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乳液聚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有:
十二烷基磺酸钠 C12H25SO3Na
十二烷基硫酸钠 C12H25SO4Na
硬脂酸钠
C17H35COONa
2、乳化剂的性质
1)能够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呈现趋势如图 : 即水溶液的表面 张力随溶质浓度的 增加而急剧降低, 但达一定值后,溶 液浓度再增加表面 张力变化却很小。
为什么表面张力开始时迅速下降, 达一定值后,下降不多呢?
开始时,乳化剂分子以单分子状态 溶解或分散在水中,乳化剂分子在 水溶液中表面浓度大于水中乳化剂
分子的浓度,乳化剂分子的表面张力远小于纯水相 的表面张力,因而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 增加迅速下降。 而达一定浓度后,乳化剂在水中浓度达一定值, 乳化剂不再以单个分子状态存在水中,若干个乳化 剂分子聚集形成胶体粒子,所以表面张力下降不明 显。
[M][M• ]分别为体系中单体、自由基的浓度
乳液聚合动力学方程: Rp =Kp [M] N/2N0 ………………… ①
[M]:乳胶粒中单体浓度[mol/ml]
[N0]:阿佛伽德罗常数6.02*1023 [N]:乳胶粒的浓度[个/ml]
Rp = Kp[M]N/2N0
利用此方程来判断为什么乳液聚合分为增速、恒速 、降速三个阶段?
聚合场所 实测数据: 比表面积
单体液滴数
1011[个/mlH2O] 3*104cm2/cm3
8*105cm2/cm3
胶束(增溶胶束) 1018[个/mlH2O]
水中单体分子
1018[个/mlH2O]
聚合场所:是在乳化剂分子形成的胶束(增溶胶束)中
即胶束是油溶性单体和水溶性引发剂相遇的
场所。
② 单体液滴是贮存单体,供给胶束单体的仓库。 具体过程如下: I

2R•




③ 乳胶粒表面乳化剂分子的来源
ⅰ )单体液滴表面过剩的乳化剂分子(单体液 滴的不断消耗,液滴体积减少,多余的乳化剂 分子扩散到乳胶粒表面) ⅱ)原有胶束的解体
本阶段的特点: ⅰ)胶束、增溶胶束逐渐减少,最终全部消失,是 第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最终体系中只有乳胶粒、单 体液滴
单体液滴
临界胶束浓度: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简称 C.M.C。是衡量乳化剂性能优劣的一个特性参数。
C.M.C
C12H25SO3Na
C12H25SO4Na
0.0057mol/l
0.0098mol/l
硬脂酸钾
0.0008mol/l
(为什么临界胶束浓度是衡量乳化剂性能优劣的一 个特性参数?)
2)能够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表面张力,从 而使液滴自然聚集的能力大为降低。
μ
N——聚合物乳胶粒数[个/ml]
ρ——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个/ml.s]
μ——粒子的体积增长速率 占的比表面积[cm2/mol]
as ——一个乳化剂分子在胶束或胶粒表面所
[S]——乳化剂的总浓度[mol/ml] F —— 常数,其值在0.37~ 0.53之间
把②代入式得:Rp = Kp' [M] [ρ ]2/5 [S]3/5
乳液聚合的三点假设:
①乳液聚合的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均在乳 胶粒中进行
②单体浓度、自由基浓度均应考虑是在乳胶粒 中的浓度,而不是体系浓度。 ③自由基数为乳胶粒数的一半。
设乳胶粒的浓度为N[个/ml]
自由基浓度为N/2[个/ml]
RM • + nM
Kp
R[M]n[M • ]
Rp = Kp[M]p[M • ]
第一阶段:乳胶粒浓度增加(从无到有) [M]不变,N ,∴ Rp
第二阶段:体系中有乳胶粒和单体液滴
[M]不变,N不变(只是体积增大)∴ Rp不变
第三阶段: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消耗其内部单体, 其数量不变
[M] ,N 不变 ,∴ Rp
2)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Rp的影响 Smith经验式:N=F(ρ /μ )2/5(as[S])3/5……… ② 式中
理想体系
C H-C H
2
难溶于水的单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溶性引发剂:K2S2O8
典型乳化剂:C17H35COONa
分散介质:水
单体:水 =40:60 (重量比)
