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预防 内瘘尽量成熟后使用,有计划 地使用内瘘血管。提升穿刺技术, 降低血肿发生。
血栓形成
原因 ①早期血栓多因为手术原因、包扎过
紧、伤口感染肿胀压迫; ②血管本身条件差,如静脉炎、动脉
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
③全身原因旳影响,如高凝状态、低 血容量、低血压、心房纤颤、糖尿 病等;
④药物影响,如促红素旳应用,使血 色素上升,红细胞压积上升;
④导管脱落 一般情况应予拔除导 管,局部压迫止血,假如脱出部 份很短,可在严格消毒情况下重 新固定留置导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一)动—静脉外瘘 因其并发症多,使用 寿命短,目前极少应用。
(二)动—静脉内瘘 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 析最常用旳一种血管通路。
内瘘术后旳护理 ①亲密观察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 能
置管后护理
1、检验导管固定是否牢固,局部 有无渗血
2、正确使用留置导管
3、并发症旳处理
①感染 局部感染:定时消毒,更换敷料或
口服抗生素 全身感染:拔管,管前端培养,应
用抗生素 ②出血 告知医生,局部压迫,调整
抗凝剂用量,必要时拔管止血。
③血栓形成 尿激酶溶栓法:50000-150000u尿 激酶加生理盐水3-5ml管腔注入, 保存15-20分钟,回抽。
并确保有效止血; ④控制瘘管周围皮肤感染; ⑤合理使用抗生素。
假性动脉瘤形成
原因 ①过早使用内瘘; ②定点穿刺; ③穿刺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
血肿; ④瘘管近心端血管 隆
起于皮肤呈蚯蚓状或形成瘤状, 严
重影响外观,一旦划破皮肤,可 能
出现大出血。有些假性动脉瘤内 膜
③术后5-7天,开始内瘘强化护理,促使 内
瘘“成熟”。
血管通路教学课件

双手对比照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高位瘘,基线评估内瘘成 熟,准备穿刺
纽扣式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1.假性动脉瘤形成及最主要 原因? 2.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 3.假性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保护血管从CKDⅠ期开始!! 开瘘时单针穿刺--存在争议 开瘘第一针的重要性 早期内瘘:V--A过程,壁薄 有计划:让血管休息2--3周
穿刺间距0.5-1cm
穿刺时:忌盲目多次找血管 不旋转针头
穿刺方向:尽量向心穿刺, 远心端--近心端避免逆向 冲击皮片,有利止血及内 膜修复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难点:假性隧道形成难穿刺; 弹簧感;易感染; 非血栓性狭窄;
并发症多:动脉瘤 狭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区域式
绳梯式
√ ×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绳梯式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的穿刺要点
1、术后2-3周,血清肿消失即可穿刺; 2、有条件可单针穿刺5-10次; 3、选择17G穿刺针; 4、A针从远心端开始,A与V对角穿刺; 5、必须绳梯式穿刺;(定点-狭窄) 6、从血管正上方穿刺; 7、避开瘘口几袢角; 8、穿刺角度30°- 45°; 9、穿刺点距离大于1cm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出血或渗血 血栓(晚期)
内瘘静脉尚未动脉化、管壁薄、脆性大 反复穿刺致皮肤弹性差 拔针后按压
长期反复穿刺内膜粗糙不光滑 低血压:短时间血容量减少 血液动力学:血液湍流冲击致内膜增 生,血小板、纤维素沉淀 血管急剧收缩:寒冷、撞击
0 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血管通路分类

血管通路分类血管通路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流动的路径,它是构成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通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以下将以不同的血管通路分类为标题,介绍其相关内容。
一、按血液流向分类1. 动脉通路:动脉通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动脉向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路径。
动脉通路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它们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细胞,并带走代谢产物。
动脉通路的血液压力较高,流速较快。
2. 静脉通路:静脉通路是指血液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经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路径。
静脉通路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等,它们将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再经肺部进行氧合。
静脉通路的血液压力较低,流速较慢。
二、按血管直径分类1. 大血管通路: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直径较大的血管。
它们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或将血液从全身回流到心脏。
大血管通路对维持全身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小血管通路:小血管通路是指直径较小的血管,主要包括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其壁薄且富有弹性,负责实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小静脉则将血液从毛细血管回流到大的静脉通路。
三、按血管分布分类1. 体循环通路:体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经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经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路径。
体循环通路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带走代谢产物。
2. 肺循环通路:肺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分布到肺部,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路径。
肺循环通路负责将血液送至肺部进行氧合,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四、按血管形态分类1. 弓形循环通路:弓形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主动脉进入全身,再经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动脉分支供应,最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弓形循环通路的特点是形状呈弓形,血液流经的路径较为复杂。
2. 网状循环通路:网状循环通路是指血液在某些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网状分布的路径。
血管通路概念

