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例如我们课程小组

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当然,在有关课程中,如果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中学教师不能把握其准确性的话,及时请教大学教师及专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环境教育是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开设校本课程的良好切入点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十分关注环境教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发现可以以当地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生物、地理、语文、政治经济等多学科教师参与,共同开设一门课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国家新课程应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但大多数地区都未开设地方性课程或者流于形式,高质量的开设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教育课程,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就我们所在的地区——甘肃而言,最重大的环境问题有两个:一是民勤的荒漠化,二是甘南湿地的生态变迁。我们就针对这两个问题开设了校本课程。

针对甘肃,特别是民勤的荒漠,我们课程小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

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科学论证,从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就现在关于荒漠的治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提出我们的思考、意见和建议。已经开发出了《甘肃荒漠化及其治理》兰化一中校本课程,正在实施,效果颇佳。

甘南湿地被称为黄河之肾,是因为此处有诸多河流汇成一条大河——黄河,甘南湿地又被称为黄河的成河段。据测算,黄河流入甘南湿地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甘南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但由于过度放牧、鼠害等原因,甘南湿地对黄河水的补给能力逐渐下降,湿地的一些地方已成荒漠,这种变化还在加剧。我们课题组成员亲临实地进行详实的考察、收集历史记录、走访牧民专家和政府部门。和学生一起分析生态变迁的原因,了解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政府出台的政策、牧民的经济收入等,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奠定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作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课程进行当中提出的“命题”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命题”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小论文、实物模型、电子报、网页或演示文稿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互相交流。同时,学生的这些学习成果又可以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做到教学相长。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及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之中,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都会找到适合各自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刘报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n].甘肃日报.2005.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系列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