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模拟试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cdd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0.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4d82b5700abb68a982fb9c.png)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所成像在较小的范围内。
3.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f=16cmB. f=12cmC. f=8cmD. f=4cm【答案】 B【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中考物理模拟题《透镜以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题《透镜以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41b5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4.png)
中考物理模拟题《透镜以及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知识1.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_____,对光有_____ 作用;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____,对光有_____ 作用.2.透镜的光心(0)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______;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______,用“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用“f”表示;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用“u”表示;像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 ,用“v”表示.3.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时,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2)当时,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3)当时,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4)当时不成像;(5)当时,成正立、____的____像.4.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 像_____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像_____5.实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虚像______ 承接在光屏上.6.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7.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 ,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配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矫正;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 ,折光能力太_____,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配戴用______透镜做成的眼镜矫正.基础练习1.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 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A.只有bB.只有a、c、d、eC.只有a、b、c、2.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如图所示,他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7db32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古老的器件应用到了光学知识,其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梳妆镜B.日晷仪C.望远镜D.照相机2.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3.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如图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20.0cm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f D.由图丙知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5.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A.甲B.乙C.甲、乙D.乙、丙6.月食和日食都是罕见天象,下列光现象与月食成因相同的是()A.墙上“兔”B.水中“塔”C.空中“桥”D.镜中“字”7.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不会看到在地球上的星星“眨跟”现象,他们开讲的“天宫课堂”和各种活动的图像和声音信号都能向地面及时传送。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以及其应用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以及其应用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74337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8.png)
第五章透镜以及其应用测试卷(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放一物体,则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和像的位置对调,则成、的实像。
2.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这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会 (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3.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图中L₁是物镜,L₂是目镜。
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点 B,则该透镜起到 (选填“会聚”或“发散”)的作用,是透镜。
由此说明,能使光线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5.小涛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5cm 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6.若用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视眼(选填“近”或“远”),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8.如图所示,在虚线框内有一光学元件,请根据光路确定元件类型 (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9.下列关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凸透镜B.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会大于暗箱的长度C.投影片必须放在镜头的焦点以内D.用放大镜看书时,书离透镜的距离必须大于焦距10.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5eae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b.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2.将一玩具熊猫(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此过程中,凸透镜可以成三个不同的像(图乙、丙、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丁、乙、丙B.图乙是虚像C.图丙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D.观察到图丁时,物距比二倍焦距要大3.若凸透镜某次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均为30cm,则当物距变为20cm时,物体经凸透镜将成()A.倒立等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6.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照相机7.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桥在水中的倒影C.用放大镜看报纸D.路灯下的影子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10.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中考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原卷版)
![中考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b067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5.png)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实像,像变大B.实像,像变小C.虚像,像变大D.虚像,像变小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B.乙图:小聪和小猫能互相看到对方,利用了反射时光路可逆C.丙图:平面镜中舞者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丁图: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矫正5.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
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 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6.(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潜望镜D.放大镜7.(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红用相机拍下了石桥与它在水中倒影交相辉映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B.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桥,原理是光的反射C.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此照片时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要大于2fD.桥在相机的底片上成的像是虚像8. (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9.(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28c4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d.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复习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我市正在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 B.恰为12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2.大门和一楼“刷脸”作为教师考勤识别手段,刷脸成像过程与手机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在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摄像头的镜片是凹透镜C.为使屏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靠近摄像头D.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正立的实像3.小美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5厘米到7.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她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5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的是()A.a凸透镜B.b凸透镜C.c凸透镜D.三者都可以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D.人配戴的是凹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6.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如下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凹透镜的是()A.B.C.D.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8cm C.10cm D.20cm9.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3,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8cc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a.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3.有些轿车的可视倒车影像系统是在车尾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图中圈内),当汽车挂上倒挡时,倒车影像系统自动启动,摄下的图像显示在屏上。
