诊 T
的毛细 血管床 ,梗 死 区 内血流重新 灌 注 ,受损 的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和(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抗凝治疗及血压、血糖过高可能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
本组经治疗后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9例,恶化2例,死亡1例。
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复查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及时诊断以调整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标签: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治疗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血流再通而继发脑实质出血。
随着CT、MR广泛应用于临床,发现本病并不罕见,及早发现和治疗HI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现将2008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21例H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1~85歲,平均65岁。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2例,糖尿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1例,冠心病并发房颤5例。
病初rt-PA溶栓治疗1例,降纤治疗2例,低分子肝素治疗4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5例。
1.2临床表现表现意识障碍11例(嗜睡3例,昏睡5例,昏迷3例);偏瘫9例,偏身感觉障碍4例,失语7例,头痛5例,眩晕3例,同向凝视6例。
入院后15例病情逐渐加重,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8例,偏瘫加重7例;头痛呕吐4例。
HI发生时间最短17 h,最长20 d。
1.3影像学资料经多次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梗死后出血,病灶形态:CT表现为原缺血梗死的低密度区内斑点状、斑片状或条索状的,CT值较高血压性脑出血低的高密度影,边界不清;或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的片状、团块状高密度影。
MRI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中夹杂短T1,长T2信号。
病灶分布:18例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
其中基底节区4例,额颞顶叶4例,颞顶叶2例,额颞叶2例,颞叶1例,小脑半球2例,脑干1例。
1.4治疗本组除1例转脑外科手术治疗,余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立即停用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药物。
(2)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常用20%甘露醇针250 ml,每4~8 h静脉输注,或联合使用10%甘油果糖、速尿等,重者可选用白蛋白针、血浆等药物。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肾功能及电解质,适当补钾,监测出入量。
(3)应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脑细胞保护药物。
(4)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2结果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9例,恶化2例,死亡1例。
3讨论
HI的出血转变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可能与闭塞血管再通以及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梗死区栓子远端血管扩张或栓子崩解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血管远端,此时远端血管已缺血坏死,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后造成血管破裂出血;经软脑膜建立的侧支循环,因新生血管结构不完整或由于梗死区周围水肿减轻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其通透性高而发生渗血,引起梗死区周边斑点、片状出血。
HI常见原因有:(1)心源性脑栓塞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引起大动脉闭塞,形成大面积脑梗死,易再通,同时因梗死、水肿范围大,侧支循环丰富,导致HI高发。
脑梗死后4 h内CT即显影,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大[2]。
(2)有研究表明,溶栓、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脑梗死早期应用降纤治疗是HI的易发因素[3,4]。
(3)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脑梗死时血糖高可使梗死灶面积扩大,脑水肿加重,导致梗死区出血增多;血压过高亦会加重出血。
HI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故而早诊断、早治疗是HI治疗的关键。
对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4 h内CT显示梗死灶的患者及治疗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或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复查CT或MRI扫描。
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其幅度波动过大。
审慎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等药物,严格把握溶栓时机,监测凝血指标。
一旦确诊HI,应立即停用一切可能诱发出血的药物,根据病情及出血类型,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对于血肿型(中心型),占位效应明显及病情加重,出血颅高压征象的患者,停用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扩容等药物,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对于非血肿型(边缘型),出血量少及病情无变化患者,停用上述相关药物,可不用脱水治疗,并可适当应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密切CT监测。
参考文献
[1]孟家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张新江,赵会文.出血性梗塞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6(4):340-342.
[3]曲友直,高国良.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疾病杂志,2000,7(4):231-234.
[4]吉中国,杨东莺,范濮.等.出血性脑梗死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降纤治
疗的关系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0,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