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水环境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

太湖水环境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摘要】根据2003年至2006年太湖水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总氮、总磷和Chl.a整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COD Mn 在2005年出现一个峰值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在年内变化方面,总氮浓度峰值在春季3月份,此后便稳步下降,到8-9月达到年最低值;Chl.a年内峰值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5-9月份;CODMn和总磷年内变化不明显。
太湖目前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呈逐年增高趋势,部分湖区已接近重度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富营养化太湖现状分析治理太湖地区位于东经119°21′-122°00′,北纬30°19′-32°00′,由上海市、江苏苏南地区与浙江杭嘉湖地区组成。
太湖水是沿湖居民的生命之水,其中苏州和无锡的生活、生产用水中80.0%取自于太湖。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太湖污染日益严重。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再一次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在了太湖。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些年来无锡太湖的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我们对无锡太湖21个监测点近4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无锡太湖水环境演变特征。
1 数据来源和水环境参数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03~2006年太湖21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的水环境参数有:水温(t)、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Chl.a)、化学耗氧量(CODMn)。
2 结果与分析2.1太湖水环境指标的变化特征太湖月水温最高出现在8月份,平均为32.2℃,最低水温出现在1月,平均为4.3℃。
水体透明度成逐年降低的趋势,2003年水体透明度平均值为0.35,到2006年则降为0.25(如图1b所示)。
由此可推知,无锡太湖水体中的悬浮物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总氮的变化趋势如图1a所示,整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太湖,这座位于中国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的宁静湖泊,近年来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生植物如藻类等大量繁殖,最终影响水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湖区水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是周边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太湖流域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普遍偏高,使得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夏季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高发期,由于气温高、降雨少,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水质逐渐恶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过度施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太湖。
随着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生植物繁殖失控。
环太湖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太湖富营养化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加,影响了饮用水的质量。
同时,富营养化还导致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鲟、太湖银鱼等濒临灭绝。
为了防止和减轻太湖富营养化的程度,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太湖流域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了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并加强了对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管。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如建立生态保护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等。
环保组织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组织志愿者清理湖边的垃圾,减少人为因素对太湖的破坏。
科研机构也在积极研究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如引进新技术改善水质、推广生态农业等。
通过政府、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相信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太湖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和努力解决。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东部的大型淡水湖,其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原因,以期为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概述太湖富营养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太湖的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湖泊地形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
我们还将关注太湖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湖泊管理政策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原因,本文旨在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为太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太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共同为保护太湖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贡献力量。
二、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富营养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太湖的富营养化现状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根据最近的环境监测数据,太湖的水质指数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国家标准,尤其是氮、磷等关键指标严重超标。
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不仅影响了太湖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这些藻类在死亡后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进一步恶化水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富营养化还导致太湖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失衡。
原本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冲击,一些敏感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富营养化还加剧了太湖的蓝藻爆发频率和强度,给周边地区的供水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太湖的湖水可以饮用吗?

太湖的湖水可以饮用吗?一、太湖湖水的来源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是中国地理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太湖的湖水主要来自于湄洲湾、吴淞江以及一些小河流。
这些水源都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后进入太湖。
二、太湖湖水的水质状况1.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太湖的水质一直处于较差的状态。
太湖水体中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是由于周边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
2.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导致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蓝藻水华。
蓝藻水华会导致湖水变绿、产生恶臭,并且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太湖的水体中也存在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长期饮用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三、太湖湖水是否可以饮用由于太湖湖水的水质较差,不建议直接饮用太湖湖水。
考虑到水质安全和健康因素,我们应该选择经过科学处理的饮用水,以确保自身健康。
四、如何保护太湖水质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合理利用化肥农药,降低对太湖的污染压力。
2.加强生态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污染物入侵,净化湖水。
3.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湖泊水质状况。
通过定期监测湖水的水质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4.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确保太湖水质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太湖的湖水因水质问题不建议直接饮用。
为了保护太湖水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太湖的湖水在未来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安全可靠地供人们使用。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太湖的水体危害情况愈发严重。
太湖水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质差、水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资源减少等方面。
