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中考考点解读(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间地点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及指导
思想
列宁,马克思主义。
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特点在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城市到农村。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苏俄)——列宁成功的探索实施时
间
1921年
实施者列宁
性质社会主义改革
主要内
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特点“新”在允许发展多种经济,允许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
将市场、商品和国家干预经济相结合。
启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列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这值得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注意:历史上俄罗斯国家的名称:沙俄(16世纪-1917年),苏俄(1917-1922年),苏联(1922-1991年)共69年。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1917—1991年)共74年。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失败的探索
形成背
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形成标
志
1936年新宪法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但它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
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教训①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启示一个国家发展经济要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认识①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名称相关会议
及操纵国
主要内容
《凡1919年巴黎
和会
英、法、美
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
题做出了如下规定: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
意:
《凡
尔赛
和
约》
规
定,
德国
在中
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说明“弱国无
外交”。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注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1)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受到被奴役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2)还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德国就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3)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尤其是日、美之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第4课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特点 (
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
成效 (
作
用)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2)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5)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开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备注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第5课 法西斯力量的猖獗
欧洲和亚洲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 欧洲战争 策源地的形成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 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二二六兵变)失败。
结果,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注意:面对经济危机,美、德、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
反 犹 暴 行 ①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②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③不得参军;④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⑤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⑥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
响: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缺乏浓厚的民主基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建立在宰割德国的基础之上,华盛顿体系则压制了日本,两国均对战后的国际格局十分不满;而美国则是该体系的受益者;因此,美国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
(3)经济实力的影响:一战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超强的经济实力,为其通过改革缓解危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日本经济基础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二者所受的危机打击相对严重。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件)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雅尔
塔会
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内容(P39—40)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日本投降事件时间作战双方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
—1943年2
月
苏联与德国
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
日
美、英等反
法西斯盟军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
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时间地点 1942年1月1日,美国的华盛顿。
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标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作用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注意:1.二战的性质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原因: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组成反法西斯联盟团结战斗;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历史启迪: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从二战的历史中,我们了解到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也了解到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二战给我们的启迪主要有: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和平友好协商解决国际社会的矛盾与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各国要和平共处、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共创美好未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时期特点原因
20世纪50 —60年代持续发展,
全面繁荣。
占据广阔国际市场;大力
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
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
事工业;政府改善人民生
活。
20世纪70年代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
地位下降。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
油价格,引发1974—1975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20世纪80年代
中后期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
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
济结构都和以往有很大不
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
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
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
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
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
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
▲注意: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新经济时代等阶段,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一超)。
主要原因是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等。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合的趋势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表现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70年代)
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20世纪50
年代,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3)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根本原因)(4)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科技立国)。
▲注意: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借鉴:(1)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2)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3)要引进最先进的科技,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 作
用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西欧国家,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努力实现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成为多强之一。
影
响
促进了欧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了世界政治格
局多极化趋势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苏联的改革
苏联解体
▲注意: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他也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剧变
▲注意:(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2)东欧剧变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
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识:
民族
独立
运动
是不
可抗
拒的
历史
潮流。
独立后的亚非拉各国只有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民族
振兴。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巴以冲突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杜鲁门主义——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注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意:
(1)
“一
超多
强”只是暂时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
的显著特征,这一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2)当今
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如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
程。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积极:①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普遍降低,各种阻碍贸易的障碍进一步减少,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对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国内经济结构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推动经济全球化)
消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使国内企业更多、更直接地面临国际竞争,经济风险增加。
▲注意: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
经济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1、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2、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起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困难,政局动荡。
)
对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注意:(1)中国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
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2)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中国为经济全球化做出的贡献):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领导人会议;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3)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建议:①坚持改革开放,参与多边区域经济贸易合作。
②面对经济全球化风险应保持清醒头脑,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发展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③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注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三次工业革命
类别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
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上半期(1840
年)
1870年以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国家英国
美国、德国走在
前列
美国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机(第一台真正意义
上的近代机器)(开
始于棉纺织业)
电力作为新能源
进入生产领域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
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
域取得重大突破
标
志核心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广
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
广泛使用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
泛使用
时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
应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项
目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英国完成工业革
命后,对中国发
动了鸦片战争,
签订了《南京条
约》,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894—1895年甲午中日
战争,签订《马关条
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
订《辛丑条约》,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
极格局转变为多极
化趋势发展,现在
它表现为“一超多
强”的局面,中国
属于多强之一。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解
体,逐步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的附
庸。
同时,中国
人学习西方科
技,进行洋务运
动,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开启了近
代化道路。
《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
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
方式从商品转变为资本。
伴随列强经济侵略的加
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
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初步发展。
世界经济出现全球
化趋势,对中国既
是难得的机遇又是
严峻的挑战。
中国
为适应发展的需
要,2001年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组织,
2001年亚太经合组
织第九次领导人会
议在中国上海举
行。
思想或科技中国人开始向西
方学习,代表人
物是_魏源_等,
他的著作《海国
图志》中提出了
_师夷长技以制
夷__思想,被洋
务派所沿用。
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热潮,
兴起了戊戍变法运动和辛
亥革命。
20世纪初,进
一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
化,一批进步知识分子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
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翻
译的《天演论》,引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思想,并将它发
展成“世道必胜,后胜于
今”的社会进步观点。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研制出中近
程地地导弹;1970
年发射第一颗人造
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_袁隆平研制
成功籼型杂交水
稻,他被称为“杂
交水稻之父”。
863
计划;1999年第一
艘无人宇宙飞船神
舟1号发射成功;
2003年成功发射第
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神舟5号;2005年
神舟6号载人宇宙
飞船上天。
教育1898年清政府创办了京
师大学堂,成为戊戌变法
中唯一被保留的成果。
1903年引入了西方学
中国逐步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
1986年
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
制,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法》,2000年_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生活19世纪70至80
年代,以蒸汽为
动力的火车、轮
船传到中国,促
进了商品流通,
方便了人们之间
的联系与交流。
1909年,詹天佑自行设
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
线京张铁路。
20世纪初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
具汽车和飞机,通讯工具
电报和电话;19世纪中
期至20世纪初,电影和
照相传入中国;辛亥革命
后,中国人也开始穿上了
西装,废除了女子缠足,
改老爷等称呼为先生等,
改跪拜礼为握手等礼仪。
1994年我国引入了
网络技术,极大的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但网络是把
双刃剑,作为学
生,我们应该正确
使用网络,遵守
《全国青少年网络
文明公约》。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现代艺术
类别国
别
代表
人
代表作品或成就备注
美术西
班
毕加
索
《格尔尼卡》
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
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
世界近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