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第九章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内杆菌,常随人与动物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类尚未完全统一,过去主要依据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进行分类。近十多年来,应用DNA同源性研究、抗生素敏感谱、种和型特异性噬菌体,以及电子计算机分析技术等,使其分类日趋合理。目前肠杆菌科至少有25个菌属,90个以上菌种、生化群和血清群,其中与医学关系较密切者见表。

表9-1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细菌

属代表种致病性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肠道外感染,

急性腹泻志贺氏菌属

(Shigella)痢疾志贺氏菌

(Sh.dysenteriae) 细菌性痢疾爱德华氏菌属

(Edwardsiella)迟纯爱德华氏菌

(E.tarda) 蛇类等血动物的正常肠道寄居菌,偶见于健康人或腹泻者粪便内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肠热症、急性肠炎、败血症枸橼酸杆菌属

(Citrobacter) 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

(C.freundii) 条件致病菌,引起继发性感染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肺炎克雷伯氏菌

(K.pneumoniae) 肺炎,泌尿系、创伤感染

败血症等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 产气杆菌

(E.aerogenes) 很少引起原发性感染哈夫尼亚菌属

(Hafnia) 蜂窝啥夫尼亚菌

(H.alvei) 对人无致病性沙雷氏菌属

(Serrati) 粘质沙雷氏菌

(S.marcescens) 条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

呼吸道及创伤感染变形杆菌属

(Proteus) 普通变形杆菌

(P.vulgaris) 食物中毒,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等耶尔森氏菌属

(Yersinia) 鼠疫耶尔森氏菌

(Y.pestis) 鼠疫欧文氏菌属

(Erwinia) 草原居民欧文氏菌

(E.herbicola) 植物寄生菌,曾从人体肠道及化脓扁桃体中分离到

耶尔森氏菌具有肠道杆菌科的共性,有肠道杆菌的共同抗原,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呈现血清学交叉反应。为编排方便起见,放入动物源性病原菌中讲授。

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常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侵入肠道以外部位时,也可引起疾病,故为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引起人类肠道疾病。

肠道杆菌具有下述共同特性:

1.形态与结构:中小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为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有些菌在血琼平板上出现β型溶血,在液体培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一般说来,生化反应的强弱与其致病作用成反比。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前者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数能分解乳糖。

4.抵抗力:不强,加热60℃经30分钟即死亡。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等非致病菌有选择性作用,可制备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分离肠道致病菌。

5.变异:易出现变异菌株。最常见的是耐药性转移、毒素产生和生化反应等的改变。这在致病力、细菌学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均有重要意义。

6.致病物质:内毒素是肠道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部分肠杆菌产生外毒素致病。

7.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第一节大肠杆菌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株产生β型溶血。在鉴别性或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有颜色、直径2~3mm的光滑型菌落。

生化反应: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酵葡萄糖、麦芽胞、甘露醇、木胶糖、阿拉伯胶等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即为典型大肠杆菌。

(三)抗原构造

较复杂,有O、K、H、F四种抗原。O抗原为脂多糖,已有171种,其中162种与腹泻有关,是分群的基础。K抗原有103种,为荚脂多糖抗原。从病人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有K抗原,有抗吞噬和补体杀菌作用。根据耐热性等不同,K抗原分为L、A、B三种,其中L、B不耐热,有60种。F抗原至少有5种,与大肠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表明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四)抵抗力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

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 ,CF);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大肠杆菌的菌毛。致病大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使人类致泻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TAⅡ(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Ⅰ、Ⅱ),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1)大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 LT):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即失活。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又分成A1和A2,其中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与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胞内ATP转化cAMP。当cAMP增加后,导致小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力而出现腹泻。LT的免疫原性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两者的抗血清交叉中和作用。

(2)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 ,ST):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ST可激活小肠上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在空肠部分改变液体的运转,使肠腔积液而引起腹泻。ST与霍乱毒素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生一种肠毒素,即LT或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生。有些致病大肠杆菌还可产生vero毒素。

3.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上行性尿道感染多见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理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致病因素是LT或ST,或两者同时致病。有些菌株具有定居因子,常见者为O6:K15:H16、O25:K7:H42。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血清型有一定参考意义。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表9-2 引起急性腹泻的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部位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腹泻类型水泻水泻痢疾样血性腹泻易感人群婴儿,成人婴儿成人,儿童各种年龄?分布发展中国家(热带) 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北美、日本流行病学散发或暴发婴儿腹泻及旅游者腹泻散发或暴发婴儿腹泻散发或暴发,常见于年龄较大儿童致病机理LT、ST

定居因子细胞毒?

