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答案第一章导论

1、试说明组织行为的内涵、对象和研究方法。

答:内涵: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本身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对象:个体、群体、组织。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理论模型方法。

3、组织行为学产生与管理学发展有何关系

答:管理学自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诞生,他与同时期的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学思想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之后梅奥进行了着名的霍桑试验,开启人际关系理论,之后这个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研究。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与会者达成共识,这方面研究已经具有了独立学科的地位,于是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但是广义的行为科学研究对象还包括动物的行为,所以60年代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可以看出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学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它于管理学相辅相成。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些基本类型和方法

答、分类:(一)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

(1)理论性研究(2)应用性研究(3)服务性研究(4)行动研究(二)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

(1)描述性的研究(2)因果性研究(3)预测性研究

(三)以研究可控制性为原则的分类

(1)案例分析(2)现场研究(3)实验室研究

方法: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巧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二)实验方法

(三)数量统计方法

(四)理论模型方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人行为

5、激励机制的实质

答: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使员工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这就是激励机制的实质。

9、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P61

答: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感觉和知觉又有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

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11、举例说明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P63

答: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可以大致归为三个方面: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征、知觉环境的特点。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主观因素的不同会导致知觉的个体差异。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知觉不同。这些因素主要有:1、兴趣和爱好(熟视无睹)2、需要和动机(一个干渴难耐的人,将注意力集中与面前的水和饮料,而对眼前的其他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3、知识和经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4、个性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知觉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对象的特征是影响知觉的重要因素。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合遵循一定的规则(1)接近律(2)相似律(3)闭锁律(在火车车厢中,对面坐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4)连续律(弹奏钢琴的声音因其连续性被人感知为乐曲)。这些规则统称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知觉的简明性组织倾向,往往使人们对时空或运动特征上有关联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间做出因果的判断,产生错觉。2、知觉对颜色(黑红给人以重的感觉)、形状(垂直线段和水平线段等长,但看起来垂直线段长)、大小(身材高大的人先进入人的眼帘而知觉到)、声音(鞭炮声比掌声更易被知觉)、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晚上在广场上,那些颜色变化、运动的霓虹灯广告牌就比静止的广告牌给人印象更加深刻)、新奇性和重复次数(商品广告的有限多次重复也能起到更好的

效果)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效果

(三)知觉的情景因素

知觉的情景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所谓感受性就是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1适应(冬泳刚下水时觉得很冷,几分钟后感觉不太冷)2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3敏感化(感觉的相互作用、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兴奋性药物刺激等都能提高敏感性,加深人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知觉)4感受性降低(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四)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对比效应

5、与我相似的效应

6、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

7、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12、举例说明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分析它们所造成的偏差。

答: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如果在对一个人的知觉过程中,某人给我们留下了比较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将影响到以后我们对她(他)的知觉:反之亦然。

2.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3.近因效应:不能“无头无尾”“虎头蛇尾”“蛇头龙尾”

4.对比效应:在面试和比赛中,如果前面几位应试者表现平庸,后面的一位应试者就比较幸运,而前几位表现出色,就不利于后一位的评估;

5.于我相似效应:在行政系统,有些领导在干部提升中优先任用自己的同乡、部下、校友,形成官官相护的“学术腐败”;在学术系统,有些学者子学术活动中热衷于近亲繁殖,也形成了“学术腐败”。

6.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在绩效考评中,有的管理者过度严厉,对所有的下级评估都很低;有的管理者宽大无边,对所有的下级都评价偏高;也有管理者对所有的下级都在平均水平。

7定型效应(定势效应):提起商人,就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总是与文质彬彬联系在一起;提起到工人,总是以身强力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提起到农民,就联想到朴素的形象.

13、举例分析归因理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答:首先,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行为。因为他认为努力起不了作用。其次,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内因,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再次,假如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如偶然生病或其他事故等,一般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最后,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或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

15.什么是态度态度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答:态度: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组成成分:认知,情感,意向。

16.态度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答: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从态度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A-B关系和自我知觉理论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