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实用6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实用6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
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
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__,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阿璃整理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四、诗词鉴赏题型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答题示例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景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语言描写,切忌照搬,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题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三、意象类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例题2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例题3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注重整体构思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设题角度1、“小角度”设题;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2、“大角度”设题;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四答题示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技巧汇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诗歌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记叙、议论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1)景物描写方法:A.描写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时间空间变化B.色彩运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C.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D.衬托渲染E.白描、工笔细节描F.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G.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2)人物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肖像/神态描写、)、细节描写(2)侧面描写(3)正侧结合4.表现手法:衬托(烘托、反衬)、对比、象征、渲染、赋(铺叙)比兴、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虚实结合、对写法(即对面落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卒章显志等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6.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例题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现代】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之诗歌鉴赏

【关键字】现代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之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一)感受物象型例1(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试题解析】古诗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客观物象上,从而使客观物象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为一体,因此鉴赏诗歌的物象,应抓住诗中描写物象的诗句,理解物象的特征,再赏析物象的表意效果。
回答应包含三个要点:1、写的是什么物象?2、最能体现物象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是哪些?3、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参照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总结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模式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二)描述画面型例2、(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考点】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试题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景物,概括时要抓住意象,分析出意境的特点。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增分技巧【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
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3.再创造的意识。
诗人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千个读者,千个哈姆雷特”。
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
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地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是平素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
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1.熟记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及历代名家的诗歌风格特点,体现作答的专业性。
2.鉴赏流程:(一“读”二“看”三“思”四“答”)。
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
二“看”: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看标题,知晓写的什么内容,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接着“看”作者,知名的诗人,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然后,“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看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紧接着,“看”命题老师的题设,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
最后,“看”题号后的分数,真正做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
比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
三“思”,之所以称为“三思”,第一个原因是第三个流程,第二个原因是提醒考生“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 打印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打印版)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情感;以景衬情,则是通过景物的对比或者象征意义来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应答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2、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3、讲清景情关系,分析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还是以景衬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设问方式:1、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氛围特点来表现作者的感情?2、描述图景的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3、通过描写景物的氛围特点来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
方法点拨: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咏物诗的鉴赏,要从所描写景物的自然属性出发,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寓意等。
需要注意描写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作者借助这个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设问方式:1、这句话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方法点拨: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诗歌的篇章结构,需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般是开头、过渡和结尾。
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在上下文的作用。
同时,需要注意诗歌篇章结构的有关知识,如开头部分的作用是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渲染描写奠定基调、作铺垫或伏笔;中间部分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作过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结尾部分的作用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结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设问方式: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2、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3、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4、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如何欣赏本诗?5、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X景?方法点拨: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以及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相关技巧。
需要指出诗人运用何种表达方式来抒发感情,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
同时,需要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以及从哪些角度来写某一景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想要获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打印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杨传益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述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说明、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够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色,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 +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此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光景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述的光景特色是什么?2、这首诗描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正确掌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领会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觉,还要弄清物象所表达的季节、方向特色。
至于写景的目的,那么要掌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 +感觉〔清爽、凄冷、凄凉。
〕2、季节 +物象 +感觉 + 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觉 +物象 +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光景形象〔二〕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光景中包括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境地 .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掌握以下三个要领: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创立的境地描摹出来,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光景,不用每句、每个光景都写到,但要写到全局部的、主要的景物,能够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合适加以创立,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境地特色。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精练的话语概括这些光景所创立的情境的气氛特色,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寂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活力勃勃,或孤寂冷清。