血管通路是指在医学和护理领域中,用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监测生理指标等目的而建立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可以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
在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以下几种:
静脉通路(Intravenous Catheter):通过在患者的静脉中插入导管,将药物、液体或血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
静脉通路通常用于紧急治疗、输液、输血、给药等情况。
动脉通路(Arterial Catheter):通过在患者的动脉中插入导管,用于连续监测血压、采集动脉血样、以及提供持续的血流动态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插入到颈内或胸前的大静脉或其他主要静脉中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持续静脉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及药物输送等复杂情况。
动脉导管(Arterial Line):是插入到动脉中的导管,通常用于监测持续性动脉压力和采集动脉血样。
注射通路(Injection Site):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
血管通路的选择取决于治疗目的、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监测的生理指标。
在建立和管理血管通路时,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有效地进行输液、给药和监测等操作。
血管通路的使用和课件

• 血管通路概述 •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 血管通路的课件制作与教学 • 血管通路的教学实践与评估
01
血管通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管通路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药物、营养物质、血液制品等输送到 人体血管内的通道。
分类
根据建立方式和使用目的,血管通路可以分为中心血管通路和外周血管通路。 中心血管通路通常用于长期治疗和输血,而外周血管通路则主要用于短治疗 和采血。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组建教学团队
选择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高效 的教学团队。
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估
制定评估标准 进行过程评估 进行结果评估 反馈与改进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用于衡量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进行实 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
03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临时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临时血管通路
通常用于短期治疗或监 测,如心导管检查、血
液透析等。
适用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或需要快 速建立通道时使用。
使用方法
通常采用穿刺技术,如 中心静脉穿刺或外周静
脉穿刺。
注意事项
需定期评估和更换,避 免感染和血栓形成。
长期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04
长期血管通路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或监测的 情况,如长期血液透析、肿瘤
化疗等。
适用情况
对于需要长期反复进行血液治 疗或监测的患者。
使用方法
通常采用手术植入技术,如中 心静脉导管或人工血管搭桥。
血管通路的概述

血管通路的概述血管通路是指将导管或导管束置入患者体内,通过血管达到特定的目的地,用于输液、注射药物、血液透析等治疗或检查操作的一种技术。
血管通路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血管通路的概述进行阐述。
血管通路可以分为中心静脉通路和外周静脉通路两类。
中心静脉通路是通过置入导管到静脉系统的大动脉近旁的位置,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以便输注大量液体或满足特定治疗需要。
外周静脉通路则是直接通过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如手臂的静脉或静脉略微扩张的部位。
根据导管置入部位和穿刺技术的不同,外周静脉通路还可以细分为外周直接穿刺法、外周导管置管法等。
对于中心静脉通路,常见的方法包括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经颈内静脉置管和经股静脉置管三种。
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是最常用的方法,其置管位置稳定,操作相对容易。
经颈内静脉置管适用于锁骨下静脉无法置管的情况,操作难度较大。
经股静脉置管适用于颈部静脉无法置管的情况,但由于操作部位较远,医护人员护理较困难。
外周静脉通路相对而言操作较简单,常见的方法包括外周直接穿刺法和外周导管置管法。
外周直接穿刺法是利用针头直接穿刺静脉并置入导管,适用于短时间内输液需求较大的情况。
外周导管置管法需要经过穿刺皮肤和浅表静脉,在导管管道的插入过程中,导管远端的尖端靠近静脉入口,突融入到静脉管腔内,使血液能够直接经导管进入体内循环。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或长期需输液的患者。
血管通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穿刺时可能出现出血、血肿等情况;导管置管时可能引起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建立血管通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如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等。
同时,还需定期对血管通路进行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血管通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技术,通过将导管置入患者体内的血管中,实现输液、注射药物、血液透析等治疗或检查操作。
血管通路的类型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关键,其选择对透析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主要的血管通路类型有直接穿刺法、临时静脉留置导管以及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动静脉内瘘等。
1、直接穿刺法:此方法迅速建立临时通路,常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急性肾衰伴心衰的紧急脱水治疗,操作便捷但容易引发假性动脉瘤,所以并不推荐长期使用。
2、临时静脉留置导管:主要为紧急透析患者使用,通常选择股静脉或颈内静脉,保留时长6-14天。
主要并发症有风险血栓和感染。
由于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可能导致狭窄,近年来已减少使用。
3、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适用于常规内瘘或移植血管瘘多次失败,并且无其他血管通路的长期透析的患者,其生物相容性比较良好,同时并发症较少。
4、动静脉内瘘:临床常用于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通常选择上肢头静脉和桡动脉进行吻合,具有低感染率、使用时间长以及活动方便等优点。
血管通路概念

