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教育事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
党政办公室产业开发区
苏州市虎丘区党政办公室
苏高新办[2006]107号
━━━━━━━━━━━━━━━━━━━★━━━━━━━━━━━━━━━━━━关于印发《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教育事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室、局,各分区(科技城)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公司,各有关单位: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管委会(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苏州市虎丘区党政办公室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签发:徐萍校对:唐虹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目标及省、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以来,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市级验收,高标准通过了江苏省双高普九督导评估;2005年度获苏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区、江苏省高中教育先进县区称号;2006年在苏州市率先实现了四星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区有独立设置的中小学、幼儿园 26 所,共有教职工2700 名,其中专任教师2418 名。
在校中小学学生37198名,其中高中生4981名,初中生9470名,小学生15961名;在园幼儿6786名。
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
2.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保持98%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高中段教育入学率保持98%以上;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步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实现四星级高中全覆盖,
义务教育阶段50%达到市现代化学校标准,80%幼儿园达到省示范、市现代化标准,建成了1个市级“现代农民教育中心”和1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3.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全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86.5%、82.2%、5.02%,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全区现有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人、省特级教师11名、市级名校长(十杰校长)4人、市级名教师7人、市学科(学术)带头人39人,区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73人。
优秀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
4.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高水平、高质量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中小学生机比基本达到省现代化标准。
区内现有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19所。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全面推进,师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省“校校通“工程规划科学得当、管理应用有特色、注重师生能力培养,教育现代化既有前瞻性,又强调均衡化,走在了全省前列。
5.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
国际合作交流,创办了苏州依顿国际学校、苏州日本人学校2所国际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等2所民办学校及康佳、蒙氏格林等8所民办幼儿园(点),基本形成了优质的民办基础教育体系,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此外,区内还有12家各类教育培训点和5所外来工子弟学校。
“十五”期间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面对教育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先进地区的良好发展态势,教育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体系结构还不够完善,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乡镇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均衡,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区内流动儿童少年还不能完全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义务制教育待遇。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当前现代化建设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个率先”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总体目标要求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于目前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新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开放与发展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
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打造一流园区、服务两个率先、支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为重要使命,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以优化教育体系结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强化师资、依法治教为保障,以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终身化为策略,合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区建成布局优化、整体协调、均衡优质、体制创新、机制灵活、内涵丰富、开放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强区,为实现“效益新区、活力新区、和谐新区”的富民强区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实现教育事业由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向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转变;教育事业由继续关注规模、数量的扩张向更加关注质量的提高和内涵的发展转变,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区”。
具体要求是: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到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水平。
1.“十五”教育更加普及优化。
(1)构建完善的0-6周岁学前优质教育体系。
到2007年,0-3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30%以上,2010年达到40%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007年达到99.5%;2010年
达100%;(2)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
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巩固率2007年、2010年均达100%;(3)高中段教育健康、协调发展,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稳定在98.5%以上,2010年达99.5%;(4)外来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保障。
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2007年达到100%,公办中小学的吸纳率65%以上。
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2007年达98%以上、2010年均达99%以上。
2.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优质。
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区区学校均达到省市标准化学校要求,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
教育技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基本形成以三个功能区为依托的三个相对独立的、且与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国际教育、社区教育互为依托的公办优质基础教育链。
扩大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形成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终身教育更加完善提高。
建立起较完善的终身建设体系,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65%的乡镇(街道)级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2010年全面达到省级标准。
从业人员培训率2007年达60%以上、2010年均达80%以上;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2007年、2010年均达15年以上。
4.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幼儿园、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07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92%、88%、85%、6%,2010年分别达到99%、95%、90%、15%。
全体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坚持优先发展。
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在全区各行各业中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在苏州市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区。
坚持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在地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以及受教育群体之间均衡发展,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坚持内涵发展。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
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主要举措
一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以人口相对集中的三个功能区为依托,着力形成三个相对独立又互为依托、和谐共生的基础教育链。
