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采用前摄抑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对 继后学习和再现的干扰,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似的干扰作 用最大。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自变量:字母和数字 因变量指标:回忆成绩 实验程序:实验采用连续四次组进行。在前三次实验 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即向被试 呈现三个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一 样),然后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 以防止被试重复所看到的三个字母。在第四次实验 中,控制组学生看到的依然是字母,而实验组看到 的则是三个数字,在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两组 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显著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组的回忆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 (见教材图5-4)
直通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 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 定。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 这一标准,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标准则 作出“否”反应。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 应的速度也越快。
支持实验:
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 见词。(频率效应)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目表 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出现,则 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重复启动) 系列位置效应 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反应时为什么随项目增多呈 线性增加
加法实验范式
加法法实验范式
RT=an+b
RT是反应时间 a是被试进行一次比较和匹配所需要的时间 b是被试进行反应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n是刺激的个数
过程e
输入
过程a
过程b
过程c
过程d
过程f
过程g, h
输 出
反应时T
对Sternberg模型的评论
使用不同材料或被试得到与Sternberg一致的 结果( “是”反应的斜率与“否”反应的斜 率一样)(Anderson等,1972;Harris等,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 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 的信息提取。
一、扫描模型
信息提取(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斯滕伯格的研究说明从短时记忆中提 取信息是一个系列加工和终竭扫描的过 程。以后的研究则提示这种过程也可能 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一、有限容量7±2
早期研究: 19 世纪中叶 William Hamilton 弹子现象; 1887年Jacobs实验;Ebbinghaus实验。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 George A.Miller 明确提出, 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1.组块 (Chunk) :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项目检索可能有三种方式
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同时对
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与项目数无关。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取决于 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复述 回路说)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作台 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 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 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工作台原理说)
三、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 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 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直通方式是平行的快速过程,扫描方式是系 列的慢速过程。
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称为知 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代 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 每个概念 结有不同的激活水平(activity level)或熟悉值 (famillarity value)。 在大脑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 (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这 个标准,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反应;另一个 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 或低于这个标准,人就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 这是一个直通过程。但是,对于具有一个中等熟 悉值的探测词,即其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 标准的探测词,则要进行系列扫描,才能作出反 应,需时也较多。
Chase和Simon(1973) 象棋实验
Chase和Simon(1973) 对象棋大师、一级棋 手和象棋新手进行真 实棋局的扫描和复盘 实验
图5-1 3种棋艺水平下的扫描时间
和复盘时间
结果表明,三者在棋局的扫描上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复盘 所使用的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图1-2正确复位的棋子数是棋艺水平的函数
Sternberg(1969)的实验验证
实验程序 给被试呈现1个到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识记项目); 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 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作肯定 或否定反应。 测量指标:反应时 实验结果:与完全的系列扫描预测的结果一致。 结果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输入的信息变成头脑可接受的形式,这就是编码。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证据: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来自百度文库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如果以每一个二制数为记忆单元,则可产 生18个组块,如果以5个为一个记忆单元, 则可产生4个组块。如果要记住这一长串数 字,可以记20、9、25、6这个几个数字即 可,也可以记10、2、7、3、1,复述时可 以迅速地还原为二进制。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一、感觉代码
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 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经 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Code)。
Conrad的字母混淆实验(1963,1964)
表5-1 视觉呈现的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
表5-2 听觉呈现的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
1974)
无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Carballis,1972;Morin,1976) “是”反应的拟合线的斜率与“否”反应的 不相等(Theios等,1973)
Townsend(1972)平行加工观点
二、直通模型
系列加工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都以比较或搜索 为核心,它们都认为,短时记忆是通过比较或搜 索过程而实现信息提取的。 Wickelgren (1973)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 项目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所要 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Direct Access Model) 。
