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综述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1.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污水问题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突出特点是繁殖密度高。

同时,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合理有效地控制繁殖环境温度。

将高蛋白饲料放入繁殖对象后,繁殖对象的排泄物会沉积在水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溶解在水体中,导致繁殖水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影响繁殖体的健康。

繁殖对象的正常生长。

大多数鱼适合在溶解氧值为3 mg / L至5 mg / L的水环境中生长。

如果水体中的溶解氧值低于3 mg / L,鱼将停止进食。

当水中的溶解氧值低于2mg / L时,鱼就会漂浮。

当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至0.8mg / L时,鱼将开始死亡。

当前,在水产养殖中,农民经常利用换水来解决水污染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也破坏了水的生态环境。

2.集约化养殖废水处理技术2.1物理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水污染的物理处理技术是指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和少量油的处理方法。

同时,它可以科学地调节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被农民广泛使用。

在集约化养殖中,主要涉及的是清理未食用的诱饵,因此重力分离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重力分离法分为漂浮法和沉降法。

利用水体中漂浮物与废水的密度差,借助重力原理,收集污水中的沉积物和漂浮物,从而实现了繁殖水体的净化。

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浮选设备和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增稠池,油脂捕集器,气浮池等。

考虑到集约化养殖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很大,应考虑设置调节池。

调节箱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质和水量以及污水的预处理。

此外,当水质中的PH值发生很大变化时,它可以平衡水质。

该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繁殖设施中微生物的存活率。

环境为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2.2化学处理概念水产养殖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针对无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的污染问题,例如无法物理去除的水体中的替代和溶解物质。

因此,有必要使用化学混凝法使水中的胶体物质凝结并沉降,然后通过物理处理技术将其去除。

化学凝结主要是将化学试剂引入水体中,以促进水体中胶体物质的失稳形成絮凝物。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摘要:在现代化产业发展期间,水产养殖业是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接近5400万t。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改善养殖环境作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如科学设置网箱、网围,开展养殖尾水、废弃物处理等多项措施。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引言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量超过自然捕捞量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方式和技术不断改进,但养殖废水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传统养殖模式中广泛采用的“大引大排”模式还造成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寻找高效且经济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对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水产养殖废水危害1.1对环境的危害只有水生物间、生物和环境间互相作用才可确保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主要是因为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会对水体内生物生存发展产生影响。

为确保水生物更好地生存,一定要为其提供高质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而养殖水域水体主要来源就是江河湖泊,所以要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整体水平,以保证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均会污染水体,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行业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1.2对水产品的危害水产养殖污染最突出的危害就是降低水产品质量与产量。

若养殖期间仅强调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所选养殖饲料劣质或是投放量过多或者选择消毒剂等化学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生生物健康与质量。

若投放饲料过多而未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在水环境中分解而污染水体。

养殖过程中所选用的消毒剂可能含有较高毒性成分,即便短时间内未影响养殖生产与管理,但所含重金属元素会在水生生物的体内长期累积而难以被水生生物及时降解,仍会在人类食用后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引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废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废水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浮游生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通过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将其分离出来。

•简单过滤:使用滤网或滤料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拦截下来。

•空气浮选:通过注入微小气泡,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浮到水面,然后用刮泡器将其清除。

2. 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只能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浮游生物,对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无法有效去除。

因此,生物处理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生物处理的核心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曝气池:通过通入氧气,增加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主要由各种细菌和真菌组成)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藻类处理:利用光合作用的藻类生长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3. 高级处理在经过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之后,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已经得到去除。

但是,仍然有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残留在废水中。

为了更彻底地去除这些残留物,可以进行高级处理。

常用的高级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到活性炭上。

•膜分离:使用微孔膜或逆渗透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分离出来。

•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和紫外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挑战与展望水产养殖废水处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大量处理废水的需求: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废水处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水产养殖处理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水产养殖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和生物工程在水产养殖处理中的应用。

并展望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排放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引言近20年来,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在国内外迅速发展。

世界水产量在1996年达到112亿t,其中25%为人工养殖。

在此条件下,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所含的氮、磷大约只有9.1%和17.4%被鱼同化,其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沉积物等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浅水湖泊的退化,造成局部海域发生赤潮;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各类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残留物也污染了水域环境,使一些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干扰了野生种群的繁衍和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2 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2.1 机械过滤过滤装置是从传统的砂滤池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阻隔吸附作用。

