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40bf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e.png)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范围1. 监测对象:我院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
2. 监测时间:全年进行,每月为一个监测周期。
(三)监测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食源性疾病相关信息:发病时间、症状、疑似食物来源、暴露剂量等。
3. 生物标本:患者呕吐物、粪便、血液等。
(四)监测方法1.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疾病进行审核、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监测数据上报1. 医疗机构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给院感科。
2. 院感科每月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 设立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的收集、审核、填写和上报等工作。
(二)培训与考核1. 医务科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
2. 定期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符合工作要求。
(三)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 院感科将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范文(3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ef63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e.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范文我院____年始被列为____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
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____机构及职责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_副组长:____成员:信息网报员: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____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__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
制定我院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____院内会诊。
预防保健科职责。
负责全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知识培训;由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__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____区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____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区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职责。
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
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标本。
2、成立食源性疾病会诊专家组组长:____组员: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一)监测内容1、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____次或____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
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
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重点为年龄≤____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____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05012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4.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如下: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保障医院内患者、员工和访客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并实施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监测方案的实施能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医院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群的健康。
本方案旨在指导医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一、监测目标1. 对医院的食品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测;2. 对医院内部厨房和食品加工作业进行定期检查;3. 监测医院内患者、员工和访客出现的食源性疾病状况;4. 提高医院员工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监测内容1. 食品供应商的进货查验证实;2. 食品加工、贮存和加工环节的卫生状况检查;3. 对厨房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4. 对患者、员工和访客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5. 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法1. 选取食品供应商抽样送检;2. 定期对医院内厨房和食品加工环节进行随机检查;3. 对厨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4. 建立健全患者、员工和访客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5. 对医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评估检查。
四、监测评估1. 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情况;2. 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3. 定期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方案的效果。
五、应急措施1. 针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 对受影响人员进行隔离治疗;3. 对疫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本方案经医院领导和专家组讨论通过,现正式执行。
希望全体医院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监测方案,确保医院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防控工作。
愿我们共同努力,保障医院食品安全,维护人群的健康。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e8321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5.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体内后导致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食源性感染。
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救治的主要场所,有责任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提高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理和报告能力。
本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确保医院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食源性疾病,保护公众健康。
二、组织架构和职责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院感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3. 医务科负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4. 院感科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医院监测方案,收集和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
5. 检验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相关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三、监测方案1. 监测范围: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涵盖各类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
2. 监测方法:通过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报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食源性疾病病例。
3. 监测流程:a) 临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b) 院感科对报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核实,并收集相关病历资料。
c) 检验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相关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d) 院感科将核实后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填报至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四、培训和宣传1. 院感科负责组织全院医生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利用医院内部宣传渠道,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全院员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院感科负责收集和整理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总结。
2.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报告给领导小组,并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 领导小组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监测方案,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3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d0d1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4.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我院___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一、工作依据正式实施的的《___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说明:“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章第一百零四条指出:“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目的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三、领导小组组长:吴玉峰副组长:魏新社成员:宋光明、王全兴、郭立军、张学睿、___、刘兰茹、王中阳、朱林、唐朝峰、田登利、王国民、代灿灿2、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___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
负责对食源性疾病诊断、必要时___院内专家会诊。
感染管理科职责。
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临床医生职责。
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四、监测细则(1)定义:食源性疾病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食源性异常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2)重点监测科室:内科、儿科、肠道门诊、急诊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本(3篇)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fde66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f.png)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本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一、目的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一)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的变态反应性疾病;2.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1、针对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1)国家法定传染病;(2)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1.感染性病例:有可1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