定居因子侵袭肠粘膜细胞细胞毒?常见O血清型6、8、15、20、25、27、78、148、15 9 2、26、44、55、86、111、114、119、125、126、127、128、142、146、158 28、29、1 12、124、136、143、144、152、164、167 O157:H7 鉴定测定LT、ST、检出定居因子血清型血清型与临床表现血清型测定细菌侵袭力血清型此外,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 eroadhesive E.coli,EAEC)也可引起腹泻,但对其发病机理与血清型尚不了解。EAEC不侵入肠上皮细胞,不产生LT或ST,也无VT毒素。唯一特征是具有与Hep-2细胞(人喉上皮细胞癌细胞系)粘附的能力,故也称Hep-2细胞粘附性大肠杆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细菌的分离鉴定

1.标本: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腹泻者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血液需先经肉汤增菌,再转种血琼脂平板。其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

8~24小时后,观察菌落并涂片染色镜检。采用一系列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须先作血清学定型试验。必要时检定肠霉毒素。

泌尿系统除确定大肠杆菌外,还应计数,每毫升尿含菌量≥100,000时,才有诊断价值。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杆菌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食品等。取样检查时,样品中大肠杆菌越多,表示样品被粪便污染越严重,也表明样品中存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故应对饮水、食品、饮料进行卫生细菌学检查。

1.细菌总数:检测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采用倾注培养计算。我国规定的卫生标准是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2.大肠菌数指数:指每立升中大肠菌群数,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我国的卫生标准是每1000ml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瓶装汽水、果汁等每100ml大肠菌群不得超过5个。

四、防治原则

在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免疫预防研究中,发现其菌毛抗原在自然感染和人工自动免疫中是一种关键性抗原。

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

水中大肠杆菌群书的监测(发酵法)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杆菌的监测方法。 二、试验原理: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书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发和滤膜法。多管发酵发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滤膜法仅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洁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三、试验材料: 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器材:灭菌三角瓶、无菌平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等。 四、试验内容 第一天: 1.水样的采集

自来水洗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在开放水龙头取水流5mh,以灭菌山角瓶接水取样以备分析。 2.用发酵法检查大肠杆菌 (1)生活饮用水的检验 ①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50mh的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中,以无菌操作各自加水样10mh。摇匀后,37℃培养24h 第二天: ②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特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D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大肠杆菌群在EMD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三天: ③复发酵试验:将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一类型菌群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第四天: ④报告: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查附录1或2,报告每升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MPN)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1]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 相互关系 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

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 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耐热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相似,主要以其检出情况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粪便污染。粪便是肠道排泄物,有健康者,也有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所以粪便中既有正常肠道菌,也可能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和食物中毒者。因此,食品既然受到粪便污染就有可能对食用者造成潜在的危害。