结果表明,计算作业对实验组产生重要的影响。也 说明了语义记忆在短时记忆存在的心理真实性。短 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某种语义代码,因而 其贮存受到前后材料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在应用同 一范畴刺激(数字)时,出现了强烈的前摄抑制; 在应用另一范畴刺激(字母)时,出现了自前摄抑 制释放。
Shulman(1970,1971,1972)实验(略)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内容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容量(Capacity) 编码(Coding)
保持时间与遗忘(Retention Duration and
Forgetting) 信息提取(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记忆的神经心理学
2、视觉代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声音混淆的错误中,视觉特征或许也 起作用,因为发生声音混淆的一些字母不仅在语音上 相似,而且在视觉特征上也相似,如B和P,M和N等。 Posner(1967,1969)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第一章) 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还存在着视觉编码。条件如下: (1)在短时记忆初级,首先产生视觉编码,然后才 出现形声转换。 (2)在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加工中,形声转换无法迅 速进行,这时短时记忆直接以视觉方法进行编码。
匹配情况:同一匹配和同义匹配 实验表明:将探测词与字表中意义相似的一个词 混淆起来,误认为探测词是此表中的一个词,实 际上它并没有包含在内。
其它解释: 自前摄抑制释放和语义混淆也许涉及到长 时记忆贮存的信息和加工。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 向关系
综上所述:短时记忆信息有感觉代码与语 义代码。由于言语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复述机制的存在,听觉编码显然是 一种主要的形式。
Miller和Selfridge(1950)实验
Miller和Selfridge(1950)研究了语义和句法信息 对组块的影响。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 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图5-8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
人在实际作出反应时不仅受到熟悉值的制 约,而且还依赖于判定标准和情境等其他 因素。
由以上模型可知,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可能包含 各种不同的操作,并且依赖许多因素。这 里涉及到 应用不同策略的问题。
记忆加工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 可以区分为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识记) 储存(保持) 提取(再现)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要点)
编码(encoding)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外 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为使信息适合于存储,大脑要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不同感官通道
结论:
(1)回忆错误实验表明:人们在回忆时产生错误主要 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混淆上。说明短时记忆的信 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2)即使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也仍有听觉 性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以声音形式 贮存。 (3)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 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 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 称之为A.V.L单元。
scanning):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检索,一旦找到目标 项目就停止查找。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短于否反应(“是”反应时的斜率
是“否”反应时的一半)。
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对全
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等于否反应。
采用前摄抑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对 继后学习和再现的干扰,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似的干扰作 用最大。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自变量:字母和数字 因变量指标:回忆成绩 实验程序:实验采用连续四次组进行。在前三次实验 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即向被试 呈现三个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一 样),然后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 以防止被试重复所看到的三个字母。在第四次实验 中,控制组学生看到的依然是字母,而实验组看到 的则是三个数字,在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两组 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显著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组的回忆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 (见教材图5-4)
直通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 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 定。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 这一标准,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标准则 作出“否”反应。 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 应的速度也越快。
支持实验:
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 见词。(频率效应)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目表 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出现,则 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重复启动) 系列位置效应 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反应时为什么随项目增多呈 线性增加
加法实验范式
加法法实验范式
RT=an+b
RT是反应时间 a是被试进行一次比较和匹配所需要的时间 b是被试进行反应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n是刺激的个数
过程e
输入
过程a
过程b
过程c
过程d
过程f
过程g, h
输 出
反应时T
对Sternberg模型的评论
使用不同材料或被试得到与Sternberg一致的 结果( “是”反应的斜率与“否”反应的斜 率一样)(Anderson等,1972;Harris等,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 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 的信息提取。
一、扫描模型
信息提取(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斯滕伯格的研究说明从短时记忆中提 取信息是一个系列加工和终竭扫描的过 程。以后的研究则提示这种过程也可能 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一、有限容量7±2
早期研究: 19 世纪中叶 William Hamilton 弹子现象; 1887年Jacobs实验;Ebbinghaus实验。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 George A.Miller 明确提出, 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1.组块 (Chunk) :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项目检索可能有三种方式
平行扫描(parallel processing scanning):同时对
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与项目数无关。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serial self-terminating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取决于 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复述 回路说)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作台 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 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 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工作台原理说)