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米酵菌酸中毒、珂鲀毒素中毒等。
3.异常病例。
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儿肾结石病例。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a9e2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1.png)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针对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监测,需要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执行:
1.建立全面覆盖的监测体系,包括对医院内各个环节的食品、餐具、厨房设备等的检测,确保全面监测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2.定期进行医院内食品和餐具的微生物学检测,确保食品安全符合标准,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
3.严格执行医院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从购进到加工的各个环节符合卫生要求,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加强对医院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监测,确保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人员身体健康,减少食品污染的风险,保障医院食品安全。
5.持续开展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6.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好疫情爆发时的紧急处理和控制工作。
7.加强对医院内食品供应商的监督检查,确保供应商符合卫生生产要求,减少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8.定期开展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院内部员工和患者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维护医院内的食品安全。
9.制定医院内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每个环节有详细的操作规范,降低监测工作的风险和漏洞。
第 1 页共 1 页。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本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6146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2.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背景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毒素或化学物质污染而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障医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监测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监测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食堂、病房和相关食品供应单位。
三、监测内容1.食品样品采集(1)每月对医院食堂的主要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包括肉类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等。
(2)每天对病房提供的饮食样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2.病例报告和调查(1)对医院内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统计和报告,包括患病人数、症状和就诊情况等。
(2)对每起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调查,包括病因追溯和相关环境因素分析等。
3.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检查(1)对医院食堂的加工设备、厨房环境和食品储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对食品供应商的加工车间、储存条件和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4.食品供应商监管(1)建立食品供应商名录,对进货的食品供应商进行认证和审查。
(2)食品供应商每季度提供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明文件。
5.培训和宣传(1)定期对医院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包括食品卫生和操作规程等。
(2)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医院内部和外部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监测程序1.食品样品采集和检测程序(1)确定抽样点位和抽样数量。
(2)采集样品,并按照相关规定标注样品信息。
(3)将样品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4)获取检测结果,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
2.病例报告和调查程序(1)定期收集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信息和病例报告。
(2)建立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调查报告表,并按照规定进行填写。
(3)对每起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调查,追溯病因和相关环境因素。
3.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检查程序(1)确定检查时间和检查点位。
(2)对食堂的加工设备和厨房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
(3)对食品储存条件进行检查,包括温度和卫生状况等。
(4)记录检查结果,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46b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f.png)
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一、制定目的
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障职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规范食品供应质量,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医院内部餐厅、食堂、卫生保健所、监狱医院、定点医院等单位;对于外来单位或商家,按照相关的监管法规和标准进行监测和管理。
三、监测内容
1.食品来源管理:保证采购食品符合法规和规范;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来源证明,确保所供食品的安全性来源。
2.食品准备与加工管理:保证食品加工工艺科学合理,操作人员健康状况符合规定;厨房操作记录齐全,操作规范详细。
3.食品保存与配送管理:保障食品冷链,确保食品保存温度符合要求;保证配送过程中食品质量不受影响,确保食品运输安全和卫生。
4.餐饮环境管理:确保餐厅内部卫生和通风、排气良好,制定周密的卫生清洁工作方案,并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5篇范例)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d3343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6.png)
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5篇范例)第一篇: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科室:现将《**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医院 2016年5月20日**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我院2016年被指定为德宏州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承担主动监测任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印发**贯彻落实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1—一、领导小组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监测细则(一)定义:1.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中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二)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三)监测对象:全院就诊患者中的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范畴: 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例: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例: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等);化学性食物中毒(例:有机磷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等);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例:黄曲霉毒素中毒、黄变米中毒、臭米面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2.食源性传染病摄入了污染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伤寒杆菌等致病菌、病毒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1459a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1.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范文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人食用或接触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人通常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食源性疾病,因此对医院食品安全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范文,共计3000字。
一、背景介绍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而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医院病人免疫力较弱、疾病传播风险高等因素,医院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医院食品安全,监测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非常重要。
二、监测目标1. 监测食源性病原体在医院食品中的存在情况。
2. 监测医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情况。
3. 监测医院餐厅卫生情况,包括食品存储、准备、加工、运输等环节。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监测项目和方法。
a. 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
b. 监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传统培养法、PCR技术等。
2. 确定监测频次和样本数量。
a. 监测频次:定期进行监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
b. 样本数量:根据医院食品供应量和食品种类确定样本数量,要求满足统计学要求。
3. 选择合适的样本收集点和收集时间。
a. 样本收集点:包括医院餐厅、食堂、病房等食品供应和食用地点。
b. 收集时间:根据医院食品供应时间确定样本收集时间,要保证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4. 对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a. 样本处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样本处理,包括提取和净化等步骤。
b. 实验室检测: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食源性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
5. 数据分析和报告。
a. 分析样本检测结果,统计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情况。
b. 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内容,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监测措施和改进要求1. 加强餐厅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六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50f99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8.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内部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制定本监测制度。