若摄像头焦距为0.5m,某次倒车,车后2m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后的物体成放大的像B.与小孔成像原理一致C.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以为0.4m D.倒车过程中,显示在屏中的像越来越大4.将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能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小红画了图中所示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A.③①B.②④C.③④D.②①6.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8cm D.24cm7.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8.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 1 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右移动距离 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乙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A.透镜乙的焦距为 10cm B.蜡烛移动的距离 s>10cmC.若不移动蜡烛,则需向右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二、填空题9.在炎热的午后不宜浇花,原因是花瓣上的水滴相当于一个镜,对光线有作用,会灼伤花瓣。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ef585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1.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3.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透明胶片,贴在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手电筒向右移动,要使墙上的像恢复清晰,应该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冰墩墩”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5.如图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A.B.C .D .6.当用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7.如图所示,在白板上画有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 .将玻璃杯远离白板,下方箭头看起来会变小C .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放大镜D .下方箭头是通过水杯形成的虚像8.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胡同学通过简易显微镜观察白纸上的字母“F”的情景,图乙是该同学眼睛看到的“F”的像,图丙中A 、B 处是简易显微镜上两个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测得A 处凸透镜的焦距A 5cm f =,B 处凸透镜的焦距B 1.5cm f =,C 处是白纸上的字母“F”的位置,BC 之间的距离2cm s =。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0c9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2.png)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用乙模型矫正B.甲是远视眼,用乙模型矫正C.甲是近视眼,用丙模型矫正D.甲是远视眼,用丙模型矫正2.如果照相机的镜头上不慎落上了一个黑点,那么拍出的照片()A.有一个缩小的黑影B.照片基本正常C.有一个放大的黑影D.无法成像3.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2 cm D.18cm5.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是正立的B.像是放大的C.像是虚像D.像比灯丝亮6.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7.如图所示,筷子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且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部分要粗.对于它们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折射,后者是光的反射B.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8.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A.f B.L C.f+L D.f﹣L9.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10.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乙中的()A.B.C.D.11.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可视钓鱼设备,组件包括水下摄像头、显示器、鱼竿、鱼轮、高强度钓鱼线和电源盒等。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2469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c.png)
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用显微镜视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C.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4.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旁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B. 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 物体离物镜太远 D. 物体离物镜太近5.如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状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视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点处移动,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像不断变大,但总比物小, B. 像总是倒立的,且不断变大C. 像由实像变为虚像D. 像由倒立变为正立8.(2024•海南)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A.B.C.D.9.如图所示,在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光心2倍焦距的地方放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3倍焦距的地方垂直于主光轴放置的屏上得到一个亮圆斑,若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 )A. 屏上亮圆斑上半部消逝B. 屏上亮圆斑下半部消逝C. 屏上亮圆斑仍完整,但亮度减弱 D. 屏上亮贺斑直径削减二、多选题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间屏上成清楚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 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性质完全相同的有()A. 监控器摄像B. 照相机照相C. 无人机航拍D. 投影仪放映1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18cm)的成像状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10cm)替换甲凸透镜,不变更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接着试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乙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楚等大的像D.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楚放大的像三、填空题13.如图是甲乙两人眼睛视物时的情景,为了矫正他们的视力,甲应当配戴__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乙应当配戴________ 透镜制威的眼镜.14.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视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更,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 像建填“实”或“虚”,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 写一种.15.如图所示是某试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装置(足够长),试验时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始终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视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楚的烛焰的像.16.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试验前应记录凸透镜的________,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试验中各器材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楚的像,则这个像________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________能够在光屏上得到像(后两空均选填“肯定”或“可能”).17.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整;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整.四、试验探究题18.如图所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小明用该凸透镜做成像试验,把蜡烛放到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3)摘掉眼镜的小明视察像时,离光屏很近才看清烛焰的像,则他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当他不戴眼镜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之________.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1)所需试验器材有凸透镜、________、蜡烛和________.试验前要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________、在一条与________的直线上.(2)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透镜的焦距、________和________.五、综合题20.(2024•南充)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cm,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填一种光学器材).(3)完成上述试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楚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楚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六、解答题21.一位同学将蜡烛放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前20cm处进行试验,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楚的倒立等大实像.恳求出该凸透镜焦距f.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乙接着进行试验,假如不变更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当向哪个方向移动?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都使物体放大,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18f2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4.png)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和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4.小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细胞数目最少的是()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5.某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观察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B.将蜡烛移到20cm处时,移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处时,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处时,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D.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可以不改变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一定改变8.如图是同一棵杜鹃花的两张照片。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af65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9.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能会聚到一点B.显微镜的物镜成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C.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与小孔成像原理不同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蜡烛、透镜、光屏分别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 B.7cm C.19cm D.20cm3.如图甲,某透镜L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透镜远离白纸,若Ⅰ区变小,则L是凸透镜B.透镜靠近白纸,若Ⅰ区变大,则L是凹透镜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100/f,已知小明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m,其度数应为A.100B.200C.300D.4006.图所示的是眼睛的结构图,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所成的像是虚像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7.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水中的鱼儿“变浅”,是由于光由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折射B.经过透镜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C.当光发生漫反射时就不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成清晰的像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二、填空题9.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8cm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的实像;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c1e5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5.png)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透镜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的又叫发散透镜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3km/s3.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照相机;B.潜望镜;C.近视镜;D.平面镜.4.2022年武汉市第39届金秋菊展如期开展,小红同学在首义广场菊展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在拍摄过程中()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影像传感器和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外C.若靠近菊花拍摄,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大小不变D.若远离菊花拍摄,应缩短镜头和影像传感器的距离5.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6.如图所示,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光斑不可能在透镜的焦点上B .此类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此类透镜可用做放大镜使用D .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4cm 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缩小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 甲、f 乙、f 丙的大小关系为( ) A .f f f >>甲乙丙 B .f f f >>乙丙甲 C .f f f >>乙甲丙D .f f f >>乙甲丙8.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下列四个仪器中成像为虚像的有( )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监控摄像头9.如图所示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15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物距是18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C.此时的物距大于15cm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二、填空题11.中学生小华发现自己近一段时间来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师告他可能患上了(填“近视”或“远视”)眼,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及时去医院检查,若确实患上了近视眼则需要配戴透镜矫正。