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发酵工程 设计题目:大肠杆菌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郑帅超 学号:201106040030 专业班级:11 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李安华 2014年5月26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发酵工艺的优化 学生姓名郑帅超所在院系生物与食品工 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11生物技术 设计要求: 1、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作风和学风。 2、根据所给资料,按照任务书中提出的范围和要求按时独立完成,不得延误,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说明书应字迹清楚文字通顺,并附有各项设计成果表,摘引其他书籍或杂志的材料必须注明出处。 4、设计标准要求规范、实用、切合实际。 5、设计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6、设计结束后,以个人为单位提交设计说明书一份(后附流程图)。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题目设计。 2、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路线,并有指导老师检查实验路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案。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初稿,由指导老师帮助修改,最后定稿。 参考文献阅读: [1]李寅等著,高细胞密度发酵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01,177~288. [2]陈坚,李寅,毛英鹰,等. 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4) :452~455. [3]李民,陈常庆,朴勤,等. 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3) :270~275. [4]杨汝燕,李民,陈常庆. 工业微生物,1998 ,28(3) :30~33. [5 ]李民,陈常庆,朴勤等,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 (3) :270~275. [6]杨汝燕,李民,陈常庆,工业微生物,1999 ,29(1) :25~28. [7]徐皓,李民,阮长庚,等. 工业微生物,1998 ,28(2) :20~25. [8]刘社际,葛永红,杨立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 ,12 (1) :29 ~31. 工作计划: 2013.5.11分组并确认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确定题目。 2013.5.12----2013.5.13 进行理论试讲阶段,确定实验路线,然后确定实验方案。 2013.5.14----2013.5.17 进行实验操作和书写设计说明书。 2013.5.18----2013.5.22 修改说明书,和指导老师沟通。 2013.5.23—2013.5.26 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由指导老师填写评语和成绩。 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5月13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5月26日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述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院系: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114 姓名:张花 学号: 114031431 组长:张军玲 成员:张花 赵晶郁 朱娟娟 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片计数法 摘要 食品检测是反映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卫生与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而大肠菌群检测则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均之一。根据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碱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其主要检测意义在于反映食品卫生状况并推测其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Petrifilm大肠菌群测试片是由美国3M生产的一种预先制备好的VRB平板培养基系统,并添加了TTC作为菌落指示剂便于菌落判读,而上层薄膜可以起到对大肠菌群发酵产生的气体截留的作用。该方法目前已被多数权威机构认可,并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开展运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 Petrifilm测试法

1设备和材料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恒温水浴箱:44.5±0.2℃。 1.4天平:感量0.1g。 1.5均质器 1.6振荡器。 1.7无菌吸管:lmL(具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1.9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1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 )肉汤。 2.2EC肉汤。 2.3蛋白胨水。 2.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P-VP实验用)。 2.5磷酸盐缓冲液。 2.6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 压灭菌15min。 2.71mol/L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

大肠杆菌高活性氨基酸生物合成途经研究

研究目的: 汽油替代品:高能量密度、低吸湿性、辛烷值 传统生物燃料&高级醇;直链醇&支链醇 研究菌体:大肠杆菌 方法技术: 代谢工程:高活性氨基酸生物合成途经+埃利希途径(Ehrlich pathway) 葡萄糖→2-酮酸中间体→高级醇(异丁醇、1-丁醇、2 -甲基- 1-丁醇、3-甲基-1- 丁醇和2-苯乙醇) 实验部分: 一、异丁醇 前期实验: 1)2-酮酸是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通过2-酮基酸脱羧酶(KDC)转化为醛;通过醇脱氢酶(ADH)转化为醇类。通过实验,测定Kivd是所有测试酶中活性最高且最具有多样性的KDC,ADH选用乙醇脱氢酶2,二者均来自酵母菌。 2)不同种类的2-酮酸(表2)加入到表达Kivd的大肠杆菌培养菌中会将相应醇类的产量提