本监测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监测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定义1. 食源性疾病:由食物或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毒素等引起的疾病。
2.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章食源性疾病监测责任与职责第四条食源性疾病监测主管医院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主要职责1.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建立监测机制。
2. 制定监测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收集、分析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相关人员。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六条监测内容1. 食品供应商的质量监测: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进行监测,确保供应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食品从进货到加工的全程监测:对食品从进货到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测,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 食品储存和保管的监测:对食品的储存和保管环境进行监测,确保食品的质量。
4. 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监测:对食品加工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5. 饭堂操作规范的监测:对医院内饭堂的操作规范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6. 患者食物摄入情况的监测:对患者饮食的摄入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其食物安全。
第七条监测方法1. 采集样本:根据监测内容,采集相应的样本,包括食品、用水、空气等。
2. 实验室检测:运用专业实验室对样本进行检测,包括检测病原微生物、毒素等。
3. 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状况。
第四章食源性疾病监测措施第八条监测计划制定根据监测内容和需求,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每季度进行调整。
第九条监测设备和用品购置适当的监测设备和用品,确保监测工作的进行。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dce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7.png)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目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掌握疾病负担,以利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
二、监测内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共包括四项内容:一是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二是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三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四是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死亡病例和流行线索。
1.监测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2.监测对象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等,重点关注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等病例,由定型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以及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病例。
(一)感染性病例:出现腹泻,可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也包括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病例。
(二)中毒性病例: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
(三)异常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3.监测程序(1)病例信息采集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其接诊病人属于监测对象时,应询问饮食暴露史,包括可疑食品名称、进食场所、购买地点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2)病例信息报送①医疗机构应在确诊后2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病例信息。
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每个工作日内对辖区内病例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每级审核并向上一级疾控中心上报信息的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每个工作日内汇总、分析辖区内病例信息。
并进行聚集性识别,发现有共同食品暴露史的聚集性病例或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进行信息核实,核实后2个工作日内向本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二篇)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abc45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c.png)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背景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物或饮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毒素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也给医院的医疗服务和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防控医院食源性疾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制定并实施监测方案十分必要。
二、目的制定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目的是全面监测医院内食品安全状况,发现潜在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食品安全。
三、监测内容1. 食品供应商审核对医院内的食品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包括食品质量认证、供应商卫生条件等,确保食品供应商具备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 食品采购管理建立食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清晰记录食品来源、供应商、进货日期等信息。
对进货的食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卫生状况等方面,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 餐厅卫生监测定期对医院餐厅进行卫生检查,包括餐厅设施、工作人员的卫生习惯、食品储存和加工条件等。
监测员可以通过抽取样本,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监测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建立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测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可能与食品相关的疾病发生情况。
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追踪食品源头,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扩散。
5. 建立溯源制度建立食品溯源制度,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配送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监测员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食品供应链进行监控,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四、监测方法1. 定期检查定期对食品供应商、餐厅以及相关设施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抽样检测抽取食品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如细菌数量、霉菌数量等方面。
对食品进行全面分析,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3.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五、应急处理一旦发现食源性疾病的疑似病例或者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7654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5.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一、前言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品、饮用水等途径,引起的人体疾病。
其主要危害有:1. 中毒:是指因摄入有毒物质或存菌不当或加工不
洁而引起的中毒症状;2. 感染:是指因摄入病原体而引起的上、下
消化道和全身感染;3. 过敏: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
医院作为重点场所,人员集中、活动频繁、流动大,是食源性
疾病的高发区域,因此,医院应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的管理和控制,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监测方案
1. 监测对象
(1)医院内的食品、饮用水和厕所。
(2)医院内的职工及患者人群。
2. 监测内容
(1)医院内的食品、饮用水及用具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2)医院内职工及患者对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
及卫生监管工作的情况。
(3)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及其发生状况、流行趋势。
3. 监测方法。
某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某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f9e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a.png)
某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某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为保障患者的食品安全,某年医院制定了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该方案旨在加强餐饮管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医院声誉。
1.监测对象本方案针对的监测对象为医院内所有食品摄入者,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等。
2.监测项目本方案对食品及相关环境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1)食品样品:监测前后厨房加工环节中产生的所有餐饮摄入食品的样品,包括原材料、加工、成品等。
(2)环境样品:监测前后厨房等相关环境的表面,包括地面、墙壁、设备及餐具等。
(3)工作人员:对食品从生产到服务的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考核和培训。
3.监测频次本方案对不同食品进行不同的监测频次:(1)每周对大型食品制作监测一次,包括肉及肉制品、鱼及鱼制品、米饭、炊饭、蔬菜及水果。
(2)每月对大型工作面积的排水口、垃圾桶等相关环境进行1次监测。
(3)每月对小型食品制作监测一次,包括沙拉、饼干、点心及糕点等。
(4)每季度对前后厨房等相关环境进行1次监测。
(5)每年进行一次大型综合监测,包括对全部食品摄入者提供的食品及相关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并进行排查和整改。
4.监测指标本方案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指标和环境卫生指标。
(1)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国家公布的食品安全指标进行监测,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环境卫生指标:按照国家公布的环境卫生指标进行监测,主要包括硒、砷、银、汞等。
5.监测方法本方案的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包括食品卫生学检测、物理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和生物学指标检测等。
6.监测结果的处理本方案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监测结果合格率大于98%时,本方案将继续执行;如果监测结果不合格率达到2%以上,则需及时进行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2篇)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0eca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b.png)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引言:食源性疾病是指人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后所引起的疾病。