在处理水产养殖水体中,用砂滤池能很好地去除SS,但是去除N和P效果不佳;改用斜发沸石去可以吸附一定量的氨。

Palacios等[8]在砂滤床种植植物,控制渗透率和干湿循环时间,在水力负荷为3.5cm/d,去除93%总磷;在处理鲑鱼养殖废水中,其水力负荷分别为1.35、25、80~240和2000~2700cm/d,SS 去除效果差异性不大。

对于机械过滤装置,美国开发的一种筒状的,筒体四周附有,筒体置于水中工作时,部分浸没在水中,废水从开口端流入筒内,污物被留在网上,过滤过的水又回流到池中,而污物被喷头冲到漏斗内而排出。

瑞典一种高度为3140~4725mm,直径900~1910mm 的在工作时,污水由装置的下部经过中心管和吸附污物的砂混合在一起,由升液器上升到装置上部,在此分离,污物清除后,经管道流入,沙子靠锥形分解器的作用均匀降下,上升的水和下降的沙相遇,这样,水被净化后从另一根管道放回到鱼池。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综述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综述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综述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具有潜力的行业,因为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然而,水产品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差劣可能会导致养殖效率低下,甚至无法维持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健康,从而对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技术是保持良好水质环境的关键,下面将对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技术进行综述。

一、生态式水质净化技术生态式水质净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型水质处理技术的代表,它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建立一种生态环境,促进水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自然生态活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态式水质净化技术包括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水生植被净化技术和曝气生态净化技术。

1.湿地处理技术湿地处理技术以自然湿地生态为基础,通过构造人工湿地,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的建筑,通过引入微生物根系、人工介质等,推动湿地中多种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多重物理化学反应。

湿地处理技术对于污水中的透明度、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磷等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2.人工水生植被净化技术人工水生植被净化技术是利用人工设施来模拟自然湖泊和河流的生态系统,通过引入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具有吸附和降解因子的能力,在水中形成有利的微生物环境,可以降解化学物质和吸附重金属,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3.曝气生态净化技术曝气生态净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空气中的氧气,对水体进行一定的曝气处理,并引进微生物群,使其与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物理化学法水质处理技术物理化学法是传统的水质处理技术,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从污水、废水等水体中除去悬浮物、溶解物和其他有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物理化学法水质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微滤分离等。

1.沉淀法沉淀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或机械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水底,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水处理中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膜过滤技术
利用膜过滤技术去除盐分和其他杂质 ,具有高效、低能耗的优点。
高级氧化技术
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芬顿反应 等,对有机物进行深度氧化处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废 水处理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处 理效率和稳定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清洗和消毒废水
养殖设施清洗和养殖区消毒产生的废水。
雨水排放
养殖区的雨水排放。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01
02
03
04
有机物
包括残饵、粪便、死亡生物等 有机物,是废水中的主要污染
物之一。
氨氮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对水 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引发藻类过度繁殖。
重金属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 可能含有重金属,如铜、锌等
病原体和寄生虫问题
养殖废水可能携带病原体和寄生虫,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高有机物含量
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需要有效的生 物处理方法。
营养盐失衡
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较高,可 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技术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型生物处理技术
利用高效、耐盐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处 理,提高有机物降解效率和耐盐性。
理效果。
物理-生物处理
先进行物理处理,再进 行生物处理,以提高处
理效果。
化学-生物处理
先进行化学处理,再进 行生物处理,以提高处
理效果。
综合处理
将上述几种处理方法综 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
处理效果。
04
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环境保护效益评估

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环境保护效益评估

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环境保护效益评估养虾业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之一,但其发展也面临着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虾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将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开发和应用高效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评估其环境保护效益显得非常重要。

一、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1. 传统处理技术传统的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和过滤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菌群降解有机废物的方法,但其处理效果难以稳定,处理能力相对较低,且需要不断添加药剂。

厌氧消化法则是利用厌氧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但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和条件才能进行。

过滤法主要通过人工建造湿地或人工湿地过滤,但排放出的水质与环境水体差异较大。

2. 新兴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其中,常见的包括湿法废气回收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湿法废气回收技术通过将污水中的废气利用,将废气经过洗涤、吸附和催化氧化等处理后,回收其中有价值的气体。

微生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降解,可以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技术则是通过构筑湿地,利用湿地中的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等进行污染物的去除。

二、环境保护效益评估1. 水质改善有效的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通过处理,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到有效去除,使得养虾厂周围水域的水质得到改善,维护了水生态平衡,保护了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民生福利提升养虾厂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保护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废水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进一步提纯,作为灌溉水或城市供水,为农业和城市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满意度。