高2~23倍。特种2-酮酸的供应也明显地削减了其他醇类的产量。这些结果均表明增加特种2-酮酸的量可以提高醇类的产量和选择性。 大肠杆菌已有的代谢途径被转基因改造,增加特种2-酮酸的产量,可以生产出期望的醇类。 设计菌株: 1)为合成异丁醇,质粒内PLlacO1启动子控制的ilvIHCD基因被过度表达以增大2-酮异戊酸生物合成量。 2)强化ilv合成途径和乙醇合成途径(Kivd 和Adh2)。 菌株可产生出23 mM异丁醇,这约是普通菌株产量的五倍 3)进一步提高异丁醇的产量,需要删除控制合成副产物的基因,包括adhE,ldhA,frdAB,fnr 和pta。这些基因的删除可提高用于ilvIHCD合成途径的丙酮酸的量。 敲出基因后的菌株产生了30 mM异丁醇。 4)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的alsS基因取代大肠杆菌的ilvIH基因。相比于大肠杆菌更偏向酮丁酸的ilvIH基因,alsS基因对丙酮酸盐有更强的亲和力。 采用alsS途径的菌株可产生约50 mM的异丁醇。 5)为进一步增加丙酮酸盐的量,pflB基因被敲出。 在这些操作的综合作用下,可以在微好氧条件下使异丁醇的产量达到约300mM (22 g/l)。 实验结果: 通过此种方法由葡萄糖获得了高产量、高选择性的异丁醇 二、正丁醇 1)1-正丁醇的前提2-酮基戊酸乙酯不是大肠杆菌的代谢物。,作者尝试以与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相似的方法,以一种分子比2-ketovalerate少一个甲基的更小的分子——2-酮丁酸为底物,合成2-ketovalerate。2-酮丁酸可以通过由ilvA基因编码的苏氨酸脱水酶作用苏氨酸生成。 2)为进一步提高1-丁醇的产量,编码二羟酸脱水酶的基因ilvD被敲除。二羟酸脱水酶能够同时产生2-酮基异戊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前体)和2-酮基3-甲基戊酸(异亮氨酸的前体)。此种操作有两个优点:首先,ilvD基因的敲除避免了leuABCD代谢途径的自然底物2-酮基异戊酸的生成,进而抑制了目的产物的竞争底物。其次,ilvD基因的敲除避免了Kivd的竞争底物2-酮酸-3-甲基-戊酸和2-酮酸-4-甲基戊酸的产生。故而ilvD基因的敲除进一步增加了1- 丁醇的产量。 三、提高耐受性 为了探索耐受性的可提高程度,我们对于正丁醇耐受性的菌株进行传代培养。我们发现,原生的大肠杆菌对于正丁醇的耐受性为1.5%。然而,菌株在正丁醇浓度不断增加的环境下进行传代培养五代之后,便会出现对正丁醇的耐受性达到2%的基因突变菌株(补充材料中的图4)。这种菌株的耐受性可达到与1-丁醇的原生生产者相当或甚至优于原生生产者。 证明大肠杆菌可以适应长链醇类的高浓度环境。之后还可以运用诸如全转录工程(gTME)等其他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耐受性。

浅谈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防治3

浅谈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防治 解觉五支莫食企09级1班 20095090 摘要: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寄居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是人和动物消化道内占优势地位的需氧共生菌丛。本文主要综述了大肠杆菌的结构与分类,对人体的作用,致病性及其防治。介绍了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区别,以及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预防措施。致病性杆菌引起的病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关键字:大肠杆菌致病性防治 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的俗称,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1885年埃舍利希 氏首次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1]。大肠杆菌有致病性和非治病性之分。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丛,致病性大肠杆菌则能引起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侵入型和毒素型两类。前者引起的腹泻与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相似,一般称为急性痢疾型;后者所引起的腹泻为胃肠炎型,一般称为急性胃肠炎型。毒素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可分为耐热毒素和不耐热毒素。前者加热至100℃经30分尚不破坏,后者加热60℃仅1分即被破坏【2】。土壤、水源收费便污染后,可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婴儿易被感染。带菌食品由于加热不彻底,或因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可引起食物中毒。近年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病更是越来越普遍,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一、大肠杆菌的结构与分类 大肠杆菌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原核微生物。大肠杆菌没有真正完整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拟核而且拟核外没有核膜包围。具有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荚膜,菌毛和鞭毛。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办法

附件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 NIEA E201.54B 一、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内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 ± 1 ℃、48 ± 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度之水样所产生之结果, 二、 三、 (一) (二) 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 (七) 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 (八) 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 ± 2℃者。 (九) 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01 g。 (十) 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 ± 1℃者。

