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_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_](https://img.taocdn.com/s3/m/dbc043e184254b35eefd34fb.png)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b8d6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5b.png)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2022年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及答案
![2022年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1bc4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4e.png)
2022年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及答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2一、名词解释1.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指婴幼儿和父母或者其他教养人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活动。
2.特殊儿童: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
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障碍的儿童。
3.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并不仅仅是指智力优异的儿童,而是指在智力、学术、创造、艺术、领导、运动等任一方面禀赋优异并有杰出表现的儿童。
4.智障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低常儿童或心理迟滞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5.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主要指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四肢出现障碍的儿童。
6.视听残疾儿童:视觉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
听力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二、简答题1.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
(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
(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
(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2)语言和认知发展。
(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4)美感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41868c1fb7360b4c2e3f6476.png)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第三至五章)1.和(2.3.学、(4.幼、(5.)。
6.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A.自觉性低B.自制力弱C.注意力分散D.坚持性不强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3.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4.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B.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C.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D.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5.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C.德育和智育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6.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B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C 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D表现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7.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结构性游戏8.上课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结束部分以及()A过程部分B高潮部分C基础部分D收尾部分9.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A结构游戏 B 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10.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A形象玩具和结构玩具B成型玩具和未成型游戏C智力游戏和娱乐游戏D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认同3.幼儿园生活活动4.游戏5.角色游戏6.有规则游戏四、简述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2.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幼儿游戏与玩具形成性考核答案
![幼儿游戏与玩具形成性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4a62143169a4517723a351.png)
选择一项:
A.6岁以后
B.4-5岁
C.3岁左右
D.5-6岁
题目9
26.幼儿以集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而且
常有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是()。
选择一项:
A.独自游戏
B.合作游戏
C.平行游戏
D.联合游戏
题目10
选择一项:
A.主动性
B.虚构性
C.兴趣性
D.形象性
3.游戏的()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
力。
选择一项:
A.主动性
B.虚构性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为基本活动”。
选择一项:
A.游戏
B.教学
C.运动
D.生活
5.在游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方式
()。
选择一项: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题目3
20.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这是
()。
选择一项: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智力游戏
D.角色游戏
题目4
21.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且相互交谈,
但没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
27.规则游戏大量出现在()。
选择一项:
A.婴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末期
答案:BBACD DACBD
第四章
4.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游戏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形成性考核二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形成性考核二](https://img.taocdn.com/s3/m/a513b36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f.png)
国开大学2023年春季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形成性考核二试卷及答案1.为小班幼儿投放的材料,下列正确的是( )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一物多用的材料B.半成品材料C.有挑战性的材料D.简单易玩的材料正确答案: D2.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时,最不需要考虑()。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年龄特征B.生活经验C.可操作性D.陈列观赏正确答案: D3.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应()。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数量少,种类少B.数量多,种类少C.数量少,种类多D.数量多,种类多正确答案: C4.幼儿园游戏中,一般不提供的材料是()。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成型玩具B.自然材料C.废旧物品D.化工材料正确答案: D5.()提供的玩具及游戏材料应能反映物体的细节特征。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托班B.大班C.小班D.中班正确答案: B6.研究表明,当玩具设备的数量增多时,儿童的社会性游戏(),攻击性行为()。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减少,增加B.减少,减少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正确答案: B7.在角色游戏中,“用积木块代替的遥控板、用小椅子代替的汽车”属于角色游戏的什么角色?()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游戏的计划B.物品和道具C.角色D.主题和情节正确答案: B8.()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游戏中的互动为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儿童通过参与角色游戏来理解周围的社会。
单选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维果茨基D.加德纳正确答案: A9.儿童很容易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挫折、焦虑以及其他心理问题。