三、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 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 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直通方式是平行的快速过程,扫描方式是系 列的慢速过程。
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称为知 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代 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 每个概念 结有不同的激活水平(activity level)或熟悉值 (famillarity value)。 在大脑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 (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这 个标准,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反应;另一个 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 或低于这个标准,人就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 这是一个直通过程。但是,对于具有一个中等熟 悉值的探测词,即其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 标准的探测词,则要进行系列扫描,才能作出反 应,需时也较多。
Chase和Simon(1973) 象棋实验
Chase和Simon(1973) 对象棋大师、一级棋 手和象棋新手进行真 实棋局的扫描和复盘 实验
图5-1 3种棋艺水平下的扫描时间
和复盘时间
结果表明,三者在棋局的扫描上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复盘 所使用的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图1-2正确复位的棋子数是棋艺水平的函数
Sternberg(1969)的实验验证
实验程序 给被试呈现1个到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识记项目); 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 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作肯定 或否定反应。 测量指标:反应时 实验结果:与完全的系列扫描预测的结果一致。 结果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输入的信息变成头脑可接受的形式,这就是编码。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证据: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来自百度文库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如果以每一个二制数为记忆单元,则可产 生18个组块,如果以5个为一个记忆单元, 则可产生4个组块。如果要记住这一长串数 字,可以记20、9、25、6这个几个数字即 可,也可以记10、2、7、3、1,复述时可 以迅速地还原为二进制。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一、感觉代码
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 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经 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Code)。
Conrad的字母混淆实验(1963,1964)
表5-1 视觉呈现的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
表5-2 听觉呈现的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
1974)
无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Carballis,1972;Morin,1976) “是”反应的拟合线的斜率与“否”反应的 不相等(Theios等,1973)
Townsend(1972)平行加工观点
二、直通模型
系列加工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都以比较或搜索 为核心,它们都认为,短时记忆是通过比较或搜 索过程而实现信息提取的。 Wickelgren (1973)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 项目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所要 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Direct Access Model) 。
结果表明,计算作业对实验组产生重要的影响。也 说明了语义记忆在短时记忆存在的心理真实性。短 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某种语义代码,因而 其贮存受到前后材料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在应用同 一范畴刺激(数字)时,出现了强烈的前摄抑制; 在应用另一范畴刺激(字母)时,出现了自前摄抑 制释放。
Shulman(1970,1971,1972)实验(略)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内容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容量(Capacity) 编码(Coding)
保持时间与遗忘(Retention Duration and
Forgetting) 信息提取(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记忆的神经心理学
2、视觉代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声音混淆的错误中,视觉特征或许也 起作用,因为发生声音混淆的一些字母不仅在语音上 相似,而且在视觉特征上也相似,如B和P,M和N等。 Posner(1967,1969)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第一章) 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还存在着视觉编码。条件如下: (1)在短时记忆初级,首先产生视觉编码,然后才 出现形声转换。 (2)在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加工中,形声转换无法迅 速进行,这时短时记忆直接以视觉方法进行编码。
匹配情况:同一匹配和同义匹配 实验表明:将探测词与字表中意义相似的一个词 混淆起来,误认为探测词是此表中的一个词,实 际上它并没有包含在内。
其它解释: 自前摄抑制释放和语义混淆也许涉及到长 时记忆贮存的信息和加工。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 向关系
综上所述:短时记忆信息有感觉代码与语 义代码。由于言语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复述机制的存在,听觉编码显然是 一种主要的形式。
Miller和Selfridge(1950)实验
Miller和Selfridge(1950)研究了语义和句法信息 对组块的影响。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 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图5-8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
人在实际作出反应时不仅受到熟悉值的制 约,而且还依赖于判定标准和情境等其他 因素。
由以上模型可知,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可能包含 各种不同的操作,并且依赖许多因素。这 里涉及到 应用不同策略的问题。
记忆加工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 可以区分为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识记) 储存(保持) 提取(再现)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要点)
编码(encoding)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外 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为使信息适合于存储,大脑要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不同感官通道
结论:
(1)回忆错误实验表明:人们在回忆时产生错误主要 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混淆上。说明短时记忆的信 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 (2)即使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也仍有听觉 性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以声音形式 贮存。 (3)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 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 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 称之为A.V.L单元。
scanning):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检索,一旦找到目标 项目就停止查找。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短于否反应(“是”反应时的斜率
是“否”反应时的一半)。
完全系列扫描(serial exhaustive scanning):对全
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作出判断。
项目多,时间长;是反应等于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