(十一) 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或 1.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 (十二) 高温干热烘箱:如用于玻璃器皿等用具之灭菌,温度须能保持在160℃达2小时或170℃达1小时以上者。 (十三) 接种环:为白金或镍铬合金制,适用于细菌接种或移植,亦可使用无菌塑料制品。 (十四) pH计:精确度达0.1 pH单位。 五、试剂 (一) 试剂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导电度在25 ℃时小于2 μ mho / cm(μS / cm)。 (二) 5.0g 2.75g 2.75g 配成2倍浓度(取71.2 g LST培养基粉末溶于1 L试剂水),完全溶解后,分取10 mL注入装有倒置发酵管之试管内,经121℃灭菌15分钟,冷却后备用,灭菌后培养基之pH值应在 6.8 ± 0.2。灭菌后培养基若未当日使用,应保存在4 ± 2℃,保存期限为14天。可根据检验需求量,依配方配制培养基。 2、煌绿乳糖胆汁培养基(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 broth,简称BGLB) 1公升的BGLB 培养基中含有下列成份: 蛋白胨(Peptone)10.0g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前言 重组蛋白的制备在蛋白结构分析和医疗应用领域十分重要。药物蛋白的研究需要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来进行药物动力学和物理化学的研究[1]。重组蛋白在检测酶活、连接配体、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已经表达出多种重组蛋白被证明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3]。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已经获得了许多性状优良的宿主菌表达系统,尤其是通过大肠杆菌可以大量表达外源基因编码的重组蛋白[4]。但是仍然有两个问题制约着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重组蛋白的表达:一个是表达量低,还有一个就是表达错误折叠的蛋白包涵体[5]。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工艺一直在发展进步,但是超过30%的重组蛋白为不具有生物活性的包涵体,严重影响了重组蛋白的生产应用[6,7]。 在理想条件下,重组蛋白由强启动子进行表达,产生大量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重组蛋白。但是,强启动子会导致重组蛋白的过表达,从而影响宿主菌体的生长并产生包涵体[8]。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通过变性、复性的方法使包涵体恢复活性[9],但是复性后的蛋白是否能够完全恢复活性仍然未可知。一般来讲,可以通过表达条件的优化来促进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比如:诱导温度、培养基组成、宿主菌的种类。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案来解决蛋白不溶的问题:蛋白重新折叠[10],构建融合蛋白[11]。另外想要进一步增加蛋白可溶性可以与分子伴侣共表达[8]或者低温诱导[12]。本文对目前主要的促进蛋白可溶表达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构建

1.1选择表达宿主菌 对于大规模的表达重组蛋白,一般选择胞表达或者周质空间表达。与周质空间表达相比,胞表达的表达量更高,因此应用更为广泛。在实验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已经有很多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广泛应用于。在表达体系中较为常用的大肠杆菌为B菌株和K12菌株及它们的衍生菌株(表1[13])。美国国立研究院已经认证了K12菌株的标准性以及安全的使用方案,因此K12菌株在生产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B菌株演变而来的BL系列菌株与K12相比,突变了lon和ompT 两个基因[14],因此具有许多表达优势:产物积累少,缺少蛋白酶,防止产物被降解。这些优势使得BL菌株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5,16,17]。 通常来讲,针对不同的重组蛋白,宿主菌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如果重组蛋白含有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就需要宿主能够表达针对这些密码子的tRNA,比如BL21 (DE3) CodonPlus-RIL,Rosetta(DE3)等菌株。如果重组蛋白具有许多二硫键,则需要宿主表达环境为氧化条件的。AD494宿主菌是硫氧还蛋白突变型,可以促进二硫键的折叠。Origami菌株为硫氧还蛋白突变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突变,进一步加强了二硫键在细胞的形成[18]。另外一方面,如果表达的重组蛋白对于宿主菌是有毒性的,则需要表达为包涵体的形式。 表1:常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的宿主菌及其特点

大肠杆菌检测

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的操作细则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1 设备和材料 1.1 温箱:36±1℃。1.2 冰箱:0~4℃。1.3 恒温水浴:44.5±0.5℃。1.4 天平。1.5 显微镜。1.6 均质器或乳钵。1.7 平皿:直径为90mm。1.8 试管。1.9 吸管。1.10 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1.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2 载玻片。1.13 酒精灯。1.14 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乳糖胆盐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9规定。 2.2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25规定。 2.3 乳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4.10规定。 2.4 EC 肉汤:按GB 4789.28中4.11规定。 2.5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 3.22规定。 2.6 生理盐水。 2.7 革兰氏染色液:按GB 4789.28中2.2规定。 3.1 检样稀释 3.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3.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 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 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3.5 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

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 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大肠杆菌

目录 ? 1 概述 ? 2 分类 ? 3 性状及特点 (1) 原核生物 (2) 形态与染色 (3) 培养特性 (4) 生化反应 (5) 抗原构造 (6) 抵抗力 (7) 异养厌氧型 (8) 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 (9) 鉴别 (10) 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4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2) 病原体 (3) 潜伏期 (4) 所致疾病 ? 5 检查法 (1) 细菌的分离鉴定 (2)卫生细菌学检查 ? 6 治疗方法 ?7传播途径 ?8 预防方法