乳化剂浓度: 1-2%
分析一下整个乳液聚合体系状态:
1。聚合前体系状态
乳化剂:大部分形成胶束,
聚 合 前 单 体 和 乳 化 剂 状 态
少量溶解于水中。
乳胶粒
1011[个/mlH2O]
1014-15[个/mlH2O]乳胶粒数不断增加
ⅱ)单体液滴数目不变,只是体积在较小
ⅲ)增速阶段
第二阶段:
恒速期:自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为止。 C=20~50% 体系中含有乳胶粒和单体液滴两种粒子 特点: ⅰ)乳胶粒数目保持恒定,但体积不断增大。 单体液滴全部消失——是第二阶段结束的标志。 ⅱ)恒速阶段
乳化剂 少量在水相中 大部分形成胶束
单体
引发剂 大部分在水中
小部分增溶胶束内
部分吸附于单体液滴
大部分在单体液滴内
在没有加入引发剂时,单体和乳化剂分别以下列 三种状态存在于体系中:
(1)极少量单体和少量乳化剂以分子分散状态溶 解于水中。 (2)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直径约40-50Å ;胶 束内增溶有一定量的单体称为增溶胶束。 (3)95%以上单体以单体液滴的形式存在,且液 滴表面附有一层乳化剂分子形成稳定的乳液。液 滴数约10 11个/cm3。
υ =
Rp Ri
=
Kp[M]N/2N0 Ri
Ri ∝ ρ /N0 Xn =Kp [M] N/ ρ
式中[M]——乳胶粒中单体浓度[mol/ml] N ——乳胶粒数目[个/ml]
ρ ——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个/ml.s]
N/ρ意义:代表两个自由基先后进入同一个乳胶粒 中的平均时间间隔,即自由基的平均寿命。
(4)反应速度快,产品的分子量高
(5)乳液产品可直接使用且安全。
缺点: (1)得到固体聚合物时,需加破乳剂破 乳,使工艺流程复杂,增加了设备投资 及辅助时间,并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 境。 (2)得到固体粉末状高聚物,耗费大量 热能,不经济。
(3)产品中杂质较多
3、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的区别
(1)体系的状态不同 悬浮:有明显的相界面,分层,不稳定
第三章
一、概述
乳液聚合的生产工艺
1、概念: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单体在水相中由
于乳化剂的存在而形成液-液乳化体系,然后在引 发剂作用下,单体逐渐发生聚合,最后生成固态 高聚物的乳化体系的聚合,这种聚合称之为乳液 聚合。 乳液聚合的基本配方:单体 水 引发剂 乳化剂
2、乳液聚合的特点
优点:(1)易移出反应热 (2)体系的稳定性较好,易进行连续操作 (3)聚合物呈高度分散状态,体系粘度低
3)乳化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规则排列形成 保护层,使液滴稳定。
4)液滴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而相斥,阻止了液 滴凝聚。
3. 乳化剂性能指标
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 HLB值↑ 亲水性↑
经验值:
HLB值 = 7+∑(亲水基团值)-∑ (亲油基团值
(直径40~50A, 胶束数目为1017~1018)。
增溶胶束 直径约10,000A 单体:大部分成液滴,部分增溶于胶 束内,极少量单体溶解于水中。 表面吸附着乳化剂, 液滴数约为1010~ 1012.
单体 液滴
单体液滴是提供 单体的仓库
单体 液滴 10000A
增溶胶束
水相
单体
胶束 4 0 -5 0 A 乳化剂分子
疏水基团
乳化剂时乳液聚合的重要成分,它可以使互不相容 的油(单体)—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 ,这个过程称为乳化。-
1、乳化剂的种类
乳化剂种类(type of emulsifier)
阴离子型(anionic): 脂肪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烷基磺酸钠、松香皂等。
阳离子型(cationic): 胺盐、季胺盐
而ρ ∝ [I],
[E]代替[S]代入上式得:
Rp = Kp' [M] [I]2/5 [E]3/5
[E]——乳化剂的浓度[mol/l] [ I] ——引发剂的浓度[mol/l]
∴ Rp随[I]、[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乳液聚合的平均聚合度 1)聚合度方程的建立 乳液聚合中,通常是第二个自由基进入马上与 第一个自由基终止,无链转移发生 双基偶合终止时 Xn = 2υ 动力学链长( υ ):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到终止 所消耗的单体数。