3. 节约资源一些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如湿法废气回收技术,可以将废气中有用的成分回收利用,如沼气、二氧化碳等。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寻找有效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藻类处理和植物处理。

一、物理处理1.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从而净化水质。

1.2 过滤法:利用滤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1.3 曝气法:通过将废水暴露在空气中,利用氧气的氧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二、化学处理2.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2.2 中和法:通过加入中和剂,将废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生物处理3.1 好氧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3.2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产生沼气等有用物质。

3.3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四、藻类处理4.1 浮游藻类:利用浮游藻类对废水中的营养盐进行吸收,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4.2 绿藻:绿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4.3 蓝藻:蓝藻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氨氮等有机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五、植物处理5.1 浮萍:浮萍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离子,减少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5.2 芦苇:芦苇的根系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3 水葱:水葱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减少废水对水体的富营养化。

结论: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藻类处理和植物处理是常用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2No.3June 2023文章编号:1674-2419(2023)03-0211-03作者简介:莫俊超(1975-),男,汉族,广西桂平人㊂桂平市白沙渔场助理工程师㊂研究方向:水产养殖㊂电子信箱:mojun-chao11@㊂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莫俊超(广西桂平市白沙渔场,广西桂平537221)摘㊀㊀要:水产养殖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其规模庞大,在国家食品供应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㊂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以池塘高密度养殖模式为主,虽可在特定时间内保证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但也对养殖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㊂所以,有必要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进行优化,以促进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使用㊂基于此,文章将水产养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在水产养殖中所采用的废水处理和废水循环利用方法,以更好地为水产养殖业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㊂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循环利用中图分类号:X714文献标志码:A㊀㊀伴随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放养型养殖模式实现了密集型与集约型的转变,使水产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但对于水体环境却造成了较大破坏㊂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需将更多饲料投喂,由于残饵长期累积致使水体在特定时间内恶化腐败,对于水产品生长质量的影响较大,最终影响养殖产业经济效益㊂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全面提升废水处理效果㊂1水产养殖废水污染危害分析1.1对水产品的危害水产养殖污染最突出的危害就是降低水产品质量与产量㊂若养殖期间仅强调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所选养殖饲料劣质或是投放量过多或者选择消毒剂等化学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生生物健康与质量㊂若投放饲料过多而未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在水环境中分解而污染水体[1]㊂养殖过程中所选用的消毒剂可能含有较高毒性成分,即便短时间内未影响养殖生产与管理,但所含重金属元素会在水生生物的体内长期累积而难以被水生生物及时降解,仍会在人类食用后威胁人们身体健康㊂1.2对环境的危害只有水生物间㊁生物和环境间互相作用才可确保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主要是因为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会对水体内生物生存发展产生影响㊂为确保水生物更好地生存,一定要为其提供高质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㊂而养殖水域水体主要来源就是江河湖泊,所以要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整体水平,以保证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2]㊂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均会污染水体,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行业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㊂2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重要性㊀㊀近年来,基于水产养殖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高密度集约化池塘的规模逐渐扩大,而在养殖中会将不同类型的饵料㊁抗生素以及化学药品等投放至池塘内,直接影响了吸收与利用率,大部分和水产动物排泄物共同积淀后会形成污染物㊂加之大量排放养殖废水,使得生态环境被污染程度加重,蓝藻水华发生率明显增加,更容易引发病害㊂通过对㊃11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学术专论Academic monograph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养殖废水的综合性处理,在全面优化养殖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亦可规避水体内养殖废弃物的累积,可更有效地净化处理养殖水质,通过科学处理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3]㊂此外,该技术与国内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有效契合,不仅节能㊁简便且具有良好经济性特征,节水效果显著,利于水产养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㊂养殖废水的问题会对池塘养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使水生生物栖息地被破坏,也会给野生生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带来不利影响,降低生物的多样性㊂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受其他行业所致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领域开始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㊂但养殖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同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养殖环境趋于恶化,直接制约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㊂为此,有必要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技术,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㊂3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的具体应用㊀㊀