狮山片(狮山、枫桥、横塘街道):做精做强。
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扩大优质教育
资源,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开放度,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真正做优做强基础教育实验链。
具体要求如下:实验中学瞄准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完成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力争跻身省内名校;新区一中实现争先进位,新疆班办学更具特色;狮山片教育布局调整更加优化,完成横塘中心小学改扩建、枫桥中心小学异地新建及相关幼儿园配套等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苏州市合格标准外来工子弟学校建设;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国际教育和社区教育水平。
浒通片(浒关镇、浒关分区、通安镇):做优做亮。
加快学校新建步伐,迅速改变学校办学条件;发挥老校优势,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尽快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加强借鉴学习,确立现代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优质基础教育链。
具体要求:吴县中学以搬迁晋星为契机,提高办学水平,力争跻身全市一流学校行列;文昌中学在创新办学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通安中学强化学校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阳山实验学校初中部建成使用;完成理想城(长江花苑)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完善浒关镇学校布局,结合老镇改造,完成路东小学、幼儿园及浒关中心小学建设;进一步改善新浒学校办学条件。
湖滨片(东渚、镇湖):做实做好。
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借鉴学习,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快创优争先,使该区域的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切实提高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水平。
完成科技城高中建设及镇湖中学、幼儿园建设,2008年新建东渚中学和依顿国际学校投
入使用。
二是加大创优争先力度,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以创建为抓手,加大各级各类示范、先进、实验校(园)的创建力度,高度重视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到2007年,全区幼儿园60%建成省优质幼儿园、100%建成省标准幼儿园;村小100%达到市现代化标准;外来工子弟学校80%达到市合格学校标准,新浒力争创建成市示范学校;小学、初中80%以上创建成市现代化学校;公办高中100%建成四星级高中。
到2010年,全区幼儿园80%以上建成省优质幼儿园;外来工子弟学校100%达市合格或示范标准;小学、初中100%创建成市教育现代化化学校,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小班化覆盖率超过80%;力争建成五星级高中1所,高中学校小班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学生的比例分别达到80%、90%、90%和100%;外来人员子女65%以上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今后几年中,各级校(园)力争有1-2所跻身于江苏省名校前列。
积极完善和创新区域教育评价制度。
进一步完善区小学、幼儿园、初级中学综合发展评估办法,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同时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参与对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和督导。
三是加大教科研创新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教育科研的创新,牢固树立“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
化科研“兴教、兴校”的意识,走内涵建设道路。
出台《苏州高新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网络,整合教育科研资源,以学科基地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阵地,以学科中心组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区、校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形成以培养优秀教师群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科研体系。
切实抓好市级及以上重点、立项课题,鼓励教科研创新,激发教科研活力,提升教科研水平。
努力构建职业培训、终身教育、学前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等体系的新亮点。
深入研究和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积极探索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育人“小环境”;以“德育工作小组”和“九大社会综合实践基地”为平台,创新德育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大课堂”,形成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于一体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各级各类校园的办学质量显著提高,高中段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初中均衡优质发展,跻身全市一流方阵;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更具特色。
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育综合能力。
深化中小学、幼儿园全员聘用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用考核,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学校人力资源统筹机制。
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
完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交流
轮岗制度,进一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带领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努力造就一批名校长。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全面开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三培三扶三门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促使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壮大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
进一步积极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分配重心向重点学校、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推进优秀骨干教师薄弱学校挂职、支教的教师流动制度,以及区学科教研员到薄弱学校蹲点帮教制度,切实提高全区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区域教育事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
到2007年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92%、88%、85%、6%,2010年分别达到99%、95%、90%、15%。
五年中计划出国培训200名骨干教师,参加引智培训150名,力争培养省特级教师8名,市级名校长、名教师10名,大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0名,力争扩大我区在苏州市内的正高级职称份额,努力造就一支在省、市乃至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群体。
五是加大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力度,全面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成人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和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搭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最大限度地创造终身教育的机会。
到2010年全区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
劳动人口继续教育率80%以上。
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
通过加大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区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教育、共育建设人才的良好局面,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机会。
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学校为载体,建设辐射各村、各居民小区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和社会教育管理网络;区内各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开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社区文化教育功能,以满足区内居民健康生活、自我完善的需要,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营造全民学习的社会风尚,促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2007年建成1所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1所社区培训学院。
六是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全面打造教育新形象。
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区域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校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和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水平,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提高科学治教、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的水平和能力。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着力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
围。
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及省市有关中小学规定,努力树立教育良好的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