首先,太湖水质差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太湖的水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繁殖,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华。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太湖的水质,还危害了太湖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其次,太湖的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华的大量出现破坏了太湖的生态平衡,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太湖本来是鱼类的重要产卵场所,但是由于水体污染,越来越少的鱼类选择在太湖繁衍生息。
这不仅对太湖的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也对太湖周边地区的渔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太湖的水生物资源也在减少。
太湖曾经是湖中鱼类、水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太湖的水生物资源减少了许多。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中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无法生长和繁殖。
很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工作,太湖的渔业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针对太湖水体危害情况,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太湖水体。
首先,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严查违法排放行为,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切实减少太湖的污染物输入。
其次,要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环保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太湖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强水华的治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最后,加强太湖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掌握太湖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太湖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总之,太湖水体危害情况严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治理。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太湖的水体质量才能得到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恢复,太湖的水生物资源才能得到保护。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XX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XX种,已有记录的约900 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XX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O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 月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勺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勺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勺生活和社会勺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勺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 其中只有约1/3 勺湖泊是淡水湖泊, 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太湖水质调查报告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湖州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然而,近年来,太湖的水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太湖水质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其现状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太湖的水质状况,并分析导致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
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采集水样、测量水质指标、分析水样中的污染物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相关专家和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意见。
2.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太湖的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导致的。
其次,太湖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此外,太湖的水体还受到了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 主要原因分析太湖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活动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引发富营养化现象。
其次,工业活动也是太湖水质问题的重要因素。
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城市污水的排放和土地开发也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4. 解决方案针对太湖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控制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活动对太湖水质的影响。
其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工厂的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减少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的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最后,加强太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维护太湖的生态平衡。
5. 建议和展望为了解决太湖水质问题,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外,公众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载着周边众多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灌溉、渔业等多重功能。
然而,近年来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更引发了饮用水危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其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政策引导,期望能够为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富营养化原因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叠加。
从自然因素来看,太湖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这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这种湿润的气候也容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为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为因素在太湖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工业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太湖。
这些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极大地促进了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农业活动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周边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了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这些营养物质随着农田排水进入太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不合理的湖泊管理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湖泊管理机制,太湖周边的水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地解决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水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防治

太湖流域有大约2 000 多家集约化畜禽养殖场,85%的养殖场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太湖和附近河道,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中只有9%的氮磷成分被利用,其余都流入太湖。养殖业不加约束的扩大规模,排放的有机物大量增加,加剧了太湖的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流域的工业企业主要有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纺、医药、食品等。在发展之初,各工业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太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
3.2 城市生活废水污染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流域内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2005年末,全流域人口为4533.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
总氮(mg/L)
总磷(mg/L)
透明度(m)
水质类别
2004
24.6
5.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62
0。079
0.31
GradeⅣ
2005
28。2
5.05
2。48
0。078
0.29
GradeⅢ
2006
36。6
5.8
2.79
0.09
0。30
GradeⅣ
2007
23。1
5。1
2。35
0。07
0。35
GradeⅢ
2008
水体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一般认为水体全氮量大于0。2mg/L、全磷量大于0.02mg/L时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报告篇一: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有关太湖水质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水在太湖沿边的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河流的发展与治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着民生,而且肩负着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使命。