大肠杆菌简介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1885年由Escherich发现,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少数的大肠杆菌具有毒性,可引起疾病。 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 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技术上,大肠菌群被定义为所有好氧或兼性好氧。 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1. 大肠杆菌性状及特点 (1)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2)单个菌体的形态与染色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3)代谢类型 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4)菌落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株产生β型溶血。在鉴别性或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有颜色、直径2~3mm的光滑型菌落。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酵葡萄糖、麦芽胞、甘露醇、木胶糖、阿拉伯胶等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即为典型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遇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5)抗性 较复杂,有O、K、H、F四种抗原。O抗原为脂多糖,已有171种,其中162种与腹泻有关,是分群的基础。K抗原有103种,为荚脂多糖抗原。从病人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有K抗原,有抗吞噬和补体杀菌作用。根据耐热性等不同,K抗原分为L、A、B三种,其中L、B不耐热,有60种。F抗原至少有5种,与大肠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表明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郑琳红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鸭、鹅,以及各类珍、特禽,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急性败血型、卵黄性腹膜炎和生殖器官损害较常见,危害性也最为严重。本文主要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对禽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大肠杆菌;流行特点;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禽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 coli )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慢性传染病的总称。其病型和病变复杂多样。本菌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型多,变异菌株不断出现,分布极广,不同地区有不同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甚至同一养殖场同一种群也可能有多个血清型。本病的普遍性,给养禽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1,2]。 禽大肠杆菌病常继发于其他致病因子或与其他致病因子一同作用,使其表现得复杂多变,往往使真正的罪魁祸首得以掩盖。禽大肠杆菌病发病频繁,容易反复发作,加上用药较乱,病原菌血清型多、抗原结构复杂,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其防不胜防。1976年Smits等发现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支原体感染与大肠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气雾免疫法及支原体感染大幅提高大肠杆菌感染率[3]。 1.病原学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健康,抵抗力强时,这些菌株不表现致病性,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其致病性增强,引起发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凡有哺乳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当禽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不好、禽舍污染严重时,该病传播途径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等途径水平传播,还可通过其它多种途径,使种蛋被污染而进行垂直传播[1]。 禽大肠杆菌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非抗酸性、染色均一,不形成芽孢,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有时大小和形态可能是多变的,许多菌株有运动性,有周身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食品商务网 2005-12-14 12: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N 0169-92 代替 ZB X09 002一88 Method for examination of coliform, fecal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 for export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食品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2.1 吸管: 1mL,具0.1mL刻度;5mL和10mL,具1mL刻度。 2.2 水浴箱:44.5±0.5℃。 2.3 培养箱:36±1℃,44.5±0.5℃。 2.4 冰箱: 0~5℃和-15~-20℃。 2.5 均质器。 2.6 乳钵和研棒。 2.7 平皿:直径90mm。 2.8 天平:感量0.1g。 2.9 显微镜。 2.10 稀释瓶:100mL、200mL和500mL三角烧瓶及广口瓶。 2.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2.12 菌落计数器。 3 培养基及试剂 3.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月示)(LST)肉汤。 3.2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3.3 EC 肉汤。 3.4 伊红美蓝琼脂(EMB)。 3.5 营养琼脂斜面。 3.6 色氨酸肉汤。 3.7 MR-VP培养基。 3.8 Korser氏枸椽酸盐肉汤。 3.9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3.10 Butterfield 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3.11 生理盐水。 3.12 革兰氏染色液。 3.13 Kovacs氏靛基质试剂。 3.14 甲基红指示剂。 3.15 Voges-pros kauer(V-P)试剂。 4 样品制备 4.1 以无菌操作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如有包装则用75%乙醇在开口处擦拭后取样。若不

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样品制备: 以无菌操作取25 g样品,放入装有225 mL稀释剂的灭菌均质杯内,于8000 r/min均质1~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也可用灭菌乳钵研磨的方法代替)。 稀释样品匀液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用稀释剂将样品匀液制成一系列十倍递增的样品稀释液,如10**-2、10**-3、10**-4……。从制备样品匀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 LST和EC初步筛选: 对每个样品,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月示)(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将接种管置于36±1℃培养48±2h。 观察试管的产气情况:检查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将所有48±2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培养物移种于EC肉汤管中。将所有接种的EC肉汤管在30min内放入带盖44.5±0.5℃水浴箱内,培养48±2h。 EMB平板: 取其产气管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EMB)平板,36±1℃培养24±2h。 检查平板上有无具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典型菌落。