血管通路概念血管通路是指连接心脏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血管系统。
它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产物的关键作用。
了解血管通路的概念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运作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基本结构血管通路由动脉和静脉组成。
动脉是高压的血管,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静脉则是低压的血管,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细胞运送回心脏。
此外,还有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血窦,它们起到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桥梁作用。
血管的层次结构血管壁由三层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由内皮细胞构成的,具有平滑的表面,可促进血液的顺畅流动,同时防止血栓形成。
中膜是血管壁最厚的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能够调节血管的直径和阻力。
外膜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具有保护和支撑血管的作用。
动脉和静脉的特点动脉与静脉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动脉内的血液呈现鲜红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而静脉内的血液则呈现暗红色,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动脉呈现脉搏性的脉动,而静脉则没有脉搏感。
此外,动脉壁较厚,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的血液流动,而静脉壁较薄,能够容纳较大量的血液。
血管通路的重要性血管通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营养输送:血管通路能够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
2.代谢产物排除:血管通路可以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细胞中运送回心脏,然后通过肺脏排出体外。
3.保持体温平衡:血液通过血管通路可以将体温传递到整个身体,帮助维持正常的体温平衡。
4.免疫反应:血管通路还可以传递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管通路相关疾病血管通路的异常功能或病变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逐渐变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的顺畅流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扩张变形,形成静脉曲张,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疾病。
血管通路年底总结

血管通路年底总结引言血管通路是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它是为了治疗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而进行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血管通路进行综述和总结,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血管通路的理解和应用。
主体血管通路的定义血管通路是指通过介入手段进入体内的血管系统,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
动脉通路是通过插入导管进入患者的动脉,实施介入治疗。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直接进入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
静脉通路是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实施血管内治疗。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注射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的疾病,如败血症、癌症化疗等。
血管通路的技术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过去,血管通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手术切开方式进行,操作繁琐,风险较大。
但是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血管通路逐渐朝着微创化发展。
微创血管通路利用导管或导丝等介入器械通过穿刺或置管等方式进入患者的血管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微创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得血管通路的介入器械更加安全可靠。
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血管通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1.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通路,医生可以注射造影剂进入患者的血管,从而观察血管结构和病变情况,为正确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2.血管栓塞:通过血管通路,医生可以将栓塞剂或栓塞剂导入患者的血管,在病变部位进行栓塞治疗。
这种方法常用于肝癌、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
3.血管支架植入:血管通路可用于植入血管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保持血管通畅,防止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4.血管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通路,医生可以在血管内放置药物泵等治疗设备,定点释放药物,实现局部治疗。
血管通路的优势和局限性血管通路具有许多优势,如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
血管通路概念(一)

血管通路概念(一)血管通路概念及相关内容血管通路的定义血管通路是指人体内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微血管等,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通路在人体内起到输送血液、调节循环、供应养分、排除废物等重要功能。
血管通路的分类血管通路可以按血流方向、大小以及作用等多种方式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血流方向:–动脉通路:将氧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通路: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2.按血管大小:–主动脉:体循环和肺循环起始的大动脉。
–细动脉:主动脉分支,与组织细胞相互交换物质。
–毛细血管: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供氧和养分到组织细胞,收集代谢产物。
–细静脉:毛细血管的汇集通道。
–主静脉:收集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
3.按作用:–营养通路:供应和分配养分,包括氧气、葡萄糖等。
–代谢通路: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组织转运至排泄器官。
–免疫通路:运送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调节通路:通过收缩和舒张等调节血管大小和分布。
血管通路的重要性血管通路在人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养供给:血管通路将氧、养分和激素输送至组织和器官,满足其正常代谢和生理需求。
•代谢解除:血管通路将组织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从组织输送到肺部和肾脏等排泄器官,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免疫防御:免疫细胞和抗体通过血管通路运输至感染部位,参与抵抗病原体和保卫机体免疫系统。
•循环调节:血管通路内的平滑肌细胞通过舒张和收缩,调节血管的直径,从而影响血压和血液分布。
•药物输送:通过血管通路可以有效输送药物到全身各个部位,实现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血管通路在人体内存在广泛而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理解血管通路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
血管通路课件