2). CMC: 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以分子状态溶于水中; 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乳化剂分子形成胶束(micelle) 。 CMC 胶 束
三、乳液聚合机理 对乳液聚合通常有三种说法(针对乳液聚合场所) ⅰ )聚合是在单体液滴里进行的
ⅱ )聚合是在水相介质中进行的
ⅲ )聚合是在乳化剂分子形成的胶束内进行的
第三阶段: 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后,直到单体完全转化 。 由于单体液滴消失后,乳胶粒内继续进行引 发、增长、终止,直到单体完成转化。但由于 速度 单体无补充来源,聚合速率随乳胶粒内单体浓 度下降而下降。
特点:
ⅰ)体系内只有乳胶粒一种粒子
转化率
ⅱ)降速阶段
●—单体分子, ○—乳化剂分子, ~~聚合物
{
乳液:无明显的相界面,不分层,稳定
(2)聚合机理不同 悬浮:聚合场所在单体液滴内进行
{
乳液:聚合场所在乳化剂分子形成的胶束中进行
(3)乳液聚合引发剂是水溶性的,悬浮聚合引 发剂是油溶性的
二、乳化剂
乳化剂:能够使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形成稳定 乳化体系的物质。
亲水基团
C17H35COONa
疏水 亲水
乳化剂
第Ⅰ阶段:单体 液滴,乳胶束及 乳胶粒子;
第Ⅱ阶段:胶束 消失,含乳胶粒 及单体液滴;
乳液聚合阶段示意图
第Ⅲ阶段:单 体液滴消失, 乳胶粒体积不 断增大。
3、乳液聚合机理
1)聚合场所是在胶束(增溶胶束)中进行,单体液 滴是提供单体的仓库。
2)聚合速度分为增速、恒速、降速三个阶段。 3)由胶束到乳胶粒的直径变化 胶束(40-60 Å ) 增溶胶束(60-100 Å ) 转化率2-3% (200-400 Å 乳胶粒{ ) 转化率50% (500-1000 Å )
例:某乳液聚合,用K2S2O8为引发剂,自由基生成速 率ρ=1013个/ml.s,乳胶粒数N=10 14~15个/ml,求自 由基平均寿命。 解:自由基平均寿命: 10
14~15
N/ ρ =
1013
= 10~100[s]
胶束 增溶胶束
① 聚合场所
胶 束?
水相中?
单体液滴?
是油溶性单 引发剂是水 溶性,难以 进入油性单 体。单体 液滴体积大 比表面小。
大量引发 剂,有初 级自由基 ,但单体 极少。
体和水溶性引发 剂相遇的场所;
胶束内[M]很 高,比表面大,
提供了自由基易
扩散进入引发聚 合的条件。
胶束是进行聚合的主要场所。
2、聚合开始体系状态(加入引发剂) 根据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可以把乳液 聚合分为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成核期 聚合过程 第Ⅱ阶段:恒速期 第Ⅲ阶段:减速期
第一阶段:乳胶粒生成期,从开始引发到胶束消失为止。 C=2~15%
乳胶粒:即单体与聚合物共存
应区别以下概念
{ 乳胶粒
两性型(amphiprotic):氨基酸盐 非离子型(non-ionic): PO、EO均聚物和共聚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乳液聚合中应用最广泛的乳 化剂。 阴离子的乳化剂的极性基团是阴离子,如:
—COO-,—SO4 2-,—SO3 2-;
非极性基团一般是C 12-18的直链烷基或C 3-8的烷基
4)聚合过程中各种粒子的变化情况尺寸变大
转化率
0
15
尺寸缩小
50
尺寸、数目减小
100
单体液滴数 1011
1011
0
0
胶束(增溶) 1018
0
0
尺寸变大
0
尺寸变大
尺寸、数目变大
乳胶粒
0
1014-15
1014-15
1014-15
四、乳液聚合动力学 1、乳液聚合反应速度 1)乳液聚合反应速度方程的建立 乳液聚合速率可分为增速、恒速、降速三个阶 段,动力学研究着重第二阶段。
或萘基结合在一起组成。
主要有:脂肪酸盐R—COOM
烷基磺酸盐R—SO3M 烷基硫酸盐R—O—SO3M 烷基芳基磺酸盐R— 松香酸盐 C19H29COOM —SO3M
R=CnH 2n+1
n=12-18(为什么) n——碳原子数
当n<9 用作乳化剂,在水中亲油基团小,不易形 成胶束; n=9,10,11 可以生成胶束,但乳化效果不好,乳化 能力差; n≥ 19时,亲油基团大,不能分散于水中,不能形 成胶束。 ∴n的最佳范围为12—18,既能形成胶束,乳化 效果又好。因此,工业上采用的乳化剂多数是含碳 12—18的烷基硫酸盐,磺酸盐或脂肪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