故我们组织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绿色营,我们主要通过亲自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太湖的受污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实践国民经济代表大会一、调查的目的首先水是生命之源,无论人还是动植物离开了水都将不会存活多久。
而太湖作为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这些地区生活、生产的主要组成元素。
在地图上看,太湖呈一个近似的圆形,好像是周边这些地区的心脏,那纵横交错的河流则维系着这七座城市的“血液”的循环。
故保护太湖水成了每个热心人士的使命。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尤其应该在社会上尽我们应尽的义务,为太湖周边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所以,我们以宣传环保知识和实地考察太湖水受污染情况为思想路线而举办了这次环太湖徒步野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 二、太湖水污染防治部分条例○i(一)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太湖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二)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
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污染防治工作。
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9-11-17基金项目:苏州市水利水务科技项目(2018001)资助。
作者简介:孙瑞瑞(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与分析工作。
`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孙瑞瑞1,李 恺2,吕 文1(1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江苏苏州215000;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 要:分析了现状2017年及近10年来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方面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内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总氮,总磷浓度以及营养化指数大多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第四季度有明显下降,总氮大多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近年来太湖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质类别基本为Ⅳ类,总氮浓度则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附近波动,水质类别以Ⅴ类为主,营养化指数较为稳定,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水质监测;营养状态;水质评价;功能分区;太湖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0)03-0006-05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面积排名前列的几大淡水湖中环境、水质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历年来因蓝藻、水质等问题备受关注[1]。
太湖的治理问题在近代以来一直是水利行业的难题之一[2]。
为了监测太湖水质,数年来太湖上建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点,为太湖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布点及频次太湖水域水质监测站点共23个,其中核心区站点11个,缓冲区站点10个,开发控制利用区2个。
核心区站点包括原小湾里水厂、南泉水源厂、锡东水厂、千波桥(原马山水厂)、月亮湾、太湖大桥(中桥)、七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胥湖中、园区水厂、渔洋山水厂、白洋湾水厂;缓冲区站点包括拖山、泵站进水口、竺山湖中、镇湖水厂、大浦口、太湖大桥(北桥)、金墅水源地节点1、庙港外生态恢复区、衙里、漫山岛;开发控制利用区站点包括戗港外、水星俱乐部外站点。
太湖调研报告

太湖调研报告太湖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太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景观,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太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太湖进行了一次调研。
太湖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太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
首先,我们关注了太湖的生态环境。
太湖周围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活动对湖泊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调查发现,太湖流域的农业活动主要是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作物,同时也有一部分养殖业。
这些农业活动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农田径流进入太湖,造成水质污染。
此外,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太湖周边还存在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对太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关注了太湖的水质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太湖的水质较差,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和水体蓝藻水华问题。
太湖周边的农田和养殖业的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进入湖泊,导致水体中营养物浓度升高,使太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导致了太湖时常出现的水华现象。
水质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以保护太湖的生态系统健康。
此外,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太湖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太湖虽然存在一定的水质问题,但仍然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我们发现太湖中有多种鱼类、鸟类、浮游生物等。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乱捕乱杀的原因,太湖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保护太湖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太湖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任务。
最后,我们还关注了太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太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太湖周边的钓鱼、养殖、旅游等产业都与太湖紧密相关。
然而,由于水质问题的存在,太湖的渔业和旅游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是保护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太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都需要得到关注和保护。
案例湖泊污染——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这是80年代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汰。水样透明度为“零”。望虞河河面 上,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 浓浓的绿色油漆。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浮游生物量 35 30
生物量(mg/L)
25 20 15 10 5 0 五里湖 西太湖 东太湖
1980 1987 1993
二 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
一位监测人员长期观察发现,一 遇大雨,水中的氨氮浓度明显高 于往日,原因就是农田施放化肥, 污染物残留在地表上,很容易被 雨水带进河道。随着农村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 求,化肥农药、生长素带来的污 染急剧增加。面源污染因为污染 物来自整个地区,而不是来自一、 二个集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分散, 并且体积庞大,更难以控制。
面源污染
工业废水
28
10
55
16
10
39
从上表分析,城镇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污染源应是主要控制
对象,同时其他有机污染(CODcr)中,对工业废水控制也是十 分重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湖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源(点源)的治 理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工业污染量大大 下降、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便显现出来。生活垃圾的处理, 基本上无章可据,生活污水四溢,江湖成了垃圾的堆放处, 河湖中堆积、漂浮的垃圾和在许多城镇的河道中无所不在的 生活污水,让人感受到太湖水环境形势的严峻。
案例 湖泊污染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太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Contents
太湖背景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
太湖富营养化保护对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
地理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
•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另一来自江 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年最高水温出现时间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时间在12月 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 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
• 清淤可以减少内源污染物。 • 采用固化和资源化利用措施进行生 态清淤,能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 通过调水和开闸放水加快太湖水体 的流动,可以防止蓝藻大面积爆发。
生物
调控
• 水生植物具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 作用。 • 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减轻水体的 富营养化。
谢谢大家!