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效,且国内很多地区的水产养殖场实现了水中养鱼㊁塘边种菜㊁坡地植草种果木,有效融合渔牧和渔禽发展,在综合经营的基础上促进了养鱼生产㊂当下,水产养殖过程中融入了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技术,一定程度改善了当下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的现状㊂3.1物理化学处理技术3.1.1机械化过滤㊂该技术被广泛用于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属于水体净化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对物质吸附㊁阻隔作用的运用,在短时间内过滤水体内大颗粒杂质㊂虽然此技术可将水体内固体颗粒物过滤掉,但在小分子物质过滤方面的效果不佳,一般会将沸石用于此过滤系统内㊂除此之外,可将部分植物种植于水体内,借助植物根系过滤与渗透作用,将水体内富含磷去除㊂3.1.2臭氧净化技术㊂该技术通过对臭氧氧化还原能力的利用,在水体内进入臭氧后,即可对其部分致病菌有害微生物细胞膜以及细胞壁造成破坏,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细胞内部,使病原被杀死㊂同时,可在水体内和水实现有效结合并形成羟基自由基㊂且臭氧的氧化性十分突出,可在短时间内分解水体内一般氧化剂无法分解的有机物质[4]㊂所以说,将臭氧融入水体内可充分发挥消毒与杀菌的作用,同样可对水体中胺等有毒物质进行溶解㊂臭氧氧化产物主要由氧气㊁水组成,并不会形成二次代谢废物,利于水体溶氧量的增加,进而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促进水体利用率的提升㊂在结合臭氧净化技术与生物滤池净化技术的基础上,更利于水体内溶解氧含量的提升,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使得单位面积水体的养殖密度增加,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㊂3.2生物处理技术3.2.1生物膜法㊂生物滤池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重点在于选择填料㊂要求填料结构与表面积在生物膜生长中发挥促进作用,并补给有机悬浮颗粒㊂当下常见的生物滤池内填料有塑料蜂窝与卵石等㊂而且,生物滤池滤料能够连续使用且无需更换㊂生物流化床是利用高负荷生物膜法,对吸附的有机物具有氧化分解作用,可通过生物降解恢复活性炭吸附能力,实现生物活性碳的再生,以溶解氧为电子受体,分解微污染水体中有机物,效果明显㊂3.2.2人工湿地法㊂在水产养殖中,有机物㊁硫化氢与磷都是重要的污染物,而人工湿地的大量植物,除磷方面的作用明显,且有机物通过沉淀与过滤作用即可被处理㊂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且效率高,但仍会受人为与自然因素影响㊂3.2.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㊂即在特定载体上固定微生物,使其在适宜环境内繁殖,利于水体环境的稳定性,使水质净化效率得以提升,以免有害微生物生长㊂另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通过对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的使用,亦可缩减资金投入量,使水资源净化效率提升㊂3.3双循环水养殖技术单一处理技术很难与系统净化水质要求吻合,要想使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的效果不断增强,对有机㊁污渍污染物进行降解,有必要研发更高效组合集成处理工艺的技术,以实现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目标㊂双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组成主要由主养池㊁沉淀池㊁养殖废水处理池㊁生物净化池㊁紫外杀菌等多种设施设备等,而在废水处理工艺方面,则涵括了生物处理㊁物理过滤㊁消毒杀菌等㊃21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4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学术专论Academic monograph多个部分[5]㊂该系统可对养殖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并对养殖生态系统结构做出调整,有效避免了水体内养殖废弃物的大量累积,在净化养殖水质的同时亦可再次循环利用废弃物㊂双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了人工湿地与生物滤池的融合发展,经湿地滤池的滤材对养殖废水进行吸附后,经沉淀㊁微生物降解以及植物吸收利用后,促进了养殖用水的全面净化,能够实现污泥与污水的零排放目标㊂且在内外两循环养殖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可明显缩减成本支出,养殖效益理想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养鱼池与生物滤池均根据内循环套池结构对单池进行设计,体积设置成50m3㊂而四角生物滤池的体积是10m3,同时在套池旁边建设长方形的外循环生物滤池,将体积设置成9m3㊂在滤材选用方面,需在滤池(4个)内堆放材质不同的填料,即凹凸棒蜂窝块㊁大石子(5cm)㊁小石子(2.5cm)㊁聚乙烯网片,并对不同滤材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对比㊂而外循环滤池需将凹凸棒块堆放进去,同时将凤眼莲和浮莲等水生植物栽培其中㊂在设置U型管方面,将滤池内的各角滤池均需安置5支气提管,每天的交换量控制在48次~50次之间㊂将3支气提管设置在外循环生物滤池内,每天的交换水次数为1次~2次㊂白沙鱼场通过对上述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的运用,循环水养殖投资成本明显减少,且能够标准化控制养殖关键环节,利于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生产的正常化㊂较之于传统的室外养殖方法,循环水养殖系统每生产1kg鱼用水量减少30t,且水体的重复利用率高达90%㊂另外,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的密度为100kg/m3,年产量高达200kg/m3㊂4结束语综上所述,伴随国内水产养殖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所引发的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所以有必要强化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实现广泛推广应用的目的,对水质问题与较大耗水量的问题加以解决㊂此外,需深入研究水产养殖废水高效环保处理工艺,以拓展技术本身的应用范围㊂参考文献:[1]刘晓晨.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探讨[J].江西水产科技,2022(3):40-42.[2]马鸿宾,詹国顺,罗旋.浅谈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24):197-198. [3]朱瑞金,敬志豪,唐波,等.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22,13(2):4-6. [4]范晓璐,王佳敏,李雪,等.利用菌类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21(2):80-81.[5]朱聪沛,陈贺涵,李泽龙,等.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22,16(9):168-171+175.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MO Junchao(Guiping City Baisha Fishery,Guiping537221,Guangxi China)Abstract: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because of its large scale,its role in national food supply and safety is self-evident.Currently,domestic aquaculture is domi-nated by the high-density aquaculture model in ponds,which can ensure rapid growth in fish produ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frame,but also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the aquaculture environ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se th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technology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takes aquacul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wastewater recycling methods used in aqua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provide the necessary assis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related to aquaculture.Keywords:Aquaculture;Wastewater treatment;Recycling㊃31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总结