血管通路在基因 编辑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基因编 辑、基因治疗等
血管通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演示:通过血 管通路模型,展示 血管结构及功能
01
实验操作:利用血 管通路模型进行实 验操作,提高学生 动手能力
02
04
创新设计:鼓励学 生设计新型血管通 路,培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03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真实病例,让学 生了解血管通路在 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演讲人
目录
01. 血管通路概述 02. 血管通路的建立 03. 血管通路的应用血管进行药物、 营养物质、血液等输送的通道。
血管通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如输液、输血、化疗等。
血管通路包括静脉通路、动脉通 路和混合通路。
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
03
药物治疗:通过血管 通路进行药物注射, 快速起效,提高治疗 效果
04
血液透析:通过血管 通路进行血液透析, 清除体内毒素,治疗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血管通路在科研中的应用
血管通路在动物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药物、
生理、病理等
血管通路在人体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药物、
生理、病理等
血管通路在细胞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细胞、
2019
维持血液的正 常流动和循环
2021
帮助诊断和治 疗疾病
01
02
提供药物和营 养物质的通道
2020
03
04
支持器官和组 织的正常功能
2022
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
介入治疗:通过导 管插入血管,建立
血管通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通过支架植入血管,
建立血管通路
外科手术:通过手 术切开皮肤和血管,
血管通路的使用和

适用于长期血管通路需求的患者, 包括单腔、双腔和多腔导管等。
动脉导管
用于监测血压、采集血样和进行有 创压力监测等操作。
肺动脉导管
用于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临时起搏导线
用于临时起搏治疗,包括心房和心 室起搏。
血管通路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严格消毒
在接触导管和周围部位时,必 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预防血栓
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预防血 栓形成和血管栓塞。
常规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通畅度 和功能,以及周围组织的健康 状况。
正确固定
导管应牢固固定,以避免移位 和脱落。
记录详细
对每次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 括操作目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等。
03
血管通路的维护和并发症处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清洁
更换敷料
导管脱落
固定导管,避免剧烈运动,如脱落及时就 医处理。
血管损伤
立即停止使用,局部冷敷,严重者手术治 疗。
血管通路维护的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
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了解各种 血管通路的构造、使用及维护方法 。
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 感染。
操作规范
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维护 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通过血管通 路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如中心 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等,有 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
05
血管通路的未来发展
血管通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血管通路技术的迭代更新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纳米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将进 一步提高血管通路的性能和安全性。
血管通路的选择

血管通路的选择血管通路是指用于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血管路径,通常有多个选择,如手部的外周静脉、肘窝的肘静脉、颈部的颈内静脉等。
在选择血管通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输液或注射。
1. 静脉通路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静脉通路时,以下几个原则是需要考虑的:a) 患者适应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血管情况等,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
对于婴儿、幼儿等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选择手部的外周静脉较为合适;对于成人患者,可以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b) 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性质根据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例如,对于一些刺激性药物或需要快速输注的药物,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局部刺激或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
c) 通路的持久性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路持久性。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或频繁输液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长期置管的中心静脉通路。
d) 患者的个人因素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如担心的程度、对疼痛的忍受能力等。
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2. 血管通路的选择在具体选择血管通路时,以下几个通路是常见的选择:a)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最常见、最容易建立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手背、前臂等部位的静脉。
它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等优点,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或注射需求。
然而,外周静脉通路的输注速度较慢,不能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
b)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中央静脉,通常可以实现更大容量的输液或注射,输注速度更快。
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持续静脉替代治疗、大量输液或需要快速输注药物的情况。
然而,中心静脉通路的操作较复杂,风险较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等。
c) 动脉通路动脉通路是将导管插入动脉进行输液或注射,可以实现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输注。
动脉通路适用于需要大量输液或快速输注药物的情况,如重症监护患者。
然而,动脉通路的风险较高,可能引发动脉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血管通路的管理