90年代中后期, 太湖西部、北 部开始频繁暴发蓝藻。 2007年夏天,因太湖蓝藻的暴 发,无锡市发生了饮用水危机。
2008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 类。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太湖的富营养化
2011年4月,太湖水质评价总体为劣 Ⅴ类,中度富营养。
与2010年同期相比,太湖水质有所 好转;中度富营养所占比例有所下 降。
太湖富营养化成因
1 2 3
• 工业废水污染 • 城市生活废水污染 • 农业、养殖业用水污染
1.控制污染源
治 理 措 施
2.加大蓝藻的打捞力度
3.生态清淤
4.加快湖水流动
5.生物调控
控制污染源
工业
• 减少规模小、 经济效益低、 污染大的企 业 • 加大处罚力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梁湖
12410
Ⅴ
中度富营养
1997~2005 年 ,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水质
竺山湖 贡湖 东太湖 湖心区 西部沿岸区 东部沿岸区 南部沿岸区
6813 16318 17214 97219 19918 26810 36310
劣于 Ⅴ Ⅲ Ⅲ Ⅲ
劣于 Ⅴ Ⅲ Ⅳ
中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轻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北部湖湾区水质较差 ,除梅梁湖 1997 年达到 Ⅲ 类外 ,各湖湾历年水质评价结果均超标 ,主要超标项 目为 COD 、CODMn 、BOD5 和 NH32N 等 。其中五里湖 为 Ⅴ~劣于 Ⅴ类 ,2002 年后水质保持稳定 ,恶化程 度趋缓 ;2002 年前 ,梅梁湖水质略好于五里湖 ,一般
2 近 10 年太湖水体状况评价
评价为 Ⅲ类 ( TP、TN 不参加评价) ,分湖区达标率在 90 %以上 ,2006 年水质有所下降 ,整体评价为 Ⅳ类 , 上升了 1 个类别[3] 。详见表 2 和图 2 。
图 2 1997~2006 年太湖水质达标率年际变化
图 1 太湖湖区分布 表 1 2006 年太湖各湖区水质类别及富营养化水平
第 25 卷第 1 期 2009 年 1 月
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Vol. 25 No. 1 Jan. 2009
太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毛新伟 ,徐 枫 ,徐 彬 ,高 怡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江苏 无锡 214024)
摘要 :以太湖 1997~2006 年系列监测资料为依据 ,对太湖近 10 年的整体水质状况 、富营养化状况以及主要 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 :太湖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水体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 ,富营养 化程度逐年加剧 ,太湖治污工作不容乐观 。 关键词 :太湖 ;水质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中图分类号 :X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Ο6933 (2009) 01Ο0048Ο04
2004 劣于 Ⅴ 劣于 Ⅴ 劣于 Ⅴ
2005 劣于 Ⅴ 劣于 Ⅴ 劣于 Ⅴ
2006 劣于 Ⅴ
Ⅴ 劣于 Ⅴ
贡湖
Ⅴ Ⅲ Ⅱ Ⅲ Ⅱ Ⅲ Ⅲ Ⅲ Ⅲ Ⅲ
东太湖
Ⅲ Ⅱ Ⅱ Ⅲ Ⅱ Ⅱ Ⅲ Ⅲ Ⅲ Ⅲ
湖心区
Ⅱ Ⅱ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东部 沿岸带
Ⅲ Ⅱ Ⅱ Ⅲ Ⅱ Ⅱ Ⅱ Ⅱ Ⅲ Ⅲ
西部 沿岸带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劣于 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3 1997~2006 年太湖富营养化比例年际变化
各湖区中 ,位于北部湖湾区的五里湖 、梅梁湖和 竺山湖富营养化较重 , 其余湖区富营养化水平在 2000 年后有小幅回落 ,至 2002 年起持续上升 ,目前 仅东太湖能一直维持轻度富营养化水平 ,其余湖区 均达到了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1997~2004 年东部沿 岸区为轻度富营养 ,2005 年后达到中度富营养水 平 ,西部沿岸区自 1999 年至今均为中度富营养 ,其 他湖区目前均为中度富营养水平 。详见表 3 。
注 :全湖综合评价采用各湖区面积加权平均法进行评价 。
·4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2 富营养化评价 根据 1997~2006 年太湖富营养化监测结果 ,以 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太湖整体已由轻度富营养化升 至中度富营养化 。中度富营养化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 ,轻度富营养化水域面积由 1997 年的 1 995 km2 降 至 2006 年的 15715 km2[3] (图 3) ,表明近年来太湖富 营养化程度在不断加剧 。