(中考物理)第三单元 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
![(中考物理)第三单元 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3751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6.png)
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答案】B。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D.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不能拍照【答案】BC。
【解析】A、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看到,故A错误;B、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B正确;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C正确;C、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D错误。
故选:BC。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
【解析】让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10f cm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6531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故选B。
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B.b、dC.cD.a、b、c、d
【答案】C。
【解析】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_。
【答案】紫线;凸透;会聚。
【解析】[1]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个性质工作的。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
考点01
1.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答案】B。
【解析】A.由透镜的定义可知,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故由图中可知,①③的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②的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A错误;
7.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
【解析】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由此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考点03
1.(2023·菏泽)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9a095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1.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带凸透镜来矫正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cm左右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透过树林的阳光B.倒映在湖中的桥C.手影D.监控设备拍照3.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照全级毕业大合照时,师生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4.对这五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照相机成像、①幻灯机成像,有关它们成像的性质或成像的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①①①B.可成正立缩小虚像的是①①①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①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①①5.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6cm D.4cm6.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7.“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开普勒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
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B.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用来把物体放大C.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8.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9.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cm,用该相机拍摄远处的风景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小于5cm B.略大于5cmC.略小于10cm D.大于10cm10.如下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模拟试题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54c7cf69eae009581bece4.png)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模拟试题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C【解析】【解答】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焦距用f表示,与图中标注的L1和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L1>fB. L1>2fC. L1<f<L2D.【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图知,u<v,且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即f<L1<2f,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L1>f,L2>L1>f,所以f<,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v时,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模拟试题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
2.如图所示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景,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约在10cm左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缩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以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可能看到图示情景【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面,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小明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通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焦距用f表示,与图中标注的L1和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L1>fB. L1>2fC. L1<f<L2D.【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图知,u<v,且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即f<L1<2f,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L1>f,L2>L1>f,所以f<,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v时,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 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答案】 A【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天文望远镜观察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所以天文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镜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但相对于物体,像是倒立、缩小的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答案】 C【解析】【解答】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A不符合题意;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B不符合题意;C.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C符合题意;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投影仪、照相机的晶体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u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B.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C符合题意;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由图可知,u <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 ③是②的像B. ④是①的像C. ③是①的像D. ⑤是②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当f<U<2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当U<f时,成正立的虚像。
9.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问的距离,这时()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与人间的距离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曰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答案】 D【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拍照时镜头应对着景物,半透明纸相当于胶片,所成的像落在半透明纸上,由于光可以透过透明纸,所以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半透明纸上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观察远处物体时,就运用移动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应缩小半透明纸与镜头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10.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 远离透镜B. 靠近透镜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答案】 B【解析】【解答】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走近视眼睛,会聚的程度会加强,像会前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所成像往后移。
11.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答案】 B【解析】【解答】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这样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 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诗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苔花是光源B. 苔花虽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的反射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D. 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 B【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1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 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D. 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倒影”会越大【答案】 C【解析】【解答】解:A、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是光的折射的缘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此时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C、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焦距的2倍,C符合题意;D、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即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像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结合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分析解答即可.14.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