血管通路的管理引言血管通路管理是指对患者体内已建立的血管通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护理,以保证患者获得适当的血管通路护理,确保血液顺畅流动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正确的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血管通路的分类血管通路可以分为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两类。
动脉通路常用于血液采集和动脉内注射,静脉通路则主要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及监测等。
动脉通路的管理动脉通路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脉通路的选择选择动脉通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可选择动脉脉搏波幅度大、表面清晰且便于操作的动脉。
常用的动脉通路有桡动脉、肱动脉等。
2. 动脉通路的穿刺穿刺动脉通路需要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穿刺前需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观察,确定穿刺点位和深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3. 动脉通路的固定穿刺后的动脉通路需要进行固定,防止血管移位或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胶布固定和透明敷料固定等。
4. 动脉通路的血管压力监测动脉通路的血管压力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流情况,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调整,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通路的管理静脉通路的管理相对复杂,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通路的选择在选择静脉通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输液要求及预计疗程等因素。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2. 静脉通路的穿刺穿刺静脉通路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
在穿刺前需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针头和导管,以减少疼痛和创伤。
3. 静脉通路的固定穿刺后的静脉通路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方法有胶布固定和透明敷料固定等。
固定时需注意不要将固定物压迫到血管,以免影响血流。
4. 静脉通路的护理静脉通路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敷料、观察通路周围皮肤的情况、检查导管通畅性和固定情况,及时处理导管脱落、播散和感染等并发症。
血管通路的护理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血管通路概述•血管通路护理核心概念•血管通路护理实践•血管通路护理培训与教育•血管通路护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血管通路护理案例研究目录01血管通路概述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动静脉内瘘030201血管通路的重要性02血管通路护理核心概念临时血管通路永久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植入方法血管通路的选择与植入保持清洁观察血管通路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观察有无异常避免压迫血管通路的日常护理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通路失效,需及时溶栓或手术处理。
感染感染是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出血、血肿等问题,需及时压迫止血或手术处理。
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定期检查正确使用药物合理饮食血管通路的维护与保养03血管通路护理实践准备手术区域心理护理评估患者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协助医生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心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 2 3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心理护理03心理护理01定期检查02调整饮食康复期护理04血管通路护理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培训01020304血管通路基础知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血管通路护理技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通路重要性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血管通路异常识别紧急情况处理患者及家属教育社区讲座社区资料发放社区宣传活动社区宣传与教育05血管通路护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提高血管通路护理的效果和质量确保正确的置管技术01定期检查和维护02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03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防止空气栓塞减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定期随访和评估06血管通路护理案例研究总结词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是许多患者的生命线,对其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导管、护理穿刺部位、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