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总结

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总结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排放问
题一直是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针对海水养殖尾水的特点,我国加强了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通过建设
尾水处理设施,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尾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养殖废水。

其次,我国开展了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通过研究和推广先
进的尾水处理技术,如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有效提高了尾水处理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制定严格的尾
水排放标准,规范了养殖企业的排放行为,促使其加大对尾水处理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养殖废水的处理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的投入,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水产养殖处理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水产养殖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和生物工程在水产养殖处理中的应用。

并展望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排放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1引言近20年来,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在国内外迅速发展。

世界水产量在1996年达到112亿t,其中25%为人工养殖。

在此条件下,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所含的氮、磷大约只有9.1%和17.4%被鱼同化,其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沉积物等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浅水湖泊的退化,造成局部海域发生赤潮;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各类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残留物也污染了水域环境,使一些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干扰了野生种群的繁衍和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2水产养殖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2.1机械过滤过滤装置是从传统的砂滤池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阻隔吸附作用。

在处理水产养殖水体中,用砂滤池能很好地去除SS,但是去除N和P效果不佳;改用斜发沸石去可以吸附一定量的氨。

Palacios 等[8]在砂滤床种植植物,控制渗透率和干湿循环时间,在水力负荷为3.5cm/d,去除93%总磷;在处理鲑鱼养殖废水中,其水力负荷分别为1.35、25、80~240和2000~2700cm/d,SS去除效果差异性不大。

对于机械过滤装置,美国开发的一种筒状的,筒体四周附有,筒体置于水中工作时,部分浸没在水中,废水从开口端流入筒内,污物被留在网上,过滤过的水又回流到池中,而污物被喷头冲到漏斗内而排出。

瑞典一种高度为3140~4725mm,直径900~1910mm的在工作时,污水由装置的下部经过中心管和吸附污物的砂混合在一起,由升液器上升到装置上部,在此分离,污物清除后,经管道流入,沙子靠锥形分解器的作用均匀降下,上升的水和下降的沙相遇,这样,水被净化后从另一根管道放回到鱼池。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摘要:伴随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放养型养殖模式实现了密集型与集约型的转变,使水产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但对于水体环境却造成了较大破坏。

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需将更多饲料投喂,由于残饵长期累积致使水体在特定时间内恶化腐败,对于水产品生长质量的影响较大,最终影响养殖产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1对水产品的危害水产养殖污染最突出的危害就是降低水产品质量与产量。

若养殖期间仅强调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所选养殖饲料劣质或是投放量过多或者选择消毒剂等化学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生生物健康与质量。

若投放饲料过多而未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在水环境中分解而污染水体。

养殖过程中所选用的消毒剂可能含有较高毒性成分,即便短时间内未影响养殖生产与管理,但所含重金属元素会在水生生物的体内长期累积而难以被水生生物及时降解,仍会在人类食用后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2水产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废水中,NH3-N、NO3--N、NO2--N和磷元素含量都超标了。

氮、磷和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是人工饵料和有机肥料,过量投放的饵料和肥料中只有大约9.1%和17.4%的N和P能被鱼类吸收用于生长,剩余部分就沉积在水体中,被养殖作物吸收的饵料和肥料中又有部分N和P以粪便的形式排入养殖水中。