判断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对B.错正确答案: B10.幼儿园中的柱子、古树等,也可以既是游戏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
判断题(4 分) 4分(难易度: 中)A.对B.错正确答案: A11.户外活动就是户外游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_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_](https://img.taocdn.com/s3/m/dbc043e184254b35eefd34fb.png)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二、三、四)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二、三、四)](https://img.taocdn.com/s3/m/81f2866a02020740bf1e9b39.png)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二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4.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6. 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7. 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 从性质上分,学前教育功能可分为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和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即它实际产生的功效。
9. 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 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 )。
A.欧文B.杜威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4.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是( A )。
A.学前期B.儿童期C.青少年期D.成年期5.学前教育学的开创者是( C )。
A.杜威B.裴斯泰洛齐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学前教育学研究0-6岁学前儿童教育的学科2.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5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5](https://img.taocdn.com/s3/m/b8fd5524d1f34693daef3ea7.png)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B. 正确2.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B. 正确3.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B. 正确4.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B. 正确5.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B. 正确6.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B. 正确7.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B. 正确8.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B. 正确9.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B. 正确10.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B.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A. 扮演角色B. 表演文学作品C. 说唱绘画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2.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A. 建构性游戏B. 功能性游戏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D. 象征性游戏3.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的过程。
A. 同化B. 冲突C. 顺应D. 平衡4.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5.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A. 单独游戏B. 平行游戏C. 合作游戏D. 联合游戏6. “恩物”的设计者是A. 卢梭B. 裴斯泰洛齐C. 福禄培尔D. 陈鹤琴7.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A. 机能性角色B. 对应性角色C. 想象性角色D. 虚幻性角色8.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256ec75ef7ba0d4a733bdb.png)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4](https://img.taocdn.com/s3/m/098d6ee29b6648d7c1c746e6.png)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5089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4.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
案
作业一:绘画
题目:在指定的纸上绘制你最喜欢的动物
答案: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
我用彩色铅笔在纸上绘制了一只可爱的小猫。
我将小猫的毛发绘制成棕色,并添加了深蓝色的眼睛。
我还用粉色的颜色画出了小猫的鼻子和嘴巴。
我喜欢小猫因为它们温顺又可爱。
作业二:音乐
题目:演奏一首你喜欢的歌曲
答案:
我喜欢演奏《小星星》这首歌曲。
我用钢琴演奏了它,并按照乐谱的提示进行了指法。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我尽力让
每个音符都能准确地发出来。
我很享受演奏这首歌曲,因为它让我感到愉快和放松。
作业三:舞蹈
题目:展示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答案:
我展示的舞蹈动作是旋转。
我站在舞台中央,双手自然下垂,然后迅速转动身体,同时抬起双臂。
我保持优雅的姿势,并尽量平衡好自己的重心。
这个动作是简单而又优美的,我觉得它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作业四:戏剧
题目:表演一个小故事
答案:
我表演的小故事是《小红帽》。
我扮演小红帽,穿着红色的外套和一个小红帽子。
我模仿小红帽的声音和动作,讲述了她去探望
奶奶的故事。
我尽量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通过表情和语言来展现小红帽的个性和情感。
观众们都很享受我的表演。
以上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和答案。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参考答案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a937e6bec0975f565e2b1.png)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参考答案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说明:由于课程建设时间紧迫,学前教育(专起本)专业2011年春学期开设的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将在课程网页上按期发布,请各地任课教师和班级辅导员指导学生下载后按要求完成。
任务中的第五项“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历次考核任务的表现、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按权重进行评价。
按照《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考核说明的规定,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手段、形式、计分办法、考核任务与要求、发布任务与提交时间如下:形成性考核1.考核目的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以多样化的评测手段评价学习态度,检查阶段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课程学习。
2.考核手段形成性考核为纸质测验与实践考察手段相结合,按形成性考核册的具体布置进行。
3.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共包括二次阶段测验、二次实践活动,一次学习态度综合评价。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f3fbbaf45b307e9719764.png)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标签: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指婴幼儿和父母或者其他教养人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活动。
2. 特殊儿童: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
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障碍的儿童。
3.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并不仅仅是指智力优异的儿童,而是指在智力、学术、创造、艺术、领导、运动等任一方面禀赋优异并有杰出表现的儿童。
4. 智障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低常儿童或心理迟滞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5. 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主要指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四肢出现障碍的儿童。
6. 视听残疾儿童:视觉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