如有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典型菌落;如无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可疑菌落。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中心部位,移种到营养琼脂斜面上,36±1℃培养18~24h。 生化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移种到下列培养基中进行生化试验。 1 色氨酸肉汤:在36±1℃培养24±2h后,加Kovacs氏试剂0.2~0.3mL,上层出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反应。 2 MR-VP培养基:在36±1℃培养48±2h。以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 mL至 13mm×100mm试管中,加5%α-萘酚乙醇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液0.2mL和少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红色,为VP试验阳性。 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再培养48h滴加5 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物变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色则为阴性反应。 3 Koser氏枸椽酸盐肉汤:于36±1℃培养96h记录有无生长。 4 LST肉汤:于36±1℃培养48±2h,观察试管中是否产气。 5 革兰氏染色:取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 大肠杆菌与非大肠杆菌生化鉴别如下:

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

- - .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多种疾病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并能导致胚胎和幼雏死亡。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给免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药物防治仍是控制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手段。yz.ag365yz.ag365 本文就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作一简述。- - 考试资料

- - . yz.ag365yz.ag365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yz.ag365yz.ag36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病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yz.ag365yz.ag365 1、青霉素类。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 - 考试资料

- - . 要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易吸收。阿莫西林耐酸较氨苄西林强,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阿莫西林的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体外抗菌谱等同于氨苄西林,但体内效果则增强2-3倍。yz.ag365yz.ag365 用法与用量: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升,1日2-3次。- - 考试资 料

- - . 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1日2次。yz.ag365yz.ag365 2、头孢菌素类。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杀菌力强、抗菌谱广、毒性小、对酸和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定等优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较贵而多用于宠物、种畜禽及贵重动物。临床上应用的有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yz.ag365yz.ag365 - - 考试资料

大肠杆菌

用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 北京五中分校李思佳 指导教师韩竹戴毅新 【摘要】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研究中最常用的原核表达宿主系统。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与植物表达体系相比具有培养条件简单,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将植物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和植物表达体系,并在胁迫培养基中进行功能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具有与植物表达体系相似的作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基因分离鉴定、基因表达、功能验证、胁迫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课上老师讲到细菌的用途和危害时,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了很多细菌的危害,如可以引发人和动物的肺炎、腹泻、败血症、霍乱和肺结核等疾病;植物的叶斑病和萎蔫等。细菌的益处是可以制酒、酱油、醋,还可以利用细菌发电。老师引导我们说:细菌(如大肠杆菌)还有很多用途,同学们课下可以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实验探究。于是,我就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研究中最常用的原核表达宿主系统。国内有研究人员利用这个原核表达体系筛选出了植物的抗旱基因。那么这个体系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个体系与植物表达体系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带着这些疑问,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鼓励下,我翻阅了相关书籍,从大肠杆菌的胁迫培养条件及体系开始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细胞呈杆状,直径约1微米,长约2微米,两端钝圆,周身具鞭毛,可运动。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不形成芽孢。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的菌落为圆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而具闪光,低平或微凸起,边缘整齐。最适条件下培养20分钟可繁殖1代。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的主要菌种。一般生活在人的大肠中并不致病,但偶尔侵入到阑尾、胆囊、腹腔或泌尿系统时,可发生炎症。在工业生产中,大肠杆菌可用以制备L-门冬酰胺酶,此酶是治疗白血病效果较好的一种药物。在水质监测方面,根据其有无及其数量多少,可作为检测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大肠杆菌是现代生物学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其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大肠杆菌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和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宿

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检测步骤

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为了对鸡精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微生物的检测就显的十分重要。 下面是鸡精产品的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实验检测方法。 一、大肠杆菌: 1)培养基准备(以3.5g乳糖胆盐发酵琼脂为例) 双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7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三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三根为双料试管,即双倍原料)。 单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3.5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六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六根为单料试管,即单倍原料)。 2)将配制好的试管放入灭菌锅进行115℃进行灭菌10min。3)将灭菌过后的试管放置在无菌室,常温保存一周。