在医院中,由于长期住院患者的免疫力较弱,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2024年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以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处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一、制定监测流程和标准1. 设定监测指标: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设定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指标,包括食物卫生状况、食物存储与加工措施、餐具消毒情况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制定监测流程:确定监测的时间、地点和频率,建立监测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监测标准:根据监测指标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合格、不合格和临界值的设定,以及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监测团队和培训1. 成立监测团队:由医院卫生管理部门、感控科、营养科、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监测团队,确保监测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2. 进行培训:对监测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包括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知识、监测仪器和方法的使用以及监测流程和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监测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三、建立监测系统和数据管理1. 建立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设备、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 收集和分析数据:对各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监测指标和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点,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 数据报表和通报:对监测结果进行报表化整理和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职责人通报监测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四、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1. 风险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统计数据,对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和重点食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2024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2024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071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7.png)
2024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品中携带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旨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对食品从进货到加工、储存、配送等过程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医院食品的安全和健康,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一、背景和目的医院作为提供病人全方位医疗服务的机构,其食品安全和卫生是保证患者健康和康复的基础。
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以促进医院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提升,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 食品进货环节的监测:(1)建立与食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签订严格的合同,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定期开展食品抽检工作,对进货的食品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食品添加剂、病菌检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3)对食品进货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食品供应商台账。
2. 食品加工环节的监测:(1)制定严格的食品加工操作规程,包括原料处理、加工工艺、人员卫生等方面;(2)对食品加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3)定期开展食品加工环节的监测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工作场所卫生状况、食品加工工艺等。
3. 食品储存环节的监测:(1)制定食品储存管理制度,包括温度控制、储存期限、食品摆放方式等;(2)对食品储存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指标的监测;(3)定期开展食品储存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4. 食品配送环节的监测:(1)建立食品配送台账,记录每一批次的食品配送情况,确保追溯能力;(2)对食品配送企业进行资质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3)定期开展食品配送环节的检查,检查项包括配送车辆的卫生状况、食品运输温度等。
三、监测结果和处置措施1. 监测结果的处置:(1)对于食品监测结果合格的,核实所得到的报告和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存档;(2)对于食品监测结果不合格的,要求供应商追溯责任,进行整改,并按照情况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3)对于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供应商,立即中止合作关系,并报相关部门处理。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四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b866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4.png)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背景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而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我们医院制定了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 监测范围:涉及医院内各个食堂、餐饮区域以及与食物相关的医疗服务区域。
2. 监测对象:所有提供给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食用的食物、饮品等。
三、监测内容1. 采样方案:a. 每周随机选择不同食堂、餐饮区域进行采样;b. 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样,以保证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测;c. 采样时充分代表食物种类和供餐量,在合适的取样量下进行采样。
2. 检测指标:a. 细菌总数:通过测定食物中的细菌总数来评估其卫生状况;b. 大肠菌群:以大肠杆菌群为代表,检测其数量来评估食物是否受到粪污污染;c. 食物中毒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等):检测食物中是否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菌种。
3. 检测方法:a.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使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比如平板计数法;b. 食物中毒菌的检测可采用PCR方法,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菌种;c. 若初步检测结果存在异样或阳性反应,需进一步进行鉴定或确认。
四、监测执行1. 专人负责:a. 设立监测小组,由专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人员组成;b. 监测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及资质,能熟练操作检测设备。
2. 采样流程:a. 由专业负责人员进行现场采样,保证采样操作规范;b. 采样前,采样器具应经过严格消毒,并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样。
3. 检测流程:a. 采样后的食物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b. 检测过程中,保证实验室的操作环境无菌,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五、监测结果处理1. 结果分析:a.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食物中毒菌种的数量和比例;b. 对不同餐饮区域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存在较高风险的区域和时间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昆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
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信息网报员: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预防保健科职责:负责全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知识培训;由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xx区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区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标本。
2、成立食源性疾病会诊专家组
组长:xx
组员: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
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
6、实验室监测
(1)生物样本采集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验室进行病原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临床检验室必做项目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式菌、诺如病毒。
检验方法依据《2016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进行检验并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附表2)。
如检验为阳性再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
(2)菌株上送
如检验为阳性,检验室将分离的菌株及填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尽快报送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xx区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后的标本送至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xx每月月底将医生完成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xx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食源性疾
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附表2)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阳性菌株的标本送至盘龙区疾控进行复核。
疾控中心于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医院报送的分离菌株及填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进行复核后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发现异常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病原分离株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异常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病原体信息后,应进行信息核实和暴发识别。
当确定为一次同源暴露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时,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疾控中心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附表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附表2《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
附表3《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