听力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二、简答题1. 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
(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
(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2)语言和认知发展。
(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4)美感的发展。
2.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国开形成性考核《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dd870aaeaad1f346933ff6.png)
国开形成性考核《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ID:50918,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 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当选项中有多个正确答案时,随便选择正确答案的其中一个即可)题目:1、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主题的选择,要根据游戏的哪些性质来确定游戏主题?()【A】:游戏地点【B】:游戏内容【C】:游戏目标【D】: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答案:游戏目标;游戏内容;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题目:2、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以什么为主?()【A】:冒险进击【B】:学习生活【C】:奇幻【D】:日常生活答案:日常生活题目:3、中班幼儿能玩跷跷板、攀登架、秋千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较熟练地骑小三轮车或带辅轮的小自行车,能左右手拍球,且一次连续拍球不少于多少次?()【A】:40 次【B】:30 次【C】:50 次【D】:20 次答案:50 次题目:4、中班幼儿能玩跷跷板、攀登架、秋千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较熟练地骑小三轮车或带辅轮的小自行车,能左右手拍球,且一次连续拍球不少于多少次?()【A】:40 次【B】:50 次【C】:20 次【D】:30 次答案:50 次题目:5、中班幼儿语言游戏的常用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A】:感知生活,扩展沟通空间【B】:重视个别幼儿的语言辅导,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发展【C】:家园配合【D】:创设环境,形成沟通氛围答案:创设环境,形成沟通氛围;感知生活,扩展沟通空间;重视个别幼儿的语言辅导,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发展;家园配合题目:6、中班幼儿语言游戏的常用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A】:感知生活,扩展沟通空间【B】:家园配合【C】:创设环境,形成沟通氛围【D】:重视个别幼儿的语言辅导,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发展答案:创设环境,形成沟通氛围;感知生活,扩展沟通空间;重视个别幼儿的语言辅导,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发展;家园配合题目:7、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重要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A】:趣味性【B】:益智性【C】:情感性【D】:发展性答案:情感性;发展性题目:8、亲子游戏是诸多游戏中的一种,它是以谁为主体,谁为主导,谁为单位进行的?()【A】:父母;幼儿;家庭【B】:幼儿;父母;家庭【C】:父母;家庭;幼儿【D】:幼儿;家庭;父母答案:幼儿;父母;家庭题目:9、什么主题是表演游戏的线索?()【A】:语言【B】:故事【C】:环境【D】:角色答案:故事题目:10、什么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A】:剧情发展【B】:游戏难易程度【C】:物质材料【D】:人物关系答案:物质材料题目:11、什么是判断活动是否真正成为游戏的一个标准?()【A】:幼儿是否能完成【B】:幼儿的态度【C】:游戏内容是否丰富【D】:幼儿是否主动地进行游戏答案:幼儿是否主动地进行游戏题目:12、什么是幼儿整体活动中的主导活动?()【A】:体育游戏【B】:音乐【C】:美术【D】:语言活动答案:体育游戏题目:13、从以教育为主的角度来定义,体育游戏也称什么游戏?()【A】:教育式游戏【B】:学习式游戏【C】:活动性游戏【D】:运动性游戏答案:活动性游戏;运动性游戏题目:14、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A】:熟练交际【B】:讲述活动【C】:听说活动【D】:早期阅读答案:熟练交际题目:1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角色游戏的特点?()【A】:可以反映现实生活【B】:具有模仿性【C】:单一性【D】:具有创造性答案:单一性形考测试二一、判断题题目:1、亲子关系除了对等的玩伴关系外,不存在不对等的应求关系。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85139e240066f5335a8121d3.png)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姓名;学号:专业:(形成性考核1:第一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一、选择题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2.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认知发展的需要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C.生理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3.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到最佳水平,说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生理发展的需要B.认知发展的需要C.社会性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4.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A.表情B.动作C.角色扮演D.言语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分别是( )A.身体活动的需要B.社会性交往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敬(认可)的需要E.认知水平的需要6.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7.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元交际理论8.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蒙尼格C.埃里克森D.伯勒9.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10.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11.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A.外驱力学说B.内驱力学说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12.“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
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形成性考核功课一
![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形成性考核功课一](https://img.taocdn.com/s3/m/04225d40b84ae45c3b358c60.png)
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形成性考核功课一构成性考察1: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考试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剩余精力说:P14剩余精神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希勒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他们认为,生物有保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保持畸形生活外,还用剩余精力,残余精力要发泄,柚子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P15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博特斯克。
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第一,人类在脑力和膂力劳动中都会觉得疲劳,为了排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第二,对于儿童来说,因为身心发展水平的极限及生活教训的缺乏,而对庞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轻易产生疲劳,这需要游戏来使其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第三,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能清除疲劳和恢复精力3.前练习说:P15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睿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
他认为,在童年时期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筹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道路,游戏是儿童将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P16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第一,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先人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进步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5.自主性体验:P42游戏之所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源于游戏的自由,这种自由的享有者是幼儿。