为 Ⅴ类 ,2002 年后为劣于 Ⅴ类 ,2006 年恢复至 Ⅴ类 ; 竺山湖近年水质不断恶化 ,2002 年前为 Ⅴ类 ,之后
2. 1 水质综合评价
一直为劣于 Ⅴ类 。
太湖为苏 、浙省界湖泊 ,污染主要来自太湖西北
若考虑 TN 、TP ,1997~2006 年全太湖水质均不
部的江苏省无锡市和常州市 。监测结果表明 ,1997 达标 ,1999~2001 年全湖综合评价为 Ⅴ类 ,其余年份
湖区 五里湖
湖区面积/ km2
518
水质类别 劣于 Ⅴ
富营养化水平 中度富营养
从太湖各个湖区来看 ,太湖湖心区 、东部湖湾水 质较好 ,长年保持在 Ⅱ~ Ⅲ类 。其中湖心区水质较 为稳定 ,维持在 Ⅲ类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是目前太 湖水质最好的区域 ,但自 2002 年以来水质已由 Ⅱ类 变为 Ⅲ类 ,下降了 1 个类别 。
Key words :Taihu Lake ; water quality ; eutrophication ; organic pollution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是太湖流域人民的 母亲湖 。近年来 ,太湖的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一直 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太 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1997~2006 年间 监测收集的系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论述了太 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和变化的趋势 。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and eutrophication in Taihu Lake
MAO Xin2wei , XU Feng , XU Bin , GAO Yi ( Monitoring B ureau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 Taihu B asin Authority , Wuxi 214024 , China) Abstract :Ten2year water quality , eutrophication condition and main pollution indices in Taihu Lake were analyzed using monitoring data from 1997 to 20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hu Lake was mostly polluted by organic matter , and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ed with eutrophication. Great effort is needed to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in Taihu Lake.
3 变化趋势分析
3. 1 水质变化趋势 通过对多年监测值的评价统计 ,除去 TP、TN 指
标不参评外 ,太湖 2005 年以前水质尚可 ,基本维持 在 Ⅲ类 ,达标率在 90 %以上 ,但水质仍呈现恶化的 趋势[4] 。2006 年 ,太湖水质整体下降为 Ⅳ类 ,达标 率仅 6715 %。太湖各湖区中东太湖水质最好 ,近年 来部分污染指标含量有小幅上升 ,水质类别由 Ⅱ类 变为 Ⅲ类 ,上升了 1 个类别 。东部沿岸区 、湖心区和
南部 沿岸带
Ⅲ Ⅱ Ⅲ Ⅲ Ⅱ Ⅱ Ⅱ Ⅲ Ⅳ
全湖
达标
综合评价 面积/ km2
Ⅲ 1 97713
Ⅲ 2 14614
Ⅲ 2 14614
Ⅲ
214614
Ⅲ
214614
Ⅲ
214614
Ⅲ 2 14614
Ⅲ 2 14614
Ⅲ 2 14614
Ⅳ 1 57711
达标 率/ %
9311 9118 9118 9118 9118 9118 9118 9118 9118 6715
若考虑 TN 、TP ,2006 年全太湖各个湖区的水质 均劣于 Ⅲ类 ,全湖综合评价水质劣于 Ⅴ类 ,水质单项 指标中 ,TN 超标严重 。
尚可 ,南部沿岸区为 Ⅱ~ Ⅲ类 ,西部沿岸区保持在 Ⅲ 类 。2006 年 ,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水质明显恶 化 ,南部沿岸区为 Ⅳ类 ,化学需氧量超标 ,西部沿岸 区为劣于 Ⅴ类 ,COD 、CODMn ,BOD5 和 NH32N 等有机 污染综合指标均超标 。
作者简介 :毛新伟 (1973 —) ,男 ,山东平度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及保护工作 。E2mail :xinweimaochina @yahoo. com. cn
·48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富 营 养 化 。1987 年 太 湖 水 质 高 锰 酸 盐 指 数 (CODMn) 、总磷 ( TP) 、总氮 ( TN) 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3130 mg/ L 、01029 mg/ L 、1154 mg/ L ,至 2000 年分别上 升为 5128 mg/ L 、0110 mg/ L 、2154 mg/ L ,短短 13 年间 分别上升了 60 %、248 %、65 %[1Ο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