这些排泄物、残饵、其他次级代谢物就组成了水体中的悬浮物质。

此外,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和鱼体脱落物也是固体悬浮物的来源。

重金属污染分为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前者是指在养殖过程中有外来重金属污染源的排入导致水产品受到污染,或是养殖区域原有环境曾经遭受重金属污染,从而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底泥释放、水体交换等途径,对养殖水产品造成的污染;后者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的投放、鱼药的施用等养殖行为所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Cu、Zn为主。

目前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水经过处理后要进行循环使用,若处理不达标,污染物就会在循环利用中不断积累,而部分没有进行循环利用的养殖水,则会排入天然水体中,对自然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通过养殖水体中蓄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然而,养殖过程中的水体质量对于养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方法,以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与发展。

一、水质控制1. 养殖水体的水质衡量指标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水质指标也有所不同,饲养不同种类的鱼类或贝类时需要了解其最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体养殖系统的建设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借助恰当的养殖系统。

常见的养殖系统有流水养殖、静水养殖和循环养殖系统。

流水养殖通过水流彻底刷新水体,保持水质的稳定性;静水养殖利用加氧设备保持水体内的氧气含量;循环养殖系统则通过生物滤池等装置将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

二、废水处理1. 废水来源及污染物水产养殖的废水主要来自于养殖活动,包括饲料残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养殖设备清洗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 废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手段分离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生物处理则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利用好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池等设备;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三、养殖水体的环境保护1. 合理养殖密度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的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水体中废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对鱼类和贝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科学计算和监测,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减少水质污染,提升养殖效益。

2. 养殖水体的定期检测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不受到污染,养殖者应定期进行水体水质监测。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水质,各地养殖场纷纷开展污水处理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和规模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一般来说,大型养殖场可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达到排放标准。

而小型养殖场则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自然处理方式,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次,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还需要引导养殖户增强环保意识,积极配合污水处理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奖惩措施等手段,引导养殖户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减少污水排放。

同时,还可以鼓励养殖户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降低养殖废水排放量,减轻污水处理压力。

综上所述,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需要政府、养殖场和养殖户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处理工艺、严格的管理监督和全社会的参与,才能有效解决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

希望各方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氨氮是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来源与危害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留、养殖生物排泄物及死亡生物体的分解等。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氨氮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氨氮,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技术将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

物理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氧化还原法则是通过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

化学法处理效果好,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需谨慎使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膜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其中,生物滤池法因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

四、实例分析以某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

首先,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最后进行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经过实际运行,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提高了水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论文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论文

院(系)名称:专业年级:团队成员:指导教师:日期:水产养殖废水处理Aquaculture waste water treatment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简要介绍了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和背景,以及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水产养殖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方面的技术,并总结了水产养殖废水循环使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和生物工程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为中国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国内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及新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废水处理综合利用过滤综合生态型水产养殖一、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技术是目前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常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是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TSS)和部分化学耗氧量(COD)、BOD,但对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及总N、P等的去除效果不佳。

处理后出水的污染物粒径一般小于50m。

对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外排和循环利用处理、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技术处理效果较好。

2.化学处理方法较早使用的化学方法,如硫酸铜、漂白粉、孔雀石绿等水质改良剂虽然也能对养殖后的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但由于这些方法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有的方法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现在已被禁止使用。

目前国内外工业化水产养殖中采用比较多的化学处理方法是臭氧处理技术。

Suantika 等利用臭氧处理养殖废水,发现臭氧可去除氨、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并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研究表明,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进行臭氧处理,能抑制鱼类病原微生物、氧化有机废物和亚硝酸盐以及总氨氮,可降低TSS、COD、DOC和颜色,分别为35%、36%、17%、82%,降低TAN、亚硝酸盐、硝酸盐分别为67%、85%、67% 。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养殖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污水排放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需要
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水处理方案,包括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环节。

科学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其次,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目前,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
术已经在养殖场得到应用,比如生物膜法、生物吸附法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

在一些地方,由于监管不力,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推动其改善污水处理工作。

最后,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
养殖场主体的环保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
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技术研发、监管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解决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富含有机废物、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产生严重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多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这些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难题。

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分离,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分离等。

沉淀是将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出来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pH值、加入絮凝剂等手段来提高沉降效果。

过滤则是利用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进行截留,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滤器、精密过滤器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离心分离等方法将废水中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

化学处理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改变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氧化还原法利用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如臭氧氧化法和高级氧化法。

中和沉淀法则通过加入酸碱药剂来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中的酸、碱物质中和使其变为沉淀物。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实现废水的处理。