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游戏,什么时候停止,玩什么游戏以及怎么玩,和谁玩,等等。
谈到游戏,幼儿的心理状况老是放松的,由于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由性体验。
6.角色扮演:P40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本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立场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事一种象征性动作,比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模仿医生给娃娃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 2 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是 2-7 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0.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
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二、简答题1.游戏的觉悟实践的重要观点有哪些?答: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
主要观点是:(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均衡的主动调节机制(3)当有新异刺激机会体采用探索的方法来下降觉醒程度(4)当缺少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步觉醒水平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3.简述幼儿游戏的虚构性特征。
答:虚构性。
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实在的活动,具备显明的虚构性。
这是游戏的一个凸起的特点,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联合的成果。
游戏离不开想象,想象既不能完整脱离现实,也不能原底本本地复制现实。
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如扮演医生看病、司机开车、售货员卖货),模拟成人的语言动作,应用各种象征性资料反映现实生活上的人和事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
游戏的这种设想性特色,使幼儿不受详细条件的限度,不受时光和地点的制约,把设想中的情节发展下去。
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出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疏忽, 而代替以游戏中新的意义。
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实现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4.游戏性体验包括哪些主要成分。
(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休会(3)胜率性体验(4)风趣感(5)劲力愉快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三、论述题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为维鲁列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1)游戏起源于社会生活;(2)游戏不是儿童的天赋本能活动,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活动;(3)游戏活动具有想象性和规则性;(4)游戏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5)游戏促进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贡献: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过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
(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
(例子可参照教材 P55-59)3.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1幼儿园生活活动2幼儿园教学活动3游戏活动,总之,实现幼儿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开展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特点,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4.举例说明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本体性游戏强调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行为和自由参加游戏,它反映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工具性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都属于此类游戏。
实际上,无论何种形式的游戏,其目的都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
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轶事记录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
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3.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人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
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 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
由于这类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5. 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二、简答题1. 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答: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2. 简答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的主要环节。
答: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游戏,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3. 如何保证游戏观察的有效性?答:观察面要广;有深度;具备一定的灵敏性。
4.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答:小班:开始时只是无目的的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
一般结构游戏时间为 10 分钟。
中班: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
一般结构时间为 20 分钟。
大班:基本掌握结构的技能。
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5.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答:特点:游戏性、表演性。
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6. 如何对班级的玩教具进行管理?答:建立玩教具使用的规范;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定期清洗、检修玩教具;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三、论述题1.联系教育实际,论述如何评价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参考答案:教师介入的方式主要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和垂直介入。
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采取语言和非语言等混合的方法对游戏行为进行指导。
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以下特殊情况下教师可适度的介入:(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2.结合你所观察到的幼儿角色游戏,举例论述幼儿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幼儿有怎样的心理体验?参考答案:游戏中幼儿喜欢扮演妈妈、教师、司机、医生、警察等角色。
例如,他们会学着妈妈炒菜的样子、学警察站立不动或者指挥交通的样子、学医生给病人看病或打针的样子。
角色游戏是幼儿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控制这些情感。
角色游戏的一方提供消除情感的出路,减少情感上的失调,战胜情感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以活动成功的满足,增强控制环境的能力,增长信心。
3.以“丢手绢”游戏为例,论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规则游戏。
参考答案:(1)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规则游戏;(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
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
四、案例分析:案例:大班游戏:“飞机场”文章略,分析如下:原因1:教师指导时机把握欠佳,对游戏进程引导不力。
表现为由于区域布置的不合理,游戏开始就出现混乱,而教师此时没有及时介入给予指导;“飞机场”的游戏多少有些超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故游戏过程中对“机长”的指导应该是重点,在游戏开始前就该有适当指导,以确保游戏进程顺利,但教师却是在登机后出现情况才介入;“机长”关于飞机将爆炸的说法影响了孩子们愉快的游戏心理,教师此时却没有任何反应;第一个航班“降落”后,第二个航班起飞时,孩子们已有经验,教师此时却完全介入甚至取代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