正确表达其特色和情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如: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对策小结:修辞方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2)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
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
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例05年高考试题2题第一问,只有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才可赏析到三、四句的情真意切、形象传神。
诗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的三、四两句,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3)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或步骤一、答题总则: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须回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须回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谈谈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须回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回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回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须回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例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___、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___、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___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常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___、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及答题技巧(全面)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 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 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 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 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 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 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 ,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 “倚栏” “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 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惜时,人生苦短。知音。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
息。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 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 思、秋怀。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
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 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 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技巧

诗歌鉴赏一、意象题【提问方式】(1)诗歌中……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2)诗人为什么要写……意象?【答题技巧】①结合诗句,指出意象的特征。
②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①诗人描绘出该意象……的特点;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二、意境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技巧】①列举诗歌中的意象;②根据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的画面;③点明景物营造出的氛围特点,通常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答题模板】①这首诗通过……等意象(列举意象);②构成了一幅……的画面(描述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概括氛围)。
三、情感概括题【提问方式】(1)结合全诗,概括诗人的情感;(2)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哪些情感?【答题技巧】①逐句概括诗人的情感,尽量讲清每种情感的基调与缘由。
②归并整理,形成最终答案。
【答题模板】①对……的……之情;②对……的……之情;③对……的……之情。
(分点列举)四、情感分析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表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题技巧】①指出诗人使用的手法。
②描述意境,或概括相关的诗句内容。
③概括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①诗人使用了……的手法(指出手法);②描绘出一幅……的……画面(描述意境,或概括诗句内容);③借此表达出诗人对……的……之情(概括情感)。
五、人物形象概括题【提问方式】(1)请概括抒情主人公/XX人物的形象。
(2)这首诗塑造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诗中XX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题技巧】①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分别用自己的话描述相关内容,佐证相关特点。
【答题模板】①他是一个……的人,从……可以看出;②他是一个……的人,从……可以看出;③他是一个……的人,从……可以看出。
(分点列举)六、人物塑造方法题【提问方式】(1)诗人使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XX的形象?(2)诗人是如何塑造XX形象的?【答题技巧】①指出诗人塑造人物时使用的手法(包括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也包括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的正衬或反衬、环境的烘托等);②用自己的话描述手法对应的具体内容,并概括由此体现出的人物特点。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c07d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1.png)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要想在高考语文中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对诗歌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比如,要了解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意象等,同时要学习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比如鉴赏诗歌的主题、寻找诗歌的表达技巧等。
二、抓住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歌表达的核心。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主题。
比如,可以从诗歌的标题、首句、最后一句等地方找到诗歌的主题,然后通过细读全文,分析诗歌中表达主题的具体手法和形象等。
三、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独有的音乐性特点。
在鉴赏诗歌时,要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意诗歌中的韵律变化、音韵效果等。
比如,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韵脚类型、韵律结构等来把握诗歌的音乐性特点。
四、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诗歌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形式,其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意境等。
比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和形象化的修辞手法来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五、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是诗歌独有的形式特点。
在鉴赏诗歌时,要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比如,鉴别诗歌的押韵方式、节奏变化、形象的使用等。
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比如,通过韵律的呼应、结构的变化等来体现诗歌的内在含义。
六、多练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最重要的是多做题,多练习。
事实上,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有一定的套路,可以通过做题来熟悉和掌握这些套路。
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解题速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需要考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要抓住诗歌的主题,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多做题来提高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高中语文阅读-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高考高中语文阅读-诗歌赏析答题技巧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高考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技巧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的变革,现代诗歌已经成为高考语文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学形式,现代诗歌景象万千,而且常常意义深远,给人无限的遐想,阅读难度也较高,所以掌握现代诗歌的赏析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条高考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技巧,以提高大家的答题能力。
一、把握题型现代诗歌赏析题型常见以下几种:1.在诗文中加下划线,回答问题:这是现代诗歌赏析中最基本的一种题型。
出题者会在诗歌中划下关键的词或句子,让考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考生要通过细致的阅读,把握诗歌的主题,准确理解划出来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2.选词填空:这种题目要求考生在诗歌中选出正确的词汇或短语,填入空白处。
一般来说,这些词汇或短语会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或者是必须掌握的重要词汇。
考生要仔细读懂诗歌的内容,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3.判断正误:考生需要阅读一段关于诗歌赏析的文章,理解主旨,判断题目的对错。
这种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细致阅读文章,理解主旨,通过理性思考,把握正确答案。
4.写出主题或写作背景:这是较难的一种题型。
考生需要仔细研读诗歌,在明确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或者精准描述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细致的阅读能力。
二、分析诗歌特征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
考生需要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诗歌的特征,才能对诗歌进行准确分析。
1.现代诗歌注重心理描写和思想表达:与传统诗歌强调表面事物描写的风格不同,现代诗歌比较注重内心情感的描写和思想的艺术表达。
因此,考生在阅读现代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2.现代诗歌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现代诗歌的语言更为自由,艺术表现手法比较多样,尤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最常用的手段。
考生要掌握现代诗歌中出现的各类修辞手法,对于每个手法都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于有着独特意义和形象的词语,更要认真品味其中的含义与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