生物处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和吸附等方式进行废水的处理。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净化法等。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无机物,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降解。

生物膜法则通过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形成一层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

植物净化法则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能力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同时还可以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净化球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综述摘要:探索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

固定微生物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本研究采用EM生物活性液与SiO2 载体球相结合制成EM净化球来净化水产养殖废水。

在不进行换水的条件下,鱼塘内水质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节约了水资源和电能,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物处理法、EM净化球1. 引言近年来集约化水产养殖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我国更为迅猛,其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产量的2/3左右[1]。

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处在一个从传统高产放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质量效益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但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仍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既极大的消耗了水资源,而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残余和鱼、虾、蟹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池塘底泥等造成了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

江苏省水产养殖业数据表明[2],养殖塘全年换水量约为3万m3·ha-1,其中SS、COD、BOD5、TN和TP的净排放分别达到2280、999、145、101、4.95 kg·ha-1。

养殖水域污染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主要来自养殖过程中的N、P等有机物的积累。

一些缓流浅水草型湖泊的沿湖养殖区,在生活污水和渔业自身污染的共同作用下,由污染物所滋生的种类繁多的致病微生物已经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近几年来发现并流行的暴发性鱼虾病害,不仅给水产养殖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严重隐患。

另外我国水产养殖以直接排污的池塘养殖为主,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在养殖过程中频遭破坏,残饵、排泄物、死亡残体等大量有机物失去了被其它生物利用的机会,养殖水域生态功能退化,病害日趋严重[3]。

如不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处理和循环利用,那么以消耗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水产养殖业,在今后生态文明生产浪潮的冲击下是难以立足的。

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水产养殖水污染有其独特的特点,即潜在污染物含量低、一次排水量大、与常见陆源污水存在差异,处理难度大大增加。

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成分、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病原体是处理的重点[4]。

目前,已初步形成的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理化方法或生物方法。

其中,理化方法由于成本高、耗能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而生物方法由于成本低、适应性广、并具有生态环保等优点,在当前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研究。

生物处理技术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在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要求操作简便、经济且易于被广大水产养殖业者所接受。

因此,生物处理法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2. 生物处理方法简介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技术是当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养殖污染控制方法的研究热点[5]。

该方法对环境友好,费用低,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的水域,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养殖污染控制技术。

其最大优点是使用不可再生材料和能源比较少,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它主要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存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受到污染的生态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复合生态系统,利用生物的生长代谢来吸收、降解、转化水体和底泥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减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2.1 植物净化植物净化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来吸收养殖水中的营养物质,富集和稳定水体中过量的氮、磷、悬浮颗粒和重金属元素,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目前,研究与应用较多的有鱼菜共生[6]、鱼藻共生[7]和鱼草共生系统[8]。

包括高等植物和藻两种净化种类。

2.2 微生物净化微生物净化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水体或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达到环境净化的目的。

2.2.1 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是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

常用于改善养殖水质的有光合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降低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改良池塘水质。

吴伟[9]等使用藻青菌处理鲤鱼养殖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运行1个月后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2%和85%;Grommen[10]等向养鱼池废水中投加复合菌液,4 d内可使氨氮由10mg/L降到低于可检测范围;田伟君等[11]应用微生物强化系统集中式生物系统(centralbiological system,CBS)净化河水的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的去除率为83.1% ~86.6%,氮的去除率为53% ~68.2%,磷的去除率为74.3% ~80.9%,净化效果比较明显。

目前市场上商业菌种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发多菌株多功能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2.2.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一般是经过富集、培养、筛选得到高密度生化处理混合菌,然后通过一定的包埋方式将菌种固定在一个适宜它繁殖、生长的微环境中(如海藻酸钠、PV A等凝胶材料)的技术,从而达到有效降解养殖废水中某些特定污染物的目的。

近年来,将该技术用于养殖水处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固定化菌株研究较多的是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

郑耀通[12]等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固定化光合细菌15d后,氨氮含量下降98.9%,溶解氧增加63.4%,COD去除率为70.6%。

黄正等[13]报道固定化硝化细菌结合混凝沉淀处理养殖废水24 h COD去除率为74. 9%,氨氮去除率达82.5%。

Koo等[14]试验表明固定化微生物运行40 d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8%。

目前该技术在养殖水体中的应用主要还处在室内模拟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2.3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指通过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来处理废水,已广泛应用于养殖水处理,对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的水体有明显的净化效果。

