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探微本文是关于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探微,感谢您的阅读!
典题阐释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学会分析文章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加以归纳整理。这类题型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题:
一、文中某一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在文首,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或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与前文相呼应。在文末,升华感情,点明或深化主旨;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
二、文章线索的作用。在一篇文章中,线索就像一根红线,将一些零散的材料有机地贯穿起来。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感为线索,以时间、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3.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包括散文的情节安排、结构方法等。
该类试题的题型模式有:
1.本文开头(文中或结尾)一段,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所写的对象是“×××”,而在开头却写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始终的?以此为线索,有什么作用?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用“×××”这一句话来收束全文有什么好处。
7.如果将文章的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文本选读
默默的父亲
◆一路开花
我记得他第一次将我送到学堂里的情景。他默默地拉着我尚且稚嫩的小手,慢慢地朝着那扇红色的木门逼近。我以为,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可他始终一言不发。我坐在窗边的木椅上,注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时常会来接我,但我从未因此而觉得自豪和快乐。每每奔出校门见到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肆无忌惮的欢笑便会戛然而止。
八岁那年,他在学校附近的路上开了一家手工店,出售木制的茶杯桌椅。为了避开他锐利的眼神,为了不在那条狭窄的路上与他相遇,我开始绕另一条漫长的路回家。
我与他见面的机会忽然减少了。他从未对此有过抱怨,或是询问
过原因。他依旧默默地切割木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倒头大睡,鼾声震天。
我多希望有一天他来问我,儿啊,为何我老是在路上碰不到你呢?尽管我不太喜欢他那张生来冰冷的脸,可我还是愿意见到他。每次见到他,心里都会有一线无由的安定,暖暖地,如光雾般将我层层笼罩。不管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还是过河流湍急的独木桥,只要他跟在我的身后,我都不会存有丝毫胆怯。
他从来没有问我。于是,我开始相信,原来他是不愿见到我的,更或者,他是从来都不曾注意过我的。
偶尔,我想走上那条旧路试试,看他是否会在汹涌的人流中将我辨认,喊出我的姓名。我一直不曾有那样的勇气,一直绕很长的路回家。
中学时候,他经常从城北那头跑来看我。一是给我送生活费,二是向班主任询问关于我近期的学习状况。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有这样的父亲,可我却从来不觉得有何骄傲。因为那时,我和他的感情已经走进了一个不可复出的低谷,我毫无理由地认定,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补偿儿时的亏欠。
更要紧的是,那时我已经奋不顾身地喜欢上了一位同班的女生。我几次约她吃饭,都被父亲的忽然到访给搅黄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央求父亲将每月的生活费一次给清。他答应了,再不如同往日一般前来看我。我以为,我会为此万般欣喜,却不料,自己竟会在后来的漫长等待中忧心忡忡。
大学第一年,他赶来车站送我。母亲在一旁叮嘱了许多话,唯独他沉默不语。临行前,我主动叫了他,我说,爸,我要走了,您保重身体。他吐出口中的烟雾,轻轻地点了点头,尔后朝我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
母亲给我打过几次电话,我总会问她父亲的近况。她说,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年前归家,猛然见到屋中悬挂的黑白照片,才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母亲说,你爸说了,你一人在外,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你关于他病危的消息,免得耽误学业。我没说话,独自一人走进了卧室。
躺在温热的被子里,我终于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很多年后,我眼前依旧会浮出父亲的背影和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他的默默,给了我无限的爱和永生的悔憾。
(选自《农民日报》,2011年5月7日)
典题呈现
1.文章主要抒写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挚爱和感激之情,为什么在开头却写到父亲“时常会来接我,但我从未因此而觉得自豪和快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分析。
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典题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开头段落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要联系下文进行考虑。文章重点描述的是父亲对自己默默的关爱,由此可以
看出,开头写自己“从未感到过自豪和快乐”,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以便更好地表现父亲的形象,为下文作铺垫,同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
2.分析文中某一段落或句子在行文中的作用,主要结合它们所处的位置来把握。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在文章的中间,联系句意来看,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启下,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重点是引起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反衬出父亲对自己默默无闻的爱。
3.对文章结尾段的分析,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内容方面,二是结构方面。结合本文的结尾段来看,前一句与文章开头“每每奔出校门见到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相照应,结构上首尾呼应;后一句则是点明题旨,使自己对父亲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技巧点拨
现代文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目,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频频出现,这说明它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其命题趋向于分析首尾段及过渡段在中的作用、对整篇文章行文思路的梳理、文章线索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等。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答:
一、认真审读题目,充分把握题目的特点和命题意图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具有特点,隐含不同的命题意图。总的来讲,题目设计的特点可概括为两点:
1.题目的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如“分析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其特点就是对文中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等)的理解和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