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课件(共4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 “爱、自由、美”为核 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 想”;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识了 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音。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 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 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 自由道风景好”。
林徽音
林徽音秀外慧中, 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 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 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 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音还是嫁给 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 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 话。从此林徽音成为徐 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 的一个完美身影。
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 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写作背景介绍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就读 于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 科听课,并且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 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 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 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 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 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 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928年他重 到英国,在他再次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丽 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 首诗。
走近作者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 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 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 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 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 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 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 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 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
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
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陆小曼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 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 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 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 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 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 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 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 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 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 诗人入不敷出。
在那里,他遇到 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 戈尔,他的诗作很大 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哲 学家罗素、文学 家狄更斯结为挚 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一河
新月派ຫໍສະໝຸດ Baidu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 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 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 《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 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前期理论:他们不满于"五四 "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 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 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 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 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 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 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 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 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 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 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 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
徐 志 摩
条 水 。
, 我 敢 说 , 是 全 世 界 最 秀 丽 的
康 桥 的 灵 性 全 在 一 条 河 上 ; 康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徐志摩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 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 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 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 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 识林徽音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佛语:人生有七大苦,戴望舒的《雨巷》体 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 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 “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们 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 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 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 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