目前使用较多的类型有生物滤池、滴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流化床等[15]。

生物膜法在养殖废水封闭循环处理中应用较广泛,Yang等[17]试验的生物滤池,停留时间为2.5 h时SS和BOD去除率分别为98.8%和80.2%。

通过Chin等[18]的2次物滤工艺处理,河口大面积集约化养殖水体处理后可回用。

Abeysinghe 等[19]的好氧淹没升流式生物滤池填料停留时间为4 h时,能去除40%的磷和100%的氮。

Bjornar[20]的生物过滤器,放在鱼塘里,能使污染物减少90% ~95%。

2.3 水生动物净化近年来,滤食性鱼类和贝类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污水的治理,目前主要包括鲢鳙、河蚌和扇贝、缢蛏、牡蛎等贝类品种。

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是以水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作为食物来源,因而其滤食活动可有效降低水中悬浮有机颗粒和藻类的数量,提高水体透明度。

配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既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又能改善水体环境,有助于扩大池塘养殖容量[21]。

李德尚等[22]指出,配养动物滤食悬浮有机物而减少的氧消耗要远大于它们自身呼吸而增加的氧消耗,但是滤食性鱼类和贝类在滤食悬浮有机物的同时也大量滤食藻类,而藻类光合作用增氧占池塘氧总输入的90%以上。

因此,须要合理配养滤食性动物,以避免影响到水体溶氧功能的恢复。

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EM净化球通过特殊工艺筛选功能微生物,制成复合的活菌制剂,同时确立以复合活菌制剂、生石灰、纳米级SiO2粉、粘土粉和沸石粉等为原料发酵制作液体和固体微生态净化制品的生产工艺制成EM净化球。

3.1 EM活性液目前,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水质处理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

水产养殖中,常用微生物制剂来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物和净化养殖水质,抑制病原微生物。

一种用于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复合菌藻制剂,主要菌种为硝化细菌、地衣芽孢杆菌;一种用于循环水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质净化复合菌剂,主要菌种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假单胞菌、产碱菌;一种养殖水体用的微生物净水剂,其所用菌种为克雷伯氏菌AN-4、枯草芽孢杆菌、红逻菌和植物乳杆菌,其中克雷伯氏菌AN-4为从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获得。

但该菌剂由于菌种种类限制,功能较为单一。

本试验所用菌种主要为光合细菌和EM菌,其中光合细菌为从养殖水体中筛选、驯化、复壮后得到,EM菌液中含有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有效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能力。

同时,目前养殖水体补钙一般采用成本较低的生石灰,用量较大,易杀死水体中有益微生物,危害养殖动物生长。

本专利在微生物二次发酵工艺中添加生石灰,同活性菌液进行共发酵,得到含可溶性的螯合态钙成分的混合菌液,使用后对环境无副作用。

3.2 净化球载体此外,研究表明,采用固定微生物的载体不仅能大大提高微生物浓度和数量,而且能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载体对微生物的吸附量、结合紧密度等不仅与生物特点有关,也和载体的特性有关。

在水环境因素、生物种群一定的情况下,载体的表面特性、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等都对微生物的吸附和水处理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使用的多孔载体材料主要为颗粒活性炭、沸石、无烟煤、陶瓷球、多孔不锈钢或 PVC、PE等材料;常用的无机载体有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炉渣等。

这些材料虽各有特点,但用作水处理载体存在许多缺点,如比重大、流态化能耗高、孔隙率低、比表面积小、成本较高、加工工艺复杂(如活性炭和多孔不锈钢)。

因此,制备适宜的生物载体也是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试验选用纳米SiO2 材料为原料制备生物载体。

纳米SiO2 材料,比表面积为500-1500m2/g,孔容积为0.01-2 ml/g,粒径为30-50nm,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相近,但纳米SiO2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最大吸附量可达到500-600 mg/g;而在成本和加工工艺方面,相对于不锈钢,陶瓷等多孔材料,成本较低。

4. 结束语针对水产养殖引起的水质劣化问题,利用纳米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大量有效微生物固定在含纳米材料的直径为40-50mm多孔球体中。

该微生物纳米球复合菌剂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在该产品二次发酵工艺中所添加的含钙物质(生石灰)转化成可溶性的螯合态钙,能及时补充养殖动物生长所需的钙离子;该试验同现有的以活性炭、泥陶等作为载体的水质净化产品相比,细胞的吸附量高达500-600mg/g,较其高250-350mg/g,并且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

将本微生物纳米球投加到受污染的养殖水体中,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分解有机物并补充水生动物生长所必需的钙离子,达到净化、增产和增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