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作者:吴永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4期

摘要:本文基于对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指出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滋生了很多违法违规行为,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公平性受到怀疑,针对该问题,作者提出了四点对策。

关键词:审计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2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在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获得信息的量及其真实程度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结为审计信息不对称。

一、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受托责任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受托责任关系存在的基础是委托-代理关系。在审计市场上,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之间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被称作审计关系,其中包含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其一是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经营代理关系;其二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的审计代理关系。

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可以分为委托-代理原因和非委托-代理原因。

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之一。委托——代理契约中的双方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对等的,在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经营代理关系中,审计委托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处于信息劣势一方,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情况,而被审计人作为经营者拥有关于企业经营信息的绝对优势,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意对审计委托人隐藏信息,审计委托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聘请审计人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于是产生了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的审计代理关系中,审计委托人通过审计人提供的审计报告获得企业信息,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地位,另外委托人对审计人的专业信息掌握得不够充分,委托人承担着因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而审计人对审计情况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等情况拥有信息优势。

审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审计行为与被审计人的利益有冲突。由于审计人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委托人负责的,被审计人作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表现出不配合审计人的工作。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审计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审计委托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公司信息决定投资方向,社会公众越信任,投资越多,将会助推股价上涨,审计委托人为营造公司股价欣欣向荣的景象,会有意向公众隐瞒公司实际情况,因此社会公众将处于信息劣势。

二、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分析

(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审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其以外的第三方实施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在审计代理关系中是指:在签订契约后,契约的一方即审计委托人无法对契约另一方即审计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不能获得审计人行为的真实信息,一旦契约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审计人可能采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而使审计委托人的利益受损。如审计人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偷懒行为,不按照协议约定或行业标准严格、规范地执行审计业务,或者在审查过程中接触的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委托人虽然支付了审计费用,却不能收到最优的审计结果,所以,审计委托人承担审计报告的质量风险。

“逆向选择”在审计代理关系中是指:审计人员故意隐藏自己的私人信息,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给审计委托人以谋取利润,由于审计委托人不能了解审计人员的真实能力,只能依靠经验和分布概率推测全行业的平均能力,此时,审计委托人只愿意按照平均水平支付审计费用,这使得实际能力高于平均水平的审计人员不愿接受低审计费用而退出市场,接受该审计费用的审计人员的实际能力一定低于平均水平,其结果是,市场上愿意提供审计服务的人员的平均水平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进一步,委托人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降低,更多审计人员退出审计市场,直至最后,审计市场上愿意提供审计服务的人是能力最差的。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审计委托人无法选择合适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市场会出现萎缩。

(二)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合谋,误导审计委托人

在审计关系中,审计委托人是被排除在审计主体以及审计客体之外的第三者,其作为审计行为的发起人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往往想更多了解被审计人的情况,而被审计人在审计过程中往往想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被审计人便会利用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在审计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贿赂审计人使其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当被审计人的贿赂金额大于审计人承担的名誉、损失风险,合谋便会产生。合谋会使得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大大下降,审计报告失去

了其原有的公正以及公信力。在现实中,审计人员帮助被审计人“报喜不报忧”乃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的事例层出不穷。

(三)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合谋,误导社会公众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审计委托人需要审计人粉饰财务报表意见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虽然审计人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操守原则上不能那样做,但是现实中审计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向审计委托人妥协,一方面,审计人在经济上依赖审计委托人,虽然社会公众是审计服务的受益者,但是审计委托人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恶性竞争,使得某些事务所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招徕生意,使得在审计报告上坚持原则以及职业道德的事务所没有生意。

(四)寻租行为

由于审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寻租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向审计信息需求方寻租,由于审计人掌握比披露的审计报告更多的真实信息,审计人可以将其出卖给审计委托人,或者出卖给社会公众。第二,向被审计人寻租,若得不到满意的报酬,就威胁将其披露给审计委托人。这种寻租行为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审计市场秩序,大大阻碍了行业的规范性发展。

(五)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审计风险的根源。审计委托人为了降低其与被审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聘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从审计提供的审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审计会强化不确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来降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实情况表明,审计难以降低信息不确定程度。如果审计人员获得了不充分、不真实的审计信息,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审计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错误虚假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各国都在会计信息披露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由于审计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各种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始终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期望审计发现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往往可能发布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三、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过程中不能够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各方协调、努力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

(一)完善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人的激励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