4)若要对生产的样品检测其大肠杆菌,其步骤如下:A、量取灭菌后的蒸馏水225ml加温后与25g样品混合均匀。(样品需要在无菌室中,有封盖的塑料杯中进行混合) B、取三个玻璃培养皿,分别标上-1、-2、-3标记。 C、取两根新试管取9ml蒸馏水分别标为a、b。 D、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1培养皿中,并盖上盖子。 E、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a试管中,记为-2培养基液。 F、用吸管吸取1ml a试管中的液体,注入到b试管中,记为-3培养基液。 G、用1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3根单料试管中,用10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双料试管中 H、用1ml吸管取-2培养试管液体,分别注入到单料试管中。 I、装好液体的试管,用试管塞封好,放到36℃±1℃的恒温培养箱中24小时培养。 J、24小时培养后,取出并用肉眼观察试管的颜色及冒气泡情况,若有其中的任意状况,说明有大肠杆菌,需要通过美兰做进一步的检测。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 1、取平板计数琼脂23.5g与100ml灭菌后的蒸馏水混合均

大肠杆菌常见的类型你知道多少

大肠杆菌常见的类型你知道多少? 1.大肠杆菌败血症6-10周龄的肉鸡多发,尤其在冬季发病率高,死淘率通常在5%-20%,严重的可达50%。雏鸡在夏季也较多发,病鸡精神不振,采食减少,衰弱和死亡。病鸡腹部膨满,排出黄绿色的稀便。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混浊肥厚,有干酪样渗出物。肝包膜呈白色混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有时可见白色坏死斑。脾充血肿胀。 2.死胚、初生雏卵黄囊感染和脐带炎种蛋内的大肠杆菌来自种鸡卵巢和输卵管及蛋壳被粪便的污染。侵入种蛋内的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进行增殖,致使孵化率降低,胚胎在孵化后期死亡,死胚增多。孵出的雏鸡体弱,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排出白色、黄绿色或泥土样的稀便。腹部膨满,出生后2-3天死亡,一般6日龄过后死亡率降低下来。即使不死的鸡,也是发育迟滞。死胚和死亡雏鸡的卵黄膜变薄,呈黄泥水样或混有干酪样颗粒状物、脐部肿胀发炎。4日龄以后感染常见心包炎,其中急性死亡的病雏几乎见不到病变。 3.卵黄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腹膜炎可由气囊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输卵管炎引起。发生输卵管炎时,输卵管变薄,管内充满恶臭干酪样物,阻塞输卵管使排出的卵落到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4.出血性肠炎埃希氏大肠杆菌正常只寄生在鸡的下部肠道中,但当发生饲养和管理失调,卫生条件不良,各种应激因素存在,使鸡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就会在上部肠道寄生,从而引起肠炎。病鸡羽毛粗乱,翅膀下垂,

精神委顿,腹泻。雏鸡由于腹泻糊肛,容易与鸡白痢混淆。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肠道的上1/3至1/2肠粘膜充血、增厚、严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 5.其它器官受侵害的病变大肠杆菌引起滑膜炎和关节炎,病鸡跛行或呈伏卧姿势,一个或多个腱鞘、关节发生肿大。发生大肠杆菌肉芽肿时,沿肠道和肝脏发生结节性肉芽肿,病变似结核。此外,大肠杆菌还可引起全眼球炎、脑炎等。 6.慢性呼吸道综合症鸡先感染支原体,造成呼吸道粘膜被损害,后继发大肠杆菌的感染。病的早期,上呼吸道炎症,鼻、气管粘膜有湿性分泌物,发生罗音、咳音,发展严重时,发生气囊炎、心包炎,有纤维素渗出,肝脏也被纤维素物质包围,肺部有肺炎,呈深黑色,硬化。 7.皮下感染头部肿胀由于表皮损伤侵入,感染扩散到关节和骨部,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有一些病毒感染后,继发大肠杆菌急性感染,造成头部肿胀,即肿头综合症,双眼和整个头部肿胀,皮下有黄色液体及纤维素渗出,可从局部分离出大肠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