03
03
血管通路的分类
血管通路的标准
1. 透析血流量达到200~500ml/min,自体动 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 500~1500ml/min; 2. 安全;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管通路;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不加重心负荷;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管通路;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将管腔内残存液体抽出; 根据管腔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溶液(浓度); 20~30分钟后回抽; 若仍欠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定期用尿激酶封管(每2周一次)可能会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早期发现血栓形成是溶栓成功的关键;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需血液透析但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者;
动静脉穿刺点相距大于5cm;
静脉穿刺针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穿刺针可指向近心端或远心端;
透析结束时要将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压迫。
内 瘘 穿 刺 问 题
内瘘穿刺后压迫问题
透析后自体动静脉内瘘压迫时间为30~60分钟为宜,人工血管内瘘60~120分钟。提倡局部压迫法,压力应适度,在压迫过程中及压迫后应确认血管杂音无明显变弱。
Upper arm grafts have a high flow rate and a low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higher incidence of ischemia in the hand
higher rate of stenosis, sec to endothelial hyperplasia.
4.Tesio导管和Ash Split导管
Port导管(lifesi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臂下肱A
腋下肱A 腋下A
股A
人造血管内瘘的建立和类型
患者血管条件差,AVF无法建立,应选择AVG
PTFE是目前最好的合成血管材料
建立人造血管方式有直型、袢型或弯型
建立袢型和弯型人造血管内瘘首选前臂和上臂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患者解剖情况、医生技术 和透析时间决定
袢型人造血管内瘘
袢型人造血管内瘘
更低的医疗费用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部位
腕部
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鼻咽窝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肘部
肱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内瘘 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内瘘 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理想的AVF 应具有下列特征
血流量(至少200ml/min) 管口径足够大以便于穿刺 足够的长度以便于行双针穿刺 局麻下手术简单迅速
血管通路建立及血管通路类型 的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中心 李大庆
主 要 内 容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评价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
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价
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病史评价
病 史
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狭窄 采用非优势侧, 减少对生活影响 中心静脉狭窄 瘘管改变心输出量和血液动力学 损害造瘘血管床 损害造瘘血管床结构 影响瘘管血流通畅 影响瘘管使用的准确评价 影响瘘管重建 影响通路相关感染率 影响通路部位选择 临时通路即可
动脉系统 外周血管搏动征
Allen试验 双侧上肢血压 静脉系统 是否水肿
检查静脉走行 上臂粗细 中心V或外周V插管 上臂、颈部、胸部手术或外伤史 心血管评价 心衰证据
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
既往多次造瘘史
因残余肾不适于造影者
需增加或替换显影技术者
主 要 内 容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评价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 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价 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长期留臵导管的优缺点
优 点
可广泛使用
可在多个 部位插入 不需要成熟时间
缺 点
血栓形成和感染发生率高
有永久性CV狭窄或闭塞的风险 不舒适、不美观
透析时不需要静脉穿刺
无心肺再循环 臵管简便易行 放臵和臵换价格低廉 能提供数月的血管通路
比其他血管通路使用寿命短
血流量低,需要更长的透析时间
纠正血栓性并发症容易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 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价 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血管通路并发症
血管通路相关感染
血管通路狭窄和血栓形成
动脉瘤形成
血管通路相关感染
DOQI2000指南:
初次AVF感染率<1%,AVG感染率<10% 对于PC,全身感染率的目标值3月<10%, 1 年<50%
中心静脉插管史 优势手 起搏器安装史 严重充血性心衰史 外周血管穿刺史 糖尿病史 抗凝或凝血疾病史 影响患者生存的致病因素 血管通路史 瓣膜病或假体植入 上臂、颈部、胸部手术或外伤史 接受活体肾移植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体格检查
内 容 相关性
动脉质量影响瘘管部位选择, 必要时彩超检查 阳性,禁止桡A-头V内瘘制作 决定是否采用上臂瘘管 提示V回流问题,影响 瘘管部位选择和制作 利于选择理想静脉 可能影响造瘘部位选择 可能引起狭窄或损害造瘘血管床 可能影响通路部位选择 血管通路可能影响心输出量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评价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 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价 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通路狭窄的临床征象
经常凝血(>1次/月) 穿刺困难
拔针后止血困难(>20分钟)
手臂持续肿胀
血管造影(DSA)显示血管通路狭窄
上臂瘘吻合口狭窄
主 要 内 容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评价
DOQI2000建议建立血管通路时机
自体AVF: ①Ccr<25ml/min, Scr> 442umol/L
②1年内需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透析前至少3-6周
插管:透前进行
主 要 内 容
建立血管通路前的评价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 血管通路功能的评价 血管通路并发症及其防治
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少
尽可能长的使用寿命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鼻烟窝AVF
钛轮钉内瘘吻合器
人造血管内瘘常用血管部位
动
腕部桡A 肘窝肱A
脉
静
脉
肘正中V 近端头V 远端头V 肘部贵要V 上臂贵要V 腋下V 颈V 股V
血管通路的类型
自体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内瘘 带涤纶套长期导管 临时血管通路
PC 23%
AVG 4997例,新透患者17% (n = 1399)
1999年美国三种血管通路分布
J Am Soc Nephrol 13, 2002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优势
更高的通畅率 更少的相关干预 更少的并发症
目前美国血管通路局部和全身感染率: AVF1%-4%, AVG11%-12%
AVF感染的治疗
AVF感染较少见,一般对抗生素治疗敏感
DOQI2000建议:抗生素治疗6周,出现败
血症时,停止使用瘘管
人造血管内瘘感染的治疗
研究表明,大多数AVG感染需抗生素+外科治疗 才能治愈 AVG局部感染:敏感抗生素+切除人造血管感染
部分
严重感染:全身抗生素治疗+去除人造血管
新植入人造血管感染:抗生素+去除人造血管
长期留置导管的适应症及用途
为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提供时间 自身A-V内瘘(至少1个月,理想的3 ~ 4月) PTFE人造血管(3 ~ 6周) 暂时性血管通路(需要3周以上的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 短期内接受肾移植 短期内接受腹膜透析 作为血管通路的补充 血管通路失败 人造血管修复或置换 拔除腹透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严重周围血管病 心输出量低
皮下血管通路壶的穿刺针工作原理示意图 这种设计保证病人未透析时通路关闭,可以防止出血 和感染。
临时性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导管
股静脉、颈内静脉
动静脉直接穿刺
桡动脉、肱动脉、股静脉
临时性血管通路指征
长期透析患者瘘管不好
感染 急性肾衰 3-4周以上长期导管
中毒抢救
血浆交